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东;戴鹏;吴瑾;宋大安;于金明
目的 ①探索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动物模型建模方法;②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及色氨酰tRNA合成酶(TTS)参与的色氨酸代谢紊乱与NHL细胞增殖及NHL免疫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将近交系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肿瘤组(8只)和治疗组(8只),以鼠源性NHL细胞株A20皮下注射(5×106个/只)建立NHL动物模型,瘤旁及瘤内注射IDO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T),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和淋巴结中TTS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BALB/c小鼠皮下接种A20细胞建立淋巴瘤动物模型,成瘤率高,小鼠死亡率低,伴有明显的淋巴结和脾脏转移;②免疫组化示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TTS表达均升高(P<0.05);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比较,肿瘤组及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TTS表达明显升高(P <0.001);与肿瘤组相比,治疗组TTS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肿瘤转移淋巴结TTS表达无变化(P>0.05).结论 IDO诱导的低色氨酸微环境中,TTS表达上调是肿瘤细胞对抗IDO诱导的色氨酸耗竭、维持自身代谢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1-MT对色氨酸代谢活性及表达水平的调控有望成为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向.
作者:丁梅;刘小倩;高钧明;王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对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定性,总结处置经验,提出防控对策.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蘑菇形态学鉴定及毒性成分分析,并将患者所食蘑菇DNA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确定引起中毒的蘑菇种属及致死成分.结果 引起中毒毒蘑菇为淡玫红鹅膏菌,是山东省内首次发现菌种,其干样α-鹅膏毒肽含量达3 827 μg/g.结论 此次中毒事件是一起由淡玫红鹅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致死成分为鹅膏毒环肽;今后应从摸底菌种分布、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宣教力度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个方面做好防控工作.
作者:曹若明;刘仲;张济;刘守钦;孙延斌;张军;刘素华;刘岚铮;曹小丽;贾堂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后两组给予腹腔注射百草枯和代森锰建立PD模型.建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腹腔注射2周,正常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3组小鼠行为学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TH、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治疗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爬杆时间明显延长,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降低,Caspase-3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可使PD小鼠运动能力增强,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并降低Caspase-3的表达,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周波;文敏;王文静;何宇红;臧贵勇;焦玲;张春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农村居民对各类医疗机构的评价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东、中、西部9县27乡81个村的2310户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无记名调查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终选取有效样本2276人.结果 该区域农村居民对个体诊所、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整体评价结果相似,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就医环境评价较高,对医疗设施、药品使用、医疗水平评价较低;对县级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医疗设施评价较高,对药品使用、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就医环境评价较低;农村居民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评价均较低.结论 农村居民对各类医疗机构的整体评价不高,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作者:侯蕾;徐凌忠;赵伟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上皮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表达,探讨其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哮喘患者(哮喘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各10例支气管镜刷检涂片中TSLP的表达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 中TSLP含量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3 (IL-13)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组血浆中IL-4、IL-5和IL-1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SLP与其成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气道上皮TSLP,PBMCs中CD40、CD80、CD86高表达(P均<0.01);吸入舒利迭(50/250)治疗1个月后,气道上皮TSLP,PBMC中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浆中TSLP、IL-4、IL-5和IL-13的含量也降低.结论 哮喘气道上皮中TSLP表达增高,TSLP通过上调CD40、CD80、CD86表达,激活树突状细胞(DC)诱导CD4+ T细胞向Th2分化发育,加重哮喘的气道炎症,通过降低TSLP表达可降低DC的活化,减少Th2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哮喘炎症反应,为哮喘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亓慧娟;李艳丽;吴金香;谢淑奇;李鸿佳;王晓平;刘方平;王荣;董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为研究HPV16 E7蛋白在肿瘤早期预报中的作用及研制治疗性疫苗,特制备HPV16 E7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将构建成的PGEX4T-1-HPV16 E7的质粒转化BL21细菌,在IPTG诱导下,稳定表达GST-HPV16E7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收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ELISA双筛,直至检测所有孔均为E7阳性而GST阴性为止,扩大培养、建株、冻存并制备腹水、单克隆抗体.结果 成功制备出HPV16 E7的单克隆抗体,可在多种肿瘤组织细胞核中染色.结论 该抗体是HPV16 E7蛋白特异性的McAb.
作者:阴秀丽;李坤;宁涛;徐昌青;陈自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Ku70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100例卵巢浆液性肿瘤(卵巢浆液性爱腺瘤3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0例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50例)组织中Ku70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Ku70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浆液性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在交界性和恶性卵巢浆液性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囊腺瘤(P<0.01),卵巢癌组织分化程度越差Ku70的阳性率越高,表达强度亦越强,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结论 Ku70的异常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恶变相关.
作者:由卫芝;张师前;申爱方;李玉红;张玲;袁爱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及平滑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对照组、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采用套管法连接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建立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仅做假手术暴露颈总动脉处理.采用气管吸入法转染携带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病毒(Adeno-p53)至实验组,同法转染重组腺病毒载体(Adeno-lacZ)至实验对照组,病毒保存液转染至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p53基因的表达;采用右心导管测压法测定各组大鼠右室平均压(mR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计算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WT%)、凋亡指数(AI)等,评价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对大鼠肺动脉压力及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大鼠成功转染Adeno-p53后,大鼠mRVP、mPAP、RVHI、WT%低于其他三组(P<0.05),肺动脉平滑肌细胞AI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Adeno-p53基因转染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肺血流型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野生型p53基因可以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增加有关.
作者:陈欧;朱晓波;马宇;苏宏;王一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2、B3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期间我科共收治12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假体周围Vancouver B2、B3型骨折患者,其中Vancouver B2型7例,Vancouver B3型5例,男8例,女4例,69~ 82岁,平均74.83岁.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生物型长柄假体翻修、植骨加钛丝环扎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并对该1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10 ~ 32个月,X线显示缺损的骨量均得到明显的恢复,骨折线消失,宿主骨与移植骨已达到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感染和再骨折等常见并发症.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7.83分,其中优(>90分)6例,良(80 ~89分)6例,无中、差(<80分)病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 生物型长柄假体翻修、植骨加钛丝环扎固定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2、B3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宫宁基;王韶进;刘文广;刘胜厚;殷庆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填塞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晚期鼻咽癌并发鼻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填塞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晚期鼻咽癌并发鼻出血24例.对术后再出血情况进行观察,术后随访1 ~12个月.全部病例均无外伤及出血性病史.结果 本组24例患者中,22例经鼻内窥镜下鼻腔填塞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一次性治愈;1例当时有效止血,5d后因喷嚏而少量出血再次给予相同治疗;1例因活动性出血迅猛,给予颈外动脉结扎.1次性治愈率91.67%,2次性治愈率4.17%,总有效率95.84%.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腔填塞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晚期鼻咽癌并发鼻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方法易掌握、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治疗晚期鼻咽癌并发鼻出血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渠晨晖;郭艳;余晓旭;吴跃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 HO-1)在人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肺鳞癌细胞株SK-MES-1为研究对象,以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为对照,采用qRT-PCR法同时检测三个细胞株中HO-1和VEGF基因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个细胞株中HO-1蛋白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与HBE比较,A549和SK-MES-1中的HO-1不管在mRNA水平(P<0.05)还是在蛋白水平上都明显表达增高,A549较SK-MES-1中HO-1 mRNA表达增高(P<0.05);qRT-PCR结果显示,VEGF在两个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两个肺癌细胞株中HO-1和VEGF的表达增高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35和9.80).结论 HO-1在肺癌细胞中表达增高,且对VEGF生成产生影响,由此推测,HO-1通过促进VE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从而影响肺癌生长及转移,这可能是HO-1作用于肺癌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淑云;王玲;李栋;汪大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16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将构建成功含cystatin C的腺病毒载体转染SHR的CFs及心室肌中,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d-GFP组和Ad-CysC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ystatinC在CFs和SHR心室肌中的表达情况.用实时定量PCR测定CFs的Ⅰ、Ⅲ胶原mRNA水平.行超声心动检查评定转染后4周SHR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通过Masson染色分析SHR的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 CystatinC在Ad-CysC组CFs和心室肌中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明显增强(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相比,Ad-CysC组CFs中Ⅰ、Ⅲ胶原mRNA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Ad-CysC组LVMI、IVSD、LVPWD、CVF和PVCA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LVEDD较其余两组明显减小(P均<0.05).上述指标在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tatin C使SHR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增多,具有促进心肌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作者:闫莉;巩会萍;杜贻萌;王欣;徐冬玲;魏峰涛;王旭平;鹿庆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联合乳腺磁共振计算机辅助系统(MRI-CAD)在良、恶性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利用3.0TMRI工作站(MRI法)和MRI-CAD(CAD法)对78例患者共93个乳腺病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内容包括形态学分析和时间信号曲线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在93个病灶中CAD法诊断正确率高于MRI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法和CAD法在51例肿块样病变中诊断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AD法在42例非肿块样病变中诊断正确率高于MRI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CAD与利用MRI工作站比较,在良、恶性乳腺肿瘤特别是非肿块样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聿辉;除亮;李姗姗;陈兆秋;刘力恒;侯中煜;李万湖;侯栋梁;刘晓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不同乳酸升高程度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入住我院综合ICU、存在严重脓毒症且乳酸高于2mmol/L的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47例患者纳入乳酸轻度升高人群(2~4 mmol/L),分为死亡和存活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早期乳酸清除率、外科术后患者比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和其他反映全身脏器或系统功能的临床指标,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再以10%的乳酸清除率为界,将此人群患者分为高、低清除率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其余132例患者纳入乳酸明显升高人群(≥4 mmol/L),同上方法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乳酸轻度升高人群死亡危险因素为APACHEⅡ评分和血糖,其OR及95% CI为1.204(1.120-1.294)、1.131(1.001-1.280),高、低清除率组患者-30 d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3% vs 31.76%,P>0.05).乳酸明显升高人群的死亡危险因素为早期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是否外科术后和氧合指数,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0.953(0.920-0.987)、1.222(1.097-1.361)、0.078 (0.016-0.382)、0.989(0.982-0.997),低清除率组患者的30 d病死率明显升高(97.92% vs 65.84%,P<0.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能有效评价乳酸明显升高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但对于乳酸轻度升高的患者,其预后提示价值不佳.
作者:王昊;吴大玮;陈晓梅;丁士芳;李琛;翟茜;尹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的凋亡以及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探讨吉非替尼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Annexin PI单染法检测吉非替尼作用下各细胞株的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BIM的表达.结果 吉非替尼诱导NSCLC细胞株凋亡,其中对H1650、H1975突变株的诱导凋亡率高于A549细胞株(P<0.01),H1650的BIM表达随吉非替尼浓度的增加而增强,H1975的BIM表达较高,但受吉非替尼浓度变化的影响不明显,而A549的BIM表达需要更高浓度的吉非替尼作用.结论 吉非替尼可以使NSCLC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株细胞内的BIM表达增高,并且可能通过上调BIM的表达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贺韦东;庞龙滨;邢春燕;董魁;崔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NOV)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NOV蛋白表达真核细胞重组表达质粒pEGFP-C1-NOV,转染人肾癌细胞株786-O.通过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定量转染pEGFP-C1-NOV细胞(实验组)、转染空载体细胞(空载组)和未转染的786-O细胞(空白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亚型(包括MMP-1、MMP-2、MMP-3、MMP-7、MMP-9、MMP-13)的表达水平.方差分析法比较实验组与空载组及空白组各MMP亚型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空白组和空载组比较,MMP-1、MMP-3和MMP-13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MMP-2和MMP-7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实验组MMP-9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和空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V可调节肾透明细胞癌细胞MMP的表达,NOV对MMP的调节可能是NOV发挥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牛志宏;张辉;刘帅;刘征;刘晓雯;吕家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缺氧再灌注对原代培养早孕细胞滋养层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常妊娠早孕(7~9周)绒毛,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提取细胞滋养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20%氧浓度组(A组)、1%氧浓度组(B组)、缺氧再灌注组(将细胞放入1%氧浓度培养箱2h后,移入20%氧浓度培养箱培养6h,C组).计数细胞数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细胞促凋亡基因Bax、抗凋亡基因Bcl-2及TNF-α基因表达.结果 ①与A组比较,B组细胞滋养层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与A、B组相比,C组细胞滋养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②与A组比较,B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浓度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培养液中TNF-α浓度明显增加(P<0.05);③与A组比较,B组凋亡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 ①低氧促进早孕细胞滋养层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②缺氧再灌注抑制早孕细胞滋养层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杨素婷;刘媛;张向丽;李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2003年6月~2010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奥沙利铂治疗患者3247例,其中52例发生过敏反应,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 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1.6%( 52/3 247),无性别差异(P>0.05).52例患者均为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多数为轻中度过敏反应,常见症状是皮肤改变(80.8%)、呼吸系统症状(76.9%).过敏性休克2例(3.8%),未发现与Ⅱ型超敏反应相关的严重的免疫源性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及死亡病例.奥沙利铂过敏反应发生的中位疗程数为第6周期(1 ~ 14周期),中位累积剂量为580 mg/m2( 150 ~1 900 mg/m2).在52例对奥沙利铂过敏患者中,有49例继续下一周期化疗,其中14例再次出现过敏反应,包括l例过敏性休克.所有过敏反应均发生在奥沙利铂开始输注后0 ~360 min内,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过敏反应症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迅速好转,对于免疫源性发热的患者可能需要数天.终有43例患者完成原定化疗计划,9例患者因过敏性休克或者不能耐受的过敏反应而终止化疗.结论 对过敏反应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药物预处理及延长奥沙利铂滴注时间等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再次治疗.而对于过敏性休克者应该停用奥沙利铂.发生过敏反应后的患者再次接受奥沙利铂治疗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且严重程度也会增加.
作者:蔡强;王秀问;方英立;宫强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F框/WD-40域蛋白7(FBXW7)和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SRC-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BXW7和SRC-3在胃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FBXW7在胃癌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6.7%和9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SRC-3在胃癌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3%和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FBXW7与SRC-3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r=-0.370,P=0.004).结论 FBXW7和SRC-3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新指标及治疗靶点.
作者:张琪;王贵吉;裴迎新;李向垒;倪渐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EGFR和HER2在胶质瘤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观察24例复发胶质瘤患者原发肿瘤和复发肿瘤组织中EGFR和HER2的表达并与临床治疗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复发肿瘤组织较原发肿瘤组织中的EGFR表达减少(P =0.002),复发肿瘤组织较原发肿瘤组织中的HER2表达增加(P=0.006).原发肿瘤中EGFR表达增高和患者无症状生存期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0.441,P=0.031).复发肿瘤中,EGFR表达增加和首次术后放疗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0.446,P=0.029),HER2表达增加和首次术后化疗呈正相关(r=0.438,P=0.032).结论 EGFR和HER2在胶质瘤复发前后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且与术后治疗因素的选择有相关关系.
作者:贾践博;侯现增;刘滨;许尚臣;庞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