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伴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变化

黄坤玲;王立启;朱世明

关键词: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 微量白蛋白尿, 高分子量脂联素
摘要:目的 比较伴代谢综合征(MS)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U)及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DP)水平的差异,探讨MAU与HMW-ADP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伴MS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MS分为伴MS高血压组(33例)与单纯高血压组(35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MW-ADP.结果 同单纯高血压组相比,伴MS高血压患者的尿ACR增高,血清 HMW-ADP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MW-ADP与尿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CR及HMW-ADP与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具有关联性(P<0.05或0.01).结论 MS加重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尿ACR与血清HMW-ADP没有明显相关性;尿ACR增高及血清HMW-ADP降低可促进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HMGB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目的 构建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观察表达水平并纯化重组蛋白.方法 根据GenBank中人HMGB1基因序列,用 OptimumGeneTM行密码子优化并合成目的 基因,经PCR扩增,Nde Ⅰ和Xho Ⅰ双酶切,插入原核表达栽体pQE-T7-2的相应位点,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QE-T7-2/HMGB1.经茵落PCR、酶谱分析及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印迹法鉴定重组蛋白,Ni-NTA树脂亲和纯化目的 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人HMGB1克隆栽体和表达载体;表达的目的 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以上,Western blot法显示,重组蛋白能与抗HMGB1抗体和抗His抗体特异结合,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结论 成功构建高效稳定的重组人HMGB1 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人HMGB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MGB1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崔彬;王来城;朱敏;焦玉莲;辛玮;马春燕;张捷;赵跃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黄芪在高糖环境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pelin/APJ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芪在高糖环境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Apelin/APJ mRNA表达的影响,探寻黄芪对HUVECs的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HUVECs,根据实验要求分为:对照组、高糖组、低浓度黄芪组(0.1 g/L浓度黄芪+高糖)、高浓度黄芪组(0.2 g/L浓度黄芪+高糖),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黄芪注射液培养24 h后,用细胞增殖活力实验(CCK-8)检测HUVECs的增殖活力;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的形态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pelin/APJ mRNA的表达.结果 经过24h培养,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5),镜下可见细胞形态改变,Apelin/APJ mRNA的表达减少(P<0.05).与高糖组相比,黄芪干预组细胞增殖活力升高(P<0.05),镜下可见细胞形态明显改善,Apelin/APJ mRNA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 黄芪可减轻高糖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亦可通过升高Apelino/APJ对HUVECs起保护作用.

    作者:魏秀娟;吴逸南;姜虹;苗青;王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白细胞减少患者131Ⅰ治疗前后白细胞观察

    目前甲亢的治疗方法有3种: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131Ⅰ内照射治疗及手术治疗.对初发及年轻甲亢患者应首选化学药物治疗.

    作者:张王峰;叶常青;袁梦晖;蒋仁晶;徐文斌;卢受强;李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免疫复合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免疫复合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吞噬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免疫复合物组:细胞坏死上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对照组有5组:坏死上清+正常人血清组、坏死上清组、SLE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和培养基组,以上分别作用于U937细胞和U937细胞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24 h后,用CCK-8法检测U937细胞的增殖.RT-PCR法检测U937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变化,中性红比色法检测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复合物能明显促进U937细胞的增殖(P<0.05),TNF-α和BAFF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并明显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结论 在免疫复合物作用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处于异常活化状态,使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增多而清除减少,从而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

    作者:曲芸芸;马春燕;朱敏;刘晓雯;孙新平;徐洁;赵跃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量化参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量化参数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3.0T磁共振对113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各个病灶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分析以上各参数在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结果 肝细胞癌(HCC)与除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外的各病,肝转移瘤与海绵状血管瘤、FNH及肝脓肿,FNH与海绵状血管瘤及肝脓肿之间强化曲线类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海绵状血管瘤与其余各病,HCC与除FNH外的各病,FNH与肝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及肝脓肿,肝转移瘤与肝脓肿之间的MSI、PEI、MSD及PV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种病变之间的SER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量化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将两者结合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作者:杨辉;于德新;马祥兴;张晓明;李传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计划怀孕对神经管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实施的影响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计划怀孕现状,分析计划怀孕对育龄妇女孕前-围孕期实施神经管缺陷一级预防措施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山东省随机选取两县(区)妇幼保健院,于2008年1~2月对医院内的所有育龄妇女进行面访.结果 研究对象近一次妊娠为计划怀孕的占68.7%,其中生育年龄在24~29岁以及30岁以上的妇女计划怀孕率分别为72.2%和73.4%,显著高于23岁及以下妇女(P<0.05);计划怀孕可促使育龄妇女实施优生优育健康教育、遗传优生咨询、孕前健康检查和叶酸服用,较非计划怀孕分别增高了49.9%、65.3%、77.90%和69.0%;调整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计划怀孕与健康教育对遗传优生咨询和孕前健康检查的实施存在协同作用,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59和4.26;计划怀孕与遗传咨询对叶酸的服用亦存在协同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为6.71.结论 育龄妇女实施计划怀孕可明显促进神经管缺陷各项一级预防措施的实施,且与各项措施间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宫蕊;孟才;孙喜红;王志萍;赵仲堂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三种镇静催眠药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体法考察镇静催眠药(安定、咪达唑仑和苯巴比妥)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室建立的阿司匹林酯酶体外代谢系统,用高效液相色谱直接进样法测定培养体系中阿司匹林(ASA)和水杨酸(SA)的浓度,以SA/(ASA+SA)比值反应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通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或不加安定、咪迭唑仑和苯巴比妥时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上述镇静催眠药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安定、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为-10.71%(P>0.05)、-27.94%(P<0.05)和8.83%(P<0.05),咪达唑仑对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苯巴比妥对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结论 咪达唑仑、苯巴比妥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周慧;于宗琴;李军;李刚;纪洪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功能状况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功能状况与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首次发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取病理并与其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病变表现多样,以慢行浅表性胃窦炎为主,病理显示主要为轻度及中度慢性炎症.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血清HBV DNA在轻度及中度慢性胃炎组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指标中白蛋白(ALB)、PT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PT延长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病变程度的预测因子,P=0.049,OR=2.105(95%可信区间 1.004~4.414).结论 随肝功能损伤加重,胃黏膜病变程度加重,PT 可作为胃黏膜病变程度的预测因素.

    作者:李月荣;韩增禄;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55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诺和锐30特充治疗,每日3次皮下注射,分析治疗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血糖(PPG)、胰岛素、C-肽、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短期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后,FPG、P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C-肽、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HOMA-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可迅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张月华;赵新国;岳玉国;吕英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山东汉族人群DBP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 初步探讨山东汉族人群中DBP基因416和42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MS)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经临床诊断为MS患者46例为MS患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为对照组,检测其DBP基因416位点(HaeⅢ酶切位点)和420位点(Sty 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患病组和对照组比较,DBP基因416住点和420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表现型频率分布差异均不显著.结论 山东汉族人群中DBP基因416位点和42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MS疾病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李晓红;LI Yun;李芸;王班琴;刘师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胎盘蛋白13和glycodelin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胎盘蛋白13(PP13)和妊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glycodelin)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子痫前期组(包括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血清中PP13、glycodelin的浓度.结果 ①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PP13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而glycodelin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②轻度子痫前期组PP13水平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1),而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glycodelin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③PP13、glycodelin在子痫前期患者中不具有相关性;④血清PP13的水平与孕周相关.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PP13、glycodelin水平均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同时血清PP13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能是预测疾病进展的一项指标.

    作者:孙媛;陈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管生成拟态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1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CD34-PAS双重染色,观察是否存在VM.结果 9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组织中观察到存在典型PAs染色阳性、CD34染色阴性的管道,在这些管道中均可以找到红细胞.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组织中存在VM.

    作者:韩允;杨伟;范胜强;徐广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伴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变化

    目的 比较伴代谢综合征(MS)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U)及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DP)水平的差异,探讨MAU与HMW-ADP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伴MS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MS分为伴MS高血压组(33例)与单纯高血压组(35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MW-ADP.结果 同单纯高血压组相比,伴MS高血压患者的尿ACR增高,血清 HMW-ADP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MW-ADP与尿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CR及HMW-ADP与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具有关联性(P<0.05或0.01).结论 MS加重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尿ACR与血清HMW-ADP没有明显相关性;尿ACR增高及血清HMW-ADP降低可促进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

    作者:黄坤玲;王立启;朱世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双源CT设备对40例受检者行MSCTA检查,评估肾脏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结果 40例80个肾脏中,MSCTA显示64个肾脏由单支动脉供血、67个肾脏由单支静脉引流、16个肾脏存在副肾动脉、11支主肾动脉存在过早分支、1例左肾上段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左肾静脉中段见一血管袢.40例受检者中22例行供肾摘除术,术中所见供肾血管情况与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一致.结论 MSCTA可准确显示受检者肾脏血管情况,可作为活体肾移植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韩雪;王青;崔凤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FLT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FLT3基因表达水平及FLT3基因长度突变(FLT3-LM),以探讨其对MDS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8例诊断明确的MDS及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并提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FLT3基因表达水平和FLT3-LM.结果 38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有11例检测到FLT3受体的表达,阳性率为28.9%,10例对照组均无FLT3受体的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FLT3受体表达阳性患者中有2例检测到FLT3-LM,阳性率为18.2%,10例正常对照均无FLT3-L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和FLT3/ITD(-)患者在年龄、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之间无相关性.FLT3/ITD(+)患者倾向于有较高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102).结论 MDS患者中存在FLT3-LM,FLT3-LM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可能有助于MDS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

    作者:周丽云;宋强;李丽珍;赵川莉;王鲁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ABH及Lewis组织-血型抗原异常表达与原发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ABH及Lewis组织-血型抗原表达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肺组织、143例原发肺癌及相应41例转移灶中 ABH与Lewis血型抗原的表达.结果 A、B、AB、O(H)血型瘤体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9.02%、55.56%、35.00%、69.44%,各血型间抗原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Lewisa、sialylLewisx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肺组织(P=0.045,P=0.015).低分化癌组织ABH缺失、Lewisa、sialylLewisx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P<0.001).转移组ABH抗原表达缺失、sialylLewisx抗原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P=0.004,P<0.001),转移灶ABH抗原表达缺失、sialylLewisx抗原表达高于原发癌(P<0.001).ABH、sialylLewisx表达与未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6%(P<0.001),7%、30%(P=0.0012).结论 原发肺癌组织中存在ABH及Lewis相关抗原的异常表达;ABH血型抗原表达缺失和sialylLewisx表达增加与肺癌转移相关;Lewisa、sialylLewisx抗原异常表达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ABH及sialylLewisx抗原检测对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军;王洲;李树海;李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动态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维多孔支架中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动态培养条件下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维多孔支架中的成骨状况.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将第3代细胞与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复合.对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动态灌注培养(动态培养组)以及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组),28 d后采用MTT法检测三维支架中细胞的增殖.通过p-磷酸硝基苯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应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过程中骨桥蛋白及骨钙素的分泌.同时对培养后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电镜观察及组织学检测,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矿化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果 培养28 d后,动态培养组细胞增殖及ALP活性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P<0.05).整个培养过程中,动态培养组骨桥蛋白及骨钙素的分泌高于静态培养组.静态培养组中细胞仅在多孔支架周缘增殖,而动态培养组中细胞则在整个支架内增殖.另外,动态培养组支架中形成的组织及新生骨明显多于静态培养组(P<0.05).结论 动态培养有利于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维多孔支架中增殖并向成骨方向分化.

    作者:李德强;刘培来;汤亭亭;卢建熙;张元凯;李明;李振中;戴尅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COPD大鼠模型炎症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炎症因子及其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在COPD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滴入LPS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随机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两周后给予辛伐他汀2.5mg/kg灌胃治疗,每天1次,治疗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先分别测定BALF和血清中IL-8及TNF-α的水平、再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较模型组体质量增长率显著提高(P<0.05);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慢性支气管炎特征性病理改变,出现肺气肿,气管及血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也出现肺气肿和炎症浸润,但程度较模型组轻;治疗组BALF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模型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BALF及血清中IL-8、TNF-α、CRP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COPD大鼠模型BALF和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减轻肺组织及气道炎症,对COPD大鼠的炎症有抑制作用.

    作者:陈旭东;王伟;王永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聚蛋白多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不同期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比较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ADAMTs)4、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在骨关节炎(OA)患者早期和中晚期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OA患者不同时期的作用和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70例单关节OA患者按照MRI Recht分级标准分为早期OA组(44例)和中晚期OA组(26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DAMTS-4、ADAMTS-5、MMP-1和MMP-3在三组血清中的表达,以ELISA光密度(OD)值代表所测各项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早期OA组的ADAMTS-4表达水平高于中晚期OA组;ADAMTS-5、MMP-1和MMP-3在早期OA组的表达水平均低于中晚期OA组(P均<0.05).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仅有少量聚蛋白多糖酶和MMP-1的表达.结论 聚蛋白多糖酶在OA早期和中晚期血清中均有高表达,MMP在OA中晚期血清中有高表达,ADAMTS-4有早期诊断意义.

    作者:李文;张磊;张成琪;杜春玲;王广丽;闫新峰;于泓;宋淑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观察住院期间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无糖尿病痛史且以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入院随机血糖,≥7.8 mmol/L定义为入院高血糖;第1、2、3、5、7天晨起空腹血糖,其平均值≥6.1 mmol/L定义为住院期高血糖.以3个月死亡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校正多个变量因素后,住院后发生高血糖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HR:1.80,95%CI:1.39~2.86,P<0.01),不论是入院时高血糖组的患者(HR:4.83,95%CI:1.93~12.06,P<0.01),还是入院时血糖正常组的患者(HR:1.64,95%CI:1.06~2.54,P=0.03).住院后血糖达标的患者与持续性高血糖患者相比,死亡风险降低(HR:0.21,95%CI:0.08~0.52).入院第一天血糖正常而后出现高血糖的患者与血糖持续正常的患者相比,死亡风险增加(HR:1.55,95%CI:1.01~2.39,P=0.04).结论 住院期间的高血糖与死亡率增加有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入院后血糖达标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国华;王翠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