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楠;王礼周;吴谨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常见于早产儿.近年来,随着围生期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NRDS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得以提升,但随着机械通气及高浓度氧疗的应用,BPD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NRDS与BPD有着相同的基因因素,SP-B缺失与NRDS及BPD的发生发展均相关.两者在发病机制上也有所联系,规范防治NRDS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BPD.文章对NRDS与BPD防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美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Aicardi-Goutières (AGS)6型的临床、影像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l例AGS6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先证者,男,11岁,自幼发育落后,因抽搐就诊.颈部和手足背面对称性混杂的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面部雀斑样色素斑.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钙化灶;头颅MRI示胼胝体薄,两侧内囊及外囊、脑室白质旁、半卵圆中心白质广泛异常信号.基因测序提示ADAR复合杂合突变,突变位点为c.1A>G和c.3124C>T,国内未见报道.先证者哥哥携带同样的基因突变,临床仅有皮损表现,父母表型正常.结论 报道我国首例ADAR基因突变导致的AGS 6型.ADAR基因表型有异质性,可表现为AGS或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作者:徐敏;郭虎;卢孝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CNF)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方法 回顾分析1例CNF患儿及其同胞、父母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女性患儿,31周早产,出生体质量1 560 g;生后3天发现低蛋白血症、蛋白尿以及进行性加重的凹陷性水肿.基因检测发现患儿NPHS1的2个杂合突变位点,c.3478C>T(外显子27)和c.2515delC(外显子19);其父亲、母亲、双胎妹妹的尿常规检查无异常,c.3478C>T来自父亲,c.2515 delC来自母亲,其妹妹未检测出突变.这两种基因突变均为已报道的致病性基因突变,其中c.2515delC是国内首次报道.结论 本次发现的突变基因扩充了国内CNF的基因突变谱.
作者:高金枝;陈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食物过敏是由免疫学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鸡蛋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过敏食物,同时鸡蛋又是婴幼儿早期添加的主要固体食物之一,是主要的膳食蛋白来源,也是许多加工食品的组成成分、某些疫苗的培养基.鸡蛋过敏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作者:邵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是抽动障碍(TD)的严重型,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国内外TS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传统药物因不良反应多、药物依从性差等,难以有效治疗TS.因此,寻找治疗TS的新药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氘代丁苯那嗪及左乙拉西坦治疗TS的进展.
作者:马颖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例新生儿惊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l例为早产儿,均于生后第2天发生惊厥.入院后经各项检查除外常见惊厥原因后行基因检测.例l为SCN2A基因突变(c.5558A>G,p.H1853R),给予苯巴比妥止惊,后加用托吡酯,无明显好转;例2为KCNQ2基因突变(c.836G>A,p.G279D),为新发突变,口服苯巴比妥,生后21天加用左乙拉西坦并逐渐加量,第36天加用托吡酯并逐渐加量,下肢肌张力仍稍高.结论 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基因检测可明确病因,并可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黄春玲;曹广娜;童笑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1和TSC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方法 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的30例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的患儿行TSC1、TSC2基因分析,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关系分析.结果 30例患儿中,男22例、女8例,中位年龄6.45岁.5例发现TSC1基因突变、22例发现TSC2基因突变,突变率90%.TSC1和TSC2基因突变类型有5种,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大片段缺失、移码突变和剪切突变,以无义突变、剪切突变和移码突变的发生率高.其中TSC1基因仅发现剪切突变和移码突变;TSC2基因上述5种突变均有发现.共发现12种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型,其中以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高.癫痫发生在TSC2和TSC1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型和突变类型较多,TSC2基因突变频率大于TS C1基因,TSC2基因突变更易引发严重的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
作者:梅道启;符娜;秦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MTHFR基因突变引起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陷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MTHFR缺陷导致癫痫、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和MTHFR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患儿生后第10天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律、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147.9 μ mol/L);基因测序示MTHFR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319 c.1320 insTT,c.1262 G>A),其中c.1319 c.1320insTT以往未见报道.予甜菜碱、亚叶酸钙、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2周后,患儿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临床症状好转,但随后一个月内出现明显脑积水,精神运动发育明显迟缓.结论 早发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陷患儿可在生后早期即有表现,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
作者:谢艺;袁义;陈瑜;苏堂枫;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鲁宾斯坦-泰比综合征(RSTS)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RST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患儿,5月余,具有眉毛粗密、高眉弓、眼裂向外下斜、内眦赘皮、眼睑下垂等特殊面容.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CREBBP基因存在一个错义突变c.3609G> C(p.K 1203N);Sanger测序未发现其父母携带上述突变,可能为新生突变.结论 发现了CREBBP基因c.3609G> C(p.K 1203N)突变位点,丰富了RSTS的基因突变谱.
作者:李建建;冯清祥;雷雨;刘真真;李涛;周倩;程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KCNQ2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生儿期癫痫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9例新生儿期起病的KCNQ2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儿中男5例、女4例,起病中位年龄2天(0.5小时~8天),确诊时中位年龄10个月(1个月~5岁).患儿以强直或不对称强直发作常见;脑电图以爆发抑制模式多见;均为KCNQ2新生杂合突变.诊断为大田原综合征5例,非综合征的癫痫性脑病4例.予多种药物治疗后,6例患儿癫痫发作缓解.患儿均有明显的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结论 KCNQ2突变导致的癫痫性脑病主要在出生后1周以内起病,预后不良,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作者:王珏;刘勇乐;朱慧;林新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组学能否揭示早产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 回顾分析和比较12例NEC早产儿以及23例日龄、体质量相仿的无NEC早产儿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和脂类代谢物.NEC早产儿于发病后l小时内收集血标本,采用1H-NMR方法检测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和脂类代谢物.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EC组β-羟基丁酸酯、琥珀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明显升高;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肌酸、苏氨酸明显降低;赖氨酸、谷氨酸、柠檬酸、酪氨酸、葡萄糖轻度降低;差异可完全区分.结论 NEC发病时即伴有与炎症通路有关的谷氨酸谷氨酰胺、酮体和丙氨酸代谢通路的异常,以及脂质代谢的紊乱.代谢组学方法可应用于早产儿NEC的研究.
作者:陈佳楠;王礼周;吴谨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病理以局灶节段分布的肾小球硬化及足细胞的足突融合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多表现为激素耐药,且常进展成终末期肾病;是儿童时期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全球报道FSGS肾活检检出率呈增多趋势,文章综述FSGS的流行病学进展.
作者:吴和燕;高春林;卢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编码基因SLCO1B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00例为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相匹配的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00例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Sequenom特定SNP位点分型检测SLCO1B1位点rs59502379、rs56101265、rs72559748、rs72559745、rs56061388、rs55901008、rs4149056、rs56199088,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SLCO1B1位点rs59502379、rs56101265、rs72559745、rs56061388、rs55901008和rs56199088位点未检出多态性;rs4149056位点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病例组为12%、对照组为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2559748位点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病例组为2.5%,低于对照组的5.2%,提示该位点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关.结论 OATP1B1编码基因SLCO1B1位点rs59502379、rs56101265、rs72559745、rs56061388、rs55901008、rs56199088未检出多态性,而SLCO1B1位点rs4149056及rs72559748位点检出多态性,但以上位点均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无关.
作者:蒋榆辉;刘玲;奚敏;张凤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RKP)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住院患儿的非重复CRKP;采用PCR方法扩增ND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对产NDM酶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并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型别菌株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从93株CRKP中检出42株产NDM酶,其中23株产NDM-1酶,19株产NDM-5酶.产NDM酶CRKP分为14个PFGE型别(A型~N型),其中A型、M型和N型为优势型别,占菌株总数69%(29/42),其余11型为非优势型别,占菌株总数31%(13/42).A型菌株(24%,10/42)均产NDM-1酶,M型菌株(17%,7/42)以产NDM-5酶为主,N型菌株(29%,12/42)均产NDM-5酶,其余l1个型别菌株(31%,13/42)以产NDM-1酶为主.优势型别组菌株主要在儿科ICU流行,而非优势型别组菌株在儿科各病区散发分布.优势型别组患儿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感染率、留置引流管比例和ICU住院时间均高于非优势型别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抗生素使用和预后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儿产NDM酶CRKP的碳青霉烯酶类型以NDM-1和NDM-5多见,A型、M型和N型为PFGE优势型别,优势型别在儿科ICU存在小范围播散.
作者:李媛睿;刘婧娴;俞静;朱威南;刘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严重感染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加速发展,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有创性操作增多,经验性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广泛应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同时,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等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提高,住院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也易导致真菌感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为真菌性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真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效果.
作者:杨慧;何柳芳;黄惠君;魏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全球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率及感染相关病死率高,早产儿发生肺炎链球菌感染风险更大.由于早产儿免疫力低下,肺炎链球菌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不确定,疫苗接种常延迟,且早产儿接种疫苗后发生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疫苗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大.文章综述早产儿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的免疫效果、时机及安全性.
作者:呼斯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OVID、EMbase、Web of Science、CBM、VIP、WanFang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17年6月,有关高维持剂量[10~20 mg/(kg· d)]和低维持剂量[5~10 mg/(kg·d)]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包括1 00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组治疗有效率(RR=1.30,95 %CI.1.09~1.56,P=0.003)、心动过速发生率(RR=2.23,95 %CI:1.34~3.73,P=0.002)高于低维持剂量咖啡因组,拔管失败率(RR=0.50,95%CI:0.35~0.71,P=0.0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RR=0.82,95%CI.0.70~0.95,P=0.01)低于低剂量咖啡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较低维持剂量组效果更好,而且安全.
作者:陈静;陈晓;龚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儿童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安全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在CARTO3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80例AVNR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AVNRT患儿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11.74±2.49)岁;平均体质量(42.19±12.97)kg,6例(7.5%)体质量<27 kg.患儿治疗中曝光时间(6.87±7.09)min,曝光量(10.71±7.02)mGy,手术时间(80.81±29.14)min.成功率98.75%(1/80),复发率1.25%(1/80),并发症发生率1.25%(1/80),无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在CARTO3系统指导下,结合解剖和电生理方法,采用能量滴定法对儿童进行射频消融治疗AVNRT安全有效.
作者:伍洋子;曾少颖;张智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机械通气的应用虽然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也增加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风险.近年来,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通气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早产儿的呼吸支持.由于BiPAP交替提供两个压力水平,且两个压力相均允许自主呼吸,因此能更好的改善气体交换,提高氧合,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暂停等疾病中的作用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文章阐述BiPAP的工作原理,评价其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作者:马力;杨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象征性游戏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疾病早期识别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2015年4月到2017年8月就诊的123例发育行为儿保科门诊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发育迟缓(GDD)儿童包括ASD伴GDD 36例、单纯GDD 30例,57例不伴GDD儿童包括ASD不伴GDD 31例、原发性语言障碍(DLD) 26例.比较各组间象征性游戏能力和Gesell婴幼儿发育水平,并探究象征性游戏能力的相关因素及对疾病的区分作用.结果 在GDD儿童中,ASD伴GDD组象征性游戏检查(SPT)发展月龄低于单纯GDD组,且SPT发展月龄严重落后比例高于单纯GDD组.不伴GDD儿童中,ASD不伴GDD组SPT发展月龄低于DLD组,SPT发展月龄严重落后比例也高于D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SD儿童中,象征性游戏能力与儿童各能区的发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93~0.630,P<0.01),与ASD症状呈显著负相关(r=-0.390~-0.387,P<0.01).二项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在GDD儿童中SPT发展月龄对单纯GDD和ASD伴GDD两类疾病具有区分效应(OR=0.39,95 %CI:0.745~0.992,P=-0.034);在不伴GDD的儿童中区分效应无显著性(P>0.05).结论 象征性游戏能力在ASD儿童中落后于发育水平相当的GDD和DLD儿童,且象征性游戏能显著区分伴有GDD的ASD,可为ASD早期识别提供线索.
作者:季忆婷;沈春;范云;张婷;舒艳;陈亮亮;朱涛;李斐;徐明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