孙浩;华红
乳牙充填体与牙体洞壁间的密合是修复成功的关键,也是评价充填材料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的微渗漏(Marginal microleakage,ML)可造成口内液体和细菌侵入,产生继发龋及牙髓病变;还可引起充填体折裂、脱落、牙变色及充填后牙齿高度敏感等[1,2].虽然充填材料及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目前尚无法达到充填后完全封闭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缝隙的程度[3,4].国外有学者[6]对乳牙充填体的边缘微漏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逆向放射活性吸收法(reverse radioactive absorption method,RRAM)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银汞合金(DA)、光敏复合树脂(LCR)、复合玻璃离子(RMGI)及复合体(CP)四类乳牙充填材料边缘泄漏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者:刘娟;欧炯光;张济建;张灿华;符昆惠;赵雪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的模型评价使用不同种类根管封闭剂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封闭根管的能力.方法选取72颗直根管的上前牙,随机分为三个试验组(每组各20例)和二个对照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6例),试验组用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根管封闭剂分别为AH Plus、Sealapex和Pulp Canal Sealer EWT.于第1、2、4、7、10、15、20、30天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漏出的葡萄糖的量,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用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时,3种根管封闭剂的微渗漏值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AH Plus 组的微渗漏数值较小.结论根管封闭剂AH Plus、Sealapex和Pulp Canal Sealer EWT均可用于垂直加压充填技术,推荐使用AH Plus.
作者:徐琼;樊明文;范兵;凌均棨;陈罕;韦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自体移植骨段上复发的成釉细胞瘤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自1958~200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6例自体骨移植段上复发的成釉细胞瘤,进行了临床及影像学分析.6例均原发于下颌骨.手术中分别采用了自体肋骨或髂骨移植.结果复发时间短4年,长38.5年,平均24.4年.4例复发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1例植骨区有轻度膨胀,另1例表现为植骨区软组织外突肿物增长迅速.6例均病理证实为成釉细胞瘤复发,其中1例部分恶变.影像学表现为:①多房型:房室大小相差不多3例,呈蜂窝样1例,房室大小相差悬殊破坏广泛有多房遗迹1例;②单房型1例.结论成釉细胞瘤可以在植骨术后很长时间于移植骨段上复发,因此进行长期X线复查是必要的.复发病变在影像表现上与原发成釉细胞瘤类似.
作者:张万林;吴运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超短波加离子导入疗法(A组)与电刺激加离子导入疗法(B组)治疗创伤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对39例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通过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神经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功能的主观评价比较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创伤性面瘫以青年男性多见,损伤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对于神经损伤轻、中度患者,A组与B组均能促进神经恢复,B组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早于A组.对于神经损伤重度患者,A组与B组神经恢复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不能减少并发症出现率.结论超短波加离子导入疗法与电刺激加离子导入疗法均能促进面神经损伤的恢复,但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帮助.
作者:施晓健;俞光岩;陈永;杨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腺性唇炎(CG)是一种少见的唇部疾病.以往认为本病是以唇腺增生肥大为主要特征的,多累及下唇,或上下唇同时受累[1].但近年来文献报道CG的组织病理特征是以小涎腺硬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文结合2例单纯型腺性唇炎患者,重点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浩;华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肌电图测试了解线性(牙合)总义齿和解剖式(牙合)总义齿修复患者的咀嚼肌肌电活动.方法利用EMG对30例线性(牙合)总义齿和30例解剖式(牙合)总义齿修复患者测量双侧嚼肌和颞肌前束在正中颌位大力咬合及咀嚼循环时的肌电图.结果在正中颌位大力咬合时,线性(牙合)总义齿修复组颞肌前束肌电值高于解剖式(牙合)总义齿修复组,尤以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患者为明显(P<0.05);在咀嚼运动循环中,线性(牙合)总义齿咀嚼周期的间歇期短于解剖式(牙合)总义齿(P<0.05).结论线性(牙合)总义齿修复有利于咀嚼肌功能的发挥.
作者:张苹;徐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12岁儿童龋病患病率和牙周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西城区616名12岁儿童进行患龋状况调查,对其中二分之一的样本做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6份,统计分析龋齿和牙石检出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患龋率43%龋均0.95,62%的儿童牙面清洁,10.6的牙周健康.结论与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患龋率,龋均和需治疗牙数有所下降,但牙周健康状况较差.有晚上刷牙习惯的儿童患龋率较低,从未发现自己牙龈出血的儿童牙石少.
作者:朱文昊;周红玲;初里楠;王伟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牙髓干细胞具有成体干细胞所界定的两大特征: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牙髓干细胞因具有临床取材容易并可特异性地分化为牙体矿化结构等特性,目前正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郭红延;王常勇;吴补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性,20岁.因左下后牙疼痛伴牙龈及左颊肿胀2月而入院.体检:左右面部不对称,左面部膨隆,开口度2.5cm.双合诊发现左颊下颌骨升支有一中等硬度不活动、边界清楚的肿块,大小5cm×3cm×3cm,口内触诊有压痛,下颌升支骨板已消失,|7松动Ⅲ°.冠周可见白色肉芽组织.双侧腮腺、颌下腺导管口无红肿、无异常分泌物,双颌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X线片见左下颌升支颌骨有不规则边界不清的透射区,其中并见阻射区.临床诊断:左下颌骨肉瘤.患者行左侧下颌骨及肿瘤切除术.
作者:李文雁;侯健香;李其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拔牙后早期应用临时固定桥进行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患者,上切牙拔除3~5天后即牙体预备(龈上边缘)、临时固定桥修复,拔牙术后2~3个月重新牙体预备(龈下边缘)、永久修复,并且重新制作临时固定桥.所有基牙均为上颌切牙,对戴用两次临时固定桥前后基牙的牙周状况进行检查.结果早期应用采用龈上边缘的临时固定桥对基牙的牙周状况没有明显影响;常规应用的采用龈下边缘的临时固定桥对基牙的牙周状况有一定不利影响,表现为龈沟出血指数明显增加.结论拔牙后早期应用临时固定桥(采用龈上边缘设计)进行即刻修复不会对基牙牙周组织产生不利影响,在临床是可行的.
作者:江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1:男,27岁.7( ̄|)残根多年已无法修复,且根尖有大面积阴影,X线片示8( ̄|)近中阻生且牙冠位于7( ̄|)颊侧颈部,牙根发育完成良好,牙体形状好.
作者:王志洁;赵丽霞;周秀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弹性缓冲装置对种植覆盖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优化种植覆盖义齿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采用弹性软衬材料和非弹性材料固位的全下颌种植覆盖义齿进行应力分析,对比义齿本身和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差异.结果①无弹性材料缓冲的覆盖义齿对斜向载荷的抵抗性差,种植体颈部-皮质骨界面应力峰值为垂直载荷的2.4~9.2倍.垂直及斜向载荷,种植体及基托均有较高的应力集中.②弹性软衬材料固位的覆盖义齿,垂直及斜向载荷时,种植体-骨界面及义齿本身应力分布较均匀,避免了较大的应力集中.结论弹性软衬材料应用于全下颌种植覆盖义齿时,表现了良好的应力缓冲作用,降低了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峰值,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种植覆盖义齿的远期成功率.
作者:刘政;王云芬;赵艳威;马宗民;周振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26岁.因左下后牙反复肿胀十二年,来我院就诊,否认有外伤史.检查:34,35,44,45均有畸形中央尖,已磨损.可见圆形或椭圆形黑环,中间有褐色牙本质轴.35颊侧龈黏膜窦道,有脓溢出,叩(±),无明显的牙齿松动和牙周组织异常.
作者:吴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粘接技术在口腔正畸、牙体缺损修复、牙齿美容等领域已广泛应用,笔者自1996年~2002年将此项技术应用于牙及牙槽骨外伤的固定粘接,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新华;冷相英;郭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20岁,因正畸需要拔除双侧上下第一双尖牙,在拔除右下第一双尖牙后,发现此牙牙根为三根融合形态:近中根面颈缘至根尖可见两条沟状凹陷,将其分为三个融合的根,中间的根凸于唇舌侧的两根;而远中自颈缘至根尖仅见一条凹陷.术后拍牙片两张,颊舌向牙片示:根尖1/3处根管形态不清.近远中向牙片示:根尖1/3与根中1/3交界处以上颊舌径宽大,且在根尖1/3显示三根管.将此牙开髓,行根管预备及根充,再拍颊舌向、近远中向牙片各一张.
作者:孙凤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女,14岁,入院前1周因下前牙排列不齐准备进行正畸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口腔颌面部检查:颏部未见明显隆起,张口正常,右下3至左下4牙齿扭转倾斜、拥挤、排列不齐,局部下颌骨唇、舌向明显膨隆,表面粘膜正常,按压无乒乓球样感,无按压痛,咬合关系基本正常.
作者:孟静媛;李向飞;闫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畸形中央尖的发生率约为2%,多见于下颌双尖牙,常对称出现.磨牙畸形中央尖较为罕见.笔者遇一例双侧上颌第二磨牙畸形中央尖的病例,报道如下:患者,女,30岁.
作者:周明宏;龚清华;李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三种非金属托槽的抗剪切强度,评估托槽去除后牙面残留粘接剂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es,ARI),为临床合理选择非金属托槽提供指导.方法 60颗人类前磨牙随机均分为三组,用京津釉质粘接剂分别粘接陶瓷托槽、有机玻璃托槽和聚碳酸酯托槽,测定并记录其抗剪切强度和托槽去除后牙面残留粘接剂指数.结果三种托槽的抗剪切强度和ARI记分情况均不全相同(P<0.05),组间比较发现陶瓷托槽组与另两组间差别显著(P<0.01),而有机玻璃组与聚碳酸酯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应用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托槽时,陶瓷托槽的粘接强度足可以满足正畸临床矫治要求,而有机玻璃托槽和聚碳酸酯托槽的粘接强度较低以至不能满足正畸临床矫治要求,应谨慎使用.
作者:房伯君;杨亚囡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