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咬合干扰及干扰的量对家兔颞下颌关节早期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0.15m、0.18mm、0.20mm厚的金属冠板粘接于A、B、C三组家兔左下第一至第三磨牙面形成咬合干扰,第三天处死家兔,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滑膜组织变化.结果0.15nm组家兔颞下颌关节的滑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0.18mm组滑膜变化以轻度渗出为主;0.20mm组左侧滑膜变化除渗出外可见增生,右侧滑膜变化主要表现为渗出.结论高于0.18mm厚的咬合干扰对家兔颞下颌关节能产生早期损伤,表现为滑膜渗出和增生性炎症反应,安装咬合干扰装置侧比对侧产生的反应重,病变部位主要在关节囊-关节盘移行部滑膜.
作者:杨建军;赵文科;王守彪;佟昊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人血清白蛋白(hunlan serum alburnm,HSA)对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gmgwalepithdian cells,HGE)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分离酶原代培养HGE,并用广谱细胞角蛋白单抗作细胞鉴定;l、10、50、100mg/ml的HAS预孵育于细胞培养板表面,细胞接种4h时MTT法观测HGE在聚苯乙烯表面的粘附.结果HGE可成功的原代及传代培养,HG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各处理组A490值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1~100mg/mLHSA预孵育于聚苯乙烯表面,对HGE的粘附在早期产生抑制作用.
作者:刘宇;施生根;宋应亮;林松杉;郭航;章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采用鲎试剂显色技术,定量检测急、慢性牙髓炎症状态下的牙髓腔内细菌内毒素含量,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内毒素含量与牙髓炎症状态下的临床表现间的关系.
作者:肖水清;汪竹平;王铎;张锦心;王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寻找唇裂患者术晨热的发病因素、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复习近十年来收治的492例唇裂患者病案资料,按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畸形程度、是否伴发腭裂及手术季节六类指标设计四格表或行列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晨热发病与年龄、营养状况、手术季节等因素显著相关.结论3~6个月患儿、营养不良患儿、夏季手术的患儿易发生术晨热,对这三类患儿应予谨慎对待.
作者:张来健;吴惠明;王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恒前牙根中部根折临床较为常见[1,2].过去一般采用拔牙术,80年代以来,国外对根中部根折的治疗和预后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保存活髓、保存患牙、定期复查的治疗原则.恒前牙根中部根折,应早期复位固定,定期观察,及时排除干扰,尽量保存活髓;必要时摘除牙髓,采用氢氧化钙、玻璃陶瓷合金水门汀、Thermafil充填器、牙胶等材料充填根管或断根覆盖术保存患牙.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采用保守疗法,经长期观察,保存了大量患牙甚至活髓,有效率为76%[1].只要根折线未与口腔相交通(如深牙周袋),大多数根中部根折有可能正常愈合.
作者:叶荣;王忠桂;王嘉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颞下凹区神经内分泌癌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例原发于颞下凹区的神经内分泌癌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对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经免疫组化研究确诊为神经内分泌癌,2例患者经手术及放疗后,随诊6个月及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颞下凹区神经内分泌癌较罕见,需通过免疫组化确诊.
作者:张杰;张建国;高岩;赵福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解决金属固定矫治器有碍美观的问题并介绍一种新型矫治器的使用方法.方法将透明及齿色固定矫治器应用于临床,介绍其使用方法;比较三种透明托槽的性能及适应症;改进其粘接技术;讨论其存在的问题;观察其疗效.结果透明及齿色固定矫治器疗效满意,其装置美观、隐秘,成人患者易于接受.结论透明及齿色固定矫治器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金属矫治器有碍美观的问题,此技术易于掌握及推广.
作者:王曦;李锦标;李洪发;李玉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开发研制新型骨引导再生膜-壳聚糖复合膜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壳聚糖复合膜由可降解壳聚糖凝胶和珊瑚微晶复合而成,成膜经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测试后植入家兔的实验性颅颌骨缺损中,设置对照组;采用不脱钙组织切片、四环素荧光示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放射自显影观测以及多媒体骨组织计量学分析等手段对该膜制品促进骨创愈合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该新型壳聚糖复合膜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体内植入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促进家兔颅颌骨创愈合(P<0.05).结论新型壳聚糖/珊瑚微晶复合膜具备良好的引导成骨活性,可望进一步开发成一种有效的口腔颌面骨组织引导再生膜制品.
作者:姚晖;曲树明;张建华;史弘道;雷涛;张建成;杨韶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中国广西地区恒牙早期和恒牙期正常男女的Mesh正常图,并对其颅颌面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拍摄150名中国广西地区正常人的头颅侧位片,利用自行研制的计算机化Mesh头影测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广西正常男女的颅颌面结构大体一致,但某些局部表现出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和特性;恒牙早期至恒牙期,广西正常人牙弓、牙槽、下颌骨和软组织侧貌结构仍有生长变化.结论不同牙龄、性别的Mesh正常图亦有不同,临床分析应采用与患者相应的正常均值图作为参考.
作者:欧阳晖;宋一平;李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患,我们于1997年至1998年分次对张家口市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不等比随机抽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瑞平;胡玉柱;张朝晖;安志良;常淑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研究采用横行不锈钢丝固位针及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技术修复前牙缺失120例,经1~7年临床追踪观察,成功率为95%.一、材料和方法
作者:杨路;孙克勤;梁朝霞;孙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inunortalized mah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IMCC)的细胞周期及核型特征.方法收集不同代数的IMCC和第4代的髁突软骨细胞(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MCC)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特征,并用染色体显带法观察其核型特征.结果 Gl期的MCC和IMCC所占百分比分别是79.7%和60.0%,G2期的细胞分别为6.1%和21.2%,S期的细胞分别为14.3%和18.8%.第4代MCC和第60代、第84代IMCC中有44条染色体的细胞分别占90%、53%和3l%.结论IMCC细胞周期发生改变,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多数IMCC染色体维持在44条,但随着培养次数的增加,IMCC的核型不稳定性增加.
作者:段小红;吴军正;刘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食物嵌塞是口腔科常见疾病,本文应用弹性义齿材料设计、制作弹性防嵌器治疗食物嵌塞,取得了良好疗效.一、材料与方法 采用长沙奥伦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弹性义齿成形机及弹性义齿材料.常规设计为颊、舌侧固位臂和防嵌梁两部分.但如所涉及的基牙临床冠短,为增加固位也可在近中或远中设计一组卡环,见图1.临床操作要点:制作方法与一般弹性义齿相同,但应注意防嵌梁薄处不宜小于0.8mm,故所对位置常须适当牙体预备;存在水平嵌塞者固位臂可宽些,覆盖2mm以上牙龈组织;外形应高度磨光.
作者:田晓文;国佳;彭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临床上儿童前牙因外伤冠折、双尖牙畸形中央尖,引起一系列病变,影响了牙根发育.近二年来,我们采用控制感染及药物诱导的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矢小萍;程庐堂;吕华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未萌出上前牙临床上常见,矫治较困难,过去常采取拔除.本文就封闭牵引矫正治疗未萌上前牙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女6例;男2例.年龄8~15岁,上颌中切牙6例,尖牙2例.
作者:王延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上颌尖牙唇侧低位错是口腔科常见病,我科自1996年以来用Begg细丝弓固定矫治器对30例患者进行了矫治,取得了满意疗效.一、资料和方法
作者:秦德川;高爱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