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文;唐耀能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及大呼气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改善,且观察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心率、呼吸频率、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率、呼吸频率、pH值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状况及心率、呼吸频率、血气pH各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信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凝聚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征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20名健康体检者,每人采取2份血样,分别进行凝聚胺技术配血试验和盐水法配血试验,对比2组凝聚细胞数量、抗体检验情况及红细胞凝聚消失情况.结果 凝聚胺技术组红细胞凝聚数量显著多于盐水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聚胺技术组抗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盐水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水法组3 min内出现特异性凝聚消失现象63例占52.50%,凝聚胺技术组3 min内未出现特异性凝聚消失的现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24,P=0.000).结论 凝聚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其红细胞凝聚数量、特异性凝聚消失情况以及抗体检出情况均显著优于盐水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淑芬 刊期: 2017年第28期
患者,男,58岁,主因突发心悸、晕厥8 h急诊. 查体:呼吸26 次/min,血压测不到,面色苍白,神志清楚,烦躁不安. 口唇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220 次/min,律不齐,心音低,未闻及杂音.
作者:祖思源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不同炮制方法 对牡丹皮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作为含量变化参考,分别对生品牡丹皮、去心牡丹皮、清炒牡丹皮、酒制牡丹皮和制炭牡丹皮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流动相分别为甲醇:水=55:45,乙腈:0.2%磷酸水溶液(16:84),检测波长分别为274 nm、234 nm.结果 丹皮酚在不同炮制品中的含量排序:酒制>生品>去心>清炒>制炭;芍药苷在不同炮制品中的含量顺序:去心>酒制>生品>清炒>制炭.结论 牡丹皮经不同炮制方法后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多指标成分测定有利于牡丹皮炮制品的质量检测.
作者:江国荣;刘少文;陈卫民;何玲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比较2组房颤转复成功率、1年内房颤复发率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72 h、1周内转复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3个月、6个月、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高血压合并房颤能提高房颤转复成功率,但长期小剂量应用未观察到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冷海;孙所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措施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患者137例和实施后(2016年3月-2017年2月)接收的患者129例,观察实施前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术后切口感染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对术后切口感染管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普外科实施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痊愈出院.
作者:朱传波;张丽英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感染控制路径对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60例,其中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实施后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感染控制路径实施前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和手术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实施前10 min、手术开始后10 min、30 min、60 min和手术完成时手术室空气菌落总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d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5.00%(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中应用常规的空气净化系统加上严格的感染控制路径可提高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降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月美;陈凤英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前2组体质指数(BMI)、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I、ALB、TP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身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全麻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加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手术过程情况、手术后恢复情况、术后MMSE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压控制在术前血压值的上下20%.拔除气管导管顺利,拔管后无躁动及其他并发症出现.2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芬太尼量、丙泊酚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1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全身麻醉过程中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提减少全麻药物用量,促进患者术后唤醒,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肖红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临床药师对医院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分阶段对干预前后的病历进行调查,对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率大幅提高,且抗菌药物费用明显降低.结论 临床药师对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干预行之有效.
作者:樊晖晖;王康蕊;李丽雅;陈传涛;王运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确定盐酸法舒地尔中乙醇和二氯甲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方法使用AgilentDB-1701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保持5 min,以39℃/min升温至200℃,保持15 min;以高纯氮气为载气,柱流速为3.0 ml/min;气化室温度160℃;FID检测器,检测室温度280℃.结果 外标法测得乙醇和二氯甲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7%和91.5%,样品中检测到的乙醇和二氯甲烷均满足药典规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有效控制盐酸法舒地尔原料药中乙醇和二氯甲烷残留量的方法.
作者:刘翔;徐宾朋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4,P<0.05).观察组患者的异物感、疼痛、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P<0.05).结论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临床优势,且操作简便,治疗费用经济,适宜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阮观忠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对中药饮片验收工作中不合格的饮片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防范意识,严防假冒伪劣中药饮片进入医院.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药验收记录中筛选不合格中药进行分析.结果 6335次验收记录中不合格中药饮片326次,不合格率为5.15%,均已退货.结论 中药饮片不合格率偏高,严守验收环节,保证饮片质量.
作者:赵玉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1日-2017年6月20日行PICC置管术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60例为恶性肿瘤化疗组,另选取同期行PICC置管术的非恶性肿瘤化疗患者60例为参照组.比较2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化疗组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8.3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00%(P<0.05).结论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疾病因素和护理因素也可诱发血栓形成,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伴有黏液变性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8月医院妇科收治的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并对影像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有51例单发,27例多发,肿瘤长径(21.39±4.20)cm,15例位于浆膜下,32例位于肌壁间,12例位于宫颈肌部,19例位于骶前间隙,CT显示等密度肿瘤46例,混杂密度肿瘤32例,手术病理结果分别对应子宫肌瘤伴区域黏液变性、子宫肌瘤伴广泛黏液变性,MRI示T1WI/T2WI以等信号为主者45例,T1WI等信号、T2WI混杂信号者12例,其余呈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CT显示等密度肿瘤46例、混杂密度肿瘤32例.结论 CT在巨大子宫肌瘤黏液变性诊断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而MRI则有助于鉴别巨大子宫肌瘤来源,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黄鑫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评价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疗效.方法 将妊高征患者100例动态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2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的血压水平、24 h尿蛋白、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血压水平及24 h尿蛋白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24 h尿蛋白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05).结论 妊高征患者接受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可较好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意义重大.
作者:张元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及中性粒细胞CD64在小儿肺炎早期诊断及监测小儿肺炎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51例儿科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细菌感染组86例,病毒感染组38例,支原体感染组27例.其中,细菌感染组分为轻症组60例和重症组26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各组患儿的PCT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PCT及CD64指数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原体感染组PCT水平略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肺炎患儿WBC计数、PCT、CD64、ESR较轻症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及中性粒细胞CD64可用于区分患儿肺炎类别,有助于早期诊断,在评估肺炎严重程度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佳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158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51例患者仅给予单纯的针刺治疗;B组53例患者仅给予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而C组54例患者则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C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A、B两组,而中医症候积分则显著低于A、B两组,A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0%明显高于A、B组的82.35%、69.81%,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至5.56%,则明显低于A、B组的15.69%、24.53%,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并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爱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将16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三苯氧胺,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乳癖舒胶囊联合针灸治疗,并对2组患者进行有效地心理干预措施,且实施乳房保健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采用计算大肿块直径的方法评判2组患者乳房肿块大小,于患者月经干净后7 d进行测量.采用0~10数字强度分级法评判2组患者乳房疼痛程度,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乳房肿块大小和乳房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乳房肿块小于治疗前,乳房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乳房肿块大小和乳房疼痛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另加针灸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能明显减小患者的乳房肿块,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华燕婷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项目管理模式在围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建立医院围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项目组织,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并通过各种过程控制措施保障项目结果 .结果围术期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且较之前有明显改进,并达到了预期目标;各项管理流程能够按照设计好的模式有效运行,并形成了长效运行机制.结论 项目管理模式是医院流程再造、运营模式创新的有效管理模式,值得在医院管理领域中推广应用.
作者:陶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