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张益;孙勇刚;何冬梅;邹立东
笔者采用双侧舌神经封闭治疗BMS,取得较好疗效.1.病例选择:患者72例,年龄42岁~76岁,男性¨例,女性58例.其主要症状均为舌痛症(glossdynia),且不适病史均为5个月以上,大部分表现为舌烧灼样疼痛及口干,少部分患者有舌麻木感、刺痛感,味觉迟钝,钝痛不适等.疼痛多发生在舌根部,以单个部位发病者较多,61例,多部位发病者11例,舌痛均呈现晨轻晚重的时间节律性改变.大部分临床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少部分患者有轻度舌乳头炎.
作者:马斌;张纲;锁云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获得牙科治疗台水系统水质污染情况的准确数据,采用有效的消毒方法,彻底阻断治疗台水污染为媒介的交互感染.方法随机采集牙科治疗台各部位的水样,计数检测细菌污染的菌丛含量,对培养后污染细菌的种类进行鉴定;采用循环2.0mg/L浓度的臭氧水作为消毒剂,检测实验室与临床消毒效果;观察2.0mg/L臭氧水与正常细胞接触24h后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消毒前,牙科治疗台水系统被大量的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产重污染,细菌污染均数为每毫升水样1.58万~4.47万茼丛(CFU/ml),这些异养茼在牙科治疗台水系统内部以多种形式的生物膜生长;消毒后,牙科治疗台水系统内细菌含量为0,无生物膜形成;2.0mg/L臭氧水与正常细胞接触24h,对细胞的生长无影响.结论牙科治疗台水系统污染情况严重,手机连接管内的生物膜为重要污染环节2.0mg/L浓度的臭氧水可以对牙科治疗台水系统进行有效的消毒,使牙科治疗用水达到ADA的理想标准.
作者:李荣华;殷恺;李宏斌;冯海;郑先强;闫平;王世汶;林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患者在局麻下拔牙过程中五个时段的心肌氧耗量.方法随机抽取在门诊拔牙的心血管病患者132例,对拔牙全过程进行心电监护,以心率动脉收缩压乘积(Cardiacrate-pressure productRPP)描述局麻注射前、注射中、注射后、牙拔除术中、术后各时段的心肌氧耗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每个时段,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对心血管病患者拔牙除强调拔牙全过程心电监护外,宜采取有利措施,降低心肌氧耗量,减少心肌缺血的危险性,尤其在局麻注射中、牙拔除术中两个时段,确保拔牙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作者:崔涛;薛振恂;胡开进;居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牙槽骨、颌骨和胫骨骨代谢的作用,为临床上防治骨代谢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切除成年雌性大鼠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并对大鼠进行四环素荧光双标记.光镜观察大鼠牙槽骨、颌骨的组织学改变;荧光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大鼠胫骨骨代谢的情况,并计算四环素双标记线间的平均距离(distance of double label,DDL)和矿化沉积速率(mineral appositional rate,MiAR).结果大豆异黄酮治疗后,牙槽嵴边缘和颌骨骨小梁附着较多的成骨细胞,骨质较致密,未见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现象.荧光显微镜下,大豆异黄酮治疗组双标线减少、间距变窄,DDL和MiAR均有显著下降.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并对骨形成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终抑制了雌激素下降造成的骨转换率的增高,可用于颌骨乃至全身骨质疏松的防治.
作者:李斌斌;于世凤;庞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运用前方牵引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宋立群;张明辉;高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处理的牛心包与Bio-Gide膜,国产医用胶原膜的引导骨组织再生作用.方法在11只狗的双侧下颌骨颊侧骨板各制备2个1cm×1cm× 0.5cm大小的骨缺损区,随机覆盖GA牛心包,Bio-Gide膜、国产医用胶原膜;另一缺损区不盖膜作为对照.术后2周,4周,8周,16周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膜在体内的变化及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测量新生骨小梁百分比.结果10只狗伤口愈合良好,16周组一只狗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区伤口不愈合,有较严重的炎性反应;各组膜生物相容性良好,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国产医用胶原膜8周左右吸收,Bio-Gide膜及牛心包16周内未明显吸收;膜覆盖组骨缺损愈合情况优于实验对照组.结论GA牛心包在狗的实验性骨缺损修复中有与Bio-Gide膜、国产医用胶原膜相近的引导骨组织再生作用,且物理性能及可操作性优于国产医用胶原膜.GA牛心包生物相容性与Bio-Gide膜、国产医用胶原膜相似.
作者:周艺群;吴汉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就医需求增加,医疗设备、材料、及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口腔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儿童门诊中,一个较为特殊的人群--幼儿期儿童就诊困难问题却逐渐突出,由于医生--患儿--家长三方面的原因,患儿不合作--家长拒绝接受治疗--医生拒绝提供治疗成了较为突出的矛盾三方.幼儿得不到完善的治疗,将给幼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门诊调查,并以问卷调查方法对幼儿家长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在就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向宇;孙志滢;赵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它的受体VEGFR-3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舌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定位.结果62例舌癌中,24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38.7%.且发现肿瘤细胞中VEGF-C的表达和内皮细胞中VEGFR-3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形态学研究证实,此内皮细胞为淋巴管内皮细胞,这些淋巴管主要位于肿瘤周围,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交界区即肿瘤浸润区表达尤其丰富.临床病理研究证实,VEGF-C的表达和肿瘤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结论VEGF-C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VEGF-C可能通过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VEGFR-3来诱导舌癌间质淋巴管的增生.在这样的微环境下,肿瘤细胞通过增加的肿瘤细胞和淋巴管接触点而能容易地侵入淋巴管,到达淋巴结,并在那增值,形成肿瘤淋巴转移.
作者:李慧文;张秀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龋病、牙周病是青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15岁年龄段的学生恒牙已萌出到口腔环境9年,对龋病、牙周病及其它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的评价较12岁年龄的学生更具意义[2].为了探索该年龄段口腔疾病的发病情况,预测发展趋势与该人群特点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我院于2003年3月组织了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对城区4768名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口腔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廖奇志;齐雄健;廖正其;李丽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颞颌关节损伤对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CA)患儿的口颌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组选择8例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且伴有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儿童,均为女性,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平均12岁,第2阶段平均14岁.对照组选择8例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伴有颞颌关节损伤的儿童,相同的性别、年龄.通过EMG,颌运动状况及颞颌关节功能检查,分析口颌功能所受的影响.用t检验检查两组之间的差异,卡方检验检查对照两组两个阶段颌功能的不同.结果研究组病人的口颌生理功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有颞颌关节损伤儿童的口颌功能明显低下是影响颌面部发育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岩;保明利;Merete Bakke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用计量病理学方法探讨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增殖特性.方法利用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对26例成釉细胞瘤的上皮细胞进行计量形态学和DNA含量分析,并用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各10例进行对比.结果上皮细胞核DNA含量及形态参数比较显示;成釉细胞瘤明显大于含牙囊肿(P<0.05),与角化囊肿和根尖囊肿相近;滤泡型大于丛状型(P<0.05);外周细胞明显高于中央细胞(P<0.05).结论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增殖活跃,其增殖特性符合临界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
作者:郑书深;王林;董福生;王洁;董玉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ncer,OSCC)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上皮单纯增生、1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3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和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这两种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10)、100%(10/10)、93.3%(14/15)和71.9%(23/32);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组织(P<0.05);高、中、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5%和33.3%,统计学分析表明PTEN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PTEN蛋白与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TE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呈进行性下调或缺失,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粘附、促进血管形成等途径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
作者:高文信;周传香;王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晚期Bell麻痹患者进行神经电图观察.方法使用日本光电八导肌电图仪对12例病程超过2年的晚期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测试,测试患侧健侧各12侧,每侧包括面神经颞支(Ⅰ),颧支(Ⅱ),颊支(Ⅲ),下颌缘支(Ⅳ).对相应各分支患侧健侧之波幅进行比较,并计算患侧波幅损失的百分数.结果①Ⅰ支两侧间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Ⅱ,Ⅲ,Ⅳ支患侧波幅明显低于健侧(P<0.001);③波幅损失>90%4支,占患者总损伤支数的8.3%(4/48);<90%,44支,占91.7%(44/48).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晚期Bell麻痹患者的预后评估,ENoG的结果尚不能单独作为预后及治疗上的依据,还需结合临床及其病理的变化,以及其它的电生理检测手段加以核检,以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
作者:杨朝晖;谢秋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1998年人类多能干细胞首次被成功分离以来,干细胞的研究就一直受到公众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它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的合法性和伦理方面的争议.但国内外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目前干细胞研究及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江中明;吕春堂;周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报道喙突过长引起下颌运动受限、开口困难的病例资料,供临床工作借鉴.方法报道7例喙突过长致开口困难病例的临床、X线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曲面断层、华特位片可较好的显示突喙突过长,但往往不为临床医师所认识.本资料6例经手术切除过长的喙突后,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结论喙突过长致开口困难较少见,应在开口困难的鉴别中予以注意.
作者:许卫华;马绪臣;赵燕萍;伊彪;李自力;郭传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E2F-1和p21WAF1/CIP1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多形性腺瘤组(PA)和恶性多形性腺瘤组(MPA).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对三组分别进行E2F-1和p21WAF1/CIP1的染色,并进行灰度值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E2F-1主要表达在肿瘤性上皮组织,软骨样细胞和粘液样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在MPA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PA组,二者与正常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21WAF1/CIP1主要在腺管状结构、上皮条索和团块鳞状化生结构的细胞浆中表达,在PA和MPA组中的表达均较弱,但MPA组比PA组更弱.结论E2F-1和p21WAF1/CIP1可作为衡量多形性腺瘤的良恶性程度的有用指标.
作者:吕红兵;金岩;董绍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病理常见为以下三型:①增生型或肥大型;②纤维型或称萎缩型;③隐窝型.笔者于2003年6月收住院慢性扁桃体类伴间质纤维化及软骨化生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缪颖;何孔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非埋植型与埋植型两种不同种植方式之间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动态变化的异同.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非埋植型与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愈合过程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了两者骨界面改建的异同,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其变化的异同.结果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结合率均略低于埋植型种植体,但它们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尽管非埋植型种植体植入后基桩在整个后基桩在整个愈合过程中承受了一定的咬合力,但它能与埋植型种植体一样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结论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其新骨形成的速度与骨性结合的程度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定量、动态地研究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动态变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林;马轩祥;金岩;周伟东;王新木;胡开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对于后牙的大面积缺损,一般可以采用制作嵌体或全冠的方法进行修复.当后牙的临床牙冠过短,缺损面积较大,残余牙体为薄壁,不能为嵌体提供足够的抗力;或者由于长期的牙体大面积缺损形成残冠导致对颌牙过度伸长,此时的牙体缺损修复难度较大,为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修复方法--空核桩冠一体化修复法.
作者:王永生;孙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医护人员也应对自我利益进行保护,现就以我院急诊室5年来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讨论,使医务人员从中取得经验和教训,以便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曹曼;王忠桂;张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