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软骨发育不全家系FGFR3基因突变分析与产前基因诊断

彭茜;张渝;李晶;吴青;杨元

关键词:软骨发育不全,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诊断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一个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家系成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的靶向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以达到优生的目的.方法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PCR产物限制性片段多态分析(PCR-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ACH家系中4个表型正常个体、2个ACH患者与胎儿的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中可导致G380R与G375C改变的3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ACH家系中患者均为G1138A突变杂合子,而表型正常者与胎儿在该位点为GG纯合子.胎儿娩出后脐血基因分析结果与产前检查一致,且随后1年中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随着致病基因FGFR3的定位克隆,该病的临床基因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成为可能,但仍需完善中国人ACH基因突变谱,以不断提高对该病的分子诊断水平.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儿科杂志》投稿补充说明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发现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临床表现易被认识,但病因却很难明确.2001年以来许多新的人类病毒被发现,其中人类偏肺病毒、人类冠状病毒NL63和HKU1,以及人类博卡病毒,均已被证实可引起小儿呼吸道疾病,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也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刘恩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制作HIBD模型,设置假手术组、HIBD对照组、NGF治疗组,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新生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点(术后4、7、14、21 d)海马齿状回(DG)巢蛋白(nestin)表达、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各时点HIBD对照组nestin、Brd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增加(P均<0.05);各时点NGF治疗组nestin、Brd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和HIBD对照组增加(P均<0.01).结论 早期给予外源性NGF治疗可促使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nestin、BrdU的表达增加,NGF治疗可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增殖再生,在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巾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丽夏;曹云涛;刘华庆;邓卫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IL-18抗体对小鼠微小病变型阿霉素肾病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应用抗白细胞介素18抗体(IL-18Ab)中和内源性IL-18活性对阿霉素(ADR)小鼠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ADR 7.5 mg/kg建立MCNS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给予ADR后第5、7、12及21大模型组小鼠分别注射IL-18Ab(10μg/只,IL-18Ab组)或等容量PBS(非治疗组).于实验第1、14、28及42天检测尿蛋白水平,第42天处死小鼠,常规方法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IL-4、IL-18、IFN-γ和TNF-α水平,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注射阿霉素后,小鼠均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大量蛋白尿于实验第2周出现,第4周达到高峰.对照组、非治疗组及IL-18Ab组分别为(3.13±0.82)mg/24 h、(34.27±5.16)mg/24 h及(27.51±3.34)mg/24 h(P<0.01),第7周非治疗组尿蛋白水平为(30.45±2.13)mg/24 h,IL-18Ab治疗组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为(21.83 ±2.67)mg/24 h(P<0.01).非治疗组及IL-18Ab组TC分别为(6.51±0.23)mmol/L及(5.15±0.9)mmol/L(P<0.01),TG为(3.31±0.32)mmol/L及(1.67±0.17)mmol/L(P<0.01),Alb分别为(15.99±0.89)g/L及(19.23±1.53)g/L(P<0.05).电镜显示:非治疗组肾脏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而IL-18Ab组肾脏组织学改变显著减轻,仅有部分足突融合.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治疗组血清IL-18、IFN-γ和TNF-α显著增高.而IL-18Ab治疗后上述细胞因子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IL-18Ab对ADR诱导的MCNS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中和内源性IL-18活性、抑制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抑制或中和内源性IL-18的释放及活性,有可能成为MCNS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陈珊琳;王彩霞;肖林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诊治思路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儿科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患病率为16/100 000[1],早期诊断至关重要.1950年后随着肾活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免疫病理、电镜技术使人们对肾实质疾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使肾脏病的诊断、分型从仅依靠临床表现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即组织学水平,这对原发性NS的分类、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于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后遗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发生后遗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1 705例住院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期后2个月胸片或肺CT表现分为后遗症组(144例)和对照组(19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热程、喘息、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肺CT(或胸片)病变部位、肺部病变类型,WBC(N%、L%)、ESR、CRP,发病后开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间及开始应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对两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先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P<0.2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程>10 d(P<0.05,OR=1.987)、胸腔积液(P<0.01,OR=7.724)、病变部位位于右上肺(P<0.01,OR=3.547)、病变类型为大片状阴影(P<0.01,OR=2.009)、肺外并发症(P<0.05,OR=2.232)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胸腔积液是较强危险因素.结论 热程、胸腔积液、病变部位、病变类型、肺外并发症均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发生相关.

    作者:左慧敏;刘秀云;江载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额叶癫(癎)临床与视频脑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额叶癫(癎)临床发作表现及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长程脑电监测者中符合额叶癫(癎)的20例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50次.临床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部分患儿发作合并有发声或自动症.白天夜间均有发作,夜间发作较多.半数以上发作间期脑电图无癫(癎)波.临床发作期脑电图大多数有异常,但不典型,可表现为额极及额区的尖波节律、慢节律、快节律、棘节律或尖一慢波、棘一慢波,或以上混合,有时可波及到颞区、中央区甚至泛化全导.发作频繁者背景活动有慢化.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可以减少发作甚至控制发作.结论 额叶癫(癎)临床发作以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为主,以夜间为主,持续时间短.剥夺睡眠长程脑电监测可提高额叶癫(癎)诊断率,特别是发作期脑电图,有利于额叶癫(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治疗有效.

    作者:廖红梅;张洁;旷小君;宁泽淑;彭琴玲;江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并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MP感染以年长儿童为高发人群.尽管年幼儿童MP感染率略低,但常更为严重,气急、三凹征更易发生,年长儿则以高热和咳嗽为特征.血清学检查是诊断MP感染的标准实验室手段,PCR方法则更适用于年幼和免疫损害患儿MP感染的早期诊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目前儿童MP肺炎的标准治疗药物,但如何处理难治性MP肺炎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志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临床儿科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关注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应用后的血清型替换现象

    肺炎链球菌是人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尤其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目前针对儿童开发应用的是7价蛋白多糖结合疫苗(PCV7:4、6B、9V、14、18C、19F和23F).美国等推广PCV7应用后,肺炎链球菌侵袭性疾病显著减少;同时,非疫苗血清型定植、致病增多,在分离株中所占比例升高,该现象称为血清型替换(serotype replacement).某些单个非疫苗血清型导致的侵袭性疾病发病率已经呈现明显上升,如3、19A、22F和33F型,某些非疫苗血清型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也增强.可以通过增加结合疫苗的血清型和研发对所有血清型均可提供保护的通用疫苗来应对血清型替换.

    作者:姚开虎;杨永弘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白三烯与各系统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白三烯(LTs)广泛参与生物体的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哮喘、脑缺血再灌损伤、创伤和休克等.近年来对LTs的研究日趋深入,LTs的生物学效应主要通过和其特异性膜受体结合而起作用.鉴于LTs在人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研究LTs合成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从而消除其有害的生物学效应,对多种疾病的防治有很重要意义.

    作者:黄彦敏;蒋瑾瑾;钱嬿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细胞因子与其病理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GM-CSF、TNFα和TGFβ1的表达与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并观察上述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43例AL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前、化疗后、缓解及复发时骨髓,提取单个核细胞,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内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期还以32例非AL患儿骨髓作对照研究.结果 无论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还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前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和GM-CS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TNFα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缓解患儿IL-3和GM-CSF的表达与化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Fα和TGFβ1的表达与化疗前比较均有所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缓解和复发患儿IL-3和GM-CS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TNFα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和GM-CSF的表达较多,TNFα和TGFβ1的表达较少,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所产生的病理变化有关.在治疗儿童AL时,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GM-CSF、TNFα和TGFβ1可作为病情转归的参考指标.

    作者:曲凡;董伟伟;刘江惠;郭建文;刘翠平;赵孝先;刁玉巧;朱秀丽;唐建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1例报告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asphyxiating thoracic dysplasia,ATD)又称Jeune综合征.Jeune等[1]于1955年首先报道,为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作者:魏超平;蒋丽红;余小河;尹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门静脉积气的超声表现和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16例门静脉积气儿童的超声与临床表现,总结门静脉积气的声像图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 常规超声检查腹部器官,异常患儿短期复查超声.结果 门静脉积气16例患儿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7例,其中新生儿6例,9个月婴儿1例;腹泻病5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受累1例;黄疸、肺炎1例;钝性腹部外伤脾破裂1例;脓胸、EB病毒感染1例.结论 婴幼儿及儿童门静脉积气除见于公认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尚可见于许多其他非致死性疾病,预后良好.

    作者:李林;王世城;裴广华;李莉;郑津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额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

    目的 总结儿童额叶癫癇(FLE)的临床表现、脑电图(EEG)特征和预后.方法 对28例FE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起病年龄21个月~17岁,癫癇发作表现:躯体运动性自动症20例,偏转性强直18例,姿势性强直19例,植物神经症状10例,局部阵挛11例,发声9例,额叶失神3例,简单自动症3例,感觉异常1例,发笑发作1例.头颅影像学异常13例,长时间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78.6%(22/28例)记录到疴样放电,67.9%(19/28例)记录到临床发作.26例额叶癫癇随访1~6年,抗癫癇药物治疗效果良好15例.结论 额叶癫癇是一组具有特征性的癫癇综合征,V-EEG是临床无创伤性诊断额叶癫癇佳方法,口服抗癫癇药物疗效良好.

    作者:蒲利华;汪东;陈小聪;王治静;马巧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橄榄桥脑小脑萎缩1例报告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OPCA)是一组以小脑和脑干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萎缩性疾病[1].1891年由Menzel首先报道,1954年Greenfield将OPCA分为家族遗传型和散发型2种.

    作者:陈方;杨复宾;汤继宏;周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66例难治性MPP和40例普通MPP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并以1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66例难治性MPP分为二组,MPP治疗组口服阿奇霉素和匹多莫德,MPP对照组仅口服阿奇霉素,剂量和疗程相同.结果 难治性和普通MPP患儿CD4+及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CD19+及IgG、Ig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难治性MPP组CD3+、CD16+CD56+明显低于普通MPP组和正常对照组,CD19+明显高于普通MPP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匹多莫德治疗后CD3+、CD4+、CD16+CD56+及CD4+/CD8+比值有明显升高(P<0.05),MPP治疗组平均病情反复次数、症状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均较MPP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免疫功能低下和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匹多莫德可提高T细胞数量、增强CD4+辅助性T细胞功能,有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恢复并减少复发.

    作者:严永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广州地区儿童A族链球菌流行趋势连续7年调查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学龄儿童A族链球菌(GAS)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方法 1988年9月-1994年8月连续7年,以及2005年10月,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地区城乡选择8~13岁的学龄儿童共1 907人,其中市区和农村地区每年各约200人,男女大致各半.每月做1次咽拭了血平板GAS培养(共17 819人次),阳性菌株进行T分型和OF分型;每3个月抽血1次(共5 854人次),用微量法测定血清抗DNA酶B抗体水平.结果 ①GAS年均带菌率:农村为18.2%,明显高于城市14.6%(χ2=43.547,P0<0.001);GAS年均感染率:农村为34.1%,城市为32.1%(χ2=2.647,P>0.05);城乡带菌率及感染率均以秋、冬、春季较高,夏季较低.②研究期内,GAS带菌率和感染率农村呈下降趋势,城市则略呈缓慢上升趋势;1992年以前农村GAS带菌率和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城市(P<0.01),1992年后农村GAS带菌率和感染率均低于城市,除1993-1994年度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GAS阳性儿童中,只有6.9%有典型症状,10.7%症状不典型,82.4%无症状.④1年内有近50%的儿童曾携带GAS,同一个体1年多次(月)带菌现象非常普遍,约35%的儿童带菌2次以上,26%带菌3次以上,有的连续12个月带菌.⑤研究期内,学龄儿童咽部流行的GAS的主导菌株依次为T6、4、1、11、8/25/1MP19和5/25/44,城乡两地流行的主导菌型差异较大,不同年份GAS T型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GAS的流行很普遍,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GAS咽炎患儿、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改善居住环境是预防风湿热流行的关键.

    作者:陈剑光;董太明;吴红穗;陈志红;苏健;孟锦绣;唐红艳;卓绮玲;黄震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以反复喘息为表现的肺动脉吊带畸形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肺动脉吊带畸形(PAS)的认识和早期诊疗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分析2例婴幼儿PAS的临床资料,评价超声心动图、支气管镜、螺旋CT、MRI等方法在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结果 2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肺部感染.初次发病年龄<3个月,且多次住院,纤支镜检查示气管狭窄,1例经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确诊,1例经手术诊断.结论 婴儿早期出现反复喘息、肺部感染及气道梗阻表现时,应考虑PAS可能.超声心动图、螺旋CT、MRI足确诊的佳方法.

    作者:梁慧;赵德育;田曼;韩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的关联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多巴胺-β-羟化酶(DBH)基因内含子5 Taq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是否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117例汉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及186名正常人群的DBH基因Taq Ⅰ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与正常对照组Taq Ⅰ位点的3种基因型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06),等位基因之间比较,差异也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60,P=0.001).A1的OR95%CI为0.24~0.70,A2的OR95%CI为1.43~4.17.注意缺陷为主型Taq Ⅰ位点的3种基因型比较(χ2=7.58,P=0.023),等位基因比较(χ2=7.30,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BH内含子5 Taq Ⅰ A2/A2基因型和A2等位基因,可能有增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趋势,是危险因子;A1可能有减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趋势,是保护因子.

    作者:国献素;徐通;焦保权;周翊;刘树刚;冯永格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