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茶籽淀粉的理化性质分析

梁怡;杨帆

关键词:茶籽淀粉, 理化性质, 产品
摘要:从茶叶籽中提取淀粉,然后观察茶籽淀粉的颗粒形态,测定并计算其提取率和纯度、白度、透光率、持水性、溶解度和膨胀度、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等物理化学指标,后对以上茶籽淀粉的物理化学指标进行分析。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的探讨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给食品检验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生物检测技术因其检测操作简单、检验结果准确,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具有较高应用率。本文对食品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为提高我国食品检验质量与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叶丽努尔·哈木扎;熊素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检验以及液相色谱检查方法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食品市场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的大化,无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使用各种添加剂层,严重影响了民众的健康,甚至引发了大范围的食物中毒等事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后果。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做好食品安全检验,尽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本文结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分析和讨论了液相色谱检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金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确立监管主体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法律思考

    本文结合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界定了食品安全的监管主体,详细分析了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概念和内涵,并提出了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四点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王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于专利审查中对食品安全审查的研究

    近年来,媒体不断曝光食品安全事件,包括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不仅极大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还造成了社会恐慌。在食品安全技术领域中,随着近几年申请量的增大,专利申请更为活跃起来。比较专利食品与非专利食品,人们对专利食品的安全预期要高于后者,但并不能说明专利食品的质量就必然是合格的,做好食品专利申请安全性审查意义重大。

    作者:曾永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白令海鱼与淡水鱼的影响价值对比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营养意识与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于食物的追求不在仅仅限于温饱,而是要得到味道与营养价值双重满足。在此种情况下,人们对于海鱼与淡水鱼的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的关注就更加深入。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导致鱼类也受到影响,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食材的安全性能。因此,可以看出对于海鱼与淡水鱼来讲,除了营养、味道的价值外,还有安全方面的影响价值。本文将针对白令海鱼与淡水鱼的影响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孙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资讯

    行业特仑苏有机奶亮相27届纽伦堡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来源:中国经济网近日,全球规模大、影响力强的有机产品盛会--纽伦堡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BioFach)在德国纽伦堡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特仑苏有机奶作为本次中国代表团中唯一乳品行业代表,第四次代表中国有机乳品行业参加该项全球为权威的有机行业盛会,向世界展现中国有机乳品产业的高水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建立保健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为目的。样品经石油醚提取,浓缩、酸化后,以弹性石英毛细管柱DB-1701(30 m×0.32 mm×0.25μm),63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以及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及其同分异构体有机氯农药为对照品,配制成正己烷溶液,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分流比:1/10;柱流量:1.00 mL/min;程序升温:初始100℃,每分钟10℃升至220℃,再每分钟8℃升至250℃,保持10分钟,气相色谱法测定各有机氯农药的峰面积,以外标法计算残留量。结果:8种有机氯农药的RSD在0.2%~0.9%。结论:本法准确、快速、简便,为保健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作者:梁伟;张琦惠;刘庚;郭菊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5年江苏省市售藻类加工品中铝和镉风险分析

    藻类加工制品是指藻类和以藻类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相应工艺加工制成的干制品,包括淡干海带、盐干海带、熟干海带、调味熟干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江禽、麒麟菜、马尾藻以及其他藻类干制品。近年来随着近海工业“三废”的污染,近海石油的开发等,近海区的污染程度不断加大,其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近海养殖的藻类产品从海水中吸附大量的重金属,影响了以藻类为原料的藻类加工制品的生产销售。其中铝和镉的污染会危害人体的健康。本研究小组主要通过对江苏地区大中小型超市和商场采样150批次,就镉和铝的数据研究,为控制藻类加工制品的品质打下基础。

    作者:钱亮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免疫分析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面问题及检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食品原料的生产到食品加工过程均有食品安全的事件发生。现代养殖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及金属微量元素等,已成为保障畜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总体来说,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为自然因素,主要是畜牧养殖中动物在正常自然饲养中感染的一些对人类也有健康危害的疾病。目前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常有局部禽流感爆发,由于病疫的可传染性,对人们身体、心理均可造成伤害。其二为环境因素,污染物主要由大气、水质、土壤中带来,目前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着多达几十种的抗生素残留和其他药物,这些残留的药物也会随着生活用水进入人们的身体,虽然含量仅为ppt级别,但长期被人体摄入,其隐患也不少。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成分,还或多或少地分散于大气、土壤中,通过动植物的富集而被人体摄入。其三为人为因素,主要是在食品原料、加工过程中,食品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非法使用或不合理使用一些农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作者:何华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测量分析系统在食品接触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中的应用

    测量系统分析(MSA)是 IS0/TS16949标准中的五大工具之一。在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数据的质量,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所有统计方法都是以数据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生产过程中数据的使用是非常频繁和广泛的,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很有必要对产生数据的各类测量系统进行深入地分析,鉴于此,在IS0/TS16949等质量体系中,测量系统分析作为五大工具之一明确被提了出来。

    作者:张苗;陶琳;许宏民;孙计赞;张丽;项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食品工程废水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污染防治研究

    食品工程大气污染物产生量非常小,噪声源的噪声值不高,通过墙体隔声和距离衰减后,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也较小。食品工程的主要污染在于水环境污染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科学分析其环境影响的要素、强度、排放规律和排放特点,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使之能达到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该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合马铃薯粉油炸及膨化休闲食品工艺探讨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给予较多关注。然而从现行大多食品看,高油量食品流通数量仍较多,这些食品在经过高温油炸后,其中的淀粉物质很容易生成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这种背景下,便要求在食品生产中,做好丙烯酰胺、含油量等控制工作。本文主要以复合马铃薯片、膨化休闲食品加工为例,对相应的工艺方法进行探析。

    作者:王迎辉;张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包装鲜鱼肉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变化过程的研究

    本研究以新鲜宰杀的草鱼为原料,采用真空包装和普通包装的方式进行包装,在20℃条件下贮藏24小时后,研究贮藏过程中鲜鱼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变化量与鱼肉比表面积的变化关系,以及包装鱼肉块从外层至中心TVB-N值和TBA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和普通包装下,包装鲜鱼肉中TVB-N和TVB增加量均随比表面积增加而增加,且从外层至中心TVB-N和TBA增加量成直线下降。鱼肉比表面积越大腐败程度越深,腐败是由鱼肉的外层逐渐延伸到内层,且普通包装比真空包装的变化速率大。

    作者:许霞;张钦发;汪雪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茶籽淀粉的理化性质分析

    从茶叶籽中提取淀粉,然后观察茶籽淀粉的颗粒形态,测定并计算其提取率和纯度、白度、透光率、持水性、溶解度和膨胀度、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等物理化学指标,后对以上茶籽淀粉的物理化学指标进行分析。

    作者:梁怡;杨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应用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媒体、工商部门等不断曝光各种食品质量问题,包括地沟油、毒大米、过期食品再利用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性的检验十分重视,该方面的技术也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食品检测方法也在逐渐多样化,生物技术即为其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生物检测技术作为现代新兴的食品检测技术,是利用生物中天然存在的辨识物质及反应能力,根据食品的成分、污染、基因、微生物等各个方面,研究出的有效的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检测特异性高,精确度良好,且反应较为直观,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其能应用于食品的各个方面,包括食品的制作、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具有较为良好的发展潜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十分有必要。

    作者:李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应用研究

    食品卫生安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的系统介绍,就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及其应用这个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各种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大力关注和重视。众所周知,当前多数的食品遭到污染,主要由于病原菌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为有效避免和大限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食品的侵入,就一定要建立一套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这套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有效研究,以此达到增强食品卫生安全监测的目的。近年来,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食品病毒微生物的检测速度,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效率,大大提升了食品卫生安全性,从而有效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就当前具发展前景的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及应用,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作者:梁大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能力验证样品的制备

    本文旨在研究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能力验证样品的制备。通过前期摸索调查,了解水产品中的微生物检出率,选择检出率高的两种菌为拟态弧菌(Vibrio minicus,VM)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PF),它们既作为模拟水产品微环境的存在菌,也作为干扰菌来增加能力验证的难度。本文通过不同比例的VP、VM和PF经冻干后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的优势比,确定其混合比例;通过随机抽样和鉴定以评估样品的均一性,通过对样品保存90 d内不同条件下的样品的菌含量的变化情况来评价样品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的冻干PT样品及实验流程控制能够满足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能力验证项目。

    作者:钟瑜;张增峰;周卓为;郑飞龙;冼英华;杨冠东;何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与时俱进的食品安全标准

    从2001年的“毒瓜子”、瘦肉精,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甲醛银鱼,再到2014年的假羊肉、毒淀粉。面对瞬息万变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直在加紧步伐,不断对国家标准进行更新。从《食品中农药大残留量》(GB 2763-2012)到《食品中农药大残留量》(GB 2763-2014),从《食品微生物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只代表了问题和麻烦,更是反思与突破,倒逼国家标准完善、细化,促使食品工作规范、科学。破除旧方法,再创新思路,让食品工作在新常态下更加顺利。

    作者:申海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谨防地沟油危害人体健康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类健康的头等大事。然而“地沟油”作为中国餐饮业的毒瘤,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次研究性学习采用查找资料、调查问卷和实验的方法,调查当前中国地沟油现状,分析地沟油与普通食用油理化性质的差别,揭示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提出鉴别地沟油的简单方法,呼吁大家关注食品安全。

    作者:王启雯;刘梦瑶;王泽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喷雾干燥速溶固体饮料加工技术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喷雾干燥速溶蛋白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并通过单因素方法确定喷雾干燥工序的关键控制点,终确定喷雾干燥工序的佳参数为:进风温度145~155℃,排风温度为80~85℃,喷雾压力为15~20 MPa。实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工艺生产的速溶蛋白固体饮料在感官、风味、速溶性及滑爽度等各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干粉混合搅拌工艺。

    作者:于金换;陈英乡;孙茂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