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德
目的 分析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因素及实施对策.方法 收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医院6名中药房工作人员在调配后的200例处方,通过对患者的回访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因素,尔后实施相关对策.结果 临床医师处方不规范发生率为2.00%;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发生率为3.00%;中药调配不准确发生率为1.50%;发药交代不清楚发生率为2.50%;饮片调剂量不准确发生率为1.00%,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为影响中药调剂质量为重要的因素,因此,临床上应对中药药材质量不合格情况进行高度重视.结论 通过分析中药调剂质量影响因素,然后实施针对性对策,能显著提高中药调剂质量,保障每位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蒋咏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不同严重程度子痫前期(PE)患者血浆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活化蛋白C(APC)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4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64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PE(mPE组)34例,重度PE(sPE组)30例,同时选取同期于医院就诊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3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均于入院24h留取外周静脉血样,测定sEPCR、TAFI水平及APC比率(APCr),并有明确的凝血指标检查结果,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mPE组与sPE组血浆sEP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PE组sEPCR水平又高于m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组血浆TAFI高于对照组与mPE组,APCr低于对照组和m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mPE组的TAFI、AP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E、sPE组Fib、D-D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组Fib、D-D又高于mPE组(P<0.05).PE患者血浆sEPCR、TAFI水平均与Fib、D-D呈正相关(P<0.05),其血浆APCr与Fib、D-D呈负相关(P<0.05).结论 PE患者其血浆sEPCR、TAFI表达上调,APCr降低;随PE严重程度的增加,其sEPCR、TAFI表达逐渐上升,APCr逐渐降低,三者均与PE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
作者:李东青;熊秀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加重期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峰值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加重期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相关症状的改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枚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老年大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老年大膀胱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行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对照组实施经尿道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MFR、残余尿量、QOL评分和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碎石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MFR、残余尿量及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MFR、残余尿量及QOL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VAS及V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VAS及VR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残留及低体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治疗老年大膀胱结石的效率高且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郭祯远;桑海明;孙云;褚勇;冷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70例.参照组患者予吉西他滨治疗,治疗组患者予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参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1.43%高于参照组患者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P=0.009,P<0.01).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乳腺癌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在中医膏方处方中使用不同种类原料药物对膏滋成品存在的相关影响.方法 模型膏方选择河车大补膏,分析其在改变原料药物以及辅料的情况下,膏滋成品中动力黏度以及含水量的相关变化.结果不同原料药物以及辅料膏滋成品中动力黏度以及含水量均会出现相关的变化,含水量越高,膏滋成品的动力黏度越弱;反之,含水量越低,膏滋成品的动力黏度越强.膏滋成品中动力黏度以及含水量的相关系数值为-0.8521,以负性关系存在.结论 中医膏方处方中使用不同种类原料药物后,对膏滋成品的动力黏度及含水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膏滋成品制作中要对在原料药物以及辅料进行相关考察,以便减少影响膏滋成品的因素,防止出现霉变现象.
作者:刘冬菊;张敬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胺碘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胺碘酮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HR、PVC次数及PAC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给药具有协同作用,对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易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高血压患者的门诊口服降压药用药情况,了解此类药物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选择心内科门诊2017年4-6月的抗高血压用药处方2000张,对使用的口服降压药的种类及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 临床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含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类降压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以及ARB类降压药等,DDDs由高到低依次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ACEI类降压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DDDs排名前10位的抗高血压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控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氯沙坦钾片(科素亚)、硝苯地平片、美托洛尔缓释片、吲达帕胺片、富马酸比索洛尔(康忻)、尼群地平片以及厄贝沙坦片等.其中,硝苯地平控释片在DDDs方面明显高于其他药物.结论 院内口服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相对稳定和合理,长效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频度有平稳增长的趋势.
作者:梁雪文;周丹如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例1,患者男,6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胸痛5个月入院.初步诊断为食管癌,收住我院消化内科. 查体:消瘦体型,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无湿啰音,心界不大,肝脾未触及,双肾无压痛、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血常规示 RBC 3.2 ×102/L,Hb 94 g/L,WBC 4.87 ×109/L,PLT 150 ×1012/L,电解质 Na+135 mmol/L, K+4.3 mmol/L, Cl-102 mmol/L, Ca2+2.4 mmol/L. 2016年4月22日,经鼻电子胃镜(5.9 mm)见食管中段黏膜增生,环周浸润,呈结节样改变,表面溃烂,有少量污苔,食管明显狭窄,取活检组织4块,病理报告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胸腹部CT检查显示纵膈淋巴结肿大,食管中下段黏膜增生,管腔狭窄,患者拒绝手术治疗. 中医症候:面色无华,纳呆,吞咽哽咽,胸痛,疲乏,四肢无力. 脉沉无力,舌质淡,舌苔薄白,舌底瘀斑,痰湿重,属脾气亏虚. 2016年4月25日,在经鼻胃镜直视下,经口置入导丝至十二指肠腔内,退出经鼻胃镜保留导丝,沿导丝由小口径至大口径送入食管支架推送器,直视下推送至狭窄段食管上方2 cm处,同时保证支架长度覆盖病变,超过病变下缘2 cm,缓慢释放合金支架,完成置入.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仅出现轻微胸痛,对症治疗后胸痛缓解. 给予替吉奥胶囊(维康达,山东新时代制药公司生产)40 mg口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2周,停用1周,同时给予中药通膈散(组分:水蛭20 g,土元、守宫各30 g,全蝎、蜈蚣各40 g,僵蚕、蜂房各60 g,川贝、牡蛎、赤石、玄参各50 g)研末冲服,每天10 g,每天3次. 患者长期服用替吉奥、通膈散治疗后多次复查胃镜,食管通畅,可自主进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病情稳定,随访患者仍健在.
作者:杨渊;裴霞霞;杨明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IL-6、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7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各38例,单一组单纯接受更昔洛韦治疗,联合组在更昔洛韦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后遗神经痛、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2,P<0.05).治疗后联合组出现后遗神经痛1例(2.63%),单一组出现后遗神经痛5例(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98±0.68)分低于单一组的(4.36±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0,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6水平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其后遗神经痛,同时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洪;陈代勇;管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小儿不同类型的颅骨骨折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颅骨骨折患者50例,探究不同类型颅骨骨折的治疗方式,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探究分析.结果 在小儿手术完成之后,对50例患者进行随机两年的访问工作,在访问的过程中2例患者由于严重的颅内感染死亡,4例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出现轻度偏瘫现象,5例患者出现癫痫,其余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完全恢复.结论 出现颅骨骨折的小儿患者在实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受伤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贤赵中;张喜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筛选无糖型清热败毒颗粒的优成型工艺处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成型性、吸湿性、流动性、溶化性为无糖型清热败毒颗粒制作成形工艺的参考指标,对无糖型清热败毒颗粒工艺进行考察.结果 浸膏:糊精:乳糖=1:1.4:0.6,6%聚维酮-70%乙醇制粒时,颗粒各项指标优.结论 通过综合考虑优选出的处方,制成的颗粒药物不仅成型迅速,易溶解,且不易受潮,更适合贮藏存放,符合颗粒药剂的制作要求.
作者:庞涛;裴君;江春霞;陆文铨;陈万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P-R间期、QTc、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心率、P-R间期、QTc、LVEF、6 min步行距离及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QTc、LVEF、6 min步行距离、FS均显著升高(P<0.05),心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率、LVEF、6 min步行距离、FS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P-R间期、Q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倩;李慧伟;何建平;钟春元;谢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I)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51,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P<0.05).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抗生素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484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 肺炎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疾病.484例患儿使用多的是青霉素类药物,包括青霉素(87.81%)、氨苄西林(42.15%)、苯唑西林(26.45%).其中青霉素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 临床上应严格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控制抗生素用于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性应用;同时针对新生儿感染的病例,需指定抗生素科学使用规范并严格执行,避免药物滥用.
作者:方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DP)门诊患者时辰用药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提升患者合理用药理念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该中心门诊的社区COPD患者136例的资料.结果136例患者中经常使用呼吸专科诊疗药物中以β2受体激动剂类(26.91%)和糖皮质激素(25.21%)使用频率较高.患者每日药物使用原则中遵医嘱服药占首位(31.99%),其次为自行改时服用(30.51%).每日用药时间绝大数选择白天和下午,未能体现适时用药原则.产生药物的负面效应93例次(68.38%)、药物不良反应46例次(33.82%)、了解合理时辰用药知识41例次(30.15%).结论 社区COPD患者合理用药知识和理念欠缺,急需深化和全面提高,尤其要强化时辰合理用药教育.
作者:高波;方宗君;杨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发病急骤的血液类恶性肿瘤. 2002年,据WHO统计,每年全球白血病新发病例约有30万,病死率达74%,居致命恶性肿瘤第九位. 近30年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中医治疗白血病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著名老中医孙一民教授经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急性白血病大多具有热毒炽盛、阴液不足的特点,运用鲜药养阴清热、凉血解毒,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显著,不仅可以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且具有防止白血病复发、防治白血病并发症的优势[1].
作者:李艳娜;王泽民;张明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外科围术期留置针穿刺及拔针时机.方法 将小儿外科手术患儿168例随机分为3组各56例.A组常规到手术室由手术室护士进行留置针穿刺,术后保留留置针输液;B组由责任护士于手术前预置静脉留置针穿刺并保留,术后保留留置针输液;C组由责任护士于手术前预置静脉留置针穿刺并保留,术后回病房液体输入完毕后常规拔针,第2天再由责任护士进行重新穿刺并保留.3组均采用同样方式进行封管.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及家属和医师满意度.结果 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86%低于A组的39.29%和B组的48.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堵管、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渗出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家属满意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医师满意度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给予静脉留置针留置,术后当天液体输入完毕后拔针的效果佳,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儿的伤害小,医师满意度高.但患儿家属满意度相对较低,需要与家属有效沟通,取得配合.
作者:王瑶;李婧;张克颖;李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在儿童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5月在医院进行诊治并行短小手术的儿童93例,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研究组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应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统计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5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记录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T0和T1时,2组患儿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点时,研究组患儿的MAP、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平均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短小手术过程中联合应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不仅可以保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麻醉深度易控,术后拔管时间短,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作者:郑彬耀;肖全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丙泊酚用药量、阿曲库铵总用药量及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并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及阿曲库铵的总用药量均小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较为稳定.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停药后清醒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