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思
目的 观察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平衡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结合pro-kin平衡训练仪评估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er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干预后睁眼和闭眼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均减小,且观察组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有助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
作者:丛海铭;毕可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对该科室43名工作人员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专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灭菌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清洗消毒合格率,并调查培训人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视频设计的丰富度、授课老师的表达能力、课堂活动设计的满意度.结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灭菌、器械包装、清洗消毒物品合格率均高于传统培训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3名工作人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100.00%.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中能提高教学质量,培训后能提高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合格率.
作者:陈思;丁希琼;朱娟;尹世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垂体功能减退是垂体或下丘脑疾病导致垂体激素分泌部分或完全缺乏,进而引起一系列内分泌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1].其发病率和患病率每年从11.9 ~42.2(10 000 000),个别从300 ~455(10 000 000)[2].随着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认识及影像、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提高,其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在老年人群中亦不少见.
作者:马小青;刘永铭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症状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免疫球蛋白E(IgE)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α、IL-8、IgE均有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临床治疗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手段.
作者:谢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电话回访的效能.方法 根据PDCA循环步骤,发现质量问题,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并予以实施.通过检查和分析,将未解决问题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结果 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以来,一级电话回访率由2014年的60.00%上升到2016年的86.00%,二级电话回访率由2014年的30.00%上升到2016年的55.00%,出院患者满意率由2014年的95.13%上升至2016年的98.28%.结论 PDCA循环可促进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和改进,加强电话回访工作的管理,有效防止电话回访工作的模式僵化,是管理工作不断进步,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刘洪静;陈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6月入院的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40例(靶器官损害组),同期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40例(非靶器官损害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值情况.结果 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水平明显高于非靶器官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器官损害组收缩压变异大于非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舒张压变异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后产生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情况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文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中,早产儿发病率极高,在1 750 g以下的早产儿约有半数伴有PDA,而在体质量不到1 200 g者发生率可达80%左右[¨.早产儿常因动脉导管管壁发育不良、前列腺素分泌异常等原因导致动脉导管不能及时关闭,因而出现左向右分流.由于早产儿左心室收缩能力差,故易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从而出现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anificant PDA,hsPDA).
作者:毛璇;李宇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脑缺血能促使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发生增强,目前认为神经发生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成年哺乳动物脑内存在两个主要的神经发生区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GZ),神经发生的过程包括这两个区域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NSPCs)的增殖,神经前体细胞(NPCs)向神经元的分化,NPCs或neuroblasts向特定部位的迁移以及新生神经元整合入神经环路[1].脑缺血能够促使SVZ和SGZ神经发生的增强[2],对脑缺血后的组织重构和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3].
作者:陶霞;廖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康复时间及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康复时间为(7.14±1.32)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84±1.3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一般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以明显提升骨折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缓解疼痛反应,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杨大飞;柯文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喹硫平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各30例,喹硫平组给予喹硫平联合米氮平治疗,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评分状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86.7%,利培酮组为90.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7,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NSS阴性症状、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好,安全性高,且患者治疗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满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6例按就诊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0个月后,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前体(BNP)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直径、厚度、面积均改善(P<0.05),观察组IMT值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斑块厚度、面积、IMT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斑块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软斑数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软斑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混合斑数均显著上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硬斑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 mg/d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对其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少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共收集82例不良反应,年龄>60岁42例,为51.22%.用药1h内,出现不良反应55例(67.07%);用药1h后出现不良反应27例(32.93%),发生频率高的是皮肤受损25例,为30.49%;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17例,为20.73%.结论 使用头孢曲松钠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因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类型也会存在差异.临床医护人员应对头孢曲松钠的应用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潘梁;林东兴;涂志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综合分析社区感染性疾病患者关于合理用药咨询情况,为提高社区患者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的理念和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提供信息.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中心合理用药咨询室的社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咨询资料.结果 接待咨询患者216例次,咨询者所患感染性疾病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73.15%),咨询药物类目多见于抗菌药物(62.45%),咨询药物知识内容主要为药物疗效(21.10%)、药物不良反应(20.51%)、疗程(18.42%).咨询发现患者治疗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13.13%)、头晕痛(11.25%)和胃肠道反应(10.00%)比例较高.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喹诺酮类(21.88%)、头孢菌素类(15.63%)和青霉素类(14.06%)频率较高.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无适应证用药(15.79%)、用药剂量过大(13.16%)和联合用药不当(12.50%)为主要诱因.患者参加相关合理用药学习讲座的频率为17.59%,用药说明书参阅率为36.11%.结论 社区感染性疾病患者存在诸多不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现状和由此引起的诸多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积极开展社区合理用药相关的科普教育颇为重要.
作者:陆浩锋;方宗君;杨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针对化脓性脑膜炎治疗用药进行分析,并观察药学监护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化脓性脑膜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学监护,比较2组用药治疗效果,并分析药学监护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应合理用药,同时应用药学监护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陆琼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脂、脂联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9月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5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并在术后均采用抗凝剂、硝酸酯类及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术后第2天,3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睡前口服治疗,A组20 mg,B组40 mg,C组80 mg,均每天1次.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脂、脂联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石(IL-6)水平.结果 3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TC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TG均降低,但A组、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LDL-C均降低,HDL-C均升高,但A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TG、HDL-C和LDL-C C组优于A组和B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脂联素、CRP、TNF-α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脂联素、CRP、TNF-α及IL-6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且C组优于A组和B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脂,提高脂联素水平以及促进炎性反应降低,值得应用.
作者:邓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56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中重度疼痛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100.0%,镇痛疗效显著,无1例因不良反应停药.患者用药后疼痛缓解程度:初始剂量25 μg/h,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其中MR 14例;剂量增加到50 μg/h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8.6%,其中MR 3例;剂量增加到75 μg/h后,总有效率为100.0%.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便秘、嗜睡.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有效缓解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疼痛,具有方便、无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惠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椎间盘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臭氧治疗,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射频治疗,比较2组术后腰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椎间盘射频联合臭氧注射可以充分发挥出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上的优势,值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曾志忠;姚林清;苏水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B型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均行B型超声检查,比较B型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B型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为96.2% (51/53),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准确率为92.9% (13/14),诊断急性盆腔炎的准确率为88.9% (8/9),诊断宫内孕流产的准确率为95.8% (23/24).结论 B型超声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将超声诊断与临床病史结合并综合分析,能够明显的提高B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争勇;刘丽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12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DHF患者127例,依据患者的病因不同选取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RB)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27例患者治疗后,显效76例(59.8%),有效42例(33.1%),无效9例(7.1%),总有效率为92.9%.结论 DHF患者一般具有肺淤血的症状,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及其他辅助检查,可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便通过积极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维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医院医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3例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酸杆菌(AFB)和HBV-DNA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ALT、AFB、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为生存率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丽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