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王松;王力;易立科

关键词:他克莫司软膏,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摘要: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2.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提高表皮屏障修复或重建的进度,同时还可巩固前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奥曲肽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内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消化系统肿瘤内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消化系统肿瘤内出血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洛赛克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治疗,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同时记录2组的止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为(21.4±7.8)h,短于对照组的(34.7±15.6)h(P<0.05);观察组24 h止血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50.0% (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奥曲肽对消化系统肿瘤内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止血时间,还能使止血率得到有效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龚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总结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表现及用药分布,观察患者药物合用情况、给药途径,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提出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结果 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是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常累及的系统,构成比依次为32.29%、23.96%和10.42%;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是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构成比依次为27.08%、19.79%和17.71%;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以2~3种西药合用多见,构成比65.62%;静脉注射、口服、肌肉注射是引起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构成比依次为42.71%、29.16%和17.71%.结论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多,症状表现复杂,临床应加强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孙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应急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应急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应急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6.44%,高于对照组的72.88%(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4.91%,高于对照组的81.35% (P <0.05).结论 应急护理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护理效果、康复均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陈艳;黄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高于对照组的88.14% (P<0.05).观察组6h止血的例数为47例(79.66%),多于对照组的26例(44.07%)(P<0.0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9.74±2.15)h,短于对照组的(11.25±2.34) h(P<0.01).结论 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止血疗效明显,快速、安全,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任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细菌检验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提高细菌检验质量方法

    细菌检验结果除了能够为疾病诊断工作的进行提供数据支持外,还能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一旦检验程序出现不合格情况,就会影响检验结果精确度,因此要加强对检验程序的质量控制[1].本文重点分析细菌检验操作中样本不合格原因以及质量控制方案,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3 586例作为检验对象,旨在提高细菌检验活动整体质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顾建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药学服务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

    近几年,由于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大大提升,而由于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会造成患者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因此其受到了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1].据有关研究表明,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采用药学服务既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者潜在的隐患,同时还能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加以解决[2-3].因此药学服务对抗生素合理使用临床意义重大,报道如下.

    作者:全颖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医院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处理

    目的 分析医院西药房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探究相应的处理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西药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方法 抽取医院2016年1-12月西药房审核的3 000张西药处方,对处方剂量、用法、适应证、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3 000张处方中出现有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为1.50%,其中内科处方占13张,外科处方11张,妇科处方6张,急诊处方9张,儿科处方6张;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不合理类型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及用药次数不合理等.结论 该院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要加强临床医师对药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药师严格对处方审核力度,全面提高西药房处方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何皖苏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应用呼吸机治疗ICU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呼吸频率和心率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呼吸机治疗ICU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ICU收治的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及心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呼吸频率为(31.2±2.08)次/min,与对照组的(31.5±2.03)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为(18.9±2.0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26.5±2.34)次/min (P <0.05);治疗前,观察组心率为(103.4±9.81)次/min,对照组为(102.7±8.52)次/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为(70.3±8.26)次/min,优于对照组的(81.5±8.85)次/min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PaCO2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采用呼吸机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率状况,而且能够让患者的呼吸频率保持平稳,改善其血气分析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跃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输液、用药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6个月后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6个月后,2组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林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阳性住院患者165例为观察组,165株非重复菌株均行细菌药敏试验,观察耐药性.另择取同期医院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阴性住院患者165例为对照组,对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和耐药性.结果 危险因素方面,观察组感染者入住ICU>7d者35.8%,引流/植入69.1%,合并基础疾病27.3%,合并其他细菌感染30.3%,各项指标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 >7 d、引流/植入、合并基础疾病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SAM)、环丙沙星(CIP)、美洛培南(MEM)、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四环素(TCY)、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CC)、头孢曲松(CRO)、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PM)和左氧氟沙星(LVX)具有高耐药性,耐药率达80% ~ 100%,对多粘菌素B(POL)具有高敏感性(98.8%).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与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有创性诊疗及ICU入住存在密切相关性,对临床常用广谱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加重抗菌药物耐药性.

    作者:周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ICU病房中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同时检测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尹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例,采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效果: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7.50% (7/8).结论 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其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长春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化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化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在经24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后转换为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在经24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后转换为使用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的阴转率、ALT复常率、HBsAg血清转换率、HBsAg的阴转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的阴转率、ALT复常率、HBsAg血清转换率、HBsAg的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换使用拉米夫定在干扰素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马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使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使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注射用兰索拉唑使用说明书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相关应用指南制定注射用兰索拉唑使用评价细则,并对医院2015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187例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 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通过回顾性应用评价标准,研究发现注射用兰索拉唑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无指征用药,用药疗程过长,病程记录不完善等不合理现象.结论 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使用评价标准在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使用合理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发现注射用兰索拉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郑碧进;方剑英;蔡耀;郑荔莉;林琦;方圆;翁爱彬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某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处方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规范性,并对医院门诊和住院处方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分析,干预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法 从医院2016年10月份诊断为高血脂症的处方中抽取,计算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并对部分用药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结果 一共抽取了含有降血脂药物的处方2 325张,其中含有他汀类药物的处方有1 852张,占比为79.66%,不规范使用的处方89张,占比为4.81%.基本达到合理用药的规定.结论 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常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但存在许多问题,怎样合理、安全、有效使用他汀类药物,临床医师、药师应该共同关注,提高正确使用方法.

    作者:吴小利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中医护理对冠心病搭桥术后心律失常的干预

    目的 中医护理对冠心病搭桥术后心律失常的干预.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均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素异丙酯组合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常规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率缓慢、尿量、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 观察组LVEF为(16±4)%,高于对照组的(11±3)%(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1);观察组心率缓慢8例,对照组心率缓慢1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量、6MWT均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护理对丹参素异丙酯组合物为主治疗冠心病(CHD)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使心肌血供流畅,促进心脏的活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患者均于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饮食依从性,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于干预后6个月采用自制《2型糖尿饮食知识问卷》评估饮食知识掌握度.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饮食知识总掌握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干预后3、6个月,2组SDSCA得分均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后,2组FBG、2 h PBG、HbA1c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干预后FBG、2 h P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掌握程度和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张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组.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6个月乙肝病毒基因检出值,乙肝病毒基因检出转阴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4、6个月,观察组乙肝病毒基因检出值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乙肝病毒基因检出转阴率为72.09% (31/43),高于对照组的6.98% (3/43) (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30.23%(P<0.01).结论 对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能促进患者早日改善病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黄修柳;李裕海;黄锦荣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5例手术治疗效果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病重,系膜通常会有水肿症状,导致其阑尾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张力会异常升高,且阑尾腔内均为脓液,需及时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1].为评价手术方案应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价值,选取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期待能提高其临床效果.

    作者:陈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骨通贴膏配合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术配合骨通贴膏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采取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的踝关节骨折并随访成功的患者共97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其中骨通贴膏组35例(A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配合不含药物贴膏组32例(B组),单纯手法复位组30例(C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肿胀采用骨折肿胀程度分级;术后3个月、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3组疼痛程度得分、肿胀程度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1),A组得分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6个月时Lange-Hansen分型Ⅰ型、Ⅱ型踝关节骨折患者Kofoed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Ⅳ型分型A组患者的Kofoed评分在术后第3、6个月均高于B组及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加骨通贴膏较单纯使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更佳.

    作者:韩万伟;唐翔 刊期: 2017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