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

李铁刚

关键词:腹腔镜, 胆道镜, 保胆取石术, 胆囊结石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间入路与传统术式甲状腺腺叶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腺叶手术患者8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运用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甲状腺腺叶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青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我院3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所上报数据,对该院2016年度上报的307例ADR报告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药物类别、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64岁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年龄段;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引起ADR的药物首位为抗微生物药;静脉途径给药为引起ADR主要的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过敏反应.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化给药,减少非必需的联合用药,提高ADR的监测意识.

    作者:陈家鑫;陈子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黄体酮胶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孕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张桂兰;裴玉霞;石咏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甲硝唑分别联合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甲硝唑分别联合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术后均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对照组联合氧氟沙星治疗.对比2组患者总有效率、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临床疗效、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术后治疗过程中,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治疗方案均保持了良好的疗效,同时治疗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李学谦;樊浩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某三级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目的 对某三级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判断与分析.方法 从医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的出院病历中抽取180份手术病例,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判断标准,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时间、用药疗程,药物选择及用法用量等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14%,术前用药时间的正确率达87.50%;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24%,术前用药时间的正确率为32.43%.各类切口术后用药疗程普遍较长.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方面较为合理.结论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需加以改进.

    作者:李晓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患者住院日和费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差异.方法 选定2015年1月1月-2016年12月30日发生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173例为病例组,按年龄、入院诊断、同期住院等因素进行1∶3条件进行配对,抽取510例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及联用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患者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及联用天数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病例组住院总费用为38 874元高于对照组的19 91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06,P<0.01).结论 与多重耐药菌社区感染相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和联用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医务人员应积极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黄仁建;黄子云;张振芳;楚天魏;刘朝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创新组与传统组各38例,传统组采用常规性监测方法和治疗方法治疗,创新组患者则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并由医院专业医护人员就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甘露醇使用量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创新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传统组患者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新组的甘露醇用量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新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传统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常规监测和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孙卫东;杨琨;周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枣庄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以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及滕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7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73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114株(65.90%);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与其他细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普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枣庄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它们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高度敏感性.

    作者:薄艳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BPH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特拉唑嗪治疗,观察组在特拉唑嗪治疗基础上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对比2组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大尿流率(MFR)及残余尿量等,对比2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IPSS、QOL及MFR等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PSS、QOL及MFR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2组对比差异显著(x2=5.0806,P<0.05).结论 BPH患者应用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疗效理想,而且临床治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彧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6);对照组患者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皮损、遗留神经痛恢复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IL-6、IL-10及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2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IL-6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缓解其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作者:王兴斌;李雪丽;郑雅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复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的疗效和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喹硫平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分(PSP)、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PANS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SP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复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杰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p57.KIP2蛋白在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p57.KIP2蛋白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CHM)和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H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CHM和PHM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7.KIP2蛋白在25例CHM、35例PHM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30例水肿性流产(HA)胎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p57.KIP2蛋白在CHM的绒毛细胞滋养叶细胞、绒毛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PHM和HA胎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p57.KIP2蛋白可以作为CHM、PHM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何娟;孙奇;陆妹英;黄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症治疗及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症治疗及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将78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AngⅡ水平变化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以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应广泛推广.

    作者:曾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青岛市食源性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青岛市食源性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5~2016年医院门诊食源性腹泻患者3 d内的粪便样品1 061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诺如病毒并分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时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内诺如病毒的检出率.结果 检出阳性88份,检出率为8.29%;GⅠ型、GⅡ型和GⅠ+GⅡ混合型3种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0.38%、7.82%和0.09%.3个月~2岁、3~4岁、5~17岁和18~78岁组患者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9.41%、22.06%、9.57%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春季检出率高于夏秋季(P<0.05).结论 青岛市诺如病毒主要感染对象为婴幼儿和低年龄儿童,主要在冬春季高发,病毒类型以GⅡ型为主.

    作者:常学洪;常方媛;赵久飞;董建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治疗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床位单双号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PFA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以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R、MAP以及SpO2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FA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疾病症状,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MRI在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隐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及MRI诊断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层厚3~6 mm,T1WI、PDWI(或T2脂肪抑制)序列,矢状、冠状、横断扫描,并与X线平片或CT片对比.结果 72例患者中颈椎齿状突骨折3例,腰椎骨折9例,骶椎骨折6例,肩关节损伤3例,膝关节损伤17例,髋关节损伤7例,肋骨骨折6例,胸骨骨折1例,肘关节骨损伤4例,腕关节损伤5例,足踝部损伤11例.结论 MRI能够对隐性骨折做出早期全面准确地诊断与CT及X线结合可提高诊断效果.

    作者:陈家忠;王培昌;金炳智;刘明丽;黄启兵;唐德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及PaC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向荣;李宗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加减当归拈痛汤辅助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辅助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湿热痹阻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加减当归拈痛汤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治疗12周后,2组采用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疗效标准评估疗效.对比2组不同治疗方案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达到ACR20、ACR50、ACR70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VAS评分、DAS28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及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当归拈痛汤能显著改善湿热痹阻型RA的各项活动性指标,控制RA患者的急性期病情活动,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邹庆华;石颖;蒋毅;牟方祥;方勇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LT4)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早产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LT4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体质量增加、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营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于对照组,促甲状腺素(TS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LT4治疗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早产患儿,能显著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晓瑜;邓全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90例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服药2年后的治疗效果;同时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情况,并评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另外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LVEF均升高,LVEDD、LVESD均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Ⅰ、Ⅱ级患者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永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