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影响因素分析

梁素忍;程李涛;汪涛;胡昭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 脉搏波速度, 尿酸, 腹膜透析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41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大动脉僵硬度通过自动PWV分析仪检测颈股脉搏波速度(C-F PWV)进行评估,容量负荷用体成分分析仪(BCM,德国)测定,常规标准测量血压和尿酸、血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相关生化指标.每个患者的指标均在同一天内常规测量.对相应指标行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PWV的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PWV与糖尿病、年龄、收缩压、脉压、容量负荷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1=是,0=否β=0.307,P=0.001)]、年龄(β=0.329,P=0.001)、尿酸(β=0.274,P=0.001)、收缩压(β=0.188,P=0.002)、透析龄(β=0.129,P=0.027)是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除糖尿病、年龄、收缩压外,尿酸、透析龄也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p15基因的表达缺失与启动子甲基化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p15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探讨p15基因异常甲基化在M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ER(MS-PCR)、逆转录PCR(RT-PCR)检测32例MIYS患者骨髓p15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32例MDS患者骨髓有14例检测到p1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卒为43.8%),且多为高危患者.32例MDS患者中22例骨髓p15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DS患者p1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p15mRNA表达缺失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DS患者骨髓p15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失活密切相关,p15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与MDS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王亚屏;宋强;李丽珍;赵川莉;王鲁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2,5-二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2,5-二羟苯磺酸钙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羟苯磺酸钙治疗组,每组8只.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聚集.VG染色显示,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免疫组化示PAI-1表达明显增多,MMP-9降低.羟苯磺酸钙治疗组大鼠上述趋势均明显好转.结论 羟苯磺酸钙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延缓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展.

    作者:李波;高美娟;张洁;赵家军;管庆波;于桂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表达人NEP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降Aβ作用的研究

    目的 构建携带人全长NE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扩增获得高滴度病毒,检测其对损伤细胞的降β-淀粉样肽(Aβ)作用.方法 构建含NEP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nep,并与骨架载体pAdEasy-1在细菌内重组为pAd-NEP,经293细胞包装为增殖缺陷性腺病毒,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检测NEP的表达水平及感染内源性损伤的SK-N-SH细胞(sweAPP-SK),采用Elisa法初步检测NEP对Aβ的降解程度.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NEP和对照病毒AD-GFP,且重组腺病毒能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并检测到目的 基因的高表达.Elisa结果显示,NEP高表达有明显减轻Aβ在细胞外累积的作用.结论 利用细菌内质粒同源重组法可快速简捷地制备表达外源基因的腺病毒,感染AD-NEP的神经细胞通过NEP高表达可以明显减轻Aβ累积.

    作者:张静;段珊;杨玲玲;崔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术前减黄对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减黄对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91例总胆红素>100 μmol/L的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91例患者中,减黄组32例(32/91,35%),减黄前总胆红素水平为286±105μmol/L,减黄后下降为(115±92)pmol/L(t=20.15,P<0.001),术中失血(280±59)mL,术后并发症10例(31%).未减黄组术前总胆红素水平为(279±133)μmol/L,术中失血(490±109)mL,术后并发症22例(37%),2例死亡.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0μmol/L、肝功能指标>正常值2倍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上升.减黄组中减黄顺利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减黄缓慢者.结论 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并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术前胆红素>340μmol/L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

    作者:桑温昌;何庆泗;孙充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矫正高度近视患者18例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表面麻醉下对18例(3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将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佳矫正视力对比.术后屈光度、眼压与术前屈光度、眼压进行对比.观察ICL在眼内的位置及有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8例(32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除两例(2眼)术后2 h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例(1眼)术后10d出现眼压升高,经局部降眼压对症治疗及停用激素眼药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UBM显示:眼内ICL镜片与晶状体前表面有一定的间隙.随访期间,视力、屈光度、眼压稳定.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慢性色素膜炎等发生.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安全可靠效果好.

    作者:张淑萍;叶子隆;刘旭姣;高岩;史彩霞;谢淑丽;高海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在齐鲁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PCI的200例患者,分别监测造影前3 d内(任意1 d)和造影后第3、7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分析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CIN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14例(7%)发生CIN.在CIN组和非CIN组,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刺剂量和高脂血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是CIN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年龄、BMI、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剂量和高脂血症等不是CIN的相关危险因素;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海德;李贵双;张文泉;张玉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培养基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目的 考察舍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DMEM-HG,10%FBS)、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DMEM-LG,10%FBS)、15%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DMEM-LG,15%FBS)、2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DMEM-LG,20%FBS)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贴壁、扩增的影响.方法 ①选2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转子间区抽取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纯化细胞,体外培养.选取传代第一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assenger one,P1)分别用以上4种细胞培养基培养,测细胞扩增倍数;②选取传代第二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as-senger two,P2)分别将以上4种细胞培养基混悬液接种于24孔板中,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测生长曲线;③选取4种培养基中培养效果好的一组细胞,以密度0.5×104/mL接种于24孔板中,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测其矿化能力.结果 DMEM-LG(15%FBS)组中细胞扩增倍数为(16.20±1.60)倍,细胞集落形成数为6.11±1.17,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矿化能力强.结论 DMEM-LG(15%FBS)培养基较其他3种培养基更符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的条件,且更好的保持了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物活性.

    作者:辛林伟;魏凌云;李强;唐际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大鼠牙移动过程中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目的 观察大鼠牙移动过程中龈沟液中MMP-1和MMP-9含量的变化.方法 在20只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上颌一例安装正畸加力装置,另一侧作为对照侧.每周提取大鼠实验牙及对照牙的龈沟液,并应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Gel-Doc凝胶成像系统定量检测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含量的改变.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各周龈沟液中MMP-1和MMP-9的含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MMP-1和MMP-9含量在实验侧和对照侧均是自加力第1周开始升高(与0周相比P<0.05),第2周时含量大幅增多(与第1周相比P<0.001),至第3周时达高峰,从第4周开始回落,至第7周低,但仍高于加力前的水平;实验侧MMP-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与对照侧的MMP-9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龈沟液中MMP-1和MMP-9的含量在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MMP-1较MMP-9与正畸牙移动关系可能更密切.

    作者:徐建光;靳淑梅;王旭霞;黄艳;张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拔牙创不同愈合期对磨牙远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拔牙创不同愈合期远移磨牙时第一磨牙和双尖牙的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CT图片,结合MIMICS、I-DEAS软件建立3组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第二磨牙存在、第二磨牙拔除后1周(拔牙创临床愈合期)、第二磨牙拔除后3个月(拔牙创骨愈合期)3种情况,对3组模型均进行相同力值的加载和计算.结果 3组模型中第一磨牙牙周膜压应力集中区分布相似,压应力集中区主要位于腭根近中面、近颊根远中面偏根分又处、远颊根远中面颈部.3组模型中第一双尖牙近中初始位移量:模型一>模型三>模型二.第一磨牙远中初始位移量:模型二>模型三>模型一.结论 拔牙后早期移动牙齿,可获得较好的支抗控制与较快的牙移动速度.

    作者:何淼;李晓智;王汉思;李康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P19细胞分化过程中激活型bHLH基因的表达

    目的 检测P19细胞分化过程中激活型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调控因子mRNA的表达,探讨其神经分化机制.方法 用维甲酸(RA)诱导P19细胞分化,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19分化前以及分化后2、4d时果蝇As-c的哺乳动物类似物(Mash-1)、果蝇atonal的哺乳动物类似物(Math-1)、Neurological stem cellleukemia-2(Nscl-2)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Mash-1蛋白的表达.结果 Mash-1 mRNA和Nscl-2 mRNA随分化表达升高,在分化后2 d到达顶峰后下降,Math-1 mRNA在分化后期表达明显.Mash-1蛋白的表达与mRNA的表达一致.结论 P19细胞分化过程中bHLH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相性,为解释神经细胞分化调控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王冲;安丽莎;马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厄贝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消退粥样斑块的机制.方法 将4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而实验组喂高脂饲料12周后,改喂普通饲料并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辛伐他汀组和厄贝沙坦组各10只,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治疗12周.测定血清血脂浓度及斑块内膜和中膜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自然消退组相比,厄贝沙坦组的血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斑块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及VCAM-1、FGF2的表达均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 厄贝沙坦可能通过影响VCAM-1、FGF2和Bcl-2的表达而消退斑块.

    作者:高淑君;田庆印;刘同涛;梁英;李伯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41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大动脉僵硬度通过自动PWV分析仪检测颈股脉搏波速度(C-F PWV)进行评估,容量负荷用体成分分析仪(BCM,德国)测定,常规标准测量血压和尿酸、血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相关生化指标.每个患者的指标均在同一天内常规测量.对相应指标行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PWV的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PWV与糖尿病、年龄、收缩压、脉压、容量负荷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1=是,0=否β=0.307,P=0.001)]、年龄(β=0.329,P=0.001)、尿酸(β=0.274,P=0.001)、收缩压(β=0.188,P=0.002)、透析龄(β=0.129,P=0.027)是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除糖尿病、年龄、收缩压外,尿酸、透析龄也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梁素忍;程李涛;汪涛;胡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利用数字成像曲面体层摄影对颌骨后部解剖标志显现情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利用数字成像曲面体层摄影技术研究颌骨后部解剖标志显现情况,并进行测量,为正颌外科、智齿拔除术和种植义齿的颌骨手术进路、深度等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种植义齿术前数字曲面断层片100例,均采用标准全口曲面体层位投照,进行图像数字化处理,观察颌骨后部解剖标志显现情况并进行测量.结果 颏孔前后位置高低及颏孔区下颌骨体高度左右基本一致,42例患者看到颏管影像.磨牙区下颌管与牙根尖距离从前向后逐渐减小,下颌神经管显现率从后向前逐渐降低,下颌管直径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磨牙区下颌体高度及磨牙区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距离从前向后逐渐减小.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组中近中倾斜角平均为48.80°,萌生组中近中倾斜角平均为6.84°.阻生组磨牙后间隙比萌生组小,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萌生组与阻生组磨牙后间隙/牙冠近远中径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62(P<0.05).萌生组与阻生组牙冠近远中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发生率与近中倾斜角呈正相关(P<0.05),而与磨牙后间隙呈负相关(P<0.05).上颌窦显现情况为90%,大范围向前达到尖牙区,向后达到上颌结节区.结论 数字化曲面体层摄影能够获得正颌外科、智齿拔除术及种植义齿足够的颌骨特征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国菊;魏奉才;徐欣;岳海涛;马千里;朱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抗癫痫药物对生殖内分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物对Wistar大鼠性激素分泌以及卵巢生成卵泡和黄体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钠组、奥卡西平组、左乙拉西坦组、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组以及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组,每组10只.按照分组每天给药2次,连续3个月,处死前1个月,每天阴道涂片3次(6:00,14:00,20:00),判定动物的性周期阶段,在动情间期采血、处死,并分离卵巢组织.卵巢称重;卵巢组织采用HE染色并观察卵泡和黄体数目;采用放免法测定血中雌二醇、孕酮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组孕酮水平上升(P<0.01);丙戊酸钠组、奥卡西平组、左乙拉西坦组、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组孕酮水平下降(P<0.01),同时,左乙拉西坦组雌二醇水平下降(P<0.01);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组黄体数目增加(P<0.05),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组、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组卵泡数目下降(P<0.01).结论 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可以引起性激素分泌紊乱,对于女性癫痫患者,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发育特点选择用药.

    作者:姚春美;高玉兴;李淑兰;孙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支架象鼻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目的 评价应用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改良支架象鼻的支撑型内衬远端吻合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3年7月~2007年12月,应用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94例,男80例,女14例,13~67岁,平均(44.45±9.41)岁.同期升主动脉行单纯置换55例,主动脉根部置换16例,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手术2例,窦部成形8例.结果 全组平均体外循环(187.09±44.08)min,主动脉阻断(99.70±27.51)min,选择性脑灌注(22.47±11.35)min,术后2次开胸止血7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卒中1例,术后院内死亡2例;平均随访(34.86±18.08)个月,随访中死亡1例,有1例行胸腹主动脉Ⅱ期置换术,生存率为96.63%,患者出院1年后支架血管段假腔闭合效果好的占50.00%.结论 应用全主动脉弓+结合支撑型内衬吻合技术的改良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动脉CT能较好地跟踪评估残余假腔的闭合情况.

    作者:赵鑫;常谦;朱俊明;刘永民;于存涛;郑军;李滨;孙立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亲和特性研究

    目的 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基因片段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探讨该重组蛋白与不同来源IgG结合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PCR法扩增SPA基因片段,将该段基因克隆到pET30a(+)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BL21大肠杆菌细胞,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及Westen-blot鉴定目的 蛋白.His亲和层析纯化后分别与人、小鼠、兔、猪及山羊血清反应,分析其与不同来源IgG的亲和关系.结果 构建的pET30a(+)-SP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可表达SPA蛋白,且发现其与人及小鼠源IgG具有较高亲和性,与兔及猪源ISC亲和性较低.结论 该重组蛋白SPA与人及小鼠源免疫球蛋白IgG具有较高亲和性,为下一步应用于SPA-ELISA打下基础.

    作者:李志会;岳盈盈;李鹏;宋楠楠;沈琮;赵元昊;孟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RBCD患者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

    目的 观察Reis-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RBCD)中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现象,探讨凋亡在RBCD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2家系中4例RBCD惠者(经基因检测均明确为TGFB Ⅰ基因R124L突变),取其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病变角膜,HE及特殊染色后行光学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后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病变角膜中凋亡细胞的表达.以4例正常角膜组织标本为对照.结果 RBCD患者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或消失,基底细胞间有小块高电子密度物质,基底细胞出现凋亡现象,前弹力层及前部基质中可见大量棒状高电子密度沉淀物.TUNEL染色发现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凋亡细胞,凋亡细胞阳性率为(15.02±3.0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角膜(P<0.01).结论 RBCD患者存在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角膜前弹力层异常沉淀及其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琪;肖迎;张泳;陈家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长期高蛋白饮食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长期等热量高蛋白饮食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形态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脂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34只,分为高蛋白饲养组(HP组,n=12)、高脂饲养组(HF组,n=11)、普通饲养组(NC组,n=11),正常等热量饲养24周后,观察体质量、内脏脂肪及空腹血浆GIP-1的改变,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观察胰岛分泌功能,作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胰岛形态学分析.结果 与NC组相比,HP组体质量、内脏脂肪均显著降低[分别为(490.92±39.47)g vs(545.55±31.08)g,P<0.01,(22.42±7.04)g vs(32.33±9.27)g,P<0.05],HF组则均明显增加[分别为(656.01±58.49)g、vs(545.55±31.08)g,(55.33±17.81)g vs(32.33±9.27)g,P均<0.01].IVGTT结果显示,各点血糖无差异,但HP组5、10 min血清胰岛素显著降低[(91.56±21.72)mIU/L v8(121.29±34.03)mIU/L,;(58.62±15.80)mIU/L、rs(81.12±24.36)mIU/L,P均<0.05] ;而HIF组0、10min显著升高[(40.21±14/12)mIU/L v8(27.48±11.31)mIU/L,(98.15±27.58)mIU/L vs(81.12±24.36)mIU/L,P均<0.05].空腹血浆GLP-1水平唧组显著降低[(0.52±0.13)μg/L vs(0.71±0.19)μg/L,P<0.05],HF组则有增加趋势[(1.03±0.28)μg/L、vs(0.71±0.19)μg/L,P=0.1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P组胰岛形态无改变,但HF组已出现胰岛显著增大、胰岛染色面积比率明显降低及平均灰度升高(P<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造成胰岛形态功能受损,而长期等热量高蛋白饮食虽能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素的第一时相分泌,但尚未引起胰岛形态变化.该组胰岛素分泌减少可能与空腹GLP-1降低、体质量减轻有关.

    作者:陈海燕;李明龙;马立川;林爱清;李茵茵;赵家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血清IL-10、TGF-β水平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LADA(LADA组)、30例2型糖尿病(T2DM组)、30例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清中IL-10、TGF-β水平,同时应用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HOMA-IS).结果 LADA组的IL-10水平低于T2DM组(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ADA组的TGF-β水平与T2D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与患者LnHOMA-IS成正相关(r=0.314,P=0.017).结论 LADA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衡,不能有效地维持自身的免疫耐受,可能是I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

    作者:范右飞;王静;杨松;庄峰;高聆;管庆波;赵家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异丙酚对热应激大鼠脑组织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热应激模型大鼠脑组织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72只雄性Wister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n=8)、热应激模型组(M组,n=32)和异丙酚麻醉高温组(HP组,n=32);高温组分别于红外线辐射加热后2、6、12、24 h测定大鼠机械痛阈,然后快速取脑,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丘脑β-内啡肽含量,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 M组和HP组大鼠丘脑β-内啡肽含量比C组均明显升高(P<0.05),机械痛阈也相应升高(P<0.05);HP组β-内啡肽表达在6、12 h时较M组升高(P<0.05);高温后24hHP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比M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全身高温能增加大鼠丘脑β-内啡肽的表达并提高机械痛阈,异丙酚通过减小高温后早期β-内啡肽的下降幅度,增强机体热适应能力并发挥抗应激保护作用.

    作者:李兴维;王端玉;王志刚;赵鑫;金延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