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

吴志玲;黄琼晖;苏松慧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 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结果和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假阳性率及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68例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阳性病例24例,44例.灵敏度为75.0%(18/24),特异度为81.8%(36/44),准确率为82.4%(42/51),假阳性率为18.2%(8/44).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91.7%(22/24),特异度为95.5%(42/44),准确率为94.1%(64/68).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可对穿刺目标的结节进行正确的选择,对甲状腺结节经过超声引导在实行细针穿刺活检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细针穿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可很好地提升该技术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免疫增强剂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 分析免疫增强剂的药物经济学数据,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免疫增强剂的销售金额、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免疫增强剂的销售金额、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免疫增强剂销售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长率分别为40.08%、30.30%.其中生物制剂类免疫增强剂在总体销售金额中所占比例大,化学合成小分子的用药金额逐年降低,中药及其他类免疫增强剂的用药金额逐年增大.结论 免疫增强剂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对促进免疫增强剂的合理应用及临床用药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思;鲁毅;许多;司梁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夏桂成治疗崩漏经验浅析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本病可贯穿女性的青春期、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引起贫血、盆腔感染、不孕等,是妇科常见的危、急、疑、难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夏桂成老师是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首批指导老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对本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笔者曾有幸跟随夏桂成老师抄方学习,现将其治疗崩漏的经验进行分述.

    作者:鲍粉红;孙园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血红蛋白、休克指数、红细胞比容、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血红蛋白、休克指数、红细胞比容、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君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寻找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佳麻醉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方法.观察2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手术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法在直肠癌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朝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的价值

    目的 分析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诊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45例,全部患者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经阴道三维彩超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漏诊率明显低于经腹部彩超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经阴道三维彩超检查的图像特点分为单纯孕囊型28例、混合回声包块型7例以及部分位于子宫腔5例3种类型.结论 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中行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诊断,能够提高患者确诊率,降低患者漏诊率,具有应用的价值.

    作者:邱国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结果和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假阳性率及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68例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阳性病例24例,44例.灵敏度为75.0%(18/24),特异度为81.8%(36/44),准确率为82.4%(42/51),假阳性率为18.2%(8/44).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91.7%(22/24),特异度为95.5%(42/44),准确率为94.1%(64/68).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可对穿刺目标的结节进行正确的选择,对甲状腺结节经过超声引导在实行细针穿刺活检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细针穿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可很好地提升该技术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志玲;黄琼晖;苏松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析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200例,并对其病情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中,病理显示为恶性病变136例(68%),非恶性病变64例(32%).通过超声诊断发现:1级,片状低回声144例(72%);2级,含散在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44例(22%);3级,微钙化呈散在或簇状分布12例(6%).结论 将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发现超声诊断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较低,在诊断的过程当中能结合多方面的影像学方法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进行分辨,准确度较高.

    作者:姜惠文;于晓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联合胞二磷胆碱.根据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改变.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比较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伏瑞祥;顾峰;王煜斐;王美华;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特点,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76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676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418例,使用率为61.83%,其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38例(56.94%),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80例(43.06%);单用185例(44.26%),二联175例(41.87%),三联及以上58例(13.87%);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为主.结论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还存在越级用药和不规范用药,故应加强合理用药培训,严格分级分类管理,加大督查力度,使抗菌药物使用更合理,患者能获得有效合理的治疗.

    作者:丰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ALT、AST及T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小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刀松解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引起膝关节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引起膝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RA引起的膝关节病变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刀松解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膝关节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61.9%(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松解术治疗RA引起膝关节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增强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杨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时机口服阿司匹林在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中的预防意义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不同时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预防意义.方法 将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64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0例,孕龄≤16周开始口服阿司匹林50 mg/d,服药至孕龄28周;对照组34例,孕龄>16周以同样方式口服阿司匹林.比较2组子痫前期发生率、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子痫前期发生率、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龄≤16周预防性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在降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中的作用优于孕龄>16周后服药患者,但服药时机对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郭利佩;贾小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结节性痒疹患者皮损中CD45的表达与分布分析

    目的 检测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在结节性痒疹(PN)患者皮损及非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分析PN皮损与非皮损部位皮肤炎性反应的强度,探讨CD45在PN炎性反应及瘙痒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PN患者22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PN患者皮损组、非皮损组及正常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D45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依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瘙痒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CD45在PN患者皮损组织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具有较高水平表达,与非皮损组织、正常皮肤比较,PN皮损中的CD45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同时,PN患者主观瘙痒程度与皮损中CD45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5在PN患者皮损中炎性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CD45表达分布与炎性反应的强度间存在紧密联系,参与PN的炎性反应及瘙痒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仰琪;钟金宝;田歆;赵晓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帕金森病患者66例,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左旋多巴/苄丝肼(美多芭)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41%高于对照组的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3个月、6个月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疗法为主治疗帕金森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更低,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惠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畸形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畸形特征.方法 选取经过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弓异常的胎儿200例患者,将这200例胎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并且对患者的产前超声诊断、畸形特征以及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200例研究对象均通过产前超声检查所确诊为主动脉弓异常,主动脉弓异常主要分为四类:主动脉断裂、主动脉弓狭窄、主动脉弓分离异常以及双主动脉弓.其中有患者为主动脉断裂胎儿33例;主动脉弓狭窄胎儿83例;主动脉弓分离异常胎儿61例以及双主动脉弓胎儿23例.然后再对胎儿患者采用常规心脏筛查切面加主动脉弓特殊切面后发现,200例患者当中确诊为主动脉弓异常的患者有177例,由此可见超声诊断的主动脉弓异常的准确率为88.5%.结论 目前,超声诊断是我国临床上对孕妇患者使用为常见的检查方法,相对来说,超声诊断这一检查方法在检查胎儿主动脉弓异常上和对畸形的特征分析都是较为准确且清晰的.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为我国迎接出更加优秀的下一代.

    作者:王爽;陈秀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结节性筋膜炎高频超声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

    结节性筋膜炎(NF)是一种形成肿物的纤维增生性病变,一般发生在皮下组织,由肥胖但一致性的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构成,是一种发生于肌肉、浅筋膜、深筋膜的肌纤维母细胞或纤维母细胞良性、反应性、增生性、假肉瘤样结节性病变[1-4].NF临床及病理对其认识早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近年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NF诊断有一定深入研究.本文对8例手术后经病理诊断为NF的病例进行专项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结合临床表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盛桂梅;杨阳;刘纯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感合剂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感合剂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7:83),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 芍药苷线性范围为7.672~153.4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1.4%.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防感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建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PDCA循环法实施前及2015年1月-2015年12月循环法实施后的处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的差错率.结果 PDCA循环法实施后门诊药房的调配差错率为0.255%低于实施前的0.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门诊药房管理中,可有效提高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在减少处方调配差错率的基础上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性,从而有效提升门诊药房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作者:邱毅贵;谢成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门急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基本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利用处方点评系统随机从电脑中抽取2015年上半年门急诊处方每月共1000张,共计600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及评价分析.结果 2015年1~6月份抽查不合理处方84份,其中未写临床诊断12例次,诊断书写不全9例次,无特殊情况下的超量处方2例次,遴选的药品不适宜7例次,给药途径不适宜14例次,用法用量不适宜17例次,重复给药8例次,无适应证用药26例次.结论 应加强门急诊医师在合理用药方面的培训,加强药师的干预,以进一步提高门诊处方的安全性及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陈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16、Ki-67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P16、Ki-67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中的表达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1日-2016年6月30日医院进行治疗的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10例鳞状上皮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以及免疫组化方法对所有受试患者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的P16、Ki-67蛋白以及HPV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P16、Ki-67蛋白在患者中的表达与HPV感染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中HPV的总检出率为64%(128/200),其中HPV6/11以及HPV16/18分别在尖锐湿疣组以及CINⅡ~Ⅲ组中检出率高.P16、Ki-67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1.391,P=0.0019;r=1.846,P=0.0007).P16、Ki-67蛋白在高危型HPV16/18中的表达要显著高于在低危型HPV6/11中的表达(P<0.05).且高危型HPV16/18感染组与P16以及Ki-6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12、0.484;P<0.05).结论 高危型HPV16/18的感染与患者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且抑癌基因P16的表达也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P16以及Ki-67蛋白联合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