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萍
目的 观察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发作疗效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炎性反应消除,改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细菌性感染的鉴别意义.方法 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38例,其中无发热无感染组(A组)60例、发热无感染组(B组)42例以及发热伴感染组(C组)36例,分析3组间血清PCT水平差异.结果 3组PCT水平分别为(0.14±0.09) ng/ml、(0.37±0.25) ng/ml以及(1.03±0.52) ng/ml,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PCT诊断痛风患者发热伴细菌性感染的的佳切点是0.76 ng/ml,敏感性66.7%,特异性95.2%.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伴发热是血清PCT升高水平可作为判断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指标,进而指导临床抗菌素的使用.
作者:陈芯媛;陈家鑫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般均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巯咪唑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肯定,应用广泛,但有发生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根据药品处方资料和相关指南的数据,0.3%~0.6%的使用者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 ×109/L),严重者可出现粒细胞缺乏(白细胞数<2×109/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后者若不及时抢救处理,会发生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分析和药学监护,提高对粒细胞缺乏严重性的认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性.
作者:朱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过敏性咳嗽患儿12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年龄2~5岁每次4 mg,年龄≥6岁每次5 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替利嗪口服治疗,年龄2~12岁5 mg,年龄≥12岁每次10 mg,每天1次.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西替利嗪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唐美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腹部B型超声与阴道B型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异位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B型超声检查,对照组采用腹部B型超声检查,比较2组诊断符合率、显示孕囊或包块的时间、诊断图像.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观察组显示孕囊或包块的时间为(42.1 ±12.5)d短于对照组的(48.5±13.0)d,观察组心管搏动、胎芽、包块、盆腔积液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B型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高,且诊断时间短,操作简单,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德琼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椎间盘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臭氧治疗,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射频治疗,比较2组术后腰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椎间盘射频联合臭氧注射可以充分发挥出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上的优势,值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曾志忠;姚林清;苏水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患者,女,66岁,以意识不清2d入院.既往冠心病10年,胃炎1周,失眠3个月,均未给予正规诊治.患者缘于入院前2d晨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表现为呼之不应,问之不答,未见抽搐,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四肢可动,急来我院.查体:T 37.3℃,P 130次/min,R 21次/min,BP 149/80 mmHg.浅昏迷,查体不合作,四肢有自发活动,四肢肌力查体不合作,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化验回报: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大致正常.
作者:李颖蕾;王惠凌;孟亚楠;苏立凯;王德超;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解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滞血瘀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活血化瘀解郁方加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6周.观察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2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81.5%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1.5%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化瘀解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PSD疗效确切,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狄美琪;姜亚军;李超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脑缺血能促使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发生增强,目前认为神经发生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成年哺乳动物脑内存在两个主要的神经发生区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GZ),神经发生的过程包括这两个区域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NSPCs)的增殖,神经前体细胞(NPCs)向神经元的分化,NPCs或neuroblasts向特定部位的迁移以及新生神经元整合入神经环路[1].脑缺血能够促使SVZ和SGZ神经发生的增强[2],对脑缺血后的组织重构和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3].
作者:陶霞;廖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针对化脓性脑膜炎治疗用药进行分析,并观察药学监护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化脓性脑膜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学监护,比较2组用药治疗效果,并分析药学监护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应合理用药,同时应用药学监护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陆琼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院及本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均为心肌梗死发生后1周内,全部给予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栓治疗.在发生脑梗死后8h内给予尿激酶20万~40万U治疗,均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疼痛、紧张的处理,控制严重心律失常,减少血压波动,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对及时防范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勇进;周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采用喷他佐辛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术前8h予喷他佐辛2次,每次20 mg.术后待患者可正常饮食后6h让患者服用喷他佐辛1次(20 mg),然后早晚让患者服用喷他佐辛1次(20 mg),连续服用2d.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常规麻醉镇痛.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6、12、2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现呕吐2例(3.2%),对照组术后出现呕吐3例(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对腹腔镜术后患者有着很好的镇痛效果,并且较安全性,可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作者:陈加强;沈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评价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医院药库区2015年10月-2017年5月药品采购供应管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0月-2016年6月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发放的364 340件药品资料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5月应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发放的365 020件药品资料为观察组.观察2组的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及复核差错率等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医院药库区的管理后,观察组在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及复核差错率等药品使用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医院药库区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能有效提高医院药库区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及管理质量,确保药品采购的合格率及合理性计划性,降低药品供应流程中的差错率及不合理的损耗,确保医疗质量及医院的佳运营.
作者:江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患者,男,22岁,军人.因发现抗HCV、HCV-RNA阳性于2016年12月14日由军人内科转入肝病科治疗.体格检查:意识清,精神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丙肝抗体阳性,丙肝核心抗原弱阳性.丙肝病毒定量6.72×106 U/ml.丙肝病毒基因分型Ⅰ型.化验肝、肾功能正常.甲、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X线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白细胞13.55 × 109/L,中性粒细胞91.1%.
作者:孙涛涛;周俊卿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中,早产儿发病率极高,在1 750 g以下的早产儿约有半数伴有PDA,而在体质量不到1 200 g者发生率可达80%左右[¨.早产儿常因动脉导管管壁发育不良、前列腺素分泌异常等原因导致动脉导管不能及时关闭,因而出现左向右分流.由于早产儿左心室收缩能力差,故易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从而出现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anificant PDA,hsPDA).
作者:毛璇;李宇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建立安全、快速、有效静脉通路的重要方法.颈内静脉因其解剖位置较为固定,容易穿刺,可快速补液,防止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刺激,血管并发症少,可监测中心静脉压,活动不受限制、留置时间长,被临床作为血管通道在临床广泛使用.国内文献报道,中心静脉脱管发生率为3.80% ~ 13.67%[1-4],维持有效固定,防止非计划脱管发生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防止静脉导管脱管,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护士工作量,广大护理工作者围绕对颈内静脉导管固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取得良好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樊晓思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前躁动的影响.方法 抽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小儿麻醉患儿68例,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每组34例.异氟烷组吸入异氟烷麻醉,七氟烷吸入七氟烷麻醉,比较2组患儿诱导期反应情况、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均手术成功,且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手术过程中七氟烷组患儿发生轻微咳嗽,情绪不稳定有1例,异氟烷组患儿发生低血压1例,2组患儿均未出现过敏、休克、恶心等现象.结论 异氟烷与七氟烷对小儿手术麻醉苏醒前躁动情况影响无差异,且不良反应均较少,可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
作者:罗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合理性,对不合理用药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方法 查阅2015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785份,填写调查表,采用趋势x2检验统计分析合理率变化趋势.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07%,用药时间合格率为36.69%,用药时机合格率为73.12%,使用多的抗菌药物是三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经培训和强化管控后,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越来越低,呈不断下降趋势(x2=120.31,P<0.01);用药时间合格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f=82.40,P<0.01);用药时机合理率呈不断增加趋势(x2=105.12,P<0.01).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问题较为严重,经医院药学和职能科室的督导,用药情况有明显好转,应使管理内容常态化,进一步加强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保肝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67.9%,患者的IBIL、DBIL、TBIL、AST、ALT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经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谈慧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防止院内感染病室常规安装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作为空气消毒对微生物细胞有明显的致死作用[1].医用紫外线消毒灯发射的波长多在180~300 nm,容易被结膜、角膜及皮肤吸收[2].紫外线灯如果使用不正确极易损害患者及陪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引发医患纠纷.为减少或避免意外的发生,现将我科近期内发生的13例紫外线灯意外灼伤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越珍;李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