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刺激中缝苍白核对肺扩张反射的影响

李艳春;张发艳;熊一琴;王桂敏;宋刚;李勤

关键词:中缝苍白核, 肺扩张反射, 电刺激, 家兔
摘要:目的:观察中缝苍白核(RP)对肺扩张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性电刺激成年家兔迷走神经(Aα~βfiber)中枢端模拟肺牵张感受器,诱导肺扩张反射出现,以膈神经放电为指标观察其对呼吸的影响.电刺激RP后,再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观察和比较膈神经放电幅度及频率的变化.结果:①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可触发肺的扩张反射,引起膈神经吸气相放电幅度降低、呼气相延长、呼吸频率减慢;②电刺激RP可兴奋呼吸,呼吸频率明显加快;③与单独电刺激迷走神经相比,电刺激RP后,再长串或短串刺激迷走神经均导致膈神经吸气相放电幅度相对增高、呼吸频率加快、呼气相缩短.结论:RP可削弱肺扩张反射抑制吸气延长呼气的效应.RP参与了肺扩张反射的调节过程,在呼吸节律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左房构型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房构型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对照组20例,高血压病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正常组32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16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房内径(LAD)、左房内径指数(LADI).结果:高血压病LVMI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LAD均较对照组增高,而LADI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较对照组增大,高血压病LVMI正常组则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D与以下指标的相关性依次为:LVMI(r=0.61、P<0.001)、脉压(r=0.32,P<0.01)、体重指数(r=0.31,P<0.05)、年龄(r=0.26,P<0.05)、体表面积(r=0.25,P<0.05);女性组LADI大于男性组(P<0.05);与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房构型发生了显著改变,左室重构发生在左房构型改变之前;左房内径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脉压、体重指数、年龄及体表面积呈正相关,与性别有关,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无关.

    作者:黎莉;张薇;高海青;钟明;刘丹;张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翼状胬肉手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改变

    目的:利用角膜地形图,观察翼状胬肉对角膜表面屈光度的影响.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44例52只眼.裂隙灯显微镜下测量其水平向伸入角膜的距离(横径)及跨过角巩膜缘时的弦长(竖径);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Simk值(陡径与平径值、散光值及轴向)、角膜中心屈光度和平均屈光度以及以胬肉尖部为中心的扁平区内的小屈光度(p-屈光度);比较胬肉大小对角膜散光的影响以及各屈光度的差别,并观察胬肉术后角膜的屈光变化.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显示一扁平区,位于鼻侧的水平径向上,角膜呈循规性散光,散光度与胬肉的竖径及横径呈正相关(r=0.42,P=0.038;r=0.58,P=0.002),与胬肉距中心的距离呈负相关(r=-0.68,P=0.0002);p-屈光度[(38.67±2.44)D]显著低于(P<0.0001)角膜平均屈光度[(43.76±1.50)D]、中心屈光度[(43.98±1.48)D]及平径值[(42.69±1.52)D].术后,原胬肉所在处角膜屈光度增高(P<0.01),角膜平均屈光度增加,散光度减小(P<0.05).结论:胬肉到达瞳孔光学区前已影响视功能,且治疗时间可影响视功能受损程度及术后恢复程度;手术有利于角膜屈光状况的恢复.

    作者:秦雪娇;李镜海;李海英;李建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TME治疗直肠癌67例分析

    随着外科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吻合器的应用,许多中-低位直肠癌病人得以保留肛门,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但这也导致局部复发率的增高,如何使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既保留肛门又不复发成为直肠外科领域的难题.

    作者:石玉龙;刘洪俊;朱华;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心肌酶增高的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r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后心肌酶(CK、CK-MB)增高的原因.方法: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CK、CK-MB.选择92例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前CK、CK-MB值正常的患者,术后6~8 h及24 h再次测定CK、CK-MB值.将测定值高于正常范围的患者列入增高组(n=20),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的为正常组(n=72).结果:92例患者术前CK、CK-MB均在正常范围[分别为(73.2±34.7)U/L和(10.5±4.3)U/L].两组间病变复杂程度(多支病变)在心肌酶增高组[CK和CK-MB分别为(252±60.8)U/L和(46.5±13.1)U/L ]较为明显,而在心肌酶正常组[CK和CK-MB分别为(82.3±46.5)U/L和(12.4±3.1)U/L]病变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 P<0.05).冠脉边支闭塞、大于20min的胸痛及冠脉撕裂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TCA及冠脉内支架治疗后部分患者CK、CK-MB值增高的原因可能是多支复杂病变,冠脉撕裂,特别是边支闭塞、栓塞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或小灶性坏死.

    作者:王磊;黄树温;李克清;张雁;牟瑞起;王荣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矩形牙弓尖板修复扇形移位之前牙嵌入性脱位1例

    扇形移位之前牙比正常前牙受外力撞击后更易发生脱位,且因大多数又伴有深复(牙合),致使其治疗结束时钢丝正好位于下牙咬合处,其咬合力量易将钢丝向根方推移,在其唇面做一矩形夹板卡紧后固定钢丝,可改善不利状况,临床病例如下:

    作者:孙家睿;陈鲁沂;刘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胃癌原代细胞培养化疗药物敏感性评价

    目的:评价人胃癌原代细胞对7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取59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标本,应用人胃癌原代细胞短期培养(混杂非肿瘤细胞)与纯化培养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测定每种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药敏试验测定7种化疗药物抑制率除氨甲蝶呤(MTX)外纯化法均高于短期法,表明纯化法较敏感;两种方法测定药物敏感性顺序一致,由高至低依次为顺铂(DDP)、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M)、依托泊甙(VP-16)、5-氟尿嘧啶(5-FU)、羟基喜树碱(HCPT)、MTX.结论:7种化疗药物以DDP、MMC、ADM较敏感,VP-16、5-FU次之,HCPT、MTX差.

    作者:许洪伟;秦成勇;刘吉勇;王春霞;杨崇美;朱菊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化合物N-203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异黄酮类化合物N-203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化合物N-2035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水肿、细胞内钙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化合物N-2035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水肿,降低细胞内钙,增加bcl-2的表达.结论:化合物N-203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化合物N-2035抗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孙茹;张岫美;魏欣冰;王姿颖;孙霞;光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构建及其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针对幽门螺杆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及其相关技术体系.方法:分别采用冻融兼Urea-CHAPS-DDT-SB3-10裂解提取法和超声兼Urea-CHAPS-DDT-SB3-10裂解提取法提取Hp菌体蛋白,取100μg菌体蛋白利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双向电泳,对硝酸银染色后获得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冻融兼Urea-CHAPS-DTT-SB3-10裂解液一步提取法获得573±29个蛋白斑点,超声兼Urea-CHAPS-DTT-SB3-10裂解液一步提取法获得921±23个蛋白斑点.结论:超声兼Urea-CHAPS-DDT-SB3-10菌体蛋白提取法提高了双向电泳的分辨率,进而可增强生物质谱鉴定蛋白质的准确度.

    作者:贾继辉;于修平;郭辉玉;张茂修;陈春燕;王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住院儿童情绪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产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状态问卷(DSI)[1]对34例儿科住院患儿进行了测查并与健康儿童进行对照,以了解两者心理状态差异,为去除诱因、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莉华;张红静;张瑞芹;郭敏慧;孙若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LTC4合酶基因敲除靶向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鼠LTC4合酶基因靶向敲除载体,用于转染鼠胚胎干细胞,建立LTC4合酶基因敲除鼠.方法:分离、克隆LTC4合酶基因的1.85kb和1.35kb片段,作为靶向载体的5'同源臂和3'同源臂,重组到pJNS2载体中,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结果:构建的靶向载体由5'同源臂-Neo-3'同源臂-hTk-pJNS2构成.结论:经DNA测序及限制性酶切鉴定分析,该构建载体结构及序列正确,可用于转化鼠胚胎干细胞.

    作者:姜安丽;张建业;胡晓燕;崔福爱;王咏梅;孔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9-顺-维甲酸对非小细胞肺癌CyclinD1、Cdk4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9-顺-维甲酸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PG、SPC-A1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生长与影响CyclinD1、Cdk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分析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Cdk4表达的变化.结果:9-顺-维甲酸既可以降低PG、SPC-A1的CyclinD1表达(P<0.01),又可以降低PG、A549的Cdk4表达(P<0.01).结论:9-顺-维甲酸对非小细胞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其调控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Cdk4的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任桂杰;刘志方;丁磊;胡国强;胡晓燕;于雪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Lhermitte-Duclos病1例报告

    Lhermitte-Duclos病是一种少见的小脑病变,随着MRI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本文报告l例.

    作者:徐惠;李传福;马祥兴;于梅;王茜;刘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反义c-myc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瞬时表达对HepG2.2.15细胞的体外生物学效应

    目的:构建反义RNA表达载体pcDNA3.1-as-myc,建立新型的c-myc反义RNA肝癌靶向性转移系统,研究瞬时表达对HepG2.2.15细胞的体外生物学效应.方法:XbaⅠ和HindⅢ双酶切携带目的基因的质粒pcMYC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T4DNA连接酶连接,构建c-myc反义RNA表达载体.合成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应16肽GE7和流感病毒血凝素功能域的HA20寡肽,并与多聚赖氨酸连接,连接物与c-myc的反义RNA表达载体混合,构建新型c-myc反义RNA肝癌靶向性转移系统,即四元复合体.结果:成功构建反义RNA表达载体pcDNA3.1-as-myc,建立了as-myc四元复合体基因转移系统,经HepG2.2.15细胞系瞬时转染,证实c-myc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构建的反义表达载体pcDNA3.1-as-myc具有阻断c-myc表达的效应.

    作者:曲守方;孙汶生;马春红;田培坤;张利宁;曹英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乳头瘤病毒HPV16L1-E7C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细胞的免疫性

    目的:构建HPV16L1-E7C重组质粒并研究其细胞免疫性.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HPV16L1-E7C DNA片段定向插入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16L1-E7C,然后将其免疫C57BL/6小鼠,利用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同时利用ELISA试验检测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特异性T细胞增殖试验中实验组3H-TdR掺入率为18 339±1 972,对照组为6 737±1 243,实验组小鼠T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A免疫后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为0.89±0.56,对照组为4.81±1.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质粒能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齐眉;卞继峰;赵蔚明;于修平;周亚滨;贾继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5例分析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情况.结果:5例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肾肿瘤2例,肾盂、输尿管、膀胱多发肿瘤1例.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现存活4例,平均存活已24.5个月.1例死于肿瘤全身转移.结论: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应采用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作者:孟慧林;刘玉强;杨德安;李香铁;李慎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或蛋白定量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34例),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再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8周,观察血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标准化比率、肝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白蛋白或蛋白定量变化及副作用.结果:两期治疗组治疗后血脂、纤维蛋白原、24 h尿白蛋白或蛋白定量下降,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组血尿素氮、肌酐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

    作者:胡昭;吴岭;宿志梅;王玲;裴斐;彭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免疫无标记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了解免疫无标记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47例形态学上诊断为ALL的病例,取其外周血或骨髓,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应用APAAP法作免疫表型分析,对免疫无标记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化疗疗效及预后进行了观察.结果:42例患者未表达任何系统性分化标记,或仅表达CD38、HLA-DR或CD9等非系限性抗原.与分化型ALL相比,免疫无标记型ALL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纵隔肿块发生率与白细胞数量均较高,化疗完全缓解率(CR)较低(P<0.05),存活期较短(P<0.01).结论:免疫无标记型ALL有其临床上的特殊性,预后较差.

    作者:郭成山;陈颖洁;彭军;陈春燕;张明珙;屠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神经纤维瘤病颅脑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和2型)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总结和分析经临床和病理学证实的10例神经纤维瘤病(1型4例、2型6例)的MRI表现.结果:神经纤维瘤病1型4例,表现为蝶骨大翼缺损2例,其中1例合并双侧桥小脑结合臂胶质瘤,1例合并眶内丛状神经纤维瘤;2例双侧苍白球内见类圆形长T2高信号病变.神经纤维瘤病2型6例中双侧听神经瘤3例;单侧听神经瘤合并多发脑膜瘤及单发脊膜瘤1例;多发脑膜瘤合并脊神经鞘瘤1例;三叉神经鞘瘤合并多发脑膜瘤1例.结论:MRI是诊断神经纤维瘤病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刘影;李传福;侯金文;孟祥水;徐惠;王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细胞癌抗原Ki-67表达与肝亚段动脉栓塞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抗原Ki-67(Kiel 67 antigen,Ki-67)表达水平与肝动脉化学栓塞疗效的关系.方法:以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肝细胞癌肝穿刺癌组织活检标本中的Ki-67标记指数(Ki-67 labeling index,Ki-67 LI).结果:Ki-67平均标记指数为53%,Ki-67 LI随着Ed-mondson-Steiner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中位生存期Ki-67低表达组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5);Ki-67 LI高分化肝细胞癌组织与无瘤肝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i-67 LI与肝细胞癌组织学特征显著相关,是反映肝亚段动脉化学栓塞术后的客观的预后指标.

    作者:李玉亮;赵斌;孙尧;王永康;李艳;刘斌;王振亭;崔允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促凝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l(PAI-1)、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yonWillebrand因子,vWF)、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环素(PGI2)等促凝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连续观察76例ACS患者入院时上述指标的变化,随访3~7个月,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新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ACS患者血浆中FIB、PAI-1、vWF、TXB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随访期内发生心血管事件者FIB和vWF浓度高于未发生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和vWF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B、PAI-1、vWF、TXA2参与ACS发病机制.FIB和vWF影响ACS患者短期预后.

    作者:纪求尚;张运;朱园园;安丰双;王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