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龄幻;于艳辉;朱晓萍
《临床儿科杂志》创刊于1983年,由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办,编委会由近200名全国各地的著名儿科专家、教授组成。本刊遵循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宗旨,反映儿科领域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主要读者为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每期除设一个系统疾病专栏(包括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心血管、肾脏、免疫、遗传、代谢、内分泌等系统)外,另设综合报道、实验研究、文献综述、临床经验点滴、循证医学、继续医学教育讲座等栏目。本刊自20世纪90年代起连续被评为临床医学类及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2000年起被纳入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且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在1978年开始便提出《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几乎每年均更新一次。在2013年8月修订时,更名为《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表的推荐规范》(Recommendations for Conduct, Reporting,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Scholarly Work in Medical Journals),简称《ICMJE推荐规范》(2014年8月更新http://www.icmje.org/icmje-recommendations.pdf)。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病例的母婴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红细胞免疫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及母亲产前相关实验室及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儿的母亲在孕期分别检测出IgG性质的红细胞抗E、抗D、抗Jkb及自身抗体;效价分别为16、2048、1及16。患儿均足月分娩,但生后6h~3d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伴或不伴贫血。患儿红细胞放散试验发现存在与母体相同的抗体,效价分别为4、512、0及2。患儿均予光照治疗,2例重症患儿予换血及输血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以评估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风险。
作者:徐文皓;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Lowe 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特征。方法分析2例Lowe 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OCRL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性,均存在小分子蛋白尿、高钙尿症、佝偻病和肾结石。例2患儿还有轻度代谢性酸中毒、糖尿和隐睾症。例1患儿生后不久发现有视力异常和先天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同时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胼胝体发育不良。例2患儿就诊时肾外症状不明显,但眼科检查发现有先天性白内障,头颅MRI示脑发育低下、脑白质髓鞘化延迟,且随访过程中逐渐出现智力发育落后。OCRL基因检测发现2个突变,例1为剪切位点突变NG 008638.1:g.46846-46848delTAA/insC,例2为缺失移码突变NM 000276.3:c.321delC,两种突变以前文献均未报道。结论 Lowe 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OCRL基因检测,对于有先天性白内障、肾小管病变的患儿需要与Lowe综合征鉴别。本研究发现2个OCRL基因的新突变。
作者:季丽娜;陈朝英;李华荣;杜培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2年收治的8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83例患儿,男53例、女30例,平均年龄(6.8±4.6)岁,临床特征以发热(77.1%)、轻中度贫血(71.1%)、C反应蛋白升高(67.5%)、红细胞沉降率增高(60.2%)、白细胞增高(47.0%)为主;出现栓塞症状20例(24.1%);血培养阳性56例(67.5%),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链球菌属及葡萄球菌属占89.3%;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超声检查检出赘生物68例(82%)。55例(66.2%)患儿接受心脏手术,终死亡7例(8.4%)。结论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变迁,缓症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主要病原菌,需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治疗;心脏超声检出赘生物阳性率较高。
作者:罗丽娟;曹清;周云芳;潘淑华;王希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著作权法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版权转让协议,自动承认论文专有使用权归《临床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所有,对本刊以但不限于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等方式出版该文无异议。已发表的论文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不可再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该文的任何部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已出版的论文以单行本、抽印本等形式出版。但论文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续的作品中引用该论文中部分内容,或翻译、或将其汇编在论文作者主编的非期刊类文集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婴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近年来其治疗方法的探索一直是临床热点。持续正压通气(CPAP)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症状,改善预后,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持续正压通气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史瑞鹤;刘恩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Kozlowski型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SMDK)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分析1例SMDK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基因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8岁,病程6年余,临床表现为四肢指趾短粗,髋内翻畸形,膝外翻畸形,脊柱侧弯且前凸过度,严重的干骺端改变,TRPV4、NXX3-2基因杂合突变。结论典型的临床特征辅以基因诊断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SMDK。
作者:索磊;栾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ryopyrin蛋白相关周期综合征(CAPS)的临床特点及其致病基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AP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的特点,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7岁8个月,反复发热7年,全身红色斑片状皮疹,压之可褪色,不伴瘙痒,四肢及关节未见异常;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升高;眼底动脉硬化,双结膜病变;两侧神经性耳聋。致病基因NLRP3编码区域未见突变,但在5’非编码区发现杂合突变(-2667G>T),其NLRP3基因mRNA水平为正常人的4.2倍,IL-1β和IL-18基因表达量也分别升高2.2倍(P=0.002)和1.2倍(P>0.05)。结论 CAPS可表现为体温反复升高、皮疹、关节受累,病程进展过程中可出现眼部异常及不同程度的耳聋。NLRP3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作者:赵培伟;丁艳;尹薇;乐鑫;何学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IVH)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PV-IVH早产儿及对照组的产前和产后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再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V-IVH发生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共132例PV-IVH早产儿,6例未匹配到对照病例,后共126对纳入分析;两组间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血气分析BE值<-5 mmol/L(OR=1.986,95.0%CI:1.039~3.796)、机械通气(OR=2.913,95%CI:1.390~6.101)、生后第2周体质量增长≤10 g/d(OR=2.303,95%CI:1.164~4.558)为PV-IVH的高危因素,而既往怀孕≥1次(OR=0.426,95%CI:0.229~0.792)为PV-IVH的保护因素。结论首次血气分析BE值<-5 mmol/L、机械通气、生后第2周体质量增长≤10 g/d为早产儿PV-IVH发生的高危因素,需加强对早产儿PV-IVH发生高危因素的认识,及时给予正确处理。
作者:徐银权;董亚;林振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病理结果、治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13岁、14岁,例1为男性患儿,以急性胰腺炎起病,例2为女性患儿,有食物过敏史,以不明原因腹水起病;2例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45.9%~64.8%),血清IgE均明显升高(246~393 IU/ml);2例患儿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例1行胃镜、例2行胃镜和肠镜,内镜检查均提示胃肠道黏膜慢性炎症,例1病理活检提示十二指肠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例2病理活检提示胃肠道多处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例患儿经食物回避、激素抗炎及抗过敏等综合治疗1周左右病情均明显缓解,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降至正常,例1随访24个月,例2随访2个月,病情均未见反复。结论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及内镜所见缺乏特异性,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症状伴外周血、骨髓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时应考虑到该病可能,腹水及内镜黏膜活检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则可明确诊断。
作者:朱碧溱;白海涛;吴谨准;许锦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增多,细菌耐药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多重耐药(MDR)细菌的报道屡见不鲜,给临床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治疗MDR细菌引起的感染以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研究人员正积极研究非抗生素物质的抗菌治疗策略。文章综述其中已证实具有疗效的噬菌体、金属及金属螯合剂、免疫疗法、光动力疗法、一氧化氮、小分子化学抑制剂、生物肽、中药等的研究现状。
作者:龙智;周云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3种行为。为了提高来稿质量,防止抄袭、伪造、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本刊已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检测出有严重不端行为的稿件,编辑部将一律退稿。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了解目前本地区1~12儿童维生素D缺乏状况,本研究检测幼儿(1~3岁)、学龄前期儿童(~6岁)及学龄期儿童(~12岁)血清总25-羟维生素D(即血清25-羟维生素D2+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预防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
作者:王强;周翔;李慧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及衣原体肺炎(CP)致儿童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高分辨CT提示有支气管扩张的MP、CP感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MP及CP感染肺炎患儿的支气管扩张发生率为0.56%。27例患儿的平均年龄(75.4±52.7)月。27例(100%)患儿均有咳嗽,发热19例(70.4%),气促和三凹征10例(37%),肺部湿罗音20例(74%);MP-IgM阳性16例(69.6%),CP-IgM阳性5例(18.5%),两者同时阳性6例(22.2%);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8例(29.6%),其中细菌感染6例。影像学表现弥漫性支扩13例(48.1%),局限性支扩14例(51.9%);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内膜炎症,黏膜肿胀,部分糜烂;合并黏膜滤泡增生16例(66.7%),短柱状痰栓形成5例(20.8%),包括1例塑形性支气管炎形成。患儿均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0例(37%)合用甲泼尼龙,3例(11.1%)合用丙种球蛋白,20例(74%)联用其他类抗生素;平均住院时间(12±4.3)d。23例在4个月内支气管扩张征象消失,2例在9~15个月仍有支气管扩张,并有反复肺炎史。结论 MP、CP感染肺炎可导致急性支气管扩张,大部分患儿经有效治疗后可恢复。
作者:张莉;周涛;付四毛;刘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并且重症、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抑制免疫反应等药理作用,是目前有效的抗炎药物。文章就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及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蔡金龙;曲书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未成熟大鼠出生后感染对脑白质中SOX1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组、脂多糖组和对照组;脂多糖组及缺氧组新生大鼠于生后第3、6天予以腹腔注射脂多糖0.25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缺氧组在注射脂多糖同时,自生后第3天起置于常压缺氧舱中,连续37℃恒温水浴,以2 L/min的速度向缺氧舱中输入含有8% O2和92% N2的混合气体,通气2 h;分别于生后第7、10、14、21天,每次每组处死8只大鼠,取脑白质,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脑白质区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Blot检测脑白质区SOX10蛋白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结果脂多糖组、缺氧组的SOX10阳性细胞数、SOX10和TLR-4蛋白表达均在第7天开始增加,第10天时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只见少量阳性细胞以及SOX10和TLR-4的少量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点,脂多糖组、缺氧组和对照组三组之间SOX10阳性细胞数、SOX10和TLR-4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均为缺氧组高,其次为脂多糖组;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成熟大鼠出生后感染可引起脑损伤,缺氧与感染双重因素同时存在可加重脑损伤程度,而高表达SOX10蛋白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婷婷;徐艳;王军;王瑞妍;于桥;冯晶晶;李慧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伴不可逆性脑白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SRNS伴不可逆性脑白质病变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临床诊断SRNS后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液透析等治疗10个月,病程中患儿反复出现抽搐、视力下降、高血压,头颅MRI显示双侧枕顶叶以及右侧额颞叶长T2信号,T2-Flair相可见双侧枕顶叶低信号影,提示脑软化灶伴胶质增生。结论多种原因可能诱发儿童脑白质病变,在SRNS治疗过程中需高度警惕不可逆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生。
作者:王建军;吴春;刘增荣;王斯;杨洁;吕晓江;秦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从IgA血管炎角度分析器官特异性IgA血管炎(IgA肾病)与系统性IgA血管炎(紫癜性肾炎)临床和病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6月至2014年11月住院的IgA肾病和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病理和转归。结果 IgA肾病患儿405例,男256例、女149例,男女比例为1.7:1,平均发病年龄(10.2±2.8)岁;临床类型以肾病综合征多,占31.6%,其次为血尿和蛋白尿型占27.9%。紫癜性肾炎患儿548例,男329例、女219例,男女比例为1.5:1,平均发病年龄(10.2±3.1)岁,临床类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多,占60.9%,肾病综合征占21.4%。未发现IgA肾病因病情加重或反复进展至系统性血管炎的病例。结论 IgA肾病和过敏性紫癜的起病诱因、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多有一致或重叠,二者在发病机制上也有一定共性,但IgA肾病更可能还有肾脏局部免疫紊乱等参与发病。
作者:段翠蓉;肖慧捷;钟旭辉;王芳;管娜;刘晓宇;丁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主编的《儿童保健学》第四版于2011年6月再版。该专著是1989年在国家卫生部原妇幼司的指导下,由我国老一辈儿童保健专家刘湘云、林传家、薛沁冰、钱倩教授联合组织编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历经20多年,改版3次,见证和推动了我国儿童保健学当代发展进程,是当今从事儿童保健学教学、临床、科研等工作学习的经典专著。第四版全书进一步完善了儿童保健学的学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儿童保健专业科研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当今儿童保健学的发展方向,规范了儿童保健工作程序,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做到既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又具有新时代的特点。相信这次再版仍将继续担负着推动我国儿童保健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任。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