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才;巢永烈;万乾炳;廖运茂
笔者采用德国生产的牙本质脱敏剂GLUMA治疗牙齿敏感症52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金月;吴求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化疗同期放疗治疗头颈部中晚期鳞癌的疗效.方法 62例头颈部中晚期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疗同时放疗)和对照组(单纯放疗),治疗组32例,每天用平阳霉素8mg加地塞米松5mg,静滴,1次/日,化疗后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2GY/次,照射总量60~70GY.平阳霉素总量160~200mg.对照组30例放疗方法,剂量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放疗40GY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颈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43.75%,30%和87.50%,73.33%(P<0.05).结论平阳霉素化疗同期放疗,有利于提高头颈部中晚期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灶全消减,减少残存,提高生存率,是治疗头颈部中晚期鳞癌有效方法.
作者:付新国;刘霜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表达重组鲑鱼降钙素(recombinant salmon Calcitonin,rsCT),探索一条真核生物表达生物活性rsCT的新途径.方法将鲑鱼降钙素基因重组到pFastBac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ulovirus shuttle vector,Bacmid)中,构建重组鲑鱼降钙素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即重组鲑鱼降钙素Bacmid,后将其转染昆虫细胞Sf9,表达目的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子量及免疫反应性鉴定.结果证实目的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了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鲑鱼降钙素重组杆状病毒载体并在昆虫细胞中初步表达.
作者:刘颖;梁东春;郭刚;王正坤;张镜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常用义齿清洁剂对树脂基托颜色的影响.方法用四种常用的义齿清洁剂处理四种国内常用的基托树脂,用CS5电脑配色系统检测树脂颜色的变化.结果不同树脂的颜色受不同清洁剂的影响不同,洁美清洁剂对登士柏热凝和日进热凝树脂的白度增加和色差较大;0.02%NaClO对日进自凝树脂的白度增加和色差较大;0.0125%NaClO和0.02%NaClO对上海自凝树脂的白度增加和色差较大.结论洁美清洁剂对登士柏热凝和日进热凝树脂的颜色改变较明显,NaClO对日进自凝树脂和上海自凝树脂的颜色改变较明显.
作者:邓旭亮;胡晓阳;黄汝丽;李国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碧兰麻(PRIMACAINE)是一种口腔专用麻醉剂,主要成份为阿替卡因/肾上腺素(1:100000).该药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小,我们用于口腔门诊治疗106例,效果较好.
作者:张金良;杨文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GI-Ⅱ型渗透陶瓷底层冠的适合性以及牙体预备时轴面聚合度对适合性的影响. 方法分别为15个具有三种不同聚合度(5、10、15)的上前磨牙制备GI-Ⅱ型渗透陶瓷底层冠,粘结后测定底冠适合性.结果 5、10、15聚合度牙体预备底层冠绝对边缘间隙量分别为105μm、66.20μm、69.37μm.聚合度从5增加到10时适合性显著提高,10以上则提高不显著.结论 GI-Ⅱ型渗透陶瓷底层冠具有良好的适合性,牙体预备时聚合度对GI-Ⅱ型渗透陶瓷底层冠适合性有显著影响.
作者:刘伟才;巢永烈;万乾炳;廖运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导致髓底穿通,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当该患牙离替换期较远时,保留患牙至关重要.作者从1999年1月开始对未到替换期的髓底穿通乳磨牙用替硝唑碘仿糊剂盖髓底,髓腔内封地塞米松棉球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冬梅;平雅坤;李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世纪60年代初,Bowen合成了Bis-GMA(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树脂.1986年,以Bis-GMA为基质的复合树脂被厂家推荐用于Ⅱ类洞的修复,但因材料内填料颗粒大,理化性能不佳,未能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1].70年代,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引入促进了复合树脂在牙体修复方面的应用,随后,研制出了小颗粒的复合树脂和早期的粘接剂.80年代初,复合树脂开始用于后牙修复,近几年来,复合树脂的理化性能得到显著改进,加之患者对修复美观要求的增加及人们对汞合金修复中汞污染的顾虑,后牙复合树脂修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拟将后牙复合树脂修复的材料类型、材料性能和修复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付少平;范兵;乐进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曾遇7例经医院专科诊断慢性咽炎久治不愈的患者,经根治牙病后,慢性咽炎的一切症状全部消失,笔者认为这种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非咽部慢性炎症,而是由于牙病引起咽部感觉紊乱所致,故应称为牙源性咽部感觉紊乱症.
作者:冯伟星;冯秋霞;冯立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使用气流喷砂技术对牙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光波干涉显微镜观察24颗离体牙在使用气流喷砂后牙面粗糙度的变化,并研究磨光糊剂磨光对减轻其粗糙度的作用.结果气流喷砂和超声洁治一样都会使牙面糊糙度显著增加(P<0.01),进一步磨光可使牙面粗糙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临床上使用气流喷砂后,需进一步磨光来增加牙面光洁度.
作者:胡文杰;李玉敏;沙月琴;王鹭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寻求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更有效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6例替牙期Ⅱ1患者将Clark的Twinblock矫治器改良,去除口外弓、头帽,将磁力引入口内矫治器中,即磁力双牙合垫矫治器,作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疗效与Twinblock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Twinblock有同样的功能矫治效果,统计结果显示,磁力矫治器组B-CFH,|-NA角,|-SN角增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力双牙合垫矫治器能取得确切的功能矫治效果,更适合低角及上切牙角度正常的Angle Ⅱ1患者.
作者:左艳萍;王洁;丛斌;董福生;刘学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从1920年Hermann将氢氧化钙引入根管治疗以来,人们对此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并扩展了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 CH)在口腔内科尤其是儿童牙科的应用,本文对此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晨曦;葛立宏;刘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54例口腔颌面部疾病,用热像仪测定患侧和对应侧温差,对肿物的性质与测定的温度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曹经一;左智敏;高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改良Tennison法、Millard法是两种常用的唇裂术式,婴儿全身血容量少,对失血、缺氧耐受性差,为此,本文对3个月~12个月婴儿两种唇裂术式术中失血量进行分析.
作者:张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口腔正畸临床中错牙合畸形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140名18岁~25岁全牙列牙冠完全萌出(包括第三磨牙)的汉族青年,其中男60名,女80名.在牙牙合模型上测量所有牙冠的近远中径和后牙颊舌径.利用SAS计算机软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牙冠大小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地区种族差异,而左右侧微小差异无统计学上显著性意义.结论口腔正畸临床中牙冠的预测方程应使用本民族的方程,而不要引用其它民族的方程.
作者:彭惠;卢海燕;王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中,特别是牙槽骨严重萎缩吸收,松动牙的拔除,影响以后义齿修复.为了保存剩余牙,为修复体提供牙的支持和足够的骨组织支持,对病理性牙合因素引起的重症Ⅲ松动牙进行了牙合修整和治疗,观察牙齿在去除病理性的牙合因素后,牙的松动度是否可以改善.
作者:林侠;汪雪梅;赵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近几年来采用自体髂骨髓质骨移植术修复唇腭裂鼻翼基底塌陷畸形,取得明显疗效.本文通过对12例牙槽嵴裂植骨术后的临床、X线片的分析,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王鹏来;赵士芳;刘超;王来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52岁,因上下前牙反复疼痛及右侧上下肢体麻木、无力半年,于2001年4月23日来我科就诊.追问病史,半年前,患者上下前牙反复疼痛,遇冷热刺激痛,曾有夜间疼痛史.同时右侧上下肢体出现麻木、无力,逐渐不能下田劳动.曾在外地诊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应用中西药治疗均不见好转.检查,血压正常,右手握力较左手差.神经病理反射未引出.面部无肿胀,右眶下压痛(±).开口度正常,前牙呈深覆牙合、深覆盖.
作者:苑纯友;罗贤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感染颌骨骨折在清创同期进行坚强内固定的疗效调查,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感染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89年~1999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感染颌骨骨折在清创同期行钛板植入坚强内固定者14例,根据术前、术后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除1例未随诊外,其余13例均发生正常骨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者4例,其中3例再次感染,1例下齿槽神经麻木.结论感染的颌骨骨折在清创的同期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随丽娜;孙勇刚;张益;郑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检测不同剂量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体内诱导.方法利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建立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局部肿瘤内直接注射rhTNF-α,选用两个不同剂量(100×104IU/kg和10×104IU/kg),观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体内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①A实验组的抑瘤率为52.16%,B实验组的抑瘤率为73.01%.②用药后三组瘤体体积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③三组流式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rhTNF-α可抑制裸鼠SACC移植瘤生长,使细胞增殖在G1期发生阻滞.这种抑制主要通过细胞凋亡来实现的.②本文低剂量的rhTNF-α诱导凋亡的效果优于高剂量的rhTNF-α,为临床SACC治疗提供了参考剂量.
作者:董青;王洁;董福生;李荷香;顾洪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