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服用过量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吴红杰;陈慧丽

关键词:药物服用过量,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摘要: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治疗作用,也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这就要求每个人均要学会正确用药、安全用药.药物服用过量,药物服用不足,服用过期药品,不遵从医嘱或选用错误的药物等情况时有发生,而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导致死亡的人数也不在少数.据统计,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800万之多,其中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因为不安全用药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4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MgSO4组43例和联合组48例,联合组给予西地那非及MgSO4,MgSO4组仅给予MgSO4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的肺动脉压和氧合指数,同时记录血气分析指标检测数据,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的肺动脉压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动脉压均降低,氧合指数均升高,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MgSO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MgSO4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PPHN患儿时使用西地那非及MgSO4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及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且并发重症肺炎的肾病综合征患者46例,观察其不同治疗时期的肺部感染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8周的各项肺部感染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后12周的对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治疗12周后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明显低于治疗12周后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若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立即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则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细胞免疫缺陷及严重肺部感染等,不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相关预后情况.对此,应谨慎缩减药量,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金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韦尼克脑病1例

    患者,女,66岁,以意识不清2d入院.既往冠心病10年,胃炎1周,失眠3个月,均未给予正规诊治.患者缘于入院前2d晨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表现为呼之不应,问之不答,未见抽搐,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四肢可动,急来我院.查体:T 37.3℃,P 130次/min,R 21次/min,BP 149/80 mmHg.浅昏迷,查体不合作,四肢有自发活动,四肢肌力查体不合作,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化验回报: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大致正常.

    作者:李颖蕾;王惠凌;孟亚楠;苏立凯;王德超;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无症状性蛋白尿1例消除尿蛋白药物选择分析

    无症状性的蛋白尿既往国内称为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系指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1].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三叉神经痛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三叉神经痛(TN)是指发生在三叉神经分布区中阵发性、突然性、短暂性的周期疼痛,疼痛持续时间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尽早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RI)是近年新发展的影像学技术,具有组织分辨能力强、无骨形伪影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TN临床诊断,现就MR功能性成像在TN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作者:胡丽娟;江远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平衡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结合pro-kin平衡训练仪评估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er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干预后睁眼和闭眼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均减小,且观察组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有助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

    作者:丛海铭;毕可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合理用药咨询信息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合理用药咨询资料,了解高血压病治疗中的问题,旨为开展社区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合理用药咨询资料.结果 共接纳咨询者215例次,咨询内容涉及常用高血压药种类,咨询内容涉及面较广泛,其中药理知识中以联合用药68例次(21.32%),药理机制55例次(17.24%)和药物不良反应52例次(16.30%)的持续频率较高.从中发现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浮肿32例次(24.06%)和咳嗽28例次(21.05%)多见.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钙离子拮抗剂52例次(39.10%)和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6例次(27.07%)比例较高.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或许由于固定服用某药时间过长62例次(20.06%),联合用药不当55例次(17.80%).随意更换或停用药物(12.30%)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咨询者缺少药物说明书参阅率偏低(36.28%)和缺少接受相关合理用药知识有关.结论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状况从而影响病情控制,倡导合理用药相关的药学服务势在必行.

    作者:高波;方宗君;杨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前躁动的影响比较

    目的 对比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前躁动的影响.方法 抽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小儿麻醉患儿68例,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每组34例.异氟烷组吸入异氟烷麻醉,七氟烷吸入七氟烷麻醉,比较2组患儿诱导期反应情况、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均手术成功,且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手术过程中七氟烷组患儿发生轻微咳嗽,情绪不稳定有1例,异氟烷组患儿发生低血压1例,2组患儿均未出现过敏、休克、恶心等现象.结论 异氟烷与七氟烷对小儿手术麻醉苏醒前躁动情况影响无差异,且不良反应均较少,可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

    作者:罗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根据国家2011年颁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ADR,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近年来,ADR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ADR的监测与报告是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途径,其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本文将我院2016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琦;李青;冷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6例按就诊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0个月后,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前体(BNP)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直径、厚度、面积均改善(P<0.05),观察组IMT值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斑块厚度、面积、IMT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斑块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软斑数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软斑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混合斑数均显著上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硬斑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 mg/d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对其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少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病室紫外线灯意外照射的案例分析及预防对策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防止院内感染病室常规安装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作为空气消毒对微生物细胞有明显的致死作用[1].医用紫外线消毒灯发射的波长多在180~300 nm,容易被结膜、角膜及皮肤吸收[2].紫外线灯如果使用不正确极易损害患者及陪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引发医患纠纷.为减少或避免意外的发生,现将我科近期内发生的13例紫外线灯意外灼伤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越珍;李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活血化瘀解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解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滞血瘀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活血化瘀解郁方加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6周.观察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2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81.5%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1.5%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化瘀解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PSD疗效确切,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狄美琪;姜亚军;李超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院前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喉罩与可视喉镜下插管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院前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splendid双管喉罩与可视喉镜下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需建立人工气道的院前急危重症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可视喉镜下插管,观察组接受喉罩插管.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管插管后3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2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及其所需时间、喉镜沾血情况.结果 与T0相比,2组患者T1~T4时段HR、SBP、DBP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T1~T4时段HR、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喉镜沾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lendid双管喉罩较经口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能有效减轻患者插管时应激反应,缩短患者插管时间,提高患者插管成功率.

    作者:邝俊;李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保肝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67.9%,患者的IBIL、DBIL、TBIL、AST、ALT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经肝病治疗仪联合保肝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谈慧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香丹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387例分析

    目的 分析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统计功能及Excel筛选的方法对2006年以来淮北市收集的387例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男女比例为1.08:1,无显著性差异,年龄4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77.52%;78.55%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30 min内;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工艺控制,规范聚山梨酯80的使用量:医护人员要密切注意30 min内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超剂量超范围使用,提高用药的使用安全.

    作者:秦影;程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部B型超声与阴道B型超声技术对异位妊娠诊断比较

    目的 比较腹部B型超声与阴道B型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异位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B型超声检查,对照组采用腹部B型超声检查,比较2组诊断符合率、显示孕囊或包块的时间、诊断图像.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观察组显示孕囊或包块的时间为(42.1 ±12.5)d短于对照组的(48.5±13.0)d,观察组心管搏动、胎芽、包块、盆腔积液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B型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高,且诊断时间短,操作简单,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德琼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PDCA循环对普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成效及分析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情况.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分析应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 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普外科围术期无适应证用药,药物选择不合理,术前用药时机不合理,用法、用量、溶媒不合理,更换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疗程不合理,出院带药不合理发生率均逐年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使用强度均逐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普外科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显著,可在医院大范围推广运用.

    作者:夏应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1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般均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巯咪唑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肯定,应用广泛,但有发生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根据药品处方资料和相关指南的数据,0.3%~0.6%的使用者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 ×109/L),严重者可出现粒细胞缺乏(白细胞数<2×109/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后者若不及时抢救处理,会发生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分析和药学监护,提高对粒细胞缺乏严重性的认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性.

    作者:朱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高血压上肢手术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麻醉效果、IR损伤及术后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血压上肢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麻醉效果、缺血一再灌注(IR)损伤及术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进行上肢手术且合并高血压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术中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持续泵入生理盐水.记录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于患者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前(T0)、松止血带后5 min(T1)从上肢肘静脉抽取静脉血5ml(术前已开放静脉通路),测量血中丙二醛(MDA)、血浆缺血修饰蛋白(IMA)的浓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中、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To、T1、T2、T3、T4)测量患者血压并记录.结果 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后,2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时2组MDA、IM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o比较,2组T1时MDA、IMA浓度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o时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上肢手术患者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增强术中麻醉效果,减少术后IR损伤,同时能有效抑制围麻醉期异常的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维持血循环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苏娟;张振忠;王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血脂、脂联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脂、脂联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9月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5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并在术后均采用抗凝剂、硝酸酯类及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术后第2天,3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睡前口服治疗,A组20 mg,B组40 mg,C组80 mg,均每天1次.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脂、脂联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石(IL-6)水平.结果 3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TC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TG均降低,但A组、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LDL-C均降低,HDL-C均升高,但A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TG、HDL-C和LDL-C C组优于A组和B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脂联素、CRP、TNF-α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脂联素、CRP、TNF-α及IL-6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且C组优于A组和B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脂,提高脂联素水平以及促进炎性反应降低,值得应用.

    作者:邓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