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英;孔北华;徐群;王磊一;江森
目的:观察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粉碎性骨折15例,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30个月.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优4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73.7%,无骨折不愈合、刀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用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粉碎性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孙刚;汤继文;刘培来;刘巧慧;李慧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研究表明,致死性心肌缺血,可通过缺血预适应机制获得心脏保护[1],从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作者:隋秋燕;李晨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检测,探讨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危害.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血管超声,以右侧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素(ET)水平.结果: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较糖负荷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d=-(14.4±9.7)%,t=9.39,P<0.01;血清NO、ET水平均较负荷前明显升高,NO,d=(25.23±20.17)μmol/L,t=7.91,P<0.01;ET,d=(16.5±12.4)ng/L,t=8.43,P<0.01.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高血糖状态对血管内皮功能危害较糖负荷前大.
作者:王少莲;唐宽晓;陈丽;王德全;赵庆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转移时与淋巴管内皮的作用过程,探讨肿瘤淋巴转移的机理.方法:将M21黑色素瘤细胞接种在单层淋巴管内皮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穿越淋巴管内皮的方式及两者的形态改变.结果:黑色素瘤细胞借胞膜突起与内皮粘附,粘附部位多位于内皮细胞连接处;粘附处的内皮收缩,肿瘤细胞穿越并在内皮下迁移.结论: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包括粘附、浸润和迁移;肿瘤细胞可以直接或通过内皮细胞间隙穿越淋巴管内皮向远处转移.
作者:丁兆习;刘执玉;毕玉顺;田铧;李贵宝;宋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代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是否分泌及表达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IL-6在人脑胶质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手术中直接获得的人脑胶质瘤组织,进行胶质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分别采用四唑盐比色分析法(MT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人脑胶质瘤细胞中IL-6的分泌及表达;再分别采用IL-6及IL-6单抗处理脑胶质瘤细胞.结果:①原代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可自发分泌IL-6,而正常人脑胶质细胞则无IL-6的分泌;②3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有25例表达IL-6基因,且其表达量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③IL-6能刺激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而IL-6单抗则能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结论:IL-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异常分泌及表达可能是参与和维持脑胶质瘤恶性增殖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刚;张庆林;李新钢;田志刚;江玉泉;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髁状突切除术和髁状突软骨全层削刨术对生长期大鼠下颌骨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儿童发育期髁状突病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36只大鼠平均分为3组,髁状突切除组、髁状突软骨全层削刨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12周处死后测量下颌骨大体标本并做髁状突中份软骨组织学观察.结果: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后6、12周髁状突切除组下颌升枝高度(H)、下颌体高度(M)、下颌体长度(L)都明显缩短;两手术组间H和L差异显著(P<0.01);两手术组的修复组织大部分为纤维软骨样组织.结论: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是内部生长中心发育和外部功能刺激双重作用的结果.
作者:马跃;黄海云;徐欣;任俊岭;魏魁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在SARS病原学诊断中的假阳性问题.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161例非SARS患者SARS-CoV抗体的阳性率.结果:59例正常对照中,IgG抗体的阳性率为3.4%(2/59);40例肿瘤患者中,IgG抗体阳性率为17.5%(7/40);31例自身免疫病患者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5%(2/31)和22.6%(7/31),IgG抗体和IgM抗体同时阳性为6.5%(2/31);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0%(9/31)和58.1%(18/31),IgG抗体和IgM抗体同时阳性为22.6%(7/31).IgM和IgG抗体诊断SARS的假阳性率分别为6.8%和21.1%,两种抗体同时诊断SARS的假阳性率为5.6%.经RT-PCR证实上述阳性均为假阳性.结论:两种抗体同时测定可降低诊断的假阳性率,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与包被的抗原有关.
作者:汪运山;申红;姜莉华;孙善会;朱之炜;张源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例1],女,47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在外院行穿孔修补、胃空肠吻合术.20 d后,因腹痛、呕血、便血,于我院急诊手术,见胃空肠吻合口前壁溃疡并出血,遂行胃大部切除、部分空肠切除、结肠前胃空肠Y型吻合术.
作者:刘凤军;李占元;智绪亭;曾庆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促血小板生成素(human thrombopoietin,hTPO)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初步鉴定.方法:利用RT-PCR法从人胎肝细胞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定向插入pQE30表达质粒T5启动子下游的多克隆区,转化大肠杆菌M15,得到pQE30-TPO的工程菌,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纯化.将表达产物给血小板减少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射,观察注射后不同时间血小板量的改变.结果: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 IPTG)诱导培养,该工程菌可以产生单一特异性的高表达蛋白条带.将纯化后的表达蛋白注射小鼠,结果显示对实验性小鼠血小板减少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高效表达了重组hTPO,该产物具有促血小板生成的活性.
作者:侯桂华;梁婷;李璐娜;刘德宜;张超;于新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颅脑损伤导致颅前窝底粉碎性骨折,常伴有开放性颅脑损伤及脑脊液鼻漏.自1994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乐祥;金力渤;王磊;贾德泽;周茂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检测9-顺-维甲酸(9-cis-RA)处理前后人肺鳞癌细胞株L78、A2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转录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抑制肺鳞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9-cis-RA对两细胞株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转录水平均有所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cis-RA抑制肺鳞癌细胞株L78、A2增殖的作用机理与其调节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的转录有关.
作者:刘志方;任桂杰;丁磊;胡国强;胡晓燕;于雪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为诱导HBV特异性CTL,构建HBV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在细胞中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以EcoR I酶切pBR322-2HBV和pcDNA3,回收完整的HBV基因片段及线性化的载体pcDNA3,T4 DNA连接酶连接HBV和pcDNA3,转化、筛选,酶切鉴定HBV的插入方向.以脂质体将构建的pcDNA3-HBV转染HepG2肝癌细胞,经G418筛选,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PreS1 mRNA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获得正向插入的pcDNA3-HBV,转染HepG2后,建立了新的肝癌细胞系HepG2.02G,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HBsAg,PreS1 mRNA在转染细胞中表达.结论:经体外重组,获得携带全长HBV基因片段的pcDNA3-HBV表达载体,并可在肝癌细胞中稳定表达.
作者:高立芬;孙汶生;马春红;刘素侠;梁晓红;陈有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山东省糖尿病死亡率的地理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趋势面模型探讨山东省2000年各疾病监测点糖尿病的死亡率空间分布趋势.结果:鲁西北和胶东地区为糖尿病高死亡区域,而鲁中、鲁西南、鲁南的糖尿病死亡率水平相对较低.另外,某些地区的剩余值明显高于或低于剩余界值,属局部异常点.结论:山东省糖尿病死亡率呈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其地理危险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张际文;王洁贞;薛付忠;马吉祥;吴晓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川芎醇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过氧化氢致人胎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结果:川芎醇在浓度0.1~1.5 mmol@L-1具有促进正常HUVECs增殖的作用,并且浓度依赖性地拮抗过氧化氢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活性较川芎嗪强.结论:川芎醇具有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李朝武;刘新泳;张蕊;徐文方;李忠;王德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患者年龄、促排卵方案、受精方式、胚龄及冻胚移植周期方案对于冷冻胚胎复苏和移植后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慢速冷冻体外受精周期中剩余的质量良好的胚胎,随后于不同周期用快速融解法复苏后进行移植.根据上述因素将患者分组,对复苏后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126例患者中,融解胚胎总数445个,复苏后成活368个(82.7%).获得临床妊娠48例(38.1%).年龄对冷冻胚胎复苏率和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年龄增加,冻胚移植的妊娠率下降,尤其是在35岁以后,下降更为明显.促排卵方案、受精方式、冷冻时胚胎的培养天数和移植周期方案均对冷冻胚胎复苏率和移植后临床妊娠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诸多因素中,只有患者年龄会影响冻胚移植的结果.
作者:李媛;陈子江;赵力新;盛燕;唐蓉;李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引起人类死亡和致残的常见原因,血脂和脂蛋白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不可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爱菊;陈焕芹;赵长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缝苍白核对Botzinger复合体吸气抑制效应的调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长串电刺激家兔Botzinger复合体,观察膈神经吸气相放电的变化.然后先长串电刺激中缝苍白核或向中缝苍白核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后,再长串电刺激Botzinger复合体,观察膈神经吸气相放电的变化,并与前对照作比较.结果:长串电刺激Botzinger复合体,膈神经吸气相放电的幅度降低.长串电刺激中缝苍白核或向中缝苍白核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后,再长串电刺激Botzinger复合体,则导致膈神经吸气相放电幅度被降低的程度减小.结论:中缝苍白核对Botzinger复合体的吸气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调制作用,表现为使其吸气抑制效应减弱,且此调制作用呈现短时记忆性特点.
作者:于书彦;宋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raves'Disease G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GD患者和正常人各100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GD组IL-4启动子区-590位置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对15.5%;P<0.05).GD组IL-4(-590)c/t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对25%;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存在IL-4(-590)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GD患者IL-4启动子区-590位置t等位基因频率下降,可能使IL-4总的转录活性减低,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导致GD发病.
作者:龚莹;蒋玲;江维岩;张晓黎;武传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是否不同于中老年人肺癌.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5例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青年组)以及随机选择的138例40岁以上(包括40岁)的中老年人肺癌(中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中女性多(P<0.05),平均症状持续时间长(P<0.001),误诊率高(P<0.001)及平均误诊时间长(P<0.001),腺癌为主要病理类型(P<0.001),癌细胞分化差(P<0.001),就诊时晚期多(P<0.001),接受综合治疗比例多(P<0.001),两组中家族史和吸烟史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人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明显不同于中老年人肺癌,提高对青年人肺癌的认识有临床实际意义.
作者:张琦;陈融;王秀问;孙俊华;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 1)、胰岛素抵抗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其中冠心病组60例,非冠心病组60例,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浆PAI 1抗原含量等指标,各检测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积分(CSS)行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PAI 1水平逐渐增高,INS敏感性指数逐渐下降.血浆PAI 1水平、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发现血浆PAI 1抗原含量与冠脉病变严重性积分和支数相关.结论:血浆PAI 1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志福;姚玉才;蔡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