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静脉针留置方位对3D-CEMRA效果的影响

施振飞;汪建军;曹建东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 穿刺位置, 磁共振血管成像, 留置效果
摘要:颈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是检查颈部血管的重要方法 . 三维对比剂增强MRA具有成像速度快、扫描视野大、检查血管多、安全无辐射的特点,受到了临床医师青睐,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MRA,且常规MRA(如TOF、PC法)受扫描时间、血流、呼吸、心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多库酯钠联合聚乙二醇在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多库酯钠联合聚乙二醇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8例行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根据肠道准备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184例在服用多库酯钠3 d后,服用聚乙二醇;对照组174例直接服用聚乙二醇,比较2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总大便次数、排便总时长、肠道清洁度及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总大便次数、排便总时长、肠道清洁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5.22%,对照组为21.2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1,P>0.05).结论 多库酯钠联合聚乙二醇在便秘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优于单用聚乙二醇.

    作者:廖国海;谭诗云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救治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救治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保守治疗76例,采用手术治疗20例,根据3个月内死亡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组41例,生存组5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合并脑积水、瞳孔改变、收缩压、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出血量、GCS评分和收缩压.结论 保守疗法及手术治疗方案均是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的重要方法,控制出血量、GCS评分、收缩压等危险因素可有效提高自发性脑干出血的预后效果.

    作者:陈银娟;黄春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基于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强调规范皮肤过敏试验的重要性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皮试)的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确保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2016年医院整理上报的45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过敏反应的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汇总.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药物共有6种:头孢唑林3例(6.67%)、头孢硫脒3例(6.67%)、头孢丙烯3例(6.67%)、头孢替安13例(28.89%)、头孢曲松17例(37.78%)、头孢地嗪6例(13.33%).其不良反应包括皮疹25例(55.56%),胸闷11例(24.44%),呕吐6例(13.33%),血尿3例(6.67%).统计发现这45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前均未做皮试试验.结论 为减少用药隐患,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谨慎使用.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有关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性试验规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波;李燕思;许多;尹琼玉;司梁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全自动配药分包机拆零药品损耗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降低全自动配药分包机拆零药品损耗率的效果,提升拆零药品规范化管理水平.方法 通过收集药品损耗数据资料,分析造成全自动配药分包机拆零药品损耗的原因,综合运用PDCA循环管理技术和方法制订并实施拆零药品管理流程.将实施前、中、后的拆零药品损耗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前、中、后拆零药品损耗率分别为0.143%、0.054%、0.029%,达到目标值1‰以下.结论 有效的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能明显地降低全自动配药分包机拆零药品损耗率,使拆零药品管理规范化,并提升药学服务品质.

    作者:卢贞;丛中笑;黄旭慧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在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周围型肺癌中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11月螺旋CT证实有周围型肺癌患者86例,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穿刺成功率,病理学检查结果 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00%,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00%,患者病理分类中以腺癌为主,腺癌62例,占72.09%,鳞癌15例,占17.44%,小细胞癌7例,占8.14%,肺转移癌2例,占2.33%.并发气胸31例,并发咯血22例,同时并发气胸和咯血15例,给予积极处理均能完全治愈.结论 利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周围型肺癌进行诊断,临床诊断确诊率较高,而所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苏永强;彭中;唐大春;黄祖斌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我院2017年第一季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对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并做出相应整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对全院每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统计,按既定的要求随机抽取门诊处方及住院病历并做点评.结果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用药,监护不完善,药品遴选、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不适宜等方面,主要用药科室有ICU、呼吸内科、小儿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血液风湿免疫科、神经外科和骨科等.结论 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持续存在,需加大监管力度并大程度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保证用药合理性.

    作者:聂雪坤;许双临;陈家鑫;张立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1日-2017年6月20日行PICC置管术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60例为恶性肿瘤化疗组,另选取同期行PICC置管术的非恶性肿瘤化疗患者60例为参照组.比较2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化疗组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8.3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00%(P<0.05).结论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疾病因素和护理因素也可诱发血栓形成,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运用PDCA模式对肾功能异常的特殊患者合理用药效果分析

    目的 运用PDCA循环(质量环)对肾功能异常的特殊患者不合理用药干预,以期提高用药安全,减少对肾脏药源性伤害.方法 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医院肾功能异常患者用药作持续性干预,通过PASS系统抽选医院2015年3-5月肾功能异常患者病历217例,为对照组;第一干预循环阶段,208份病历,2015年6-8月为干预一组;第二干预循环阶段,211份病历,2015年9月-12月为干预二组;比较3组用药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调查共涉及医务人员874人次,设计9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中主要因素A为特殊人群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计算、特殊患者相关知识培训、特殊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次要因素B为特殊患者药物选择、特殊患者注射用溶媒选择、特殊患者与普通患者用药区别.在工作中加大力度对A因素循环的干预,重视主要因素的同时,并不能忽视次要因素,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互相转换.PDCA循环完成第二次干预后,药物选择、溶媒及配伍、剂量选择调整等7项指标发生变化,第一次干预后7项指标的比例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循环干预7项指标的比例升高与第一次干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A干预前肾功能异常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三项出入院患者肾功能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CA干预后1期、2期,出入院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干预后肾功能无进一步恶化.结论 借助PDCA循环管理控制模式,有助于肾功能异常患者合理选择治疗药品,得到有效的实施,并达到个体化精准治疗.

    作者:戴飞;赵萍;苏德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目的 观察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钆喷酸葡胺的不良反应,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案.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磁共振增强检查并以钆喷酸葡胺为对比剂的受检者50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记录发生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患者的例次比例、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分级,不良反应的处理及转归情况.结果 本文接受磁共振增强扫描的5020例患者中,共发生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1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4%.其中,接受普通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9%(3/3430);接受磁共振造影检查的患者中,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0.88%(14/1590);磁共振造影检查患者的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增强扫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患者的主要表现进行分级,可见非变态反应、轻度变态反应、中度变态反应、重度变态反应的构成比分别为58.82%、23.53%、11.76%、5.88%,以非变态反应和轻度变态反应的发生率高,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其不良反应分级给予相应的处理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好转或控制.结论 在实施磁共振增强扫描时,对比剂的轧喷酸葡胺注射不良反应虽整体较低,但要做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检查的安全性.

    作者:林春蕊;李小妹;刘秋娥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自拟理气通腑汤辅治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理气通腑汤辅治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5日-2016年1月6日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理气通腑汤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理气通腑汤辅治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洪俊轩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神经功能重建仪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神经功能重建仪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为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并且均给予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其中包括肌肉按摩及肢体运动疗法等治疗方案.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采用徒手肌力试验Lovertt分级法进行肌力测评,采用Fugl-Meyer评分表评定患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功能.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59,P<0.05).治疗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评分和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功能重建仪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作者:朱玉玲;宋红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力衰竭38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择期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力衰竭的患者38例,给予rhBNP 0.0075~0.015μg/(kg·min),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72 h,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生化指标及心脏超声.结果 应用rhBNP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N末端B型利钠肽明显下降(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维持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rhBNP可改善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安全有效.

    作者:薛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完全肠外营养癌症晚期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完全肠外营养(TPN)癌症晚期患者家属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直系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与国内常模组各因子比较.结果 患者家属精神症状、抑郁、偏执、焦虑、强迫、恐怖6个方面是尤为突出的心理障碍.患者家属SAS、SDS总粗分和标准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务工作者要理解家属处境,要有爱心、耐心,并给予精神及言语安慰,尽量满足患者家属的要求,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作者:陈娟;周晔;佘晨欢;史英钦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应用固尔苏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省南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62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随机为试验组及参照组各31例,将采取头罩吸氧患儿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固尔苏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患者作为试验组,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0,P<0.05).2组患儿治疗前pH、PaCO2、PaO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pH、PaO2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固尔苏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疗效显著,可提升治愈率,降低使用机械通气的概率,提高治疗整体安全性.

    作者:林春花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4,P<0.05).观察组患者的异物感、疼痛、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P<0.05).结论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临床优势,且操作简便,治疗费用经济,适宜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阮观忠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感染控制路径对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感染控制路径对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60例,其中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实施后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感染控制路径实施前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和手术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实施前10 min、手术开始后10 min、30 min、60 min和手术完成时手术室空气菌落总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d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5.00%(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中应用常规的空气净化系统加上严格的感染控制路径可提高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降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月美;陈凤英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脉冲染料激光在婴儿体表血管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脉冲染料激光在婴儿体表血管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体表血管瘤患儿61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儿均予以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同时选择于我院确诊的60例未做任何治疗的体表血管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在同一条件下采用同一相机进行摄片,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期间,统计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61例患儿中,2例接受1次治疗,10例接受2次治疗,29例接受过3次治疗,其余20例接受>3次治疗,总有效率达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6.7%,其余50例患者在随访第3个月瘤体可见明显增大.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4,P<0.05).观察组患儿61例,并发症发生率13.1%(8/61),其中有4例(6.6%)患儿在治疗后3 d内瘤体表面出现大小水泡,采用烧伤膏涂抹1周后脱痂愈合;2例(3.3%)患儿激光治疗后瘤体顶部破溃,口服药物干预后好转但留下瘢痕;2例(3.3%)患儿由于瘤体增长十分迅速,单独采用激光治疗后仍明显增大,辅助药物进行干预后效果增强.对照组60例患儿中,7例(11.7%)患儿出现瘤体顶部自发破溃而遗留瘢痕,4例(6.7%)患儿发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8.3%.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90.2%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4,P<0.05).结论 脉冲染料激光在婴儿体表血管瘤治疗中的效果突出,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肖静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从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用药合理性方面分析用药期间突发脑梗死1例

    患者,男,72岁. 因胸闷、气紧、咳嗽1个月于2015年9月28日入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 患者于1 个月前出现胸闷、气紧,快步行走、爬楼梯时明显,休息后稍缓解,阵发性连声咳嗽,痰白黏,偶有黄痰,夜间需高枕卧位,时有夜间呼吸困难发作,无胸痛发热咯黄脓痰,自行予以螺内酯、氯吡格雷、氢氯噻嗪、麝香保心丸口服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渐出现下肢水肿,遂至我院就诊.

    作者:刘清来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法舒地尔中残留溶剂

    目的 确定盐酸法舒地尔中乙醇和二氯甲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方法使用AgilentDB-1701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保持5 min,以39℃/min升温至200℃,保持15 min;以高纯氮气为载气,柱流速为3.0 ml/min;气化室温度160℃;FID检测器,检测室温度280℃.结果 外标法测得乙醇和二氯甲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7%和91.5%,样品中检测到的乙醇和二氯甲烷均满足药典规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有效控制盐酸法舒地尔原料药中乙醇和二氯甲烷残留量的方法.

    作者:刘翔;徐宾朋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早期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早期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氮平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糖尿病有关指标予以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齐拉西酮治疗的效果更加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不会影响患者血糖水平,优于奥氮平治疗,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治疗药物.

    作者:高春强;展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