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美曲塞单独治疗肺大细胞癌临床疗效观察

李山河

关键词:培美曲塞, 多西他赛, 肺大细胞癌
摘要: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单独治疗肺大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肺大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治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17%高于对照组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率为86.96%,对照组为8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以及培美曲塞虽然均能够实现对肺大细胞癌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但培美曲塞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并且具有更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用药电话咨询152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2015年妇产科用药电话咨询情况,分析总结工作中不足,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学咨询服务.方法 对医院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妇产科用药电话咨询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妇科用药电话咨询记录中,咨询药物以栓剂、洗剂类药物和流产用药物为主,咨询内容以药品用法用量、药物不良反应、哺乳期及孕妇用药为主.结论 电话药物咨询可为患者及时提供方便快捷的药学服务,能提高妇产科用药的安全性、依从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葛敏;张茜;张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MRI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的价值

    原发性脑淋巴瘤是指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淋巴瘤常见于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近年来,正常免疫力的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不断发展,及肿瘤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诊断水平的提升,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能力显著提高.

    作者:薛广金;谷瓅;王清波;刘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BPH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特拉唑嗪治疗,观察组在特拉唑嗪治疗基础上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对比2组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大尿流率(MFR)及残余尿量等,对比2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IPSS、QOL及MFR等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PSS、QOL及MFR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2组对比差异显著(x2=5.0806,P<0.05).结论 BPH患者应用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疗效理想,而且临床治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彧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自拟逍遥通经胶囊治疗青春期继发性闭经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逍遥通经胶囊治疗青春期继发性闭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青春期继发性闭经患者14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给予自拟逍遥通经胶囊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性激素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激素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逍遥通经胶囊治疗青春期继发性闭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卉;沈海萍;孟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在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功能恢复效果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在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将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言语训练,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比较2组的言语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失语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失语指数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发言语、复述、命名三项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理解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有助于促进早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毕可萍;丛海铭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海西地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海西地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存在个体差异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海西地区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性别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将此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改善生活方式、调脂、降压药物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取调脂、降压药物治疗,观察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59,P=0.0301).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难治性高血压采取改善生活方式、调脂、药物等综合治疗,降压效果明显.

    作者:王建军;程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的药学服务对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的药学服务对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药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供药学指导,通过电话、讲座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之后对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合理的药学指导可有效提升精神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临床价值非常显著,可以被推广到今后相关的临床工作中.

    作者:热莎来提;赵敏;马燕娟;莫兰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复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的疗效和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喹硫平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分(PSP)、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PANS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SP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复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杰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创新组与传统组各38例,传统组采用常规性监测方法和治疗方法治疗,创新组患者则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并由医院专业医护人员就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甘露醇使用量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创新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传统组患者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新组的甘露醇用量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新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传统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常规监测和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孙卫东;杨琨;周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米力农与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米力农与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米力农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疗效、安全性及脑钠肽和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9.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低于对照组的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钠肽、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客观指标均显著优于多巴胺,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建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盆腔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康妇消炎栓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行.

    作者:魏芮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分析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对其治疗结局及预后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对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相关预测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HCC分级(3级)、肿瘤数目(多处)、HBe阳性抗原(有)、糖尿病(有)是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HBe阳性抗原(有)是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 HBe阳性抗原可能是影响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加强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可促进其预后的改善.

    作者:李战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8例,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将其分为2组各39例.研究组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6.92%高于对照组的51.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手术切除率,不良反应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吴春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巴胺规律间断静脉预注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多巴胺规律间断静脉预注预防剖宫产术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随机分为D0、D1、D2组,每组30例.麻醉成功平卧位后,D0组即刻静脉注入生理盐水,D1、D2组注入多巴胺10 μg/kg, D2组另每隔5 min静脉注入多巴胺10 μg/kg直至胎儿娩出.记录胎儿娩出前产妇的多巴胺使用剂量及追加次数、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2组多巴胺使用总量明显大于D0组和D1组,术中多巴胺追加率明显低于D0和D1组(P<0.05).D2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D0和D1组(P<0.05).D2组心悸胸闷、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D0组(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麻醉后多巴胺以10 μg/kg间隔5 min规律静脉预注可以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术中追加药物次数少,不良反应少.

    作者:岳书玉;宋正亮;赵新民;陆巧芸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所致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取予以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16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比联用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导致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及过敏反应等.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故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作者:崔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恢复时间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品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能有效缩短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吴雷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我院3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所上报数据,对该院2016年度上报的307例ADR报告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药物类别、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64岁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年龄段;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引起ADR的药物首位为抗微生物药;静脉途径给药为引起ADR主要的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过敏反应.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化给药,减少非必需的联合用药,提高ADR的监测意识.

    作者:陈家鑫;陈子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麻醉方案选择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方案选择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方式.比较2组麻醉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与T2时刻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以及T3时刻的HR、MA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复合麻醉的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进行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麻醉处理,可提高其心率等指征的稳定性,增强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方丽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铁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全球倡议(GOLD)指出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或阻塞,通常呈进行性发展疾病,与肺脏和气道对有关介质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1].其分为急性加重期(AECOPD)及稳定期.AECOPD指因病情持续恶化,多数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而需要用药治疗,其临床表现为患者有反复发作咳嗽、咯痰、气短等症状加重,合并感染时有多量脓性痰,可伴发热等.稳定期是指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等症状的日常基础状态稳定,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罗伟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