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恒前牙根中部根折的处理和预后

叶荣;王忠桂;王嘉德

关键词:牙根, 中部, 保存活髓, 保存患牙, 治疗和预后, 治疗原则, 氢氧化钙, 排除干扰, 口腔, 复位固定, 定期复查, 充填根管, 玻璃陶瓷, 保守疗法, 有效率, 医学院, 牙周袋, 水门汀, 覆盖术, 充填器
摘要:恒前牙根中部根折临床较为常见[1,2].过去一般采用拔牙术,80年代以来,国外对根中部根折的治疗和预后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保存活髓、保存患牙、定期复查的治疗原则.恒前牙根中部根折,应早期复位固定,定期观察,及时排除干扰,尽量保存活髓;必要时摘除牙髓,采用氢氧化钙、玻璃陶瓷合金水门汀、Thermafil充填器、牙胶等材料充填根管或断根覆盖术保存患牙.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采用保守疗法,经长期观察,保存了大量患牙甚至活髓,有效率为76%[1].只要根折线未与口腔相交通(如深牙周袋),大多数根中部根折有可能正常愈合.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化剂注射和微波联合治疗血管瘤20例疗效观察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作者自1997年7月至2000年1月采用硬化剂瘤腔注射和微波技术对20例患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近期疗效较好.1.材料与方法:20例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0~50岁,平均22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2 5年,病变部位为舌部及唇颊粘膜,病变范围2cm×2cm~3cm×3cm.临床上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国防科技大学与湖南桃源科帝达医疗设备公司联合研制的电脑微波治疗仪WTK-Ⅳ,输出功率0~100W,有输出调节及时控装置.

    作者:唐圣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牙菌斑pH值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

    牙菌斑中一些细菌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产酸,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pH值的变化正是反映了菌斑细菌的产酸情况.本文就菌斑pH的检测及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综述如下.一、牙菌斑糖分解代谢的基本情况

    作者:刘大力;袁诗芬;王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鼻、眶部异位脑膜瘤3例

    笔者遇见了3例异位脑膜瘤病例,经X-线片,CT检查,全身检查证实无颅内病变,且均经手术后病理诊断,现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9,26,50岁,病史5月~5年不等.2例初症状鼻塞、不通气,3例有眼球凸出、移位及不间断流泪症状,病变累及眶内l例,鼻腔副鼻窦3例.

    作者:陶峰;郭玉峰;金天寿;裴瑞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中鼻突球状突发育异常1例

    人类胚胎学已经证实,鼻部和上唇中部是由中鼻突和球状发育形成的.我科收治l例双鼻畸形等颌面正中发育异常的患者,手术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海;焦国良;耿文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口腔鳞癌细胞系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TGF-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酶谱分析法测量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后MMP-2和MMP-9的活性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TSCCa 12小时后,MM-2和MMP-9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GNM细胞12小时后,MMP-2和MMP-9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MMP-2和MMP-9活性与TGF-β1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GF-β1可能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金晓明;李金荣;李雅馨;李祖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颈动脉阻断术在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源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颈动脉阻断术在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源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6例累及颈动脉病变和6例颈动脉源性疾病的治疗经验.结果12例患者分别经DSA、超声波、MRI和螺旋CT血管成像确诊,并分别实施围阻断期的脑组织保护措施一Matas实验,颈内动脉返回压测定和保持阻断前高血压状态.本组病例均施行颈动脉阻断术.围阻断期无手术死亡.结论颈动脉阻断术的临床应用是比较安全的,应放宽其手术适应症范围.

    作者:叶茂昌;王来平;吴冰;张志宏;李容新;陈传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胶原与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在大鼠皮下的骨诱导活性

    目的评价I型胶原与rhBMP-2复合物在大鼠皮下骨诱导活性.方法将150mg牛皮来源的Ⅰ型胶原与l mg的rhl3MP-2相复合,冻干压成圆盘状,同时制备单纯胶原作为对照.将rhBMP-2/胶原、胶原及lmg的rhBMP-2植于大鼠背部皮下,于术后l、2及4周处死动物,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rhBMP-2/胶原复合物在大鼠皮下术后l周可诱导骨形成:术后4周,已完全由骨所代替,较单纯BMP植入组成骨时间早且致密.结论Ⅰ型胶原可作为rhBMP-2的良好载体,可增强rhBMP-2的诱导活性.

    作者:陈钢;赵士杰;俞光岩;王会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河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河北省第六次口腔医学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牙外伤根充后牙根完全吸收l例

    患者,女,15岁,上前牙缺失,要求修复.检查:12缺失,牙龈表面色泽稍红,牙槽突低平,余未见异常.建议患者拍摄根尖片,以确定修复方案.根尖片可见:12缺失,缺失区牙槽骨密度降低,牙槽呈弧形吸收,吸收程度与对侧比较已达根尖以下,同时,12-缺失处明显可见两根密度较高的似牙胶尖样的针状物质.追问患者病史,其家长述该患者三年前曾受外伤,牙冠折断,在当地县医院做根充治疗后,桩冠修复.一年前,所修复的桩冠逐渐松动,后脱落.根据病史,可推断该患者为牙外伤根充治疗后牙根全部吸收.该患者遗留的针状物于局麻下手术取出,经证实,确为牙胶尖.

    作者:于美清;雍平;任贵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不同浓度人血清白蛋白对人牙龈上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人血清白蛋白(hunlan serum alburnm,HSA)对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gmgwalepithdian cells,HGE)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分离酶原代培养HGE,并用广谱细胞角蛋白单抗作细胞鉴定;l、10、50、100mg/ml的HAS预孵育于细胞培养板表面,细胞接种4h时MTT法观测HGE在聚苯乙烯表面的粘附.结果HGE可成功的原代及传代培养,HG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各处理组A490值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1~100mg/mLHSA预孵育于聚苯乙烯表面,对HGE的粘附在早期产生抑制作用.

    作者:刘宇;施生根;宋应亮;林松杉;郭航;章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定量咬合干扰对颞下颌关节早期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咬合干扰及干扰的量对家兔颞下颌关节早期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0.15m、0.18mm、0.20mm厚的金属冠板粘接于A、B、C三组家兔左下第一至第三磨牙面形成咬合干扰,第三天处死家兔,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滑膜组织变化.结果0.15nm组家兔颞下颌关节的滑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0.18mm组滑膜变化以轻度渗出为主;0.20mm组左侧滑膜变化除渗出外可见增生,右侧滑膜变化主要表现为渗出.结论高于0.18mm厚的咬合干扰对家兔颞下颌关节能产生早期损伤,表现为滑膜渗出和增生性炎症反应,安装咬合干扰装置侧比对侧产生的反应重,病变部位主要在关节囊-关节盘移行部滑膜.

    作者:杨建军;赵文科;王守彪;佟昊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涎腺癌mdr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涎腺癌mdrl mRNA的表达及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法对35例涎腺癌进行mdrlmRNA检测.结果涎腺癌中mdrl mRNA表达率为31.4%,IOD值为0.295.结论mdrl mRNA在涎腺癌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耐药性有关.

    作者:刘浩;张建国;俞光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压氧对人牙周炎袋底不同形态细菌的作用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人牙周炎患者牙周各临床指标和袋内不同形态细菌的作用,为HBO治疗牙周炎的机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20例牙周炎患者,用HBO治疗,常规方法测定患牙各临床指标的变化,用刚果红负性染色法观察袋底不同形态细菌的变化.结果HBO治疗后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和龈沟液(GCF)量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茵斑指数(PLI)轻度降低;HBO可明显减少牙周袋底的直杆菌、弯杆菌、梭状菌和螺旋体的百分比,使袋底的致病菌明显减少,非致病性的球菌比例增加,且时螺旋体的比率改变程度大.结论HBO对人牙周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原因为HBO到达牙周袋袋底抑制了杆菌、梭状茵及螺旋体等的生长和繁殖,HBO可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陈铁楼;刘景昌;许兵;蔺世龙;刘娅丽;王刚;宋培智;吕玉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氢氧化钙制剂诱导根尖形成的探讨

    临床上儿童前牙因外伤冠折、双尖牙畸形中央尖,引起一系列病变,影响了牙根发育.近二年来,我们采用控制感染及药物诱导的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矢小萍;程庐堂;吕华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颌面部猫抓病5例误诊分析

    猫抓病是通过猫的抓咬或与猫密切接触所引起的以局部皮损和无痛性区域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生于颌面部的猫抓病,表现为颌下、颈部及腮腺区淋巴结肿大,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淋巴结核及涎腺肿瘤.本文对1995~1999年我科收治的5例颌面部猫抓病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刘建良;陶江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分离株的蔗糖粘附能力

    目的探讨猛性龋儿童变链茵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茵(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猛性龋儿童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3株)临床株在含蔗糖培养液中对玻壁的粘附情况.结果各组变链茵分离株之间及各组远缘链球菌分离株之间对玻壁的粘附比无显著差异;各组远缘链球菌菌株对玻壁的粘附能力显著大于各组变链菌菌株(P<0.05).结论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与非猛性龋及无龋儿童分离菌株无差别;远缘链球菌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强于变链茵.

    作者:刘艳玲;刘正;冯希平;周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封闭牵引矫正治疗未萌出上前牙

    未萌出上前牙临床上常见,矫治较困难,过去常采取拔除.本文就封闭牵引矫正治疗未萌上前牙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女6例;男2例.年龄8~15岁,上颌中切牙6例,尖牙2例.

    作者:王延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固定矫治技术固定外伤前牙

    我科自1997年起将固定矫治技术应用于固定外伤前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男19例,女8例.13岁以下10例,14~18岁11例,18岁以上6例,大37岁.单牙损伤5例,多牙损伤22例.多牙损伤多4颗前牙.方法:局麻下复位牙和牙槽骨,缝合撕裂牙龈,酸蚀处理松动牙及两侧2~3个稳固基牙唇面,替牙期邻牙元可靠基牙,可沿续到第一恒磨牙,粘着托槽,0.14mm弓丝结扎固定,调 ,固定4~8周,平均4.8周.

    作者:刘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