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芳;罗淑萍;舒畅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脂、脂联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9月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5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并在术后均采用抗凝剂、硝酸酯类及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术后第2天,3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睡前口服治疗,A组20 mg,B组40 mg,C组80 mg,均每天1次.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脂、脂联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石(IL-6)水平.结果 3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TC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TG均降低,但A组、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LDL-C均降低,HDL-C均升高,但A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TG、HDL-C和LDL-C C组优于A组和B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脂联素、CRP、TNF-α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脂联素、CRP、TNF-α及IL-6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且C组优于A组和B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脂,提高脂联素水平以及促进炎性反应降低,值得应用.
作者:邓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康复时间及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康复时间为(7.14±1.32)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84±1.3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一般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以明显提升骨折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缓解疼痛反应,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杨大飞;柯文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艾灸治疗仪与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医院2015年6~11月收治的混合痔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艾灸治疗仪刺激长强穴、承山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伤口疼痛(VAS)评分、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2h、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治疗后30 min、2h、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0 min大部分病例疼痛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心、肝、肾功能损害的异常表现.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出汗2例、头晕3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6% (7/45),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治疗仪可明显缓解混合痔术后伤口疼痛,且能避免使用口服止痛药曲马多的副作用,艾灸治疗仪使用方便患者易以接受,有普及运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梅珍;段欢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钙在第一产程宫缩乏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确诊为宫缩乏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给予10%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缩宫素治疗,比较2组剖宫产率、各个产程所用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剖宫产率为21.88%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个产程的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其中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30 min累计出血量与2h累计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治疗第一产程宫缩乏力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应该得到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柯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上肢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麻醉效果、缺血一再灌注(IR)损伤及术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进行上肢手术且合并高血压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术中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持续泵入生理盐水.记录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于患者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前(T0)、松止血带后5 min(T1)从上肢肘静脉抽取静脉血5ml(术前已开放静脉通路),测量血中丙二醛(MDA)、血浆缺血修饰蛋白(IMA)的浓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中、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To、T1、T2、T3、T4)测量患者血压并记录.结果 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后,2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时2组MDA、IM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o比较,2组T1时MDA、IMA浓度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o时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上肢手术患者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增强术中麻醉效果,减少术后IR损伤,同时能有效抑制围麻醉期异常的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维持血循环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苏娟;张振忠;王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8例以投掷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予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用药后疗效及性激素水平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6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278,P<0.05).用药前2组患者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患者各性激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痛经、肿块等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雷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无症状性的蛋白尿既往国内称为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系指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1].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 18例采用SAS 10.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组,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9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另予曲美他嗪治疗.检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心输出量(SV)、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波大宽度(Pmax)、P波小宽度(Pmin)、P波离散度(Pd).结果 治疗后2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改善,联合组患者的LVEF%、SV测定值均高于常规组,LVEDd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TnT、CK、CK-MB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cTnT、CK、CK-MB测定值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但联合组患者的Pmax、Pmin及Pd测定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较轻,未影响用药治疗,症状自行缓解.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进一步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延缓心肌重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民;卫娇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统计功能及Excel筛选的方法对2006年以来淮北市收集的387例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男女比例为1.08:1,无显著性差异,年龄4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77.52%;78.55%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30 min内;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工艺控制,规范聚山梨酯80的使用量:医护人员要密切注意30 min内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超剂量超范围使用,提高用药的使用安全.
作者:秦影;程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院及本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均为心肌梗死发生后1周内,全部给予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栓治疗.在发生脑梗死后8h内给予尿激酶20万~40万U治疗,均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疼痛、紧张的处理,控制严重心律失常,减少血压波动,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对及时防范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勇进;周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症状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免疫球蛋白E(IgE)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α、IL-8、IgE均有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临床治疗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手段.
作者:谢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综合分析社区感染性疾病患者关于合理用药咨询情况,为提高社区患者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的理念和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提供信息.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中心合理用药咨询室的社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咨询资料.结果 接待咨询患者216例次,咨询者所患感染性疾病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73.15%),咨询药物类目多见于抗菌药物(62.45%),咨询药物知识内容主要为药物疗效(21.10%)、药物不良反应(20.51%)、疗程(18.42%).咨询发现患者治疗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13.13%)、头晕痛(11.25%)和胃肠道反应(10.00%)比例较高.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喹诺酮类(21.88%)、头孢菌素类(15.63%)和青霉素类(14.06%)频率较高.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无适应证用药(15.79%)、用药剂量过大(13.16%)和联合用药不当(12.50%)为主要诱因.患者参加相关合理用药学习讲座的频率为17.59%,用药说明书参阅率为36.11%.结论 社区感染性疾病患者存在诸多不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现状和由此引起的诸多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积极开展社区合理用药相关的科普教育颇为重要.
作者:陆浩锋;方宗君;杨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般均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巯咪唑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肯定,应用广泛,但有发生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根据药品处方资料和相关指南的数据,0.3%~0.6%的使用者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 ×109/L),严重者可出现粒细胞缺乏(白细胞数<2×109/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后者若不及时抢救处理,会发生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分析和药学监护,提高对粒细胞缺乏严重性的认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性.
作者:朱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保肝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67.9%,患者的IBIL、DBIL、TBIL、AST、ALT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经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谈慧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防止院内感染病室常规安装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作为空气消毒对微生物细胞有明显的致死作用[1].医用紫外线消毒灯发射的波长多在180~300 nm,容易被结膜、角膜及皮肤吸收[2].紫外线灯如果使用不正确极易损害患者及陪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引发医患纠纷.为减少或避免意外的发生,现将我科近期内发生的13例紫外线灯意外灼伤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越珍;李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脑缺血能促使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发生增强,目前认为神经发生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成年哺乳动物脑内存在两个主要的神经发生区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GZ),神经发生的过程包括这两个区域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NSPCs)的增殖,神经前体细胞(NPCs)向神经元的分化,NPCs或neuroblasts向特定部位的迁移以及新生神经元整合入神经环路[1].脑缺血能够促使SVZ和SGZ神经发生的增强[2],对脑缺血后的组织重构和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3].
作者:陶霞;廖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且并发重症肺炎的肾病综合征患者46例,观察其不同治疗时期的肺部感染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8周的各项肺部感染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后12周的对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治疗12周后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明显低于治疗12周后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若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立即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则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细胞免疫缺陷及严重肺部感染等,不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相关预后情况.对此,应谨慎缩减药量,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金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医院医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3例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酸杆菌(AFB)和HBV-DNA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ALT、AFB、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为生存率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丽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评价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医院药库区2015年10月-2017年5月药品采购供应管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0月-2016年6月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发放的364 340件药品资料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5月应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发放的365 020件药品资料为观察组.观察2组的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及复核差错率等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医院药库区的管理后,观察组在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及复核差错率等药品使用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医院药库区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能有效提高医院药库区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及管理质量,确保药品采购的合格率及合理性计划性,降低药品供应流程中的差错率及不合理的损耗,确保医疗质量及医院的佳运营.
作者:江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总结呼吸科用药咨询的特点.方法 整理医院2015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呼吸科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向呼吸科临床药师提出的用药咨询,从咨询者身份、咨询内容、解答方法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咨询312例次.咨询方式以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查房过程中或医师开医嘱时的当面咨询为主,共261例次(83.7%),电话及网络通信咨询51例次(16.3%).咨询解答方式当面即刻回复208例次(66.7%),约定回复104例次(33.3%).结论 临床药师在临床提供药学服务时接受的用药咨询涉及内容多,需要临床药师掌握丰富药学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同时加强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药学信息.
作者:凌建新;唐强;刘建锋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