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病患者AFP、TP、ALB、SOD检测分析

肖宇宏;冯静波;苗勤;杨红

关键词:肝病, 甲胎蛋白, 总蛋白, 白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摘要:目的 分析肝病患者甲胎蛋白(AF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确诊的肝病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类型分为A组(肝癌)28例,B组(肝硬化)31例,C组(慢性肝炎)43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30名作为D组.比较A组、B组、C组及D组4组AFP、TP、ALB、SOD水平变化,A组、B组及C组观察3组肝病患者采用AFP、TP、ALB、SOD单独检测及四项联合检测时阳性率.结果 A组、B组、C组AFP水平高于D组;ALB及SDD水平均低于D组;A组、B组TP水平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FP、TP、ALB、SOD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健康人,肝病患者存在明显AFP、TP、ALB、SOD水平异常,且联合检测对监测肝病进程有较高临床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哺乳期用药安全性评估方式的研究进展

    哺乳期是特殊时期,由于涉及新生儿,哺乳期用药需要相当谨慎.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努力,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均有益. 然而,由于缺乏临床试验数据,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哺乳期用药内容存在标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1] ,直接从临床上获取哺乳期患者安全用药的信息量又非常少[2]. 如何在促进合理用药和母乳喂养之间权衡,是临床面临的难题. 本文综述除说明书以外的多种哺乳期用药安全性评估的方式,以期给予临床获取科学可靠用药信息得途径,避免不必要的暂停哺乳.

    作者:郑新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出现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持续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9月1日在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200名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检验结果 存在误差的标本份数,比较不同测定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下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检测结果以及不同抗凝剂浓度下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结果200份标本中出现误差30份(15.00%),常见误差原因包括保存不当(36.67%)、抗凝剂浓度不合格(26.67%)、采集时间不合理(23.33%)、送检时间过长(10.00%)、体检者自身原因(3.33%);不同测定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下测得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剂浓度为2.8 mg/ml条件下的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高于抗凝剂浓度为1.6 mg/ml条件下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时间、保存温度、抗凝剂浓度等因素均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预防误差.

    作者:邓瑰丽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中医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现况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的首位. 临床症状主要有眼痛、流泪、畏光、异物感、视物模糊,眼部体征主要有睫状肌充血、角膜知觉减退、角膜浸润. 近几年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因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及疟疾等热性病变所引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且病毒潜伏在角膜内皮层、角膜基质层及三叉神经节处,极易复发.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重症病例较多、对药物治疗易抵抗等临床特点,已成为当前棘手的眼病之一,且临床上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也不尽相同,下面笔者对本病的中西医治疗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庞荣;马军玲;王新玲;孙丽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三联技术治疗肝脾不和型腹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刮痧、腹部按摩、中药热奄包三联技术综合治疗肝脾不和型腹胀的疗效.方法 将肝脾不和型腹胀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刮痧、腹部按摩、中药热奄包三联技术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腹部按摩.比较2组临床疗效、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持续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5.51%,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刮痧、腹部按摩、中药热奄包三联技术综合疗法治疗肝脾不和型腹胀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丽云;林益萍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ICU超剂量谷红注射液成品输液的合理性考察

    目的 建立ICU超剂量谷红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成品输液于室内(约25℃)光照下放置24 h,考察ICU超剂量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以谷红注射液成品输液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外观、不溶性微粒、pH值变化情况为指标,对该成品输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各成品输液于24 h均为深红棕色澄清溶液,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浑浊及沉淀;不溶性微粒超出药典规定范围;其4种有效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该超剂量谷红注射液成品输液于24 h稳定性明显欠佳,该用药不合理,故不建议ICU超剂量用谷红注射液.

    作者:陈娟;周晔;陈伟华;李宵;佘晨欢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MoCA、MMSE评分均提高,观察组MoCA、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月涛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生命体征评估法与早期预警评分法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生命体征(CRBP)评估法与早期预警(MEWS)评分法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91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RBP评估法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呼吸、脉搏四项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和监测.比较CRBP评估法与MEWS评分法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对于潜在危险患者和普通患者,采用CRBP评估法评估的结果与MEWS评分<5分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极危重患者,CRBP法评估结果与MEWS法评估>5分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BP评估法与MEWS评分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16,P<0.01).结论 CRBP评估法与MEWS评分法在急诊急救中均具有较佳的效果,其中CRBP评估法较简单无需进行评分,与MEWS评分法相比,更加适合急诊急救,可尽快反映疾病危重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伟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莫西沙星引起精神异常1例

    莫西沙星是新一代广谱8-甲氧基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呼吸道组织和分泌物(如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衬液、肺泡巨噬细胞及肺组织)中的浓度均明显超过其在血液中的浓度[1].莫西沙星对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支原体等病原菌均有作用. 由于莫西沙星抗菌谱广、肺部亲和力高,在呼吸内科广泛使用,相应的不良反应也增加,尤其是精神异常方面,多见报道[2]. 本文对莫西沙星引起的精神异常1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莫西沙星提供参考.

    作者:吴维玲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外科手术与腹腔镜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结石老年患者101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肝功能指标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经腹腔镜术治疗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5,P=0.020).结论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尤其适合高龄及耐受力差的人群.

    作者:艾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脑炎3例

    抗N-甲基-M-天冬氨酸( 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该病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神经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不自主运动等,可伴有发热,是一种与NMDA受体相关且对治疗有良好反应的脑炎[1] ,血及脑脊液中可检测到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 目前报道中以女性患者多见,其中有大部分伴有畸胎瘤,笔者在天坛医院学习期间,见到的3 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均为青年男性,且不伴有畸胎瘤,与以往报道常见为女性患者有所不同,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雷爱弟;蔡金乐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转移性胃癌患者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转移性胃癌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低于对照组的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4,P<0.05).结论 对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胃癌患者给予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与配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英雪;陈丽贞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8日-2017年6月18日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脐血流RI值、脐血流S/D值、血黏度、血细胞压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脐血流RI、脐血流S/D值、血黏度、血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脐血流RI、脐血流S/D值、血黏度、血细胞压积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治疗效果较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运真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女性患者介入诊治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女性患者介入诊治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0月在医院行介入诊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的女性患者104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536例和对照组510例.试验组患者每晚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术前服用≥2 d,服用至介入诊治术后3 d,共≥5 d,对照组患者术前未曾口服瑞舒伐他汀,术后72 h内也禁止口服他汀类药物,72 h后,2组患者均可服用瑞舒伐他汀或其他他汀类药物.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术后72 h内CIN发生率及1个月内其他终点事件.结果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介入诊治相关指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CIN 11例,发生率为2.05%;对照组患者发生CIN 27例,发生率为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1个月随访,试验组发生复合终点事件18例,发生率为3.36%,对照组发生复合终点事件22例,发生率为4.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但试验组有减少的趋势.2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降低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女性患者介入诊治术后CIN的发生率,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朱红昌;邱菊;王士富;张汝敏;王守君;张伟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伴发冠心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伴发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高脂血症伴发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l(Apo A1)、载脂蛋白B(Apo 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Apo A1、Apo B、LDL-C、hs-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辛伐他汀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伴发冠心病的调脂、抗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丽玲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致喉头水肿1例

    患者,女,49岁. 因外伤致右腕部、左肩部肿痛活动受限2 h,于2016年12月7日入院,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体检:T 36.6℃,P 95次/min,R 20次/min,BP 128/90 mmHg (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可,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脊柱正中无畸形,生理曲度存在,下肢正常. 右腕部肿胀,畸形,有压痛、叩击痛,触及明显骨擦音、骨擦感,右腕关节活动受限,右手指末端感觉、血运可.

    作者:黄玉美;罗晓红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临床药师参与门诊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慢性疾病,发病率高,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调查,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1].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 ,提出要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规范诊疗. 目前,我国临床药师已深入病房,参与查房、初步参与药物治疗、开展药物使用评价等方面工作,药师参与慢病管理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我院临床药师参通过参与内分泌门诊,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工作,探索药师参与慢病管理的模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促进药学服务的发展. 内容如下.

    作者:唐丽娜;王丽;王海明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来宾地区9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来宾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并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9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治疗及转归.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第一位为围生期因素(464例,占46.87%),第二位为感染性因素(203例,占20.51%),第三位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132例,占13.33%),第四位为母乳性黄疸(108例,占10.91%),第五位为ABO血型不合溶血(72例,占7.27%).经治疗后,治愈863例,好转75例,转诊46例,放弃治疗6例.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发病率高,其中围生期因素、感染因素、G6PD缺乏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感染,对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病情重的患儿积极完善G6 PD酶及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筛查,尽早干预,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预防胆红素脑病.

    作者:许庆玲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情况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点评我院门诊处方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改进措施以促进门诊合理用药.方法 2017年1-12月每月抽取5、15、25日处方各20张,共72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医学文献及相关规定等对处方进行点评.结果 720张门诊处方中合格处方690张(95.83%),不合理处方30张(4.17%),其中不规范处方(处方无诊断或诊断不明确、处方缺项、超量)6张,占不合理处方20.00%;不适宜处方(适应证、用药途径、用量、联合用药、遴选药品、诊断与用药等不适宜、重复用药)22张,占不合理处方73.33%;超常处方2张,占不合理处方6.67%.结论 门诊西药房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临床用药,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葛慧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腹泻、感染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时不管采用霉酚酸酯还是环磷酰胺联合激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差异不大,但霉酚酸酯治疗24 h后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3均优于环磷酰胺治疗.

    作者:方艳玲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案例教学法在五官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案例教学法在五官科护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5级护理学两个班级138名护生,采用随机抽选法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48名接受案例教学法,常规组90名接受传统护理教学法.比较2组终考核成绩和对教学法的评价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生的终考核平均成绩及护生对教学工作的各项评价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五官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升护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提升教学效果,值得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吕翔 刊期: 2018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