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德;凌霄;席延卫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条件下,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的131Ⅰ代谢规律.方法:采用γ照相机对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癌转移灶行1~8 d、16 d、24 d的图像采集,观察转移灶内每个象素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曲线拟合求解代谢参数.结果: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Ⅰ代谢均呈单指数代谢规律.分化型滤泡状甲状腺癌不同部位的骨转移灶代谢速率相近;不同器官(肺、骨)的转移灶代谢速率有差异,骨转移灶快于肺转移灶.低分化的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Ⅰ代谢速率快,主要表现为生物代谢.结论:转移灶的131Ⅰ代谢速率能够反映病灶的生物学特性,是定量研究甲状腺癌转移灶较好的指标;也可作为病灶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一帆;贾士铨;刘勇;王朝晖;夹访贤;韩建奎;李彪;朱承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3AO体外增殖和性激素受体ER、P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3AO体外增殖活性,以流式细胞间接荧光技术检测肿瘤细胞ER、PR蛋白表达率.结果:米非司酮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3AO细胞体外增殖活性,3AO细胞在不同浓度米非司酮(5、10、20、40、80μmol/L)和不同时间(24、48、72、96、120h)培养下,生长抑制率从1.7%增加至85.2%(P<0.05),米非司酮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与相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单独应用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浓度为10μmol/L,培养48 h,3AO细胞PR表达率为(12.7±1.4)%,明显低于对照组(44.9±1.4)%,(P>0.01);3AO细胞ER表达率为(55.1±1.7)%,与米非司酮组ER表达率(52.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抑制人卵巢上皮癌3AO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其对3AO细胞的抑制作用与PR变化相关.
作者:李强;李继俊;季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应用RT-PCR法检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的微转移.方法: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v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41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肋骨骨髓中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nic antigen,CEA)的表达情况.结果:41例肺癌患者骨髓中CEA mRNA阳性率为46.3%(19/41),肺良性病变患者骨髓中未见表达,两者差异显著(P=0.005).CEA mRNA的表达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鳞癌中CEA mRNA表达阳性率为21.7%(5/23),腺癌为66.7%(8/12),鳞癌中的表达低于腺癌(P=0.013).结论:以CEA mRNA为分子标记,用RT-PCR法检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肋骨骨髓微转移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发现亚临床转移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彭忠民;王善政;张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应用贺斯在心肺复苏术后发生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及部分水肿合并胸腔积液的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心肺复苏术后发生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和24例水肿合并胸腔积液的危重病人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前稀释法输入置换液,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贺斯,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生化指标、肾功能、升压药用量、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的变化,观察上述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心肺复苏组25例患者平均治疗(45.2±8.7)小时,经治疗后尿素氮、肌酐、血清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变化不明显,多巴胺用量下降(P<0.05).低蛋白血症组24例患者平均治疗(24.7±6.9)小时,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生化指标变化不明显,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胸片胸水减少,有效率100%;结论:危重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用贺斯可以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肾功能恢复,纠正高血钾;同时能清除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不会导致生化指标的异常.
作者:王可富;翟茜;钟宁;李琛;陈晓梅;张蔚;李金花;冯思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电击结合口服胺碘酮在复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围手术期口服胺碘酮,术中瓣膜置换后,根据心脏自动复跳情况采用电击复律.结果:关胸后、术后3 d、10d、3个月分别有93.3%、80.0%、73.3%、66.7%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该方法复律安全、效果好,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作者:王伟;徐巨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中采用低温洗涤红细胞肺保护液实施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例风湿性单纯二尖瓣病变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分为肺动脉灌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灌注组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根部间断灌注低温洗涤红细胞肺保护液,测定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机械通气时间、肺血管阻力、白细胞比值(静脉血/动脉血)、肺循环血浆MDA含量.结果:体外循环术后灌注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肺血管阻力、白细胞比值(静脉血/动脉血)、肺循环血浆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温洗涤红细胞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宋毅;吴树明;王涛;谷兴华;杨长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0年1月~2002年2月,我们共收治13例胫骨近端单侧髁骨巨细胞瘤患者,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巧慧;刘培来;郭公英;李德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神经管畸形患儿核心家庭MTHFR基因第1298位点的多态性分布,探讨其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其扩增产物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MboⅡ消化后,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MTHFR基因第1298位核苷酸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26个核心家庭中(78个成员)未发现突变纯合型.经x2检验,患儿及其母亲基因型构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30,P>0.90).患儿父亲杂合突变型低于正常对照(P>0.0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u检验,患儿与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患儿父母均高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发生无直接关系.
作者:姜志娥;陈雨历;李金良;郭辰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优选葛根汤颗粒喷雾干燥的佳工艺条件.方法:应用正交设计法,以每小时药粉产率及有效成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葛根汤喷雾干燥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正交试验法设计的三个因素中,浸膏的相对密度影响显著,入塔风温影响较显著.结论:颗粒佳工艺条件为:入塔风温:170℃,气流量:700L/h,浸膏相对密度:1.22,在此条件下,葛根汤颗粒有效成分中葛根素及芍药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湿法制粒制剂.
作者:季梅;娄红祥;马斌;任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活性炭和中药防风对小鼠河豚毒素经口中毒的拮抗作用.方法:用小鼠死亡时间和死亡率评价碳酸氢钠等化合物拮抗河豚毒素效果.结果: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活性炭和中药防风可使小鼠50%~100%存活(P<0.01).氢氧化钠拮抗效果比碳酸氢钠、活性炭和中药防风明显.中药与氢氧化钠、中药与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混合后,小鼠存活率均低于单独使用.结论: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活性炭和中药防风对小鼠河豚毒素经口中毒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混合使用不如单独使用拮抗效果明显.
作者:谢克勤;于丽华;朱振平;张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寻找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溶栓抵抗的预测因子.方法: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不同.结果:溶栓未通组PAI-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再通组,P<0.05;溶栓未通组和再通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1、sVCAM-1有可能成为溶栓抵抗的预测指标.
作者:朱艳利;朱兴雷;吕琳;郑霞;卓晶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左心室局部与整体舒缩功能.方法:采用DTI技术测量HCM患者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中段以及二尖瓣瓣环-室间隔和二尖瓣瓣环-侧壁交界处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DTI速度峰值(Sm1~4Em1~4、Am1~4),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HCM患者室间隔和侧壁中段以及二尖瓣瓣环-室间隔和二尖瓣瓣环-侧壁交界处收缩期Sm1~4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舒张早期Em1~4明显低于正常,舒张晚期Am1~4明显高于正常,Em1~4/Am1~4明显减低;在正常人中,Em1/Am1和Em2/Am2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CM患者Em1/Am1明显低于Em2/Am2(P<0.05),且该组患者室间隔厚度明显大于侧壁厚度[(2.36±0.50)cm vs(1.20±0.23)cm,P<0.05].结论:DTI技术测量的室壁运动速度可早期而准确反映HCM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变化,为左心室舒缩功能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郭媛;史承耀;牟晓梅;赵静;岳欣;安丰双;钟明;卜培莉;张梅;张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盐酸氨溴索(ambroxol hydrochloride),化学名反式-4-[(2-氨基-3,5-二溴苄基)氨基]环己醇盐酸盐,临床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痰多、咳嗽,是某些祛痰药的主要成份[1,2].
作者:吴敬德;凌霄;席延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复发性翼状胬肉历来是眼科治疗的棘手问题.自1999年7月~2001年7月,我院采用三种方法共施行手术治疗80例(81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桥;单保生;周芳;曲毅;李镜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7年5月~2001年2月,我院采用水囊扩张建立腹膜后腔的方法,施行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肾囊肿22例,手术全部成功,均未出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忠华;崔先泉;胡三元;张向宁;田军;张楠;刘照旭;周尊林;玄绪军;郑宝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乙醇慢性摄入对大鼠肝组织细胞因子TGF-β、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体重(200±20)g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清水+普通饮食(A组),实验组为:①20%酒精饮料+普通饮食(B组);②20%酒精饮料+高脂饮食(C组).饲养3个月全部处死,分别进行血清酶学、血脂、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因子基因学测定.结果:A组无异常,B、C组均出现血脂升高及病理学变化,同时C组出现酶学变化,B、C组肝组织TGF-β、TNF-αmRNA表达水平增高.结论:乙醇慢性摄入上调大鼠肝组织细胞因子TGF-β、TNF-αmRNA的表达.
作者:郝洪升;邢全台;陈建;李延青;赵幼安;袁孟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后再灌流时不同脑区聚胺代谢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脑皮质及脑白质中腐胺(Puc)、精脒(Spd)和精胺(Spm)的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流1 h Puc水平明显升高,1 d时达峰浓度,3 d仍维持较高水平.Spd水平随再灌流的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缺血再灌流1 h Spm水平轻微升高,2h达峰水平,3d后恢复正常.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流后存在聚胺水平异常变化,其中Puc水平变化是反映缺血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理想生化指标.
作者:郑国玲;李义召;卢林;张秋玲;李明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近期疗效及对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28例患者均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为Ⅳ型LN,随机分为2组,MMF治疗组用糖皮质激素联合MMF(1.0~1.5 g·d-1)治疗;CTX组用糖皮质激素联合CTX治疗.结果:治疗12个月时MMF组蛋白尿及血尿下降程度大于CTX组.尿蛋白下降和尿红细胞减少超过基础值50%者,MMF组分别为78.6%和92.9%,CTX组分别为42.9%和57.1%.MMF组降低ANA及ds-DNA抗体的作用优于CTX组.治疗4~7个月时重复肾活检显示,MMF治疗组肾组织学活动性指数(AI)下降程度大于CTX组,MMF治疗组AI由16.9±6.4降至3.5±1.6,CTX组AI由15.2±3.8降至6.4±1.2.MMF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TX组.结论:激素联合MMF控制Ⅳ型LN的疗效优于CTX且副反应低.
作者:朱彬;周振安;刘子栋;王小平;任万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intracranial infections,IC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4 877例颅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41例,感染率2.89%.术后有脑脊液漏、刀口皮下积液及术后急症再次手术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5.34%、24.60%及15.78%,明显高于平均感染率(P<0.05);有颅脑手术史者术后ICI发生率为5.10%,幕下手术后为6.40%,手术时间4~8 h为4.40%,8 h以上为7.09%,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为4.80%.结论:术后脑脊液漏、局部皮下积液及急症再次手术是术后ICI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江玉泉;徐卫萍;吴承远;刘玉光;周茂德;王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高脂模型(B)组、GSPE(C)组,分别饲喂:标准、标准+1%胆固醇、标准+1%胆固醇+1%GSPE的颗粒饲料.于实验前1天和实验第1、2、4、8、12周末取空腹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和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12周末动物取血后处死,取主动脉作病理形态学观察.所有数据经SAS 8.2混合模型方差分析.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GSPE能显著降低血清TC(P<0.0001)、LDL-C(P<0.0001)、TG(P<0.0001)、TG/HDL(P<0.0001),升高HDL-C(P<0.05);GSPE能显著降低血清MDA、血浆ox-LDL(P<0.0001);病理分析显示GSPE组兔主动脉壁厚度和泡沫细胞数量较高脂模型组明显减轻、减少(P<0.01).结论:GSPE具有预防AS的作用,该作用的发挥与其能调节血脂、抗LDL氧化修饰有关,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马亚兵;高海青;由倍安;伊永亮;毕轶;刘相菊;沈琳;李曼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