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的影响

杨丽敏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 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摘要: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医院医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3例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酸杆菌(AFB)和HBV-DNA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ALT、AFB、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为生存率奠定了基础.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6例按就诊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0个月后,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前体(BNP)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直径、厚度、面积均改善(P<0.05),观察组IMT值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斑块厚度、面积、IMT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斑块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软斑数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软斑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混合斑数均显著上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硬斑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 mg/d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对其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少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肌阵挛1例

    患者,女,88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0 kg.2016年10月13日因摔伤致左髋部疼痛并活动受限3+d入院.查体:T36.5℃,P 110次/min,R 22次/min,BP 110/80 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69×109/L(↑),中性粒细胞0.923(↑),血红蛋白94 g/L(↓),尿素氮17.76 mmol/L(↑),肌酐177.7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 U/L.

    作者:唐智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应用进展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中,早产儿发病率极高,在1 750 g以下的早产儿约有半数伴有PDA,而在体质量不到1 200 g者发生率可达80%左右[¨.早产儿常因动脉导管管壁发育不良、前列腺素分泌异常等原因导致动脉导管不能及时关闭,因而出现左向右分流.由于早产儿左心室收缩能力差,故易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从而出现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anificant PDA,hsPDA).

    作者:毛璇;李宇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8例以投掷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予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用药后疗效及性激素水平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6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278,P<0.05).用药前2组患者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患者各性激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痛经、肿块等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雷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发作疗效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炎性反应消除,改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宫腔镜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术后继发不孕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宫腔镜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术后继发不孕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5年5月药物流产不全行清宫术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试验组行宫腔镜下清宫术,术后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口服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清宫术.比较2组患者继发不孕的发生率及继发不孕的原因.结果 试验组继发不孕率为10.0% (40/400)低于对照组的15.0%(6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卵管因素、盆腔炎性疾病及子宫内膜因素引起的不孕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药物流产不全可有效预防术后继发不孕的发生,尤其是可降低输卵管因素、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因素引起的继发不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丛明燕;丛培红;夏雪琴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院及本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均为心肌梗死发生后1周内,全部给予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栓治疗.在发生脑梗死后8h内给予尿激酶20万~40万U治疗,均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疼痛、紧张的处理,控制严重心律失常,减少血压波动,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对及时防范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勇进;周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82例分析

    目的 分析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共收集82例不良反应,年龄>60岁42例,为51.22%.用药1h内,出现不良反应55例(67.07%);用药1h后出现不良反应27例(32.93%),发生频率高的是皮肤受损25例,为30.49%;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17例,为20.73%.结论 使用头孢曲松钠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因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类型也会存在差异.临床医护人员应对头孢曲松钠的应用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潘梁;林东兴;涂志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喷他佐辛镇痛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采用喷他佐辛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术前8h予喷他佐辛2次,每次20 mg.术后待患者可正常饮食后6h让患者服用喷他佐辛1次(20 mg),然后早晚让患者服用喷他佐辛1次(20 mg),连续服用2d.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常规麻醉镇痛.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6、12、2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现呕吐2例(3.2%),对照组术后出现呕吐3例(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对腹腔镜术后患者有着很好的镇痛效果,并且较安全性,可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作者:陈加强;沈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根据国家2011年颁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ADR,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近年来,ADR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ADR的监测与报告是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途径,其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本文将我院2016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琦;李青;冷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老年腺垂体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特点

    垂体功能减退是垂体或下丘脑疾病导致垂体激素分泌部分或完全缺乏,进而引起一系列内分泌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1].其发病率和患病率每年从11.9 ~42.2(10 000 000),个别从300 ~455(10 000 000)[2].随着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认识及影像、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提高,其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在老年人群中亦不少见.

    作者:马小青;刘永铭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 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合理性,对不合理用药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方法 查阅2015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785份,填写调查表,采用趋势x2检验统计分析合理率变化趋势.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07%,用药时间合格率为36.69%,用药时机合格率为73.12%,使用多的抗菌药物是三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经培训和强化管控后,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越来越低,呈不断下降趋势(x2=120.31,P<0.01);用药时间合格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f=82.40,P<0.01);用药时机合理率呈不断增加趋势(x2=105.12,P<0.01).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问题较为严重,经医院药学和职能科室的督导,用药情况有明显好转,应使管理内容常态化,进一步加强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pH敏感性PAMAM-PEG-C12-hyd-DOX的合成与体外释放研究

    目的 制备PAMAM-PEG-C12-hyd-DOX酸敏感高分子聚合物胶束,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方法 树状高分子聚酰胺通过酸敏感的腙键共轭阿霉素形成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改良的薄膜溶剂法自组装形成胶束,1 HNMR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确证PEG与阿霉素的接枝率,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电位,并对阿霉素胶束的体外释放药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树状高分子聚酰胺通过腙键键合阿霉素聚合物胶束的平均粒径为(68.4±2.4)nm,Zeta电位为-8.42 mV.通过酰胺键连接的聚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63.4±3.6)nm,Zeta电位为36.03 mV.PAMAM-PEG-C12-hyd-DOX聚合物胶束较PAMAM-PEG-C12-amide-DOX聚合物胶束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结论 该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缓释效果,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伍小娟;熊淑娟;邓湘萍;王哲;熊润德;刘娟;邹柳;曹轩;唐国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急性面神经炎伴高血压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急性面神经炎伴高血压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并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方法 根据急性面神经炎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特点,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有针对性提出用药建议.结果 通过药学监护,可提高急性面神经炎伴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服务,协同医师优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并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方建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观察评价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医院药库区2015年10月-2017年5月药品采购供应管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0月-2016年6月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发放的364 340件药品资料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5月应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发放的365 020件药品资料为观察组.观察2组的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及复核差错率等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医院药库区的管理后,观察组在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及复核差错率等药品使用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医院药库区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能有效提高医院药库区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及管理质量,确保药品采购的合格率及合理性计划性,降低药品供应流程中的差错率及不合理的损耗,确保医疗质量及医院的佳运营.

    作者:江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艾灸治疗仪与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艾灸治疗仪与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医院2015年6~11月收治的混合痔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艾灸治疗仪刺激长强穴、承山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伤口疼痛(VAS)评分、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2h、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治疗后30 min、2h、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0 min大部分病例疼痛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心、肝、肾功能损害的异常表现.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出汗2例、头晕3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6% (7/45),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治疗仪可明显缓解混合痔术后伤口疼痛,且能避免使用口服止痛药曲马多的副作用,艾灸治疗仪使用方便患者易以接受,有普及运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梅珍;段欢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心血管疾病中他汀药物应用依从性影响因素及预防

    目的 分析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120例应用他汀药物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他汀药物依从性情况,从性别、年龄、经济收入、疾病知识掌握、服药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医患关系等方面总结分析影响他汀药物依从性的原因,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对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9.11 ±1.45)个月,应用他汀药物依从性好70例(58.33%),依从性差50例(41.67%);年龄、缺少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服药种类、他汀药物不良反应为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性别、经济收入差、医患关系良好不影响依从性.结论 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较差,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

    作者:洪莉;龚金龙;吴婷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刘小凡教授用戊己丸加减治疗休息痢医案1则

    休息痢是指泻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大便夹有黏液或见赤色为主要表现病症.该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卷十七·痢病诸候》,隋代巢元方认为休息痢的形成是由于肠胃虚弱,胃管有停饮,冷热气乘之而成.尔后历代医家对休息痢的病因病机、治法、遣方用药等各方面均进行了分析¨].(1)该病与现代医学的慢性腹泻有相似之处,包括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阿米巴痢疾等.刘小凡教授认为该病病程一般较长,病情时轻时重,迁延难愈,每因饮食不当,起居不慎,感受外邪,或过度劳累,思虑郁怒而诱发.新邪引动旧疾,发作多为实证或虚中挟实,治疗可以“通因通用”.审其感邪之寒、热、燥、湿、食积之不同,治以祛除胃肠积滞,佐以调气、和血.缓解期贵在扶持脾肾,恢复正气为首要,若旱天坚筑堤坝,而洪水无虞矣!据此,刘小凡教授运用中医辨证,选用戊己丸加减治疗休息痢1例,取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微创穿刺清除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微创穿刺清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创伤小,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雨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 18例采用SAS 10.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组,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9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另予曲美他嗪治疗.检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心输出量(SV)、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波大宽度(Pmax)、P波小宽度(Pmin)、P波离散度(Pd).结果 治疗后2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改善,联合组患者的LVEF%、SV测定值均高于常规组,LVEDd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TnT、CK、CK-MB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cTnT、CK、CK-MB测定值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但联合组患者的Pmax、Pmin及Pd测定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较轻,未影响用药治疗,症状自行缓解.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进一步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延缓心肌重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民;卫娇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