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应用进展

毛璇;李宇宁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摘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中,早产儿发病率极高,在1 750 g以下的早产儿约有半数伴有PDA,而在体质量不到1 200 g者发生率可达80%左右[¨.早产儿常因动脉导管管壁发育不良、前列腺素分泌异常等原因导致动脉导管不能及时关闭,因而出现左向右分流.由于早产儿左心室收缩能力差,故易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从而出现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anificant PDA,hsPDA).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观察评价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医院药库区2015年10月-2017年5月药品采购供应管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0月-2016年6月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发放的364 340件药品资料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5月应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发放的365 020件药品资料为观察组.观察2组的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及复核差错率等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医院药库区的管理后,观察组在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及复核差错率等药品使用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医院药库区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能有效提高医院药库区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及管理质量,确保药品采购的合格率及合理性计划性,降低药品供应流程中的差错率及不合理的损耗,确保医疗质量及医院的佳运营.

    作者:江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抑郁伴焦虑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抑郁伴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抑郁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予帕罗西汀及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HAMA及HAMD-1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A及HAMD-17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能快速缓解抑郁伴焦虑症状,具有疗效显著、依从性良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广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头孢曲松钠致粒细胞缺乏1例

    患者,女,80岁.因“发热、气促1周”于2017年2月2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老年心瓣膜退行性变.入院体检:T38.6℃,P 79次/分,R 21次/分,BP 166/68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性啰音;HR 79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查血常规:WBC7.94×109/L,中性细胞比率(N)0.698,淋巴细胞比率(L)0.302,嗜酸性细胞缺失0,中性粒细胞计数7.21×109/L,Hb98 g/L,血小板121×109/L.

    作者:吴寿福;邱伟伟;胡济淼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MPP患儿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哕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LRP)水平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啰音、咳嗽、喘息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例,其中恶心3例、头晕1例、腹泻2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其中恶心3例、腹痛1例、腹泻3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MPP疗效确切,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晓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宫腔镜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术后继发不孕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宫腔镜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术后继发不孕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5年5月药物流产不全行清宫术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试验组行宫腔镜下清宫术,术后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口服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清宫术.比较2组患者继发不孕的发生率及继发不孕的原因.结果 试验组继发不孕率为10.0% (40/400)低于对照组的15.0%(6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卵管因素、盆腔炎性疾病及子宫内膜因素引起的不孕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药物流产不全可有效预防术后继发不孕的发生,尤其是可降低输卵管因素、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因素引起的继发不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丛明燕;丛培红;夏雪琴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药物服用过量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治疗作用,也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这就要求每个人均要学会正确用药、安全用药.药物服用过量,药物服用不足,服用过期药品,不遵从医嘱或选用错误的药物等情况时有发生,而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导致死亡的人数也不在少数.据统计,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800万之多,其中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因为不安全用药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4倍.

    作者:吴红杰;陈慧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1例肺隐球菌感染术后治疗的药学监护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真菌病,可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脏器,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其次为肺部,尚可累及皮肤、骨骼系统、血液等[1].有研究显示,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隐球菌感染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隐球菌发病率约5%~10%;而在艾滋病患者中,隐球菌感染率高达30%[2].本文主要回顾临床药师对1例肺隐球菌术后患者进行用药前评估,全程参与药物治疗并实施监护,临床药师通过给患者提供药学监护,用药说明和沟通,明显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患者治疗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玉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82例分析

    目的 分析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共收集82例不良反应,年龄>60岁42例,为51.22%.用药1h内,出现不良反应55例(67.07%);用药1h后出现不良反应27例(32.93%),发生频率高的是皮肤受损25例,为30.49%;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17例,为20.73%.结论 使用头孢曲松钠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因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类型也会存在差异.临床医护人员应对头孢曲松钠的应用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潘梁;林东兴;涂志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调查医院血液科收治白血病患者病例,观察化疗后发生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院内感染的对策.方法 收集医院血液科2015年1~12月住院白血病患者203例,观察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在血液科设定2种病房,其中普通病房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普通常规护理;层流病房2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采取加强护理,对比2组感染率.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为上呼吸道30例,其次肺部感染19例,口腔感染12例,消化道8例,泌尿系统4例,其他1例.住院天数>10 d、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时间>10d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总体医院内感染为36.5%,在感染中,以上呼吸道感染率高,住院天数越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时间越长,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越高.

    作者:林雅;张瑞春;滕清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呼吸科用药咨询312例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呼吸科用药咨询的特点.方法 整理医院2015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呼吸科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向呼吸科临床药师提出的用药咨询,从咨询者身份、咨询内容、解答方法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咨询312例次.咨询方式以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查房过程中或医师开医嘱时的当面咨询为主,共261例次(83.7%),电话及网络通信咨询51例次(16.3%).咨询解答方式当面即刻回复208例次(66.7%),约定回复104例次(33.3%).结论 临床药师在临床提供药学服务时接受的用药咨询涉及内容多,需要临床药师掌握丰富药学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同时加强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药学信息.

    作者:凌建新;唐强;刘建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医院医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3例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酸杆菌(AFB)和HBV-DNA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ALT、AFB、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为生存率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丽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各项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不同手术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 (1/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9%(1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过程中,腹腔镜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指标,加速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应广泛推广.

    作者:彭小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pH敏感性VE-hyd-DOX的合成及其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目的 制备TPGS/VE-hyd-DOX酸敏感聚合物胶束,延长阿霉素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并降低阿霉素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盐酸阿霉素(DOX·HCl)上的氨基与D-α生育酚琥珀酸酯(VE)上的羟基连接,用薄膜溶剂水化法制备TPGS/VE-hyd-DOX聚合物胶束,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阿霉素的含量,计算包封率,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电位,并对其体外释放药物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TPGS/VE-hyd-DOX聚合物胶束的平均粒径为(85.06±3.20)nm,Zeta电位为0.315 mV.平均包封率为(93.00 ±2.49)%,TPGS/VE-hyd-DOX聚合物胶束较TPGS/VE-amid-DOX聚合物胶束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结论 该聚合物胶束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缓释效果,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熊淑娟;邓湘萍;王哲;熊润德;刘娟;邹柳;唐国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用药分析和药学监护

    目的 针对化脓性脑膜炎治疗用药进行分析,并观察药学监护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化脓性脑膜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学监护,比较2组用药治疗效果,并分析药学监护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应合理用药,同时应用药学监护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陆琼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保肝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67.9%,患者的IBIL、DBIL、TBIL、AST、ALT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经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谈慧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我院2015~2016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取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15~2016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 299例,并对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得到改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用药时机正确率、药物选择合理率、疗程合理率等趋向合理.结论 在医院内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但仍需要持续地开展此项活动,加强干预力度,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

    作者:常恩;白映涛;张越;刘金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且并发重症肺炎的肾病综合征患者46例,观察其不同治疗时期的肺部感染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8周的各项肺部感染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后12周的对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治疗12周后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明显低于治疗12周后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若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立即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则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细胞免疫缺陷及严重肺部感染等,不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相关预后情况.对此,应谨慎缩减药量,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金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根据国家2011年颁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ADR,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近年来,ADR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ADR的监测与报告是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途径,其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本文将我院2016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琦;李青;冷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翻转课堂在消毒供应中心培训实践与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对该科室43名工作人员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专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灭菌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清洗消毒合格率,并调查培训人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视频设计的丰富度、授课老师的表达能力、课堂活动设计的满意度.结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灭菌、器械包装、清洗消毒物品合格率均高于传统培训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3名工作人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100.00%.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中能提高教学质量,培训后能提高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合格率.

    作者:陈思;丁希琼;朱娟;尹世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不同冲管方式对甘露醇输注致静脉炎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冲管方式对甘露醇输注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经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各20例.试验组在甘露醇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式冲管,对照1组在甘露醇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10 ml一次性冲管,对照2组在甘露醇输注完毕后不冲管,比较5d后3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静脉炎发生1例(5%),对照1组6例(30%),对照2组13例(65%),3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式冲管及一次性冲管均能降低甘露醇输注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使用脉冲式冲管较一次性冲管效果更明显.

    作者:高永芳;罗淑萍;舒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