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囊肿腹腔镜下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徐佳庆

关键词:腹腔镜, 卵巢囊肿剥除术, 开腹手术
摘要:目的 比较卵巢囊肿腹腔镜下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31例和B组28例,A组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B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对卵巢近期功能.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 <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在卵巢囊肿中治疗,相对传统开腹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2种手术方法对卵巢功能均无显著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及临床辨证治疗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在我国显示均较高,由于该病一般为多种疾病恶化到后的阶段,临床多并发其余较复杂的病症,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在中医上,其归属的范畴在于心悸、积聚、水肿、喘症等,由于本虚标实,总犯有瘀血、痰饮,血脉滞积的病症.长期的心室过重负荷以及慢性心脏病变可以引起心肌收缩力锐减,锐减的心肌收缩会导致心血液排出量锐减,进而静脉系统阻滞,动脉系统泵出降低,难以供应组织代谢,此即为慢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衰[1].

    作者:丁训左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中药合理应用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中药合理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42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结果 因无辨证论治而致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7例(40.48%);因用量与用法发生错误而致不良反应11例(26.19%);因中西药联用不当而致不良反应8例(19.04%);因中药炮制不当而致不良反应6例(14.29%).其中,未辨证论治引起的不良反应率高,这与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总结影响中药合理使用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合理使用中药,充分发挥其药效,规避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加强药物配伍、炮制及煎煮过程,掌握药物相关禁忌证,从而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凡全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以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2组镇静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在用药后30 min、用药后1h以及手术结束时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32.35% (P <0.05);观察组手术后2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味定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以及术后镇痛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加凯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仅予微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片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又能促进宫颈黏膜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岚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2.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提高表皮屏障修复或重建的进度,同时还可巩固前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松;王力;易立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柴苓汤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柴苓汤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柴苓汤,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C30量表中生理、日常生活、认知、情感、社会功能、疲劳、疼痛、恶心呕吐、睡眠、食欲、腹泻、便秘、呼吸困难、经济状况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苓汤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有积极的临床价值,能够缓解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减少晚期躯体痛苦.

    作者:于吉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5例手术治疗效果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病重,系膜通常会有水肿症状,导致其阑尾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张力会异常升高,且阑尾腔内均为脓液,需及时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1].为评价手术方案应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价值,选取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期待能提高其临床效果.

    作者:陈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血红蛋白在晚期胃肠癌姑息性化疗后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晚期胃肠癌患者姑息化疗后血红蛋白(Hb)的变化,并分析Hb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0例晚期胃肠癌患者第一周期化疗前及后一周期化疗后的静脉血Hb值,随访所有患者至肿瘤进展;分析患者化疗前后的贫血程度变化,不同疗效患者化疗前后的Hb值变化及其与PFS的关系.结果 化疗后患者的贫血率明显高于化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评效为疾病稳定(SD)或疾病进展(PD)患者的Hb值较化疗前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的Hb值与PFS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化疗可使部分患者Hb值降低;化疗后的Hb值可以作为预测PFS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程雪;卞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腺肌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确的胆囊壁疾病,主要是胆囊腺体和胆囊肌层出现良性增生病变,这种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尤其是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临床症状相似,术前诊断往往比较困难,一般是以胆囊切除术的标本为诊断依据.患者出现这种疾病,对身体机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行疾病的确诊治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笔者以我院3年间收治的25例胆囊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A、B组,每组25例.A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托珠单抗治疗,B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CRP、ESR、VAS评分、晨僵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与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A组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CRP、ESR、VAS评分数值低于B组,晨僵时间短于B组(P均<0.01).结论 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临床效果优异.

    作者:肖德利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人性化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法 将医院心内科行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低血压、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迷走神经反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功能等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健康、压力管理、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营养、躯体活动、HPLP健康行为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主健康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张园萍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应用呼吸机治疗ICU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呼吸频率和心率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呼吸机治疗ICU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ICU收治的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及心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呼吸频率为(31.2±2.08)次/min,与对照组的(31.5±2.03)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为(18.9±2.0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26.5±2.34)次/min (P <0.05);治疗前,观察组心率为(103.4±9.81)次/min,对照组为(102.7±8.52)次/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为(70.3±8.26)次/min,优于对照组的(81.5±8.85)次/min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PaCO2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采用呼吸机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率状况,而且能够让患者的呼吸频率保持平稳,改善其血气分析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跃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Cook球囊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足月妊娠患者引产时合理应用Cook球囊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医院妇产科分娩的足月妊娠患者232例为研究对象,均选Cook球囊方案引产.结果 232例患者应用Cook球囊后,Bishop分数从(3.39±0.92)分升至(8.79±0.18)分(P<0.05).7例(3.02%)患者引产失败,8例(3.45%)患者实施剖宫产.结论 对于足月妊娠患者,在促进其宫颈成熟操作中,通过实施Cook球囊方案,不仅能改善患者Bishop分数,而且还能保证其引产效果,降低引产失败率、剖宫产率等,从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及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2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尿素氮、胆固醇、肌酐、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8.89% (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可以较好控制血压水平,且不会对患者的心功能造成影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慧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2组用药效果、TIMI血流分级状况、MBG分级情况、出血情况等,以评价该方案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患者实施2种方案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MB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出血患者,出现患者死亡1例(4.76%);对照组中有出血1例(4.76%),死亡2例(9.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出现急性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通过实施替罗非班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使其TIMI血流分级、MBG分级状况均有效改善,从而提高预后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任月如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均实施静脉补液、镇静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化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脂肪酶、白细胞数、TNF-α和IL-6数值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77.6%(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18.4% (P<0.01).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联合用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邱荣金;卢劲瑜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儿科治疗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α-干扰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77.36% (P <0.05);观察组肝脾肿大恢复时间、颈部淋巴结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咽颊炎症状消失时间、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昔洛韦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更佳,对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某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处方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规范性,并对医院门诊和住院处方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分析,干预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法 从医院2016年10月份诊断为高血脂症的处方中抽取,计算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并对部分用药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结果 一共抽取了含有降血脂药物的处方2 325张,其中含有他汀类药物的处方有1 852张,占比为79.66%,不规范使用的处方89张,占比为4.81%.基本达到合理用药的规定.结论 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常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但存在许多问题,怎样合理、安全、有效使用他汀类药物,临床医师、药师应该共同关注,提高正确使用方法.

    作者:吴小利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总结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表现及用药分布,观察患者药物合用情况、给药途径,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提出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结果 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是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常累及的系统,构成比依次为32.29%、23.96%和10.42%;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是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构成比依次为27.08%、19.79%和17.71%;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以2~3种西药合用多见,构成比65.62%;静脉注射、口服、肌肉注射是引起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构成比依次为42.71%、29.16%和17.71%.结论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多,症状表现复杂,临床应加强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孙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联合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并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医院诊治的尖锐湿疣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高频电离子切割治疗,同时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法治疗,并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愈率、疣体一次性清除率;随访6个月统计2组患者尖锐湿疣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清除率达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 (P <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 (P <0.01);随访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50.00% (P<0.01).结论 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患者一次性病灶清除率高,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有效预防尖锐湿疣复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邹希斌 刊期: 2017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