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L-11及其受体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外周血中的意义

顾艳;陈力军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 白细胞介素-11受体, 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鼠
摘要:目的 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外周血中IL-11及受体(IL-11R)的含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A)的发病机制,试图为IL-11治疗(AA)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免疫法诱导建立AA的动物模型,分别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AA)小鼠外周血中IL-11及IL-11R的水平.结果 试验组大部分AA小鼠血中IL-11及IL-11R的水平发生了变化,其中17/30只小鼠同时存在IL-11及IL-11R水平降低,而13/30只小鼠仅有IL-11R水平的下降.结论 IL-11及IL-11R在AA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尚需进一步探讨.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念珠菌感染138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138例念珠菌培养阳性的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按1:1比例选择年龄和性别相似、同期住院的念珠菌培养阴性患儿作为对照.危险因素分析应用SAS6.12统计软件计算.结果 3年念珠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0.43%、0.50%和0.79%.气管内吸出物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阳性34例(24.6%),深部鼻咽吸出物培养阳性94例(68.1%),血培养阳性10例(7.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5例(18.1%);静脉插管13例(9.4%);全静脉营养11例(8.0%).抗生素使用率为100%,平均使用种类为(3.03±1.89)种;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56.7%.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15.5 d.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33例(23.9%).结论 儿童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秋冬季阳性率较高可能与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和环境真菌数量增多有关.粒细胞减少症、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侵入性诊疗措施等均为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乔蓉;陆权;裘刚;曹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儿不典型阑尾炎早期诊断探讨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小儿解剖生理及免疫特点,病情进展快、变化大,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为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由儿内科首诊的47例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谢晓丽;张琪琛;邓孝智;程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吸气性喉喘鸣婴儿112例电子喉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0~1岁婴儿吸气性喉喘鸣的病因及电子喉镜在婴儿喉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2007年7月112例0-1岁吸气性喉喘鸣婴儿电子喉镜检查的结果,其中男76例,女36例.按初诊年龄分为3组:新生儿组(A组)24例,-6月龄组(B组)63例,-12月龄组(C组)25例.结果 ①112例中喉软骨软化症82例(占73.21%);喉部炎症、声带麻痹、声门下占位各3例(各占2.68%);喉乳头状瘤、声门上软组织增生各2例(分别占1.79%);会厌旁占位、咽侧壁占位、舌根部占位、咽后壁脓肿各1例(分别占0.89%);13例(11.61%)息儿喉部结构正常.②三组中,喉软骨软化症所占比例分别为75.00%、85.71%、40.00%,其他喉部病变所占比例分别为20.83%、9.52%、24.00%.③喉软骨软化症在A组和B组中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组中所占比例与前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软骨软化症仍是0-1岁婴儿吸气性喉喘鸣的主要病因,随着月龄增长有自愈的倾向;其他喉部病变也是吸气性喉喘鸣的重要病因,需尽早诊断治疗.电子喉镜检查安全、快速、无创、清晰,对0-1岁婴儿喉部疾病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作者:张云飞;许政敏;陈超;陈文霞;戴玉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类白血病反应7例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四川大学附属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科所收治的7例CMV感染后致类白血病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儿中6例婴儿,临床上多有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出现幼稚细胞,抗CMV-IgM(+),CMV-IgG(-),骨髓检查正常或未达白血病诊断标准,经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效满意,多数患者恢复良好,血象和骨髓象恢复正常.结论 婴幼儿CMV感染可能是类白血病反应病因之一,临床上类似血液肿瘤性疾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鉴别,对疑难病例应密切观察和长期随访.

    作者:赵智勇;袁粒星;王惠霞;高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甘珀酸对戊四氮点燃癫(疒间)大鼠海马GFAP和Cx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甘珀酸(CBX)对戊四氮(PTZ)点燃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及其缝隙连接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S组),点燃组(K组),点燃后干预组(CBX组),每组10只大鼠.NS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K组和CBX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PTZ 35 mg/kg至点燃,再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BX(10 mg/kg)干预3 d.观察三组大鼠惊厥行为的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GFAP、Cx43在海马内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PTZ点燃癫(疒间)大鼠出现自发性抽搐,CBX抑制了点燃大鼠的自发性抽搐,各组自发性抽搐次数为K组>CBX组>NS组(P<0.05).②点燃癫(疒间)大鼠GFAP-IR星形胶质细胞增多,胞体肥大,突起丰富,Cx43的表达增加;CBX干预后,GFAP-IR星形胶质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Cx4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CBX对点燃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活化无影响,但抑制Cx43的表达和癫(疒间)活动,提示胶质细胞及其缝隙连接在癫(疒间)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BX有潜在的抗惊厥或协助抗惊厥的作用.

    作者:兰莉;饶志仁;赵新;王宝西;段丽;曹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高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新生儿高氧肺损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损伤机制涉及炎性水肿、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建、组织异常修复和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且这些因素交织成网,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高氧肺损伤的病理特征.文章综述了近年研究较多且在高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系统,包括水通道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

    作者:彭琼玲;常立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癫(疒间)患儿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 研究癫(疒间)息儿生活质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神经科门诊的93例癫(疒间)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并与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严格匹配的93名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生活质量评定工具:抗癫(疒间)药物的不良反应量表(SEP),青少年癫(疒间)患儿的生活质量-48项量表(QOLIE-AD-48),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 患儿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皮疹、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障碍;患儿生活质量损害的范围广泛(P<0.01),其中社会支持的损害明显;患儿焦虑抑郁的得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抗癫疴药物的不良反应、焦虑、抑郁、羞耻感与生活质量有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应对患儿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社会功能,全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佶;王艺;吴冬燕;徐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儿童消化道疾病.且可以对儿童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或加重儿童的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做的一些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发生机制进行较为详细的总结.

    作者:许秀荷;黄丽萍;许春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8年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试题答案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儿科综合性医院结核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儿童结核病在非结核病专科的儿科医院的发病情况,进一步探讨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特点.方法 收集近九年收住的出院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病史,并进行重新评估,对符合诊断的10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核病诊断率增加,以7~14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占35.92%);19.2%有明显的结核病接触史,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的儿童,传染源多为日常密切接触的家人;28%患儿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其结核类型主要为粟粒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中、重症结核病表现多见;结核病患儿中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者仅50%左右.结论 我国儿童结核病流行趋势严峻.各年龄段发病率不同,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临床诊断手段匮乏,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作者:周云芳;安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哮喘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 探讨哮喘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生活质量测评在哮喘儿童健康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抽取9~12岁健康儿童189例,哮喘儿童128例,其中病情已控组60例,未控组68例,应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进行对照评估研究.结果 哮喘未控组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在认知、情感水平及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哮喘已控组及健康组(P均<0.05),哮喘已控组情感水平满意度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哮喘末控制影响患儿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提高哮喘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关键是控制疾病.

    作者:张艺;静进;孙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鼠巨细胞病毒全身播散型感染模型的建立

    目的 用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Smith株建立BALB/c小鼠全身播散型感染模型.方法 1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于腹腔内接种0.2 ml不同浓度小鼠巨细胞病毒悬液(分别为5×104、5×103,5×103PFU);另5只设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接种7 d后处死小鼠,取小鼠唾液腺分离病毒并观察小鼠主要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结果 从接种MCMV 5×103 PFU组小鼠唾液腺分离出小鼠巨细胞病毒,小鼠肝、肺、肾和心脏组织病理损害明显.结论 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全身播散型感染模型,可为抗巨细胞病毒药物筛选、疗效评估和疾病发病机制和疾病预后评估提供一个良好动物模型.

    作者:徐翼;方峰;董永绥;向稚丹;李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两种评价方法对3912例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的比较

    目的 评价身高标准体重法(weight-for-height,WFH)和中国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法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的吻合程度.方法 于2006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徐汇区3所小学和2所中学7~15岁儿童、青少年3 912人,其中男性2 070人,女性1 842人,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超重及肥胖儿童的人数,计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WFH及BMI标准对肥胖及超重的检出率分别为27.7%和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83,P>0.05).两种方法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0.70,P=0.013);并且均显示男性超重及肥胖率高于女性(WFH男:女=31.82%:21.72%;BMI男:女=30.82%:21.99%),超重比例高于肥胖(WFH 超重:肥胖=14.9%:12.9%BMI超重:肥胖=14.4%:12.1%),青春前期高于青春发育期.结论 WFH和BMI检测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可应用于对儿童及青少年营养状况的评价.

    作者:李恒涛;陈建萍;杨波;许芳明;郜芳丽;张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5年与2007年手足口病325例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了解枣庄地区2005年与2007年手足口病发生情况及临床规律.方法 统计调查2005年与2007年325例手足口病资料,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2005年与2007年手足口病两次流行除性别分布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病原、发病年龄、流行时间、地区分布、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治疗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枣庄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原为EV71的2007年较病原为CoxA16的2005年发病年龄小、流行时间长、散居儿童多、临床表现及并发症重、实验室检查异常多,治疗较困难.

    作者:董兆华;隋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病原的变迁及对策

    呼吸道感染依然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中肺炎仍是威胁儿童健康的第一杀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及其耐药的变迁是动态的,肺炎链球菌是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原菌,其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的耐药性急剧上升.流感嗜血杆菌是又一重要病原菌,感染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和有基础肺部疾病者.卡他莫拉菌高产β-内酰胺酶,给抗生素的选择带来困难.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社区和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是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这些病原菌耐药机制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陆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ELISA法检测人微小B19抗体及其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建立检测人微小病毒B19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原保存的XA-B19 VP1独特区蛋白包被ELISA板,优化该方法检测B19抗体的佳实验条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parvovirus B19 ELISA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一致性.结果 佳包被量为25 ng/孔,标本血清佳稀释倍数为1:200.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体系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抗体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其检测B19 IgM敏感性为88.37%,特异性为96.15%,与PCR方法一致性好(kappa值>0.75,P>0.05);与parvovirus B19 IgM ELISA方法符合性好,符合率为96.8%.与parvovirus B19IgG ELISA方法比较kappa值>0.75,P>0.05,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好.结论 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B19抗体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经济、快速、方便等优点,适合于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标本检测.

    作者:聂晓晶;李小青;张国成;许东亮;孙新;李志宏;张学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百日咳杆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百日咳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0年7月至2007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6株和20世纪70年代的4株百日咳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琼脂稀释法、E 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其中琼脂稀释法还检测了菌株对阿齐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3种方法检测2000年以后菌株对红霉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琼脂稀释法MIC均为0.125 μg/ml,E test MIC范围0.047~0.125μg/ml,纸片扩散法抑菌环直径都>42 mm(范围45~55 mm).琼脂稀释法检测2000年以后菌株阿齐霉素、克林霉素的MIC范围分别为0.031-0.063 μg/ml、0.25~2μg/ml;克拉霉素和环丙沙星的MIC分别为1μg/ml和2μg/ml.与20世纪70年代百日咳菌株相比,2000年以后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没有下降.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红霉素耐药株,2000年以后分离的16株百日咳菌株对红霉素均敏感,治疗百日咳仍可首选红霉素.

    作者:欧金玲;袁林;姚开虎;沈叙庄;杨永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以肺部大片阴影为特征的小儿原发型肺结核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2例胸部X线显示肺部大片阴影为特征的小儿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中男女比例为1:2.2,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喘,X线的特点表现为一个肺段部分或一个肺叶,或一侧肺高密度阴影均确诊为小儿肺结核,采用两个阶段疗法,全部治愈,未见严重的肝损害.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小儿肺结核的X线片突出的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而且往往是多个淋巴结肿大,近年发现表现为肺部大片高密度阴影的病例也不少,易致误诊.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肠道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06-2007年度重庆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儿童中肠道病毒(EV)的感染率和临床特点.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部分ARTIs患儿鼻咽深部吸取物390份,应用针对EV 5′端非编码区(5′-NCR)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套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标本中EV.结果 390例标本中检出EV 63例,阳性率16.2%.年龄分组中2~5岁组和>5岁组患儿EV阳性率分别为32.8%和28.6%,<2岁组为12.2%.EV感染几乎全年散发,2006年7~11月为EV感染的高发季节,EV检测阳性率为19.2%~31.3%.2006年8月EV检测阳性率高.EV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38.1%)、咳嗽(92.1%)、喘息(33.3%)、气促(71.4%)、腹泻(28.6%)和皮疹(17.5%).EV阳性患儿中,临床诊断依次为支气管肺炎30例(47.6%),间质性肺炎17例(27.0%),毛细支气管炎6例(9.5%),重症肺炎4例(6.3%),喘息性支气管炎3例(4.8%),支气管哮喘3例(4.8%).结论 EV是重庆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病毒病原,夏秋季为流行高峰.

    作者:张志勇;陈昕;杨锡强;赵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布拉酵母菌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布拉酵母菌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象为儿科门诊年龄在1个月~8岁之间、病程在48 h内、镜下大便白细胞<10个/HP、未使用任何抗腹泻治疗方法的急性腹泻患儿共137例,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布拉酵母菌或双八面体蒙托石口服,治疗5 d后判断疗效.结果 共有134例完成本试验,治疗后48 h大便好转率双八面体蒙托石组为69.35%,布拉酵母菌组为84.00%;治疗后72 h愈合率双八面体蒙托石组为53.22%,布拉酵母菌组为60.00%;患儿平均止泻时间双八面体蒙托石组约3.58 d,布拉酵母菌组为3.12 d;病程在7 d以内的患儿比率均超过85%;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和腹泻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结论 布拉酵母菌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等同于双八面体蒙托石,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布拉酵母菌作为治疗腹泻病的新型药物,可于临床应用.

    作者:沈怡;刘伟;蒋丽蓉;邵彩虹;许春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