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谷彩霞

关键词: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血脂水平, 心绞痛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 (P <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低于治疗前,而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绞痛发生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单药组应用尿激酶治疗,联合组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观察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单药组的73.9% (P <0.05);治疗后,2组LVESD数值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单药组(P<0.01或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7%,低于单药组的23.9% (P <0.05).结论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进良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评估及护理体会

    慢性盆腔炎常常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差,迁延所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淤、寒湿凝滞、阳气阻遏.保留灌肠是将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而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外治方法之一,如红藤汤是近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汤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行气止痛的功能.笔者就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护理体会等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进口与国产卡培他滨在结直肠癌化疗CapeOx方案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结直肠癌化疗CapeOx方案中进口卡培他滨与国产卡培他滨的用药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78例,均采用CapeOx化疗方案治疗,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将其分为A、B组,每组39例.A组应用进口卡培他滨治疗,B组则选用国产卡培他滨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41.18%,高于B组的18.18% (P <0.05);2组均未发生Ⅳ级毒性反应,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2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卡培他滨的治疗费用为(895.20±6.58)元,高于B组的(381.09±6.27)元(P<0.01).结论 在结直肠癌CapeOx化疗方案中使用进口卡培他滨的临床疗效优于国产卡培他滨,但国产卡培他滨的治疗费用远低于进口卡培他滨,且两者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及其个人意愿合理选择药物.

    作者:李德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特点,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且夏秋季节的发生率较高[1].该病主要因手足口部位出现黏膜疱疹以及溃疡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随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若未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可出现生命危险.该病首次于20世纪50年代末被报道,并由于其症状被命名为手足口病[2].该病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有发生,并呈周期性流行.利巴韦林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3].因此,本文主要对利巴韦林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作者:李隆桂;李巧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五水头孢唑林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五水头孢唑林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2.92% (P <0.01);观察组咳嗽、发热、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水头孢唑林钠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其症状消退时间明显加快,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广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布地奈德混悬剂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 (P <0.05);观察组患儿咳喘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金亮;邱雪文;杨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曲伏前列腺素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曲伏前列腺素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34眼)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组(32眼)予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眼压、血浆中内皮素-1、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与睫状后动脉(PCA)血流参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眼压和血浆内皮素-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CRA和PCA的舒张期末期流速(EVD)、收缩期峰速(PSV)及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伏前列腺素可以明显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及血浆内皮素-1水平,其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处理,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普外三科收治并行LC患者1 100例的临床资料,针对其中转开腹后手术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对其并发症、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结果 1 100例患者中,中转开腹49例(4.45%),其中胆囊三角处理困难27例(55.10%)、术中出血5例(10.20%)、胆囊与周围脏器严重粘连8例(16.33%)、胆道损伤2例(4.08%)、胆囊炎症严重4例(8.16%)、腹腔严重粘连2例(4.08%)、怀疑胆囊癌1例(2.04%).结论 医院应实行腹腔镜手术准入制度,实施系统、科学和严谨的岗前培训并重视实际手术操作的循序渐进是减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关键.

    作者:阿布都热合曼·阿布都热依木;拜合提牙尔·依马木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结合药学服务和临床实践,回顾分析医院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规范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结论 加强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工作态度,对监测和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有重大意义.

    作者:朱小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预防慢血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预防慢血流及无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366例,其中术后出现慢血流患者83例和无复流患者46例,予冠状动脉内一次注入硝酸甘油、硝普钠以及替罗非班,分别观察3次给药后的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并做好相应记录.结果 使用替罗非班、硝酸甘油、硝普钠后靶血管慢血流达到TIMI分级3级的有效率分别为89.39% (59/66)、10.84% (9/83)、21.79% (17/78),使用替罗非班的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使用替罗非班、硝酸甘油、硝普钠后靶血管无复流达到TIMI分级3级的有效率分别为84.78% (39/46)、5.17% (3/58)、16.33% (8/49),使用替罗非班的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有效缓解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的慢血流以及无复流现象,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宏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西药房常见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西药房常见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医院西药房的1 000份医药处方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差错,分析差错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而后随机抽取管理后2016年10月-2018年2月的1 000份医药处方做随机对照组分析.结果 管理前,共发现药品发放差错21例,发生率为2.1%,管理后共发现药品发放差错5例,发生率0.5%(P<0.05);造成药品发放的差错的原因包括药师因素、患者自取、医护人员因素和环境等其他因素.结论 造成西药房常见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比较多样化,在实际的药品发放工作中,应当加强核查和监督管理,着力提升人员素质和责任意识,以减少药品发放差错.

    作者:韩国禄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PDCA循环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 ~12月医院NSICU住院治疗的15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医院NSICU住院治疗的15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干预.比较2组NS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部位,比较2组医护人员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环境清洁卫生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结果 观察组NS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5%,低于对照组的11.8% (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及环境清洁卫生的执行率分别为88.0%、94.7%、88.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2.6%、74.3%、63.7%.结论 NSICU患者实施PDCA循环模式干预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及环境清洁卫生执行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望林;王欢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泮托拉唑四联法用于胃溃疡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四联法用于胃溃疡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四联法,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四联法.比较2组胃溃疡治疗效果;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时间、胃溃疡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胃蛋白酶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 (P <0.05);干预后,除对照组的IL-6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干预前后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时间、胃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泮托拉唑四联法用于胃溃疡治疗的可行性高,加速症状消失和溃疡愈合,改善炎性因子和胃蛋白酶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波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MR斑块成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

    目的 分析MR斑块成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均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同时将重度和完全闭塞患者斑块MR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27例患者43支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MR检查灵敏度为95.00%、特异性为66.67%、准确率为88.37%;MR和DSA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0.8303;颈动脉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得到16个斑块标本,MR检查颈动脉斑块性质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斑块成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准确,且能明确斑块性质,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阮聪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血液检测新模式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液检测新模式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5 000份,使用1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清检测方法检测抗-HIV,抗—丙型肝炎和HBsAg;两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对抗-TP进行检测.其中4 940例抗-TP阴性和ALT正常的献血者标本实施NAT筛检.分析比较NAT结果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5 000份血液样本当中,共检测出HBsAg阳性12份(0.24%);其中样本合并抗-TP未实施NAT检测1份,抗-HCV阳性2份(0.04%);抗-HIV阳性3份(0.06%);NAT阳性16份(0.32%).结论 采用血液检测新模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与NAT检测技术能够相互补充,显著提升血液安全性.

    作者:曾德成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胃蛋白酶原联合放大染色内镜用于早期胃癌诊断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联合放大染色内镜用于早期胃癌诊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黏膜病变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类型又将观察组分为早期胃癌组(EGC),胃溃疡组(GU)、进展性胃癌组(AGC)、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纳入患者均行血清PG测定及放大染色内镜检查.观察血清PGⅠ、PGⅡ的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值变化情况.结果 与指标正常值比较显示,EGC组、CAG组、AGC组的PGⅠ水平低于其他各组;CSG、EGC、AGC及GU组的血清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EGC与AGC组PGⅠ/PGⅡ值显著低于其他组.结论 胃蛋白酶原与放大染色内镜联合用于早期胃癌诊断,有助于提升早期胃肠黏膜病变诊断准确率,降低早期胃癌患者错失佳手术治疗时机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芬芬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诊治的急性肠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25例.2组均采用抑制呕吐、纠正脱水和止痛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哌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症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2 h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未消失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72.0% (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 (P <0.05).结论 急性肠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临床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峰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多奈哌齐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行为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5.72%(P<0.05);治疗后,2组行为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行为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丁菁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479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40例和对照组239例.观察组采用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9.54% (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该法操作简单,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肖知天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白术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白术为常用中药,以挥发油作为主要化学成分,同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白术多糖等,上述化学成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老年痴呆症、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研究显示,白术具有燥湿利水、健脾益气、止汗等功效,常应用在自汗、痰饮眩悸、腹胀泄泻、脾虚食少等症状中,主要产于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安微以及浙江等地[1].由于物质基础的大不相同,其化学成分对人体机体药理作用也大不相同,而白术的用药效果也大不相同.因此,对白术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相关综述.

    作者:曾惠玉 刊期: 2018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