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志昌;罗燕青
自1993年以来,我们应用自行磨制的双刃骨圆针,作锁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横断型与斜型骨折4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代恩;刘远芬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我院自1988年至今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47例,手术后经1~7年的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家余;陈友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儿童期股骨颈骨折较少见,国内报告不多.我院自1972年5月~1994年8月共收治14岁以下的32例,占本院成人股骨颈骨折的2.56%,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德立;袁建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1990年4月~1995年12月应用研制的鹰嘴钩治疗尺骨鹰嘴骨折4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亚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寰椎椎弓骨折系由Jefferson于1920年首先报道并描述其特点,尔后人们将这种骨折称为Jefferson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部颈椎损伤的2%~4%[1].自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3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成华;蒋华富;房晓彬;王亚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自1985年1月~1995年12月,采用按压推挤手法、加过伸板8字横绕包扎固定的方法,对276例髌骨骨折的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李志沧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本院采用斜扳结合按揉委中穴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8~54岁;病程15分钟~1周.均有典型或不典型腰部扭闪史.
作者:朱红;端木群力;黄东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自1987~1997年我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30例,收到了满意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7例,女3例;年龄16~58岁.职业分布:运动员6例,演员5例,干部10例,工人4例,农民3例,学生2例.致伤原因:体育运动损伤18例,演员练功损伤3例,重物击伤3例,扭伤6例.患者从跟腱断裂到手术治疗的时间短28天,长3年6个月,平均病程为216.5天.
作者:梁伟国;沈茂荣;宁敏坚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本文就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机理综述如下.
作者:薛向东;付作侠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应用小木棒治疗跟骨骨刺15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50例中男98例,女52例;年龄30~60岁;单足发病者126例,双足发病者24例,共174足;病程0.5~10年;患者主诉都有不同程度的立位或行走时足跟疼痛,局部踩及硬物时疼痛明显加重,入院检查174足X线全部确认为跟骨骨刺.
作者:刘树虎;刘文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笔者采用五步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住院与门诊病人150例,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20~60岁148例,61岁以上2例;病程3天~4.2年;发病部位:L2~3椎间盘突出者2例,L3~4椎间盘突出症2例,L4~5椎间盘突出症者61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32例,L4~5与L5~S1椎间盘均突出者49例,L3~4、L4~5与L5~S1均突出者4例;往后右侧突出者(右侧型)66例,往后左侧突出者(左侧型)53例,往后中央突出者(中央型)31例;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再经X线拍摄腰椎正侧位,排除骨性与其它病变.
作者:吕立江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我们采用中药与颈椎牵引,治疗100例颈性眩晕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30~80岁;病程3月~15年.所有病例均有眩晕,颈痛,颈椎旁肌肉痉挛,压痛,以C1、C2棘突旁压痛明显,无放射痛;45例伴有耳鸣;33例伴有眼花;28例伴有恶心;22例伴有手麻;65例伴有头痛.
作者:熊作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AO克氏针张力带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已被广泛认同和采用,疗效比较满意,但其存在的一些并发症也较突出.如克氏针突出引起的疼痛和张力带钢丝脱套.许多医者寻求各种改进方法.我们采用了钢丝张力带方法[1]治疗横断型和大块粉碎性髌骨骨折,并与克氏针张力带方法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新;张建中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5例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病人采取石膏托外固定5例,髓内针内固定5例,钢板内固定14例,外固定架固定18例,加压螺纹钉3例;血管损伤单纯修补13例,端口吻合19例,大隐静脉移植15例.结果随访平均3.5年,肢体成活率为57.7%(26/45),总截肢率40%(为18/45),死亡率为2.3%(1/45),结论肢体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完全缺血时间、骨折程度、血管损伤程度以及软组织破坏程度.而正确处置损伤血管及骨折固定方式是关键.
作者:高忠礼;赵长福;于庆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以中医骨伤学三期辨证理论为指导原则,针对骨折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集体讨论,研制了骨折三期用药的经验方(集成疗伤片、集成理伤片、集成愈伤片),于1997年10月~1998年5月运用本系列药物对120例骨折病人早、中、后期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燕;刘定安;黄树明;杨少锋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胸腰段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治疗方法很多.1985年Mcaffe等[1]介绍腹膜后入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段陈旧骨折伴脊髓不全损伤,取得较好的结果.我院自1987年开始作此种手术15例,术后脊柱稳定性加强,畸形矫正,两下肢肌力、感觉、大小便功能大多有不同程度进步,满意率达86.6%.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钰梅;张文斌;张维康 刊期: 1999年第03期
髌骨软骨软化症也称髌骨软骨病,或髌骨软骨炎.笔者自1996年6月以来,采用中药熏洗,扶他林乳胶剂外擦,配合手法治疗本病6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无名异冲剂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新西兰家兔55只造成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后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后1、2、3、4、5周取骨痂制成石蜡切片,以Feulgen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显示DNA和BMP,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骨折修复细胞DNA指数和骨痂局部BMP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两组相同;用药组第1、2周骨痂DNA指数和BM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用药组BMP高峰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无名剂冲剂能促进骨折修复细胞的增殖,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诱导BMP合成,加速骨折愈合.
作者:刘献祥;余希杰;许书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由于胸腰段脊柱的解剖特点,其骨折常因自高处跌落所致.骨折类型常见的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其骨折易并发脱位、后凸畸形及脊髓损伤等.早期手术治疗主要是减压、复位、植骨及内固定等.然而部分患者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再次给病人带来痛苦.我科自1993年1月~1995年10月接治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脊柱后凸畸形32例.
作者:邵诗泽;张恩忠;陈宝庭;张卫;谭远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从1986年~1990年我研究所共收治脊柱骨折病人253例,其中100例进行了手术和术后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新建 刊期: 199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