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早期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比

高春强;展玲

关键词:早期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 齐拉西酮, 奥氮平
摘要:目的 对比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早期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氮平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糖尿病有关指标予以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齐拉西酮治疗的效果更加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不会影响患者血糖水平,优于奥氮平治疗,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治疗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地尔注射液致胸闷咳嗽1例

    患者,男,53岁,因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于2017年4月15日入院. 患者主诉腹胀、尿黄1 周. 嗜酒30 余年,约500 ml/d,2015年确诊肝硬化后戒酒.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检:T 37.0 ℃,BP 135/77 mmHg,P 90 次/min,R 19 次/min.意识清楚,精神较好,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皮肤无出血点,听诊心律齐,心音有力,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张振玲;周俊卿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不同潮气量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潮气量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入住呼吸监护室(R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小潮气量[潮气量(VT):6~8 ml/kg]组(A组)和传统潮气量(VT:10~12 ml/kg)组(B组),每组16例,均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PRVC-SIMV+PSV)模式通气,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机械通气后VAP发生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A组机械通气时间和RICU住院时间长于B组,VAP发生率高于B组,VAP发生时间早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并改善其预后.

    作者:邹外龙;马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强化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对不良事件及医护人员药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强化安全管理对提高高危药品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开展强化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前875例患者资料,另选2015年1月-2016年6月开展强化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后804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管理前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52例医护人员管理前后药学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强化管理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7%低于管理前的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4,P<0.05).强化管理后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种类、配伍禁忌、给药途径、专用标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等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医护人员药学认知,提高高危药品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阳苍鸿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口服降糖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 初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了解此类药物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对医院2016年9月-12月糖尿病门诊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处方使用频次和联合用药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出现频率较高的是α-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和双胍类.降糖方案以单独使用和两药联用为主.结论 院内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符合用药原则,基本合理.

    作者:梁雪文;唐耀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力衰竭38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择期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力衰竭的患者38例,给予rhBNP 0.0075~0.015μg/(kg·min),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72 h,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生化指标及心脏超声.结果 应用rhBNP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N末端B型利钠肽明显下降(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维持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rhBNP可改善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安全有效.

    作者:薛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疗效.方法 将妊高征患者100例动态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2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的血压水平、24 h尿蛋白、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血压水平及24 h尿蛋白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24 h尿蛋白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05).结论 妊高征患者接受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可较好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意义重大.

    作者:张元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调节性及辅助性T细胞表达水平观察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HSP患儿34例(HSP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1例(对照组),比较2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和CD4+CD2+5 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 .结果HSP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FoxP3+Treg及辅助性T细胞CD3+、CD4+表达水平、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HSP患儿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异常.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7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与开腹组,各39例,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开腹组的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用于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且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对胃肠道的刺激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吕海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项目管理模式在围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项目管理模式在围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建立医院围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项目组织,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并通过各种过程控制措施保障项目结果 .结果围术期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且较之前有明显改进,并达到了预期目标;各项管理流程能够按照设计好的模式有效运行,并形成了长效运行机制.结论 项目管理模式是医院流程再造、运营模式创新的有效管理模式,值得在医院管理领域中推广应用.

    作者:陶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48例,均在病灶完全清除后实施VSD,并以开放植骨方式修复骨缺损,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VSD治疗次数为3~6次,创面修复术后皮瓣均成活,且创面Ⅰ期愈合.部分骨硬化患者VSD治疗次数、感染控制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去除时间均明显短于节段性骨硬化患者(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VSD联合开放植骨对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不易出现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焱兵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肺奴卡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肺奴卡菌病( PN)是由奴卡菌侵犯人体引起的少见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化脓性疾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也可累及脑、肾脏、皮肤等器官. 肺奴卡菌病发病率较低,而且临床、影像学变化不具有特异性,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

    作者:李希岭;姜静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长期口服复方甘草片致成瘾1例

    患者,女,92岁,为军人家属. 主因间断双下肢水肿7年,加重伴纳差、乏力、嗜睡1周,以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入院. 体格检查:患者意识清,反应略迟钝,嗜睡,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无咳嗽.

    作者:李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应用固尔苏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省南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62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随机为试验组及参照组各31例,将采取头罩吸氧患儿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固尔苏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患者作为试验组,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0,P<0.05).2组患儿治疗前pH、PaCO2、PaO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pH、PaO2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固尔苏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疗效显著,可提升治愈率,降低使用机械通气的概率,提高治疗整体安全性.

    作者:林春花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及大呼气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改善,且观察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心率、呼吸频率、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率、呼吸频率、pH值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状况及心率、呼吸频率、血气pH各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信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成功完成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凝聚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凝血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小板凝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凝聚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7%略高于对照组的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具有较强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少血液凝聚,避免血栓的形成,增加患者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刚;龚华珠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降钙素原及CD64在小儿肺炎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监测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及中性粒细胞CD64在小儿肺炎早期诊断及监测小儿肺炎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51例儿科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细菌感染组86例,病毒感染组38例,支原体感染组27例.其中,细菌感染组分为轻症组60例和重症组26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各组患儿的PCT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PCT及CD64指数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原体感染组PCT水平略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肺炎患儿WBC计数、PCT、CD64、ESR较轻症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及中性粒细胞CD64可用于区分患儿肺炎类别,有助于早期诊断,在评估肺炎严重程度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佳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术后引流时间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影响

    目的 分析硬膜下血肿复发的术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19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中不同部位、术后不同引流时间、术后有无明显体力活动史等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119例CSDH患者术后复发11例,复发率为9.24%.不同性别、钻孔部位、术后引流管放置的部位、术后早期残留液、颅内积气和有无出院明显体力活动史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中,引流时间≥3 d者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引流时间<3 d者(P<0.05);而对于<60岁患者中,引流时间≥3 d者与<3 d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60岁CSDH患者,术后引流的时间应该适当延长,从而减少复发率,而对<60岁以下慢性硬膜下患者术后可早期拔除引流管.

    作者:周焱峰;高广忠;蒋霖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自拟养心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养心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养心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和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及神疲食少症状积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及神疲食少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2例,皮疹1例,对照组出现头痛2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在血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自拟养心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是治疗失眠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临床实际使用价值.

    作者:施彩红;郑小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迟发型静脉炎1例

    患者,男,62岁,主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1年,腹胀伴纳差1个月入院. 门诊以慢性丙型肝炎收住院. 入院时查体:患者精神较好,饮食欠佳,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无水肿. T 36.3 ℃,P 76 次/min,R 18 次/min,BP 130/72 mmHg.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肝功能检查:ALT 63.4 U/L ,总胆红素16.6 μmoL/L, AST 106 U/L,入院诊断: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

    作者:张春梅;周俊卿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前2组体质指数(BMI)、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I、ALB、TP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