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科;周子淞;李荷
目的 探究影响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患者预后的术前因素与显微手术的临床要点.方法 选取医院46例颅内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各项临床资料、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0岁以下、无高血压、血糖异常、发病后72 h内手术、Hunt-Hess分级≤Ⅲ级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60岁以上、存在高血压、发病后72 h后手术、Hunt-Hess分级>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时可见年龄较高、合并高血压、血糖异常、手术时机、Hunt-Hess分级等因素都可对预后形成不良影响,需对此因素作重点预防,且在手术中还需重视借助影像学资料、术中降颅压操作等临床要点.
作者:颜青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前,先安装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对照组常规介入治疗,术后第1、3、7天检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cTnI)、B型脑钠肽(BNP),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第1、3、7天,观察组cTnI、BNP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3%,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 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放华;鲁邦福;庞浒;孟凡强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系统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减轻癌因性疲乏及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观察2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给予系统护理令癌因性疲乏水平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更有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雪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菌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82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18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5例(46.70%),其痰液标本检测出病原菌共1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59.13%),革兰阳性菌29株(25.22%),真菌18株(15.65%).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很有可能延长患者病程,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特点进行归纳综合,在临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饮食对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肥胖用药情况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饮食干预疗法,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治疗;观察2组糖脂代谢指标及肥胖、用药情况.结果 观察组糖脂代谢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身高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用药与减药2个项目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饮食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三酰甘油,改善患者肥胖情况,有利于减少用药情况,对提高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盛开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影响,探讨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观察组采用上述三联疗法+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治疗结束后停药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的9.0%(P<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雄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在颈椎病中治疗效果及对疼痛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术后1、3、6个月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1、3、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0.48%、95.24%、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术前,眩晕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在颈椎病中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眩晕等临床症状.
作者:肖裕春;赵建国;袁涛;谢平;余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替诺福韦酯治疗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就诊的88例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口服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后HBV-DNA水平下降幅度、血清生物化学和病毒应答率.结果 治疗12周、24周后,观察组HBV-DNA水平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生物化学应答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观察组病毒应答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结论在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替诺福韦酯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邱梅花;李耿祥;陈泳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4例.全部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常规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常规组的72.7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反应白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利平;徐志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建立气腹前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苏醒期躁动评估及麻醉效果评估.结果 观察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为(4.63±1.24)分,高于对照组的(3.37±1.20)分(P<0.01);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5.22%,低于对照组的30.43%(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4.78%(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控制效果较好,且有利于缩短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熠;曾繁培;余丽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医院收治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活动义齿修复,观察组进行固定义齿修复,观察2组修复前后出血指数和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修复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应用固定义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广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不同穿刺方法在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绳梯法穿刺,随访半年,比较2组患者透析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每次检测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高压发生次数为(6.10±1.41)次,少于对照组的(10.54±3.24)次(P<0.01).观察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积极控制并发症,减少疼痛,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作者:田婧;郝艳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和C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接受各组针对性治疗1、7、14 d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均得以改善,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P均<0.05);治疗时间达到14 d,观察组NHISS、CSS和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快,接受度高,且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职舟;胡芳芳;林文静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素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法对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气不摄血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CITP气不摄血型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益气摄血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血小板减少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主症积分(25.71±2.94)分、次症积分(17.83±2.27)分、中医证候积分(43.17±3.46)分,高于对照组(20.03±2.49)分、(13.49±1.65)分、(34.49±4.82)分(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结论 针对CITP气不摄血型患者给予健脾益气摄血法治疗,可有效改善出血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马传宝;翟晓冉;张家陪;韩苗苗;朱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CZB)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仪进行超声扫描无创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2组流涕、鼻塞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痒、喷嚏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半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CZB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快速、明显改善患者鼻痒、喷嚏等不适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静;李谊;张亚戈;邢培梅;张灵敏;麻文来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早期盆底肌锻炼防治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暂时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TUVP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术后发生急迫性尿失禁时,接受盆底肌锻炼指导;观察组则采用早期盆底肌锻炼.在手术前、术后留置尿管期间、拔管后均进行盆底肌锻炼.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的排尿情况,尿失禁程度及尿失禁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出现尿失禁、尿急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尿失禁Ⅰ度与Ⅱ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持续时间(3.65±1.69) d,短于对照组的(5.15±2.21) d(P<0.01).结论 对TUVP术患者进行早期的盆底肌锻炼,可有效改善和预防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安全简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汉章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疾病,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1].护士是临床各科室备用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为规范备用药品管理,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2015年我院实施药品管理规定,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15个临床科室备用药品以科室自行管理为主,全院未统一模式,直接影响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作者:冀梅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痛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给予别嘌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3、6个月时血尿酸值,统计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1、3、6个月后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53.3%(P<0.05).结论 非布司他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别嘌醇,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何俊锋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