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娟;张红静;杜鹃
目的 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诱导凋亡、抑制增殖和对长春瑞滨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 ASODN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CF-7,半定量RT-PCR方法 检测survivin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survivin基因蛋白表达,AnnexinⅤ/PI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PI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变化,MTT比色法检测转染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及对长春瑞滨的敏感性,电镜观察反义转染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 survivin反义复合物下调MCF-7细胞的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M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反义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上升(P<0.05).透射电镜下转染组细胞呈凋亡晚期变化.600 nmol/L反义转染组长春瑞滨的IC50值为(3.7±0.42)μg/mL,正常组为(7.1±0.68)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反义寡核酸可有效下调MCF-7的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并增强其对化疗药物长春瑞滨的敏感性.
作者:扈煜;黎莉;李丽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41a/CD61)、P-选择素(CD62P)及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HSP患儿(急性期44例,缓解期40例)及健康对照儿童(18例)空腹血CD41a/CD61、CD62P及vWF水平.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CD41a/CD61、CD62P、vW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肾受累组CD41a/CD61、CD62P、vWF水平高于非肾受累组(P<0.01).结论 血小板的活化及血管内皮的损伤在HS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CD41a/CD61、CD62P、vWF水平的测定有助于了解HSP患儿早期的凝血异常,为抗凝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洪霞;刘雪梅;柳方娥;林爱伟;段春红;杨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70例患者的CTA完整资料,并与两周内实施的CAG结果 进行对比,对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在CTA显示的所有病例中,共计259支冠状动脉可用于评估,107支存在病变,101支得到CAG证实;6支由CTA显示狭窄而CAG确定为正常,另外有8例CAG确诊存在的病变,而在CTA上未能显示.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6.5%,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5.4%.结论 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适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CAG前的筛选检查.
作者:刘平平;乔卫卫;刘同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进食障碍症状的发生与身体意象、完美主义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DI)、多向度自我身体关系问卷(MBSRQ)、中文版佛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FMPS)以及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SPAS)对400例大学本科生进行评定.结果 ①体重正常的进食障碍症状组对身体满意度要低于其他3组,而其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得分上却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身体的满意度、过重担忧、外表关注度等是进食障碍症状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③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对外表的强烈不满及病态地追求完美是进食障碍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歪曲的身体意象、过度的完美主义倾向是进食障碍症状发生的关键因素.
作者:牛娟;张红静;杜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3号染色体进行扫描,查找与冠心病关联的遗传位点.方法 在3号染色体上采用间隔为10cM(厘摩)遗传距离的23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分别对156例冠心病患者和450名正常对照者的DNA混合池样本进行基因组扫描,采用CLUMP软件对比患者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在D3S1278(3q13.31)位点和D3S1300(3p14.2)位点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山东地区冠心病患者群体中存在与3号染色体q13.31和p14.2区域的关联,致病基因或调控因子可能位于其附近.
作者:谢毅;郭媛;陈刚;李继福;朱海宁;魏然;王博;栾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普卢利沙星的吸附伏安特性. 方法 在0.3mol·L-1KH2PO4-Na2HPO4 (pH6.40)底液中,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PLF)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EP=-1.02V(vs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 结果 吸附粒子为PLF中性分子,测得PLF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Γs=4.01×10-11mol·cm-2,每个PLF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2.02nm2,PLF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1.08×106,25℃时的吸附自由能ΔGθ=-29.14kJ·mol-1,电极反应电子数n=2,不可逆体系动力学参量αna=1.01,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量ks=0.27s-1.结论 建立了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PLF的佳条件,方法 的检出限为2.0×10-8mol·L-1.
作者:祝保林;高锦红;李吉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别为45、20例,健康老年人20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TRAIL水平.结果 脑梗死急性早、后期血清sTRAIL分别为(115.94±35.25)、(101.90±16.14)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时患者血清sTRAIL浓度与梗死面积有关.结论 s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是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的因素之一.
作者:王晓;毕建忠;孙昭辉;谢兆宏;王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卵母细胞线粒体移植(MIT)对年老小鼠植入前胚胎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方法 6~8周龄雌性昆明种小鼠经超排卵、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及培养液空注后形成的胚胎为A组,12月龄雌性昆明种小鼠经同样处理后形成的胚胎为B组,12月龄雌性昆明种小鼠经超排卵、ICSI及MIT后形成的胚胎为C组.比较植入前各阶段3组胚胎的△Ψm以及各组胚胎植入前各阶段△Ψm的变化趋势.结果 在二细胞期和桑椹胚期,A、C两组胚胎△Ψm均高于B组(P<0.01),而在四细胞期、八细胞期和囊胚期,A、C两组胚胎△Ψm亦均高于B组(P<0.05).3组中,桑椹胚和囊胚△Ψm均高于二细胞期、四细胞期和八细胞期胚胎(P<0.05),而前两者间以及后3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母细胞MIT可明显提高年老小鼠植入前胚胎各阶段△Ψm,且不改变其变化趋势.
作者:刘延荷;刘凯;连方;张建伟;孙振高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音乐疗法对心理应激兔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0),音乐组(B组,n=10),心理应激组(C组,n=10)和心理应激加音乐组(D组,n=10).B组每天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4h,C组进行慢性不可预见性心理应激,D组除进行慢性不可预见性心理应激外,每天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4h.试验周期为8周.于试验前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HDL-c/LDL-c值以及神经肽Y(NPY)的浓度,分离腹主动脉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含量.结果 与C组相比,D组的LDL-C、TC和TG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而HDL-c/LDL-c显著升高(P<0.05),油红O脂质染色面积显著小于C组(P<0.05),NPY浓度和血脂浓度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音乐疗法可以明显缓解长期慢性心理应激所导致的血脂代谢紊乱,其降脂作用可能与抑制NPY的释放有关.
作者:赵莉;孙萍;燕芳芳;刘艳;赵玉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二维小生成树模型在分析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空间结构中的地理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遵循空间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将图论、泛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 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框架内,构建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空间结构的二维小生成树(MST)模型,并以肾综合征出血热为例,验证模型的优良性.结果 MST模型对分析疫源地空间结构的相似性、揭示疫源地内疫点之间的生态学或流行病学联系、推测疾病流行轨迹等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结论 MST模型是分析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空间结构动态特征的良好方法 .
作者:唐芳;张颖倩;王志强;康殿民;王洁贞;薛付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鹰嘴豆及豆芽与低剂量原钒酸钠联合使用的减毒、降糖作用.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形成糖尿病大鼠模型,鹰嘴豆及豆芽和原钒酸钠分别单独和联合服用4周,观察大鼠血糖和血脂等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糖升高了4倍,血浆胰岛素(insulin, INS)降低了57.63%,血浆脂质水平明显异常,肝肾功能明显受损.而分别单独和联合口服鹰嘴豆及豆芽和原钒酸钠4周后,糖尿病大鼠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其中以鹰嘴豆芽联合低剂量原钒酸钠(0.2·mg/mL)治疗组(D+Ps+V)效果明显:血糖降低了72.24%(P<0.05);血浆胰岛素水平接近正常;血浆脂质水平、葡萄糖耐量、肝肾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 鹰嘴豆及豆芽和原钒酸钠均能改善糖尿病大鼠高血糖的发展状况和血浆脂质水平的变化状况;鹰嘴豆芽与原钒酸钠联合应用疗效佳,既降低了钒毒性又增强了两者的抗糖尿病作用.
作者:毛雪琴;张玲;王梦欣;刘民瑛;孙兆峰;赵晓民;夏作理;杨晓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肺腺癌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其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肺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NMT1的蛋白表达状况,随访患者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5例肺腺癌中有48例患者呈癌组织DNMT1阳性表达(50.5%),癌旁正常肺组织中DNMT1阴性表达;DNMT1蛋白表达与性别显著相关(P=0.018),女性肺腺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与年龄、吸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总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在DNMT1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1.91%、65.07%、26.85%,阴性率为62.88%、83.01%、48.65%. 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法分析显示,DNMT1蛋白阳性表达是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标志(P<0.05).结论 肺腺癌早期DNMT1蛋白可能高表达,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检测早期肺腺癌的分子标志物及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杨希;高鹏;薛玉文;王妍;刘文君;张晓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探讨OPN对卵巢癌细胞侵袭潜能的影响. 方法 pcDNA3.1(-)/OPN重组质粒转染SKOV3细胞,以空质粒转染作对照.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OP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基质凝胶侵袭实验检测两组细胞侵袭力. 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SKOV3细胞后OP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侵袭实验证实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侵袭力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OPN对卵巢癌细胞的侵袭潜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慧慧;张林凡;顾双;张向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我国临床分离的第一株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OXA-72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进行重组表达及分离纯化.方法 提取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40的基因组DNA,PCR扩增oxa-72全基因;将oxa-72基因双酶切回收后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连接,重组质粒分别以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电转化法将线性化的重组表达DNA转导入GS115感受态细胞,在Zeocin平板上筛选阳性转化子,并通过PCR和Western进行验证;对阳性克隆进行头孢硝噻吩实验,检测表达OXA-72的活性.用镍柱分离纯化OXA-72.结果 以该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目的 引物进行PCR可获得843bp的特异扩增条带;DNA测序证明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oxa-72基因序列100%一致;电转化后经Zeocin平板筛选得到一株阳性克隆,SDS-PAGE表明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在34~43kDa之间,Westem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能特异地与抗His-Tag抗体结合.头孢硝噻吩试验为阳性.纯化得到纯度为95%的重组蛋白,纯化回收率达40%.结论 成功构建了OXA-72的表达载体,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表达并分离纯化了具有酶活性的OXA-72.
作者:韩进;吴大玮;冯进波;耿治英;杨蕾;李巧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HSS40)对颅脑肿瘤手术患者颅内压及循环稳定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脑肿瘤手术患者26例,随机分为HSS40组和20%甘露醇组(M组),每组13例,局麻下经L3~4椎间隙穿刺置管监测脑脊液压(CSFP).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在15min内静脉输注HSS40注射液200mL和20%甘露醇250mL,分别于输注前(T0)、输注完即刻(T1)、输注完15min(T2)、30min(T3)、60min(T4)和120min(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CSFP及尿量,计算脑灌注压(CPP).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HSS40组CVP在T2~T4时升高, M组在T4、T5时降低;HSS40组CSFP在T2~T5时降低,M组在T3~T5时降低;HSS40组CPP在T3时升高,M组在T4时升高(P<0.05);与M组比较,HSS40组CSFP在T3时点降低,CVP在T4、T5时升高;HSS40组尿量在T2-3、T3-4、T4-5时段减少(P<0.05).结论 在颅脑肿瘤手术中,HSS40溶液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优于20%甘露醇,并且有助于术中循环稳定.
作者:孙宝柱;侯莉莉;张建民;范立霞;王新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生、熟罗汉参和4种常见薯类(土豆、芋头、地瓜、山药)中的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含量,比较其结果 .方法 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酶解法对烹饪前后5种薯类的RS及总淀粉(total starch, T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生、熟罗汉参的每100 g TS中RS的含量分别为(77.31±4.22)g和(24.70±2.24)g,均高于其它4种薯类(P<0.05).结论 蒸熟后的薯类中RS含量降低,罗汉参中RS含量高于其它4种薯类.
作者:刘彬;徐贵发;韩文婷;刘瑞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推3(DT-3)的肺脏毒性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气管滴注染毒建立染毒模型,对SPF Wistar雄性大鼠连续染毒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染毒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总抗氧化力(T-AOC)、总蛋白质(TP)进行检测.结果 高剂量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LDH浓度显著性升高,T-AOC浓度显著性降低(P均<0.05),TP浓度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测定肺组织细胞损伤荧光镜下可观察到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尾部DNA含量与尾矩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DT-3可引起肺脏的炎性反应导致膜损伤,高剂量时,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表现明显.彗星实验无法排除其引起DNA损伤的可能性.
作者:张明亮;侯立安;张志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危重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1年8月至2008年2月38例围手术期应用IABP的患者资料.结果 本组存活25例,死亡13例,病死率34.21%.冠心病术前应用IABP者病死率12.50%(1/8),术中应用者28.57%(6/21),术后应用者66.67%(6/9).术前和术中应用者病死率明显低于术后应用者.结论 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方式,及早使用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袭洁;吴树明;庞昕焱;张希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在检测儿童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损害(CAL)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确诊为KD并经心脏超声确诊合并CAL的患儿进一步行双源CT(DSCT)检查,观察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状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形态和大小,并和同期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SCT共检测到冠状动脉瘤43个,肿瘤宽径1.55cm,平均(0.65±0.47)cm,其中小冠状动脉瘤(<0.4cm)15个,中冠状动脉瘤(<0.8cm,≥0.4cm)20个,巨大冠状动脉瘤(≥0.8cm)8个.累及左冠状动脉21个,包括左冠主干9个,前降支近段4个,前降支中段5个,回旋支3个.累及右冠状动脉22个,包括右冠近段9个,右冠中段7个,右冠远段6个.另外,发现3处狭窄及2处血栓形成.而6个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2处血栓及3处狭窄B超未能显示.结论 DSCT能清晰显示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在显示局部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栓形成方面明显优于经胸超声,可成为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瘤患儿诊断和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 .
作者:赵立健;韩波;王锡明;晁宝婷;张建军;庄建新;张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加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将77例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三维适形放疗加甘氨双唑钠(CMNa)组(A组)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B组),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A组的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76.9%、52.6%(χ2=4.99,P=0.026);应用甘氨双唑钠后肿瘤病灶完全缓解时的放疗增敏比(SER)为1.21,达部分缓解时为1.40.2组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氨双唑钠对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维适形放疗有敏感作用,可以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王俊超;刘慧忠;郝澄澄;田光亮;王湘连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