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召勤;侯中煜;谭茹;葛全序;姚树展;刘庆伟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变化,分析骨有机质-骨胶原含量及形态学变化对其改变的意义.方法 取7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为去卵巢组,C组为去卵巢+降钙素治疗组.骨质疏松模型完成后,分别给予干预,20周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股骨,应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及股骨粗隆部位骨密度测定;HE染色观察骨小梁,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显微镜观察骨胶原形态.用SAS 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去卵巢大鼠术后20周A、B、C 3组股骨粗隆骨密度值分别为(0.264±0.004)、(0.179±0.004)、(0.249±0.005)g/cm2.羟脯氨酸含量A、B、c组分别为(0.227±0.046)、(0.194±0.032)、(0.217±0.044)mg/kg.3组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测量以及羟脯氨酸的含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羟脯氨酸含量与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参数呈正相关.结论 骨质疏松大鼠骨胶原含量及质量、股骨生物力学改变明显.骨胶原的变化是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改变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骨胶原的含量及质量来改善骨质的生物力学性能,可有效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刘海春;张剑锋;陈允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珐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只)、烧伤组(n=18只)和GH组(n=18只).后两组造成2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80 mg/kg,从伤后2 h开始连续3 d分别皮下注射等渗盐水和rhGH[1.33U/(kg·d)].于伤后12、2,4和72 h,HE染色观察末端回肠粘膜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形态及凋亡率,荧光法检测肠粘膜细胞Caspase-3酶活性变化.结果 烧伤组肠粘膜形态结构及上皮细胞损伤严重,GH组明显减轻,基本接近对照组.在伤后各时相点,烧伤组及GH组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但GH组显著低于烧伤组(P<0.01),两组均于伤后24 h达高峰[(15.40±3.21)%vs(38.80±6.98)%];烧伤组及GH组Caspase-3酶活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H组明显低于烧伤组(P<0.05),亦于伤后24 h达高峰[(156.13±4.66)U/rag vs(214.60±9.29)U/mg].结论 早期应用rhGH能明显抑制严重烧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酶活性抑制肠粘膜细胞凋亡,减轻肠粘膜损伤,维护其形态结构与屏障功能.
作者:石文;辛乃军;马印东;杨涛;贾军;姜金珠;郭成浩;宋国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长期高蛋白饮食时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素分泌和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将肥胖大鼠分为高蛋白饲料组(HP组,n=12,36.7%蛋白质)和普通饲料组(NC组,n=11,22.4%蛋白质),正常等热量饲养24周.观察饲养期间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的变化.至24周,测定内脏脂肪、空腹血浆Ghrelin(酶联免疫法)和空腹胰岛素(放射免疫法)等指标含量,并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PCGTT),观察两组大鼠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状况.结果 与NC组相比,HP组体质量明显减轻[(490.92±39.47)g vs(545.55±31.08)g,P<0.01],内脏脂肪含量明显减少[(22.42±7.04)g vs(32.33±9.27)g,P<0.05];WGTT结果显示,HP组5、10rain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降低[(91.56±21.72)μIU/mL vs(121.29±34.03)μIU/mL,P<0.05;(58.62±15.80)μIU/mL vs(81.12±24.36)μIU/mL,P<0.05];唧组空腹血浆Ghrelin浓度有升高趋势[(2.36±O.82)ng/mL vs(1.95±0.64)w,/mL,P=0.20].血浆Ghrelin浓度与体质量(r=-0.373,P<0.05)、内脏脂肪含量(r=-0.454,P<0.01)、空腹胰岛素含量(r=-0.390,P(0.05)呈负相关.结论 长期等热量高蛋白饮食可降低肥胖大鼠胰岛素的第一时相分泌,并可导致空腹Ghrelin升高.这种胰岛素分泌的减少可能系Ghrelin升高、体质量减轻所致.
作者:马立川;李明龙;陈海燕;赵树娥;林爱清;蔺新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重组腺病毒HBV preS2/S-AD5,并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应用clontech公司的第一代腺病毒载体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HBV preS2/S-AD5,酶切线性化后分4次用脂质体方法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复制缺陷型腺病毒HBVpreS2/S-AD5,分别命名为N1~4.扩增并滴定毒力后,接种Hep2、Hela和A549细胞,观察HBV preS2/S_AD5在非容许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用N1~4分别鼻腔接种SPF级BALB/C小鼠,每日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第10d取小鼠重要组织并用福尔马林固定,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4株重组腺病毒HBVpreS2/S-AD5第1代N1、第4代N2、第6代N3、第8代N4株接种的细胞未见病变,接种的小鼠无一般状况改变,组织病理也未见任何改变;而第11代N1株重组腺病毒能在非容许细胞增殖并致细胞病变,接种的小鼠出现严重腹泻,并且小鼠肠、肺组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 本实验室构建的重组腺病毒HBV preS2/S-AD5有突变为复制型腺病毒的现象,并可导致小鼠出现腹泻和轻型肺部炎症.
作者:李志会;岳盈盈;邢来田;张凤丽;李妍;刘菊华;李鹏;万言珍;孟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脑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SCs并标记,制备MSCs悬液;100~150 mL/kg腹腔注射CO建立动物模型,随后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Brdu)的MSCs经颈内动脉移植入脑损伤的大鼠体内;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采用免疫组化、尼氏染色方法检测海马损伤区细胞变化.结果 MSCs在脑内存活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MSCs移植1、4周后,MSCs组大鼠水迷宫实验显示空间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脑组织损伤明显改善(P<0.05).结论 MSCs移植治疗大鼠CO中毒后的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初海平;刘执玉;孙晋浩;何玉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①H2O2处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两型细胞的增殖水平;②120μmolH2O2和800μmolH2O2分别处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 在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下,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较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ROS水平及CAT活性较低,GSH水平、GSH/GSSG比值及SOD和GPx活性较高(P<0.01).在氧化应激条件下,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GSH水平及GSH/GSSG比值下降,SOD和CAT活性降低(P<0.01);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GSH、GSSG水平明显升高,GSH/GSSG比值略有升高,SOD、CAT和GPx活性升高(P<0.01).结论 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相比较,其本身ROS水平较高,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及抗氧化酶系统对氧化刺激可进行有效应答,细胞不易受到氧化损伤.
作者:丁宁;毕文祥;孔峰;张培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人ZHX2功能片段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方法 以舍有全长ZHX2基因的pcDNA3.0-ZHX2-HA质粒为模板,PCR扩增人ZHX2基因功能片段(242-501AA),经EcoRI,KpnⅠ双酶切后克隆入pcDNA3.0,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ZHX2(242-501)-HA,通过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利用脂质体将pcDNA3.0和含有ZHX2功能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2.15和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Western blot检测人ZHX2功能片段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泳结果显示:PCR扩增的ZHX2基因242-501AA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DNA测序,证明其与GenBank报道序列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HX2功能片段的融合蛋白在肝癌细胞系HepC2.2.15和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中均可有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含有ZHX2功能片段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ZHX2基因的功能机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金金;史伟;祁建妮;栾芳;赵地;郭春;马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脂肪细胞经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干预后内脂素表达的改变,探讨内脂素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成成熟脂肪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胰岛素孵育脂肪细胞48 h,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T3-L1脂肪细胞中内脂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萄萄糖浓度的增加,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下降(P均<0.05);在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下,313-L1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糖状态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内脂素的表达,胰岛素浓度的改变对内脂素表达无影响.
作者:王坤;王文汇;陈淼;陈福莲;娄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恶性胃间质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即肿瘤细胞变形并模仿正常血管结构形成的拟态血管.方法 将36例恶性间质瘤分为低、中、高度3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AS染色双重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MD),并分析肿瘤的恶性程度与VMD的关系.结杲恶性胃问质瘤中有VIM形成,含有VM的恶性胃间质瘤VEGF表达及MVD均低于无、VM者(P均<0.05);随着胃间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VM肿瘤的比例逐渐增加,VMD逐渐增高,高度恶性与低或中度恶性肿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后二者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胃间质瘤细胞具有可塑性,能通过自身变形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模拟正常血管结构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即血管生成拟态.
作者:顾晓萌;于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程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9例RB中p-stat3、MMP-2及VEGF的表达;用全自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LEICA IM,50型)测量其平均灰度值,比较不同临床和病理阶段RB中表达p-STAT3、MMP-2和VEGF的差异及三者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39例RB标本中p-STAT3阳性表达26例,占66.7%(26/39);MMP-2阳性表达31例,占79.5%(31/39);VFEF阳性表达25例,占64.1%(25,39);p-STAT3、MMP-2和VEGF表达水平均与RB视神经浸润呈正相关(P<0.05、P<0.01、P<0.01)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P<0.01、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眼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TAT3和MMP-2表达水平呈密切相关(P<0.01),p-STAT3与VEGF表达水平成密切相关(P<0.01).结论 p-STAT3、MMP-2、VEGF的表达水平可能与RB的浸润转移有关,三者共同促进RB的浸润转移.
作者:杨乐;申家泉;程育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喉癌及下咽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纤维喉镜证实喉癌及下咽癌患者45例.术前行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计算机体层摄影仿真内镜检查法(computed tomography virmal endoscopy,CTVE)、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成像,以术中所见、纤维喉镜为对照,比较CT横断面及各种后处理技术对喉癌及下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CT横断面图像、MPR图像显示肿瘤及侵及范围与手术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VE显示喉腔及气道黏膜病变与纤维喉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9,P>0.05),但显示咽喉部黏膜扁平型病变或黏膜下浸润不及纤维喉镜;纤维喉镜显示喉腔及气道黏膜病变优于VRT图像(Q=5.60,P<0.01).结论 螺旋CT横断面、MPR、CTVE和VRT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对咽喉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柴相君;潘新良;雷大鹏;张立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NCPP)联合瘤内缓释化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影响.方法 给小鼠皮下接种B16肿瘤细胞后建立荷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①生理盐水(NS)对照组:瘤内和腹腔注射NS;②缓释治疗组:瘤内注射含Ara-C缓释液;③NCPP治疗组:腹腔注射NCPP;④联合治疗组:腹腔注射NCPP+瘤内注射含Ara-C缓释液.7d后重复治疗1次,期间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治疗2周处死小鼠,称瘤重量,光镜下观察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内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联合治疗组瘤内出现大片坏死区域(P<0.05),联合治疗组的CD8+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 将NcPP和瘤内缓释化疗技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
作者:郭春;吴南;洪海洁;武文亮;何婧;于保法;高尚先;胡宝芳;张利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及这种变化与系膜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4组:对照组(糖浓度5.6 mmol/L),高糖组(22.0 mmol/L),低浓度5-氨基-4-氨甲酰咪唑核苷(AICAR)组(0.5 mmoYL AICAR+高糖),高浓度AICAR组(1.0 mmol/L AICAR+高糖).观察24 h后,应用MI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AMPKα1、α2亚单位mRNA水平,Westemblot法测定总AMPKα蛋白及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增殖趋势明显(P<0.01),且S期的细胞百分数增加(P<0.01);RT-PCR显示,高糖组AMPKα1、α2亚单位的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总AMPKα蛋白水平及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亦较低;特异性AMPK激活剂AICAR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增殖(P<0.01),使S期的细胞百分数下降,并能增强AMPKα1、α2亚单位的mRNA表达水平及总AMPKα蛋白水平和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结论 高糖环境下AMPKα1、α2 mRNA表达水平低下,AMP蛋白的表达及活性降低;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与AMP表达及活性降低有关.
作者:徐静;刘毅;完强;贾振华;王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尿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4例为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98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A组患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即1支、2支、3支病变组,比较亚组间的尿白蛋白水平;A组患者以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痛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为自变量,分别以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弥漫性病变发生率、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均较高(P均<0.05);A组各亚组间尿白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与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4、0.5762,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病变弥漫且严重;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是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作者:孙洁;任建民;陈超;刘昌盛;司庆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PTEN和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相关性,探讨其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珐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中的PTEN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情况,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其平均光密度.结果 PIEN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低于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P<0.01);磷酸化Akt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高于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P<0.05);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与正常皮肤问PIEN、磷酸化Ak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N与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92,P<0.05).结论 FIEN与磷酸化Akt可能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赵阳;吕仁荣;霍然;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DCT增强扫描和FOG PET/CT显像联合应用评价食管癌原发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所有79例食管癌患者均在1周内接受FDG PET/CT检查、增强扫描MDCT检查及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病理结果.观察食管癌原发病灶、周围组织器官有无浸润、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及组数,MDCT图像、FDG PET/CT图像及两者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DCT、FDG PET/CT及两者联合对病灶检出率的敏感度分别为:78.3%、96.4%与96.4%.MDCT、FDG 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T4期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0.0%、90%、90%;特异度分别为94.5%、68.5%、98.6%;准确度分别为91.6%、71.1%、97.6%;两者联合与单独FDG PET/CT的特异度(P=0.0)及准确度(P=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MDCT、FDG 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70.5%、86.1%、94.3%;特异度分别为:95.9%、97.1%、98.6%;准确度分别为:90.1%、94.6%、97.6%;两者联合与单独MDCY(P=0.0)或FDG PET/CT(P=0.021)的敏感度、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的特异度(P=0.007)、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P=0.0)或FDG PET/CT(P=0.004)的准确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DCT增强扫描与FDG PET/CT联合应用可克服各自缺点,提高对食管癌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黄召勤;侯中煜;谭茹;葛全序;姚树展;刘庆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门静脉系统栓塞的部位分布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经超声、磁共振(MRI)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中至少一项诊断为门静脉系统栓塞的患者267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原诊断相符.其中恶性肿瘤组242例均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其余25例为非肿瘤组.比较所有病例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受累情况,并比较恶性肿瘤组及非肿瘤组门静脉系统栓塞的累及范围.结果 ①与脾静脉受累程度(17/267,6.4%)相比,门静脉系统栓塞更易累及肠系膜上静脉(145/267,79.2%,P<0.05);分别将恶性肿瘤组及非肿瘤组中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受累的情况作比较,结果与前相同(P<0.05);②非肿瘤组中门静脉系统受累程度积分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结论 门静脉系统栓塞与肠系膜静脉的功能、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密切相关;非肿瘤性门静脉系统栓塞较恶性肿瘤所致门静脉系统栓塞范围广泛.
作者:丁霞;赵斌;马子堂;贾守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正常胃粘膜,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66例胃癌组织标本中PDCD10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组织中PDCD1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5%、31.8%和63.6%,呈现上调趋势.相关分析表明,PDCD10的表达上调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生长部位无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PDCD10表达较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明显上调,其表达程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相关.
作者:朱晓妍;王德荣;曲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急性角膜炎大鼠角膜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建立角膜炎大鼠模型,模型制备前30min,大鼠结膜下分别注射大黄素(治疗组)及等容二甲基亚砜(炎症组).按脂多糖(LPS)刺激后不同时点,各组又分为1、3、6、12、24 h组,每亚组8只鼠.于各时点观察大鼠的全身情况,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结膜、角膜及房水等眼部表现;抽取大鼠房水涂片,HE染色观察房水细胞的变化;角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角膜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角膜组织中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球结膜下预防性注射大黄素,可明显改善角膜炎大鼠畏光、流泪等眼部表现,减轻角膜混浊、组织水肿等炎症反应.大黄素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角膜组织及房水中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改善角膜组织水肿及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的紊乱程度.LPS刺激可引起炎症组大鼠角膜组织中ICAM-1mRNA表达增加,该作用可被大黄素部分抑制,治疗组各时点ICAM-1 mRNA的表达较炎症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大黄素可减少急性角膜炎症反应中ICAM-1 mRNA的表达,对急性角膜炎大鼠角膜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陈国玲;陈双;肖瑛;毛淑芝;高雪;刘执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应用尿道电切镜对10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别使用经尿道电切镜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比较两种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
作者:褚勇;王玉杰;孙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