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琼兰
目的 调查医院血液科收治白血病患者病例,观察化疗后发生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院内感染的对策.方法 收集医院血液科2015年1~12月住院白血病患者203例,观察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在血液科设定2种病房,其中普通病房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普通常规护理;层流病房2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采取加强护理,对比2组感染率.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为上呼吸道30例,其次肺部感染19例,口腔感染12例,消化道8例,泌尿系统4例,其他1例.住院天数>10 d、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时间>10d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总体医院内感染为36.5%,在感染中,以上呼吸道感染率高,住院天数越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时间越长,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越高.
作者:林雅;张瑞春;滕清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化裁方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铝碳酸镁)、西药组(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中药组(铝碳酸镁+旋覆代赭汤化裁方)各30例,3组均治疗4周,观察3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7%,均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与西药组的23.3% (7/30)和对照组的16.7% (5/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化裁方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鲍秋苗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将其分为观察组(有斑块)30例和对照组(无斑块)30例,比较2组患者CRP、ApoA1、ApoB水平.结果 观察组CRP、ApoA1、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ApoA1、Apo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李琦;丁荣椿;曾庆丰;邓石长;谢志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细菌性感染的鉴别意义.方法 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38例,其中无发热无感染组(A组)60例、发热无感染组(B组)42例以及发热伴感染组(C组)36例,分析3组间血清PCT水平差异.结果 3组PCT水平分别为(0.14±0.09) ng/ml、(0.37±0.25) ng/ml以及(1.03±0.52) ng/ml,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PCT诊断痛风患者发热伴细菌性感染的的佳切点是0.76 ng/ml,敏感性66.7%,特异性95.2%.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伴发热是血清PCT升高水平可作为判断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指标,进而指导临床抗菌素的使用.
作者:陈芯媛;陈家鑫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患者,女,88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0 kg.2016年10月13日因摔伤致左髋部疼痛并活动受限3+d入院.查体:T36.5℃,P 110次/min,R 22次/min,BP 110/80 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69×109/L(↑),中性粒细胞0.923(↑),血红蛋白94 g/L(↓),尿素氮17.76 mmol/L(↑),肌酐177.7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 U/L.
作者:唐智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制备TPGS/VE-hyd-DOX酸敏感聚合物胶束,延长阿霉素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并降低阿霉素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盐酸阿霉素(DOX·HCl)上的氨基与D-α生育酚琥珀酸酯(VE)上的羟基连接,用薄膜溶剂水化法制备TPGS/VE-hyd-DOX聚合物胶束,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阿霉素的含量,计算包封率,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电位,并对其体外释放药物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TPGS/VE-hyd-DOX聚合物胶束的平均粒径为(85.06±3.20)nm,Zeta电位为0.315 mV.平均包封率为(93.00 ±2.49)%,TPGS/VE-hyd-DOX聚合物胶束较TPGS/VE-amid-DOX聚合物胶束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结论 该聚合物胶束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缓释效果,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熊淑娟;邓湘萍;王哲;熊润德;刘娟;邹柳;唐国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患者,男,22岁,军人.因发现抗HCV、HCV-RNA阳性于2016年12月14日由军人内科转入肝病科治疗.体格检查:意识清,精神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丙肝抗体阳性,丙肝核心抗原弱阳性.丙肝病毒定量6.72×106 U/ml.丙肝病毒基因分型Ⅰ型.化验肝、肾功能正常.甲、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X线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白细胞13.55 × 109/L,中性粒细胞91.1%.
作者:孙涛涛;周俊卿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保肝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67.9%,患者的IBIL、DBIL、TBIL、AST、ALT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经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谈慧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MgSO4组43例和联合组48例,联合组给予西地那非及MgSO4,MgSO4组仅给予MgSO4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的肺动脉压和氧合指数,同时记录血气分析指标检测数据,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的肺动脉压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动脉压均降低,氧合指数均升高,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MgSO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MgSO4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PPHN患儿时使用西地那非及MgSO4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及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采用喷他佐辛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术前8h予喷他佐辛2次,每次20 mg.术后待患者可正常饮食后6h让患者服用喷他佐辛1次(20 mg),然后早晚让患者服用喷他佐辛1次(20 mg),连续服用2d.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常规麻醉镇痛.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6、12、2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现呕吐2例(3.2%),对照组术后出现呕吐3例(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对腹腔镜术后患者有着很好的镇痛效果,并且较安全性,可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作者:陈加强;沈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除湿止痒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新生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3例新生儿湿疹患儿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儿均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及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6.92%,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除湿止痒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新生儿湿疹具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王月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建立安全、快速、有效静脉通路的重要方法.颈内静脉因其解剖位置较为固定,容易穿刺,可快速补液,防止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刺激,血管并发症少,可监测中心静脉压,活动不受限制、留置时间长,被临床作为血管通道在临床广泛使用.国内文献报道,中心静脉脱管发生率为3.80% ~ 13.67%[1-4],维持有效固定,防止非计划脱管发生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防止静脉导管脱管,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护士工作量,广大护理工作者围绕对颈内静脉导管固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取得良好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樊晓思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抑郁伴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抑郁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予帕罗西汀及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HAMA及HAMD-1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A及HAMD-17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能快速缓解抑郁伴焦虑症状,具有疗效显著、依从性良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广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营养干预对改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自主进食,观察组以常规自主进食为基础行营养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营养情况、卡氏评分(KPS)、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为(74.4±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行营养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赖晓明;吴修洪;张群贵;吴伟;朱淑芳;曾莺婷;刘晓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6例按就诊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0个月后,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前体(BNP)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直径、厚度、面积均改善(P<0.05),观察组IMT值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斑块厚度、面积、IMT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斑块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软斑数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软斑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混合斑数均显著上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硬斑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 mg/d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对其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少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过敏性咳嗽患儿12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年龄2~5岁每次4 mg,年龄≥6岁每次5 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替利嗪口服治疗,年龄2~12岁5 mg,年龄≥12岁每次10 mg,每天1次.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西替利嗪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唐美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椎间盘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臭氧治疗,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射频治疗,比较2组术后腰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椎间盘射频联合臭氧注射可以充分发挥出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上的优势,值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曾志忠;姚林清;苏水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对R波递增不良、左胸联高电压、QRS低电压、异常Q波、ST-T改变、传导阻滞、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95%;R波递增不良发生率为67.57%;Rv6/Rv5>1发生率为62.16%,Rv6 ≥3.5 mV或Rv5+ Sv1 ≥3.5发生率为36.49%,Rv6/Rmax≥3发生率为31.08%,连续三个心搏的S波和R波电压之和QRS总电压V6>V5发生率为36.49%;QRS低电压发生率13.51%;异常Q波发生率为21.62%;传导阻滞发生率为41.89%.结论 十二导联心电图可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出现的多种异常表现,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罗忠志;康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失眠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伴有失眠症状的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以及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PSQI、A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升高,AI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睡眠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内科具有失眠症状住院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阎玉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发作疗效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炎性反应消除,改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