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昕;郑全庆
目的 对药物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用于高脂血症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脂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43例.观察1组给予辛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观察2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降脂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用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2组降脂总有效率为88.37%,高于观察1组的74.42%(P<0.05);用药后,观察2组血脂指标改善效果优于观察1组(P<0.01);观察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观察2组不良反发生率为9.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均能改善患者血脂情况,但前者降脂效果较好,改善血脂指标.
作者:罗建华;毛新春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对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50 202张,统计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与用药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有4 686张,占总处方的9.33%;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184张,占3.93%.结论 该中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刘慧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系统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减轻癌因性疲乏及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观察2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给予系统护理令癌因性疲乏水平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更有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雪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减轻ApoE-/-小鼠动脉硬化形成与ST6Gal-Ⅰ表达相关性,为动脉硬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46只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只.对照组采用高胆固醇饲料,研究组采用高胆固醇饲料且行瑞舒伐他汀灌胃,观察2组小鼠血脂指标、斑块面积及主动脉内膜厚度及ST6Gal-Ⅰ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斑块面积及主动脉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ST6Gal-Ⅰ表达逐渐下降,研究组ST6Gal-Ⅰ表达逐渐提高.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ST6Gal-Ⅰ的表达存在正相关,且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毅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开展甲状腺超声影像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级诊断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术前TI-RADS分级在3~5级的甲状腺结节170个进行分析,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比较此方法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结节34个,良性结节患者136个.与TI-RADS分级诊断检查方法比较,其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7.0%,准确率为95.3%.结论 彩超TI-RADS分级在基层医院开展可更好的指导超声工作者规范、统一、准确可靠地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建红;权永志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安全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肩关节活动度与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生理、婚姻关系、社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肩关节的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萍;曾燕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观察2组入手术室、入室后15 min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效果.结果 入室时,2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15 min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0.2%(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及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阻滞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鞠科;周子淞;李荷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与药理作用.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90例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随访结果、临床治疗效果、hs-CRP与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35.56%(P<0.01);治疗后观察组hs-CRP、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而言,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值得临床.
作者:向国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CZB)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仪进行超声扫描无创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2组流涕、鼻塞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痒、喷嚏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半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CZB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快速、明显改善患者鼻痒、喷嚏等不适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静;李谊;张亚戈;邢培梅;张灵敏;麻文来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aO2、PaCO2、ABE),生命体征(pH、RR、HR、BP)变化情况.结果 治愈出院46例,治愈率为76.7%.通气治疗2 h后,患者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需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为患者原发病治疗及急救提供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任启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饮食对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肥胖用药情况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饮食干预疗法,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治疗;观察2组糖脂代谢指标及肥胖、用药情况.结果 观察组糖脂代谢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身高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用药与减药2个项目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饮食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三酰甘油,改善患者肥胖情况,有利于减少用药情况,对提高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盛开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临床诊断是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也是药师审方、判断医师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有关门诊处方书写中临床诊断存在的问题有较多的报道[1-3],但有关不孕不育专科医院门诊处方中临床诊断书写情况的报道极少.我院是一所具有21年历史、以不孕不育为诊疗特色的民营专科医疗机构.2015年以前我院医师处方均是手写,处方不合格率居高不下.为规范门诊处方临床诊断的书写,提高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我院自2015年5月引进新的信息系统,采用电脑书写、打印处方,使处方书写质量大幅度提高.为考察引进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后处方的书写质量,本文对门诊处方中临床诊断书写不合格的问题进行统计与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作者:龙凯欣;雷招宝;杨彩霞;蔡鸿钧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早期盆底肌锻炼防治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暂时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TUVP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术后发生急迫性尿失禁时,接受盆底肌锻炼指导;观察组则采用早期盆底肌锻炼.在手术前、术后留置尿管期间、拔管后均进行盆底肌锻炼.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的排尿情况,尿失禁程度及尿失禁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出现尿失禁、尿急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尿失禁Ⅰ度与Ⅱ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持续时间(3.65±1.69) d,短于对照组的(5.15±2.21) d(P<0.01).结论 对TUVP术患者进行早期的盆底肌锻炼,可有效改善和预防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安全简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汉章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后大出血(宫缩乏力性)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出血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缝合组采用B-Lynch缝合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治疗效果.结果 缝合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缝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76.67%(P<0.05).讨论 对剖宫产后大出血、宫缩乏力性产妇采用B-Lynch缝合治疗,效果确切,能减少手术治疗时间与出血量,对产妇身体伤害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叶芳;王炳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泼尼松、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肾内科住院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泼尼松、霉酚酸酯、他克莫司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1);治疗1年后,2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泼尼松、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艾志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2组术后镇痛剂的使用情况、相关手术指标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为20.00%(6/30),低于对照组的56.67%(17/30)(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4.47±3.78) h,短于对照组的(22.98±3.71) h(P<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天数为(2.51±0.69) d,短于对照组的(4.02±0.83) d(P<0.01).结论 子宫肌瘤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手术安全性高,术后病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会娟;张从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石菖蒲水煎液和浓缩液的药物成分.方法 选取石菖蒲放置在陶器中模拟汤剂临床煎法煎煮2次并浓缩,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分析的方法将取出的6批次水煎液和浓缩液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2次石菖蒲水煎液中主要成分为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β-细辛醚、5-羟甲基糠醛、α-细辛醚及细辛酮,2次石菖蒲水煎液中含量较高的为β-细辛醚,含量较低的为细辛酮.石菖蒲浓缩液中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含量为(11.46±3.38)%、β-细辛醚含量为(5.06±2.06)%、5-羟甲基糠醛含量为(31.16±5.62)%、α-细辛醚含量为(5.08±2.13)%,细辛酮含量为(2.27±1.44)%,其中含量高的为5-羟甲基糠醛.结论 石菖蒲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是多样的,不仅与挥发油成分有关,而且还含有较高含量的水溶性成分,在研制新药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供药理实验采用的浓缩液与临床实际应用的汤剂的不同之处.
作者:宋强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延续护理干预对改善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尘肺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出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结论 尘肺病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雪红;贲小青;梁航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临床用药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提供方案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1月接诊并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药房的软件系统及SPSS软件对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探究.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呼吸内科患者100%使用抗生素,其中单一用药率为45.7%,二联用药率为44.3%,三联用药率为10.0%;药物的使用频率:半合成青霉素类为38.6%、氟喹诺酮类为28.6%,大环内酯类药物为18.5%;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患者占总数的75.8%,培养与试验结果显示,在该组呼吸内科患者中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45.7%)、铜绿假单胞菌(34.5%)、大肠埃希菌(12.6%)和鲍曼不动杆菌(7.2%),肺炎克雷伯菌对半合成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药物存在广泛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均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 对于呼吸内科患者,应加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管理,同时加强对细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完善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杜端林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