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舌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欧阳芳瑾;张瑛;刘伟弘;周瑞庆

关键词:舌根部,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口腔颌面部, 特殊类型, 肿瘤
摘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简称MF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口腔颌面部少见,本文针对我科收治的1例舌根部MFH加以报道.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二鳃裂囊肿和鳃裂瘘35例报告

    第二鳃裂囊肿和鳃裂瘘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它由胚胎期第二鳃裂残余组织发育异常所致,作者将收治的35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胡玉柱;李瑞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闩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青霉素G-K对脑干组织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目的检测鼠三叉神经痛时脑干组织中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干组织中5-HT含量.结果实验组脑干组织中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三叉神经痛时,脑干组织中5-HT含量明显降低.

    作者:樊英显;刘红娟;孙宏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腭裂术后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动物实验研究

    有关腭裂的上颌骨生长发育的问题历来是腭裂研究中的焦点之一,因为生长发育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很难将某个因素单独分离出来进行前瞻性研究,在临床上研究腭裂术后上颌骨生长发育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研究常常需要借助于动物实验.

    作者:尹宁北;马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北京儿童口腔健康教育临床评估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估方法.方法选择8~9岁儿童共844名,试验组407名,对照组437名,采用Rustogi Modification of the Navy plaque index菌斑指数记数法、口腔卫生知识问卷测试法,对所有参加者在试验前后予以测试.结果试验组平均菌斑指数在试验前后差值为2.35,对照组为0.61,t检验P<0.0001.二组在问卷测试中,也有显著性差异,多数主要的问答中实验组正确率明显增加,经卡方检验P<0.01.结论问卷及菌斑测试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是提高学校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水平,改进口腔卫生状况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辉;郑树国;M.E.Butler;A.R.Volpe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扩弓联合前牵引治疗不同年龄段的上颌发育不足

    目的探讨青春生长迸发期及前、后期三个不同矫治时机对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上颌发育不足的男性患者,扩弓联合前方牵引6个月,术前术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39例患者的上颌骨移位均有显著性变化:SNA增大1.87±1.76,A点前移2.61±1.07mm,其中9岁~11岁年龄组的变化量大.结论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治疗,在青春生长迸发期前期比青春生长迸发期及后期效果显著.

    作者:彭文波;王光护;廖少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三步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三步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三步法和单纯西药疗法,观察疗效,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观察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5.00%,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率10.53%,总有效率68.42%.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1),NK%亦有升高(P<0.05),CD4+%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CD4+/CD8+及NK%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三步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高、疗程短、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能快速有效地改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许彦枝;耿郁;刘亚娴;段玉芹;李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322例成釉细胞瘤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研究成釉细胞瘤不同类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细胞增殖活性.方法对322例成釉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行SP法PCNA检测和AgNOR定量分析.结果 322例成釉细胞瘤分为一般型(实性型或多囊型)和低复发型.一般型复发率为23.08%,低复发型为10.7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CNA阳性细胞指数和AgNOR计数一般型分别为(6.67±3.35)和(2.67±0.28),低复发型分别为(2.49±0.67)和(1.73±0.2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成釉细胞瘤为多形性肿瘤,两型临床病理和细胞增殖活性均不同.

    作者:陈新明;刘进忠;汪说之;张文峰;熊世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上颌恒磨牙根管系统形态学比较

    目的研究牙根管系统的形态结构,为牙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透明标本法对460 个上颌磨牙的根管系统进行研究,并加以比较.结果 (1)上颌第1磨牙全为分离根,无融合根, 18%的上颌第2磨牙和71.7%的上颌第3磨牙为融合根.牙序越后,融合根越多.(2)在分离根的上颌磨牙中, 近中颊根(MBR)多为Ⅳ类及Ⅰ类根管;而远中颊根(DBR)和腭根(PR)基本上为Ⅰ类根管.(3)上颌第2磨牙融合根比其分离根有更多的多口、多孔类根管(P<0.01).结论上颌磨牙分离根的根管系统有其规律性而融合根的根管系统则较复杂.

    作者:唐道鹤;谢华;周磊;廖进民;欧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MD患者咀嚼肌肌电与颞颌关节病症及咬合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颅颌功能紊乱(CMD)患者咀嚼肌功能紊乱与TMJ病症及咬合的关系.方法根据TMJ X线片检查,将患者分为TMJ轻症组和TMJ重症组;根据临床咬合检查将患者分为咬合正常组和5类咬合异常组;记录双侧颞肌、嚼肌和二腹肌前腹在下颌姿势位及大紧咬时的肌电活动,并与TMJ病症及咬合进行对照.结果 94.44%的患者肌电图异常,以MM和TP功能紊乱较多见;MM肌电异常的人数以及TP姿势位高电位、ICP紧咬低电位人数,重症组显著多于轻症组;不同咬合情况,其肌电图表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咀嚼肌功能紊乱贯穿于CMD的各个阶段,随着TMJ病症的加重,咀嚼肌功能紊乱亦会加重;咀嚼肌功能紊乱与咬合异常有关,不同异常咬合情况,其肌电异常表现特征亦不同.

    作者:陈永进;王惠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神经骨管松解术治疗三叉神经Ⅱ、Ⅲ支痛的临床探讨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神经疾患之一,作者对76例三叉神经Ⅱ、Ⅲ支痛患者进行了骨管松解术,取得满意效果.一、临床资料按照White标准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6例,确诊单纯Ⅱ支痛者41例,单纯Ⅲ支痛者35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40例,年龄39~76岁.发病周期1~20年,所有病例皆有不同方法治疗史,其中6例为骨腔病灶刮治术后复发.

    作者:李安泽;周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09例成釉细胞瘤病理类型、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成釉细胞瘤病理类型、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病理分型、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单囊型发病组多见于青少年,滤泡型和丛状型多见于青壮年组.滤泡型影像学特点为多房、房室大小不均、分隔多、囊腔局部或边缘多伴有蜂窝状表现,丛状型为多房大囊影、房室大小均一、分隔少、膨胀改变明显、少伴有蜂窝影.滤泡复发率高于其他各型.结论成釉细胞瘤滤泡型、丛状型和单囊型在发病年龄、影像学表现各具特点.滤泡型复发率高.

    作者:王恩博;李铁军;俞光岩;吴运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气动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探讨

    笔者采用涡轮钻去除冠阻力法,对152例不完全埋伏和完全埋伏的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进行了拔除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齐翊;张洪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鼠牙龈组织表达护骨因子和护骨因子配体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牙龈组织是否表达护骨因子(Osteoprotegerin,OPG)和护骨因子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为进一步探讨二者在牙龈组织中表达的生理及病理意义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成年大鼠牙龈组织总RNA,应用特异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将其插入pGEM-T载体,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表明扩增出的二个目的片段DNA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即为护骨因子和护骨因子配体.护骨因子在大鼠牙龈组织表达水平较高,而护骨因子配体表达水平较低.结论大鼠牙龈组织表达护骨因子和护骨因子配体,二者表达的相对水平对维持牙槽骨局部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子杰;金军华;张铁梅;栾文民;于世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幼儿白塞综合征1例

    白塞综合征是以口腔、眼和生殖器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非特异性的皮肤过敏损害.笔者曾诊治1例2岁女性幼儿,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敏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前牙压入力分布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对差动技术中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所产生的力学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时,各个牙齿在弓丝作用下的垂直向受力大小.方法采用国内外先进的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起国人普通型牙弓的上下颌标准弓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真实地模拟临床,即在每个牙齿的确切位置上加载弓丝入槽后槽沟对弓丝的确切约束,求得各个牙齿在弓丝作用下的垂直向的瞬时受力情况.结果上下颌的研究都发现差动技术打开咬合时(双尖牙不入槽),首先在尖牙上产生较大的压力(约117g),大于其它简化的实验模拟和数学模型计算研究所得出的前牙压入力,从而更充分地解释了差动技术打开咬合的有效性,从而也说明差动技术在打开咬合时体现的另一差动性:先压低尖牙,再压低切牙.另外,研究还通过对于三种不同临床情况下弓丝产生的力系统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利用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时,双尖牙是否入槽对于矫治力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双尖牙不入槽显著地加大了弓丝对前牙的压入力的同时也显著地减少了弓丝对磨牙的伸长力.结论矫治装置上小小的变化都会给整个矫治力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

    作者:张晓芸;杨维国;许天民;林久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脱位再植牙牙髓不同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脱位再植牙牙髓治疗的佳方法.方法 61例67颗再植牙随机分为四组,A组:术前不做牙髓治疗直接再植,出现牙髓病变时常规根充.B组:术前去髓,根充碘仿氢氧化钙,(Metapaste)半年后常规根充.C组:术前去髓,根充氢氧化钙,半年后常规根充.D组:术前去髓常规根充.结果当牙脱位时间超过30分钟后,术前牙髓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术后牙髓治疗组.术前去髓充入根管过渡性药物氢氧化钙或碘仿氢氧化钙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即刻常规根管治疗组.单纯使用氢氧化钙与使用Metapaste做根管过渡性药物,二者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牙脱位时间大于30分钟后,术前去髓,先充入氢氧化钙类根管过渡性药物,半年后行根充糊剂加牙胶尖永久充填为较理想的牙髓治疗方法.

    作者:孙剑;杨宏军;李景;邓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磨牙根管口部形态的增龄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下颌乳磨牙根管口部形态的增龄变化.方法选取3~8岁患儿86颗诊断为牙髓炎症的下颌乳磨牙,拍摄X线牙片,失活、揭髓顶、拔髓、清洗根管后,取根管口部形态印像,制作树脂模型.在牙轴与髓室底高点相交处下方0.5mm~1.0mm处制作两枚切片,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测量,按年龄分成3组进行研究.结果下颌第一乳磨牙近中根管口部宽度明显大于远中根管,第二乳磨牙则相反.X线牙片测量值大于树脂切片测量值.根管口部长度测量显示第一乳磨牙近中根管口小于远中根管口,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根管长度近似.下颌第一、二乳磨牙近中根管口面积都小于远中根管.第一、二乳磨牙髓室底厚度都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对乳牙牙髓和根管治疗,特别对活髓切断术器械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葛立宏;郑树国;张铁军;久保田一见;张野;后藤讓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烤瓷铸造支架式可摘义齿的修复

    近年来我们为满足牙列缺损患者对义齿修复的各种要求,采用了烤瓷铸造支架式可摘义齿的修复方法.

    作者:王领弟;邱志香;怀海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异种金属激光焊接熔焊区的组织合金化

    目的观察不同金属之间焊接后熔焊区组织合金化情况.方法将金铂合金、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及纯钛应用激光焊接方法相互焊接,在电镜下观察熔焊区金属元素相互混熔及合金化结构.结果金铂-镍铬、金铂-钴铬、镍铬-钴铬合金相互焊接后熔焊区两种金属元素均呈渐进性混合,交接过度平缓,中间混熔区混熔后组织杂交均匀,晶粒增长不大.金铂-钛、镍铬-钛、钴铬-钛相互焊接后在熔焊区靠近钛界面一侧合金化组织过度不良,有明显的条索状组织存在,混熔区组织与钛金属界限清楚,高倍镜下可见混熔区组织晶粒增大、不规则,并有裂纹产生.结论金铂-镍铬、金铂-钴铬、镍铬-钴铬合金激光焊接后熔焊区组织合金化形成良好,而金铂-钛、镍铬-钛、钴铬-钛相互焊接后熔焊区组织合金化形成不佳.

    作者:刘亚林;李长义;吴海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梅-罗氏综合征1例

    患者,女,39岁.因上唇反复肿胀3个月并逐渐加重就诊.2年前因偶受风寒,晨起发现左侧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面肌间歇性抽搐,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辅以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针炙治疗.面瘫有所好转,未愈.3个月前发现上唇反复肿胀呈逐渐加重,舌灼痛.既往无唇肿胀病史及皮肤过敏史.

    作者:赵满琳;田松波;吴兰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