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屏;宋强;李丽珍;赵川莉;王鲁群
目的 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基因片段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探讨该重组蛋白与不同来源IgG结合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PCR法扩增SPA基因片段,将该段基因克隆到pET30a(+)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BL21大肠杆菌细胞,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及Westen-blot鉴定目的 蛋白.His亲和层析纯化后分别与人、小鼠、兔、猪及山羊血清反应,分析其与不同来源IgG的亲和关系.结果 构建的pET30a(+)-SP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可表达SPA蛋白,且发现其与人及小鼠源IgG具有较高亲和性,与兔及猪源ISC亲和性较低.结论 该重组蛋白SPA与人及小鼠源免疫球蛋白IgG具有较高亲和性,为下一步应用于SPA-ELISA打下基础.
作者:李志会;岳盈盈;李鹏;宋楠楠;沈琮;赵元昊;孟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对青年与老年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及内镜特点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8例青年胃癌(≤40岁)和99例老年胃癌(≥6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1.08,老年组为3.6:1;青年组与老年组有肿瘤家族史者分别为15例(37.5%)及12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发生部位均以远端胃为主,而老年组胃底、贲门部明显增多,占14.3%,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均以Ⅲ型居多,但两组Ⅲ型、Ⅳ型总和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胃癌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为主(72.9%),Lauren分型以弥漫型为主,较老年组分化程度更差,恶性度高;钡餐检查较胃镜检查更易误诊青年胃癌(P<0.05);11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100%.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青年组(28.2个月,95%CI 19.8~41.3)较老年组(26.7个月,95%CI 21.0~39.8)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胃癌较老年有更明显遗传倾向.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差,多为弥漫型.若能行根治手术,与老年胃癌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王洪波;宋素贞;周成军;王莉;许伟华;刘斌;郭建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41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大动脉僵硬度通过自动PWV分析仪检测颈股脉搏波速度(C-F PWV)进行评估,容量负荷用体成分分析仪(BCM,德国)测定,常规标准测量血压和尿酸、血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相关生化指标.每个患者的指标均在同一天内常规测量.对相应指标行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PWV的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PWV与糖尿病、年龄、收缩压、脉压、容量负荷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1=是,0=否β=0.307,P=0.001)]、年龄(β=0.329,P=0.001)、尿酸(β=0.274,P=0.001)、收缩压(β=0.188,P=0.002)、透析龄(β=0.129,P=0.027)是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除糖尿病、年龄、收缩压外,尿酸、透析龄也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梁素忍;程李涛;汪涛;胡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应用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改良支架象鼻的支撑型内衬远端吻合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3年7月~2007年12月,应用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94例,男80例,女14例,13~67岁,平均(44.45±9.41)岁.同期升主动脉行单纯置换55例,主动脉根部置换16例,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手术2例,窦部成形8例.结果 全组平均体外循环(187.09±44.08)min,主动脉阻断(99.70±27.51)min,选择性脑灌注(22.47±11.35)min,术后2次开胸止血7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卒中1例,术后院内死亡2例;平均随访(34.86±18.08)个月,随访中死亡1例,有1例行胸腹主动脉Ⅱ期置换术,生存率为96.63%,患者出院1年后支架血管段假腔闭合效果好的占50.00%.结论 应用全主动脉弓+结合支撑型内衬吻合技术的改良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动脉CT能较好地跟踪评估残余假腔的闭合情况.
作者:赵鑫;常谦;朱俊明;刘永民;于存涛;郑军;李滨;孙立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数字成像曲面体层摄影技术研究颌骨后部解剖标志显现情况,并进行测量,为正颌外科、智齿拔除术和种植义齿的颌骨手术进路、深度等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种植义齿术前数字曲面断层片100例,均采用标准全口曲面体层位投照,进行图像数字化处理,观察颌骨后部解剖标志显现情况并进行测量.结果 颏孔前后位置高低及颏孔区下颌骨体高度左右基本一致,42例患者看到颏管影像.磨牙区下颌管与牙根尖距离从前向后逐渐减小,下颌神经管显现率从后向前逐渐降低,下颌管直径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磨牙区下颌体高度及磨牙区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距离从前向后逐渐减小.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组中近中倾斜角平均为48.80°,萌生组中近中倾斜角平均为6.84°.阻生组磨牙后间隙比萌生组小,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萌生组与阻生组磨牙后间隙/牙冠近远中径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62(P<0.05).萌生组与阻生组牙冠近远中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发生率与近中倾斜角呈正相关(P<0.05),而与磨牙后间隙呈负相关(P<0.05).上颌窦显现情况为90%,大范围向前达到尖牙区,向后达到上颌结节区.结论 数字化曲面体层摄影能够获得正颌外科、智齿拔除术及种植义齿足够的颌骨特征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国菊;魏奉才;徐欣;岳海涛;马千里;朱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LADA(LADA组)、30例2型糖尿病(T2DM组)、30例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清中IL-10、TGF-β水平,同时应用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HOMA-IS).结果 LADA组的IL-10水平低于T2DM组(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ADA组的TGF-β水平与T2D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与患者LnHOMA-IS成正相关(r=0.314,P=0.017).结论 LADA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衡,不能有效地维持自身的免疫耐受,可能是I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
作者:范右飞;王静;杨松;庄峰;高聆;管庆波;赵家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携带人全长NE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扩增获得高滴度病毒,检测其对损伤细胞的降β-淀粉样肽(Aβ)作用.方法 构建含NEP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nep,并与骨架载体pAdEasy-1在细菌内重组为pAd-NEP,经293细胞包装为增殖缺陷性腺病毒,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检测NEP的表达水平及感染内源性损伤的SK-N-SH细胞(sweAPP-SK),采用Elisa法初步检测NEP对Aβ的降解程度.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NEP和对照病毒AD-GFP,且重组腺病毒能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并检测到目的 基因的高表达.Elisa结果显示,NEP高表达有明显减轻Aβ在细胞外累积的作用.结论 利用细菌内质粒同源重组法可快速简捷地制备表达外源基因的腺病毒,感染AD-NEP的神经细胞通过NEP高表达可以明显减轻Aβ累积.
作者:张静;段珊;杨玲玲;崔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皮祖细胞(EPC)与雌激素联合应用防止PCI术后再狭窄的效果.方法 雌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Ⅰ:假手术组;Ⅱ:对照组;Ⅲ:雌激素组;Ⅳ:EPC组;Ⅴ:雌激素+EPC组.卵巢切除术后,Ⅲ组和Ⅴ组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其余动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卵巢切除前及卵巢切除后3 d、2周分别采血,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实验动物高脂饮食6周后应用氧化酶法检测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用直接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兔外周血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制备EPC悬液以备细胞移植.建立兔腹主动脉损伤模型,Ⅰ组动物仅分离暴露出股动脉而不做球囊损伤,Ⅳ组和Ⅴ组动物损伤血管局部经导管给予EPC悬液2mL输注,其余动物(除Ⅰ组外)给予生理盐水2mL,4周后,伊文斯蓝染色检测损伤血管段内皮修复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HE染色观察管腔丢失情况.结果 与Ⅰ、Ⅱ、Ⅳ组相比,Ⅲ、Ⅴ组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15),甘油三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与Ⅲ、Ⅳ组相比,内皮修复程度、细胞增殖程度及管腔丢失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2±5.1)%vs(85.1±4.1)%、(83.9±6.5)%,P<0.05],[(15.67±2.98)%vs(26.02±4.18)%、(24.87±3.54)%,P<0.01],[(17.61±2.69)%vs(38.43±4.35)%、(41.15±4.45)%,P<0.01].结论 EPC与雌激素联合应用能加速内皮修复,减少血管腔丢失.
作者:徐付彪;李继福;户克庆;邵娜;刘春喜;杨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2,5-二羟苯磺酸钙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羟苯磺酸钙治疗组,每组8只.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聚集.VG染色显示,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免疫组化示PAI-1表达明显增多,MMP-9降低.羟苯磺酸钙治疗组大鼠上述趋势均明显好转.结论 羟苯磺酸钙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延缓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展.
作者:李波;高美娟;张洁;赵家军;管庆波;于桂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Reis-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RBCD)中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现象,探讨凋亡在RBCD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2家系中4例RBCD惠者(经基因检测均明确为TGFB Ⅰ基因R124L突变),取其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病变角膜,HE及特殊染色后行光学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后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病变角膜中凋亡细胞的表达.以4例正常角膜组织标本为对照.结果 RBCD患者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或消失,基底细胞间有小块高电子密度物质,基底细胞出现凋亡现象,前弹力层及前部基质中可见大量棒状高电子密度沉淀物.TUNEL染色发现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凋亡细胞,凋亡细胞阳性率为(15.02±3.0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角膜(P<0.01).结论 RBCD患者存在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角膜前弹力层异常沉淀及其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琪;肖迎;张泳;陈家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表面麻醉下对18例(3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将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佳矫正视力对比.术后屈光度、眼压与术前屈光度、眼压进行对比.观察ICL在眼内的位置及有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8例(32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除两例(2眼)术后2 h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例(1眼)术后10d出现眼压升高,经局部降眼压对症治疗及停用激素眼药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UBM显示:眼内ICL镜片与晶状体前表面有一定的间隙.随访期间,视力、屈光度、眼压稳定.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慢性色素膜炎等发生.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安全可靠效果好.
作者:张淑萍;叶子隆;刘旭姣;高岩;史彩霞;谢淑丽;高海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山东汉族人群中15-脂氧合酶-1基因(ALOX15)多态位点rs916055 T>C与冠心病(CU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检测452例CHD患者和507例正常对照者rs916055 T>C的基因型,探讨其与CHD的相关性.结果 rs916055 T>C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s916055T>C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98,P=0.183);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其他相关因素后,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等位基因C携带者(CC+CT)惠冠心痛的风险较TT纯合子增加了2.480倍(OR=3.480,95%CI:1.143-10.592,P=0.028).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CHD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发现,rs916055 T>C与CHD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ALOX15的多态位点rs916055 T>C可能与山东汉族人群CHD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张凯;黎莉;刘奇迹;刘芳芳;马志勇;龚瑶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p15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探讨p15基因异常甲基化在M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ER(MS-PCR)、逆转录PCR(RT-PCR)检测32例MIYS患者骨髓p15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32例MDS患者骨髓有14例检测到p1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卒为43.8%),且多为高危患者.32例MDS患者中22例骨髓p15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DS患者p1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p15mRNA表达缺失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DS患者骨髓p15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失活密切相关,p15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与MDS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王亚屏;宋强;李丽珍;赵川莉;王鲁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脂联素对L6大鼠骨骼肌细胞基础及胰岛素诱导的葡萄糖摄取的影响.方法 1.将L6细胞分为脂联素处理组(脂联素刺激30win)、胰岛素处理组(10 nmol/L胰岛素刺激20min)和对照组.处理后分别测定各组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2.将稳定表达葡萄糖转运子4(Ghosetramporter4,GLUT4)的IJ6细胞(L6-GLUT4细胞)分为6组:①对照组;②脂联素处理组:脂联素刺激30min;③低浓度胰岛素处理组:0.1 mol/L胰岛素刺激20min;④高浓度胰岛素组:10 mol/L胰岛素刺激20 min;⑤脂联素预处理+低浓度胰岛素组:脂联素预处理30 min.0.1 nmol/L胰岛素刺激20 min;⑥脂联素预处理+高浓度胰岛素组:脂联素预处理30 min,10 nmol/L胰岛素处理20 min.处理后分别测定各组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及GLUT4细胞膜含量.结果 L6细胞:脂联素处理组葡萄糖摄取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6-GLUT4细胞:①脂联素处理组细胞膜GLUT4含量、葡萄糖摄取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低浓度胰岛素处理组细胞膜GLUT4含量、葡萄糖摄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脂联素预处理+低浓度胰岛素组细胞膜GLUT4含量、葡萄糖摄取率均显著高于脂联素处理组(P均<0.01)以及低浓度胰岛素处理组(P均<0.01);③高浓度胰岛素处理组葡萄糖摄取率、细胞膜GLUT4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浓度胰岛素处理组(P<0.05,P<0.01);脂联素预处理+高浓度胰岛素组与脂联素预处理+低浓度胰岛素组比较,葡萄糖摄取率显著升高(P<0.05),而GLUT4细胞膜含量升高不显著(P>0.05);脂联素预处理+高浓度胰岛素组葡萄糖摄取率显著高于单纯高浓度胰岛素组(P<0.01),而GLUT4细胞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脂联素对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基础摄取无明显影响;②脂联素本身不足以诱导骨骼肌细胞的GLUT4细胞膜转位及葡萄糖摄取;③脂联素可增加胰岛素诱导的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其机制可能与加强胰岛素诱导的GLUT4细胞膜转位以及增加细胞膜GLUT4对葡萄糖的转运效率有关.
作者:刘元涛;倪一虹;姜兆顺;陈诗鸿;庄向华;孙福敦;李晓博;潘喆;宋慧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抗赭曲霉毒素A(OA)的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建立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OA的检测.方法 采用小剂量长周期的免疫方案,以OA-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物免疫雌性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法获得分泌抗OA的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竞争抑制ELISA法进一步检测McAb的特异性,腹水诱生法大量制备McAb,以OA为竞争抗原,建立检测OA的竞争抑制ELISA.结果 OA-BSA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效价为1:512030,与BSA有强烈的交叉反应.细胞融合后,ELISA筛选抗体分泌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株,抗OA-BSA的McAb与BSA的交叉反应率仅为3.5%,对分泌抗OA-BSA特异的McAb的细胞株经3轮克隆化,抗体分泌阳性率达到100%,建立了1株能稳定分泌抗OA-BSA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竞争抑制法进一步证明了该抗体是特异针对OA的,腹水诱生法制备了大量的McAb.竞争抑制ELISA线性范围为0.24~125ng/mL,线性方程y=-0.113 210gx+0.901 6,相关系数r=0.98,低检出浓度为0.24 mg/m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07%~107.83%.结论 获得了分泌抗OA的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OA检测的简单、灵敏、高效的ELISA检测方法.
作者:侯霄煜;温红玲;闫玉芬;宋艳艳;许洪芝;赵丽;李凤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大鼠牙移动过程中龈沟液中MMP-1和MMP-9含量的变化.方法 在20只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上颌一例安装正畸加力装置,另一侧作为对照侧.每周提取大鼠实验牙及对照牙的龈沟液,并应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Gel-Doc凝胶成像系统定量检测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含量的改变.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各周龈沟液中MMP-1和MMP-9的含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MMP-1和MMP-9含量在实验侧和对照侧均是自加力第1周开始升高(与0周相比P<0.05),第2周时含量大幅增多(与第1周相比P<0.001),至第3周时达高峰,从第4周开始回落,至第7周低,但仍高于加力前的水平;实验侧MMP-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与对照侧的MMP-9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龈沟液中MMP-1和MMP-9的含量在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MMP-1较MMP-9与正畸牙移动关系可能更密切.
作者:徐建光;靳淑梅;王旭霞;黄艳;张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综合性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综合性ICU的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方法,分析2008年1~12月入住综合性ICU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330例综合性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病率为33.64%,患者日感染率为25.92‰.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为4.40分,调整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89‰.与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留置尿管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为36.17‰、5.38‰、3.6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呼吸机、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有侵入性操作者与无侵入性操作者相关部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性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综合ICU的医院感染监管力度,从而逐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姚琳;王书会;邓钰;于子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考察舍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DMEM-HG,10%FBS)、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DMEM-LG,10%FBS)、15%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DMEM-LG,15%FBS)、2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DMEM-LG,20%FBS)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贴壁、扩增的影响.方法 ①选2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转子间区抽取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纯化细胞,体外培养.选取传代第一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assenger one,P1)分别用以上4种细胞培养基培养,测细胞扩增倍数;②选取传代第二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as-senger two,P2)分别将以上4种细胞培养基混悬液接种于24孔板中,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测生长曲线;③选取4种培养基中培养效果好的一组细胞,以密度0.5×104/mL接种于24孔板中,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测其矿化能力.结果 DMEM-LG(15%FBS)组中细胞扩增倍数为(16.20±1.60)倍,细胞集落形成数为6.11±1.17,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矿化能力强.结论 DMEM-LG(15%FBS)培养基较其他3种培养基更符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的条件,且更好的保持了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物活性.
作者:辛林伟;魏凌云;李强;唐际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在齐鲁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PCI的200例患者,分别监测造影前3 d内(任意1 d)和造影后第3、7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分析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CIN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14例(7%)发生CIN.在CIN组和非CIN组,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刺剂量和高脂血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是CIN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年龄、BMI、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剂量和高脂血症等不是CIN的相关危险因素;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海德;李贵双;张文泉;张玉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热应激模型大鼠脑组织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72只雄性Wister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n=8)、热应激模型组(M组,n=32)和异丙酚麻醉高温组(HP组,n=32);高温组分别于红外线辐射加热后2、6、12、24 h测定大鼠机械痛阈,然后快速取脑,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丘脑β-内啡肽含量,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 M组和HP组大鼠丘脑β-内啡肽含量比C组均明显升高(P<0.05),机械痛阈也相应升高(P<0.05);HP组β-内啡肽表达在6、12 h时较M组升高(P<0.05);高温后24hHP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比M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全身高温能增加大鼠丘脑β-内啡肽的表达并提高机械痛阈,异丙酚通过减小高温后早期β-内啡肽的下降幅度,增强机体热适应能力并发挥抗应激保护作用.
作者:李兴维;王端玉;王志刚;赵鑫;金延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