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利
目的 观察老年住院患者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长期住院老年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特色护理.12个月后随访,观察2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CGA的特色护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昕;郑全庆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开展甲状腺超声影像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级诊断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术前TI-RADS分级在3~5级的甲状腺结节170个进行分析,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比较此方法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结节34个,良性结节患者136个.与TI-RADS分级诊断检查方法比较,其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7.0%,准确率为95.3%.结论 彩超TI-RADS分级在基层医院开展可更好的指导超声工作者规范、统一、准确可靠地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建红;权永志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放射性食管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食管恶性肿瘤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2组均行标准放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放疗,观察组放疗同步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2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出现时间,并以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估2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2例未见损伤,Ⅰ级损伤率高于对照组,Ⅱ级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出现于放射后11~28(19.4±3.1) d,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出现于放射后7~24(13.5±2.6)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恶性肿瘤在放疗的同时给予还型谷胱甘肽对预防放射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作用,有助于延缓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并减低食管损伤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国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石菖蒲水煎液和浓缩液的药物成分.方法 选取石菖蒲放置在陶器中模拟汤剂临床煎法煎煮2次并浓缩,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分析的方法将取出的6批次水煎液和浓缩液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2次石菖蒲水煎液中主要成分为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β-细辛醚、5-羟甲基糠醛、α-细辛醚及细辛酮,2次石菖蒲水煎液中含量较高的为β-细辛醚,含量较低的为细辛酮.石菖蒲浓缩液中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含量为(11.46±3.38)%、β-细辛醚含量为(5.06±2.06)%、5-羟甲基糠醛含量为(31.16±5.62)%、α-细辛醚含量为(5.08±2.13)%,细辛酮含量为(2.27±1.44)%,其中含量高的为5-羟甲基糠醛.结论 石菖蒲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是多样的,不仅与挥发油成分有关,而且还含有较高含量的水溶性成分,在研制新药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供药理实验采用的浓缩液与临床实际应用的汤剂的不同之处.
作者:宋强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雌激素软膏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种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软膏与甲硝唑栓联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快速改善患者各种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永慧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减轻ApoE-/-小鼠动脉硬化形成与ST6Gal-Ⅰ表达相关性,为动脉硬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46只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只.对照组采用高胆固醇饲料,研究组采用高胆固醇饲料且行瑞舒伐他汀灌胃,观察2组小鼠血脂指标、斑块面积及主动脉内膜厚度及ST6Gal-Ⅰ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斑块面积及主动脉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ST6Gal-Ⅰ表达逐渐下降,研究组ST6Gal-Ⅰ表达逐渐提高.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ST6Gal-Ⅰ的表达存在正相关,且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毅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后大出血(宫缩乏力性)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出血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缝合组采用B-Lynch缝合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治疗效果.结果 缝合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缝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76.67%(P<0.05).讨论 对剖宫产后大出血、宫缩乏力性产妇采用B-Lynch缝合治疗,效果确切,能减少手术治疗时间与出血量,对产妇身体伤害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叶芳;王炳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联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菌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菌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菌素联合治疗,观察2组咳嗽、咯痰、肺部啰音、发热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5);观察组咳嗽、咯痰、肺部啰音、发热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自我监测、情感职能、规范用药、社会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菌素联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卓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安全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肩关节活动度与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生理、婚姻关系、社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肩关节的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萍;曾燕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胃镜下支架植入术应用于食管梗阻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胃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患者56例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胃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食管狭窄段直径变化、吞咽困难的变化、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56例胃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后食管狭窄段直径显著长于手术前(P<0.01);手术后吞咽困难症状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出现出血、食物堵塞支架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均已好转.结论 应用胃镜下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廊坊市文安县医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予以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分、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T-AI评分与S-AI评分低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餐后2 h血糖与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况,辅助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高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钾及血清镁检测对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神经科收治的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高同型半胱氨酸、低血钾及低血镁检测,对照组采用低同型半胱氨酸、高血钾及高血镁检测,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及对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率、病残率、病死率等.结果 观察组复发性卒中发生率为17.86%、病残率为14.29%、病死率为12.50%,高于对照组的5.36%、3.57%、1.79%(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低血钾及低血镁等指标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中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赛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手术降低颅压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颅内压、血糖数值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颅内压、血糖数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6个月后,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降低颅内压,且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屈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沙参麦冬汤合芍药甘草汤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慢性咳嗽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沙参麦冬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4.1±0.4) d,短于对照组的(6.8±1.2) d(P<0.05).结论 沙参麦冬汤合芍药甘草汤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慢性咳嗽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丽;梁尤娟;谢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主要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由于病变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漏诊.现对我院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0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0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IM诊断标准[1].男28例(56%),女22例(44%);发病年龄1岁10个月~11岁,平均4.6岁;6岁以下儿童35例(70%),其中0~3岁内10例(20%),3~6岁内25例(50%),6~14岁组15例(30%).
作者:周继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TAC)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使用激素治疗,观察组应用激素与TAC联合治疗.定期对患者随访,监测2组患者24 h尿蛋白、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白蛋白数值较治疗前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较高浓度的TAC能更快缓解SRNS,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曾斌元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影响,探讨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观察组采用上述三联疗法+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治疗结束后停药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的9.0%(P<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雄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在颈椎病中治疗效果及对疼痛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术后1、3、6个月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1、3、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0.48%、95.24%、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术前,眩晕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在颈椎病中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眩晕等临床症状.
作者:肖裕春;赵建国;袁涛;谢平;余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替诺福韦酯治疗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就诊的88例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口服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后HBV-DNA水平下降幅度、血清生物化学和病毒应答率.结果 治疗12周、24周后,观察组HBV-DNA水平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生物化学应答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观察组病毒应答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结论在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替诺福韦酯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邱梅花;李耿祥;陈泳莲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