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处理

何皖苏

关键词:西药房, 处方, 不合理用药, 处理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西药房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探究相应的处理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西药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方法 抽取医院2016年1-12月西药房审核的3 000张西药处方,对处方剂量、用法、适应证、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3 000张处方中出现有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为1.50%,其中内科处方占13张,外科处方11张,妇科处方6张,急诊处方9张,儿科处方6张;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不合理类型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及用药次数不合理等.结论 该院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要加强临床医师对药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药师严格对处方审核力度,全面提高西药房处方合理用药水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应急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应急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应急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6.44%,高于对照组的72.88%(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4.91%,高于对照组的81.35% (P <0.05).结论 应急护理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护理效果、康复均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陈艳;黄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总结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表现及用药分布,观察患者药物合用情况、给药途径,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提出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结果 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是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常累及的系统,构成比依次为32.29%、23.96%和10.42%;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是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构成比依次为27.08%、19.79%和17.71%;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以2~3种西药合用多见,构成比65.62%;静脉注射、口服、肌肉注射是引起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构成比依次为42.71%、29.16%和17.71%.结论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多,症状表现复杂,临床应加强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孙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及临床辨证治疗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在我国显示均较高,由于该病一般为多种疾病恶化到后的阶段,临床多并发其余较复杂的病症,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在中医上,其归属的范畴在于心悸、积聚、水肿、喘症等,由于本虚标实,总犯有瘀血、痰饮,血脉滞积的病症.长期的心室过重负荷以及慢性心脏病变可以引起心肌收缩力锐减,锐减的心肌收缩会导致心血液排出量锐减,进而静脉系统阻滞,动脉系统泵出降低,难以供应组织代谢,此即为慢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衰[1].

    作者:丁训左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肿瘤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观察比较经护理后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27±5.13)d,短于对照组的(24.36±3.84)d(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33.33% (P <0.01).结论 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配合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刘晓斌;冯宇峰;邵燕菁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ICU病房中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同时检测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尹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降血糖、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医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情况,观察比较2组糖尿病疗效.结果 观察组病灶好转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68.75%,高于对照组的37.50% (P< 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 h PBG)数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BG和2 h PBG数值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 (P <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智寿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柴苓汤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柴苓汤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柴苓汤,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C30量表中生理、日常生活、认知、情感、社会功能、疲劳、疼痛、恶心呕吐、睡眠、食欲、腹泻、便秘、呼吸困难、经济状况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苓汤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有积极的临床价值,能够缓解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减少晚期躯体痛苦.

    作者:于吉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在烧伤治疗过程中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从医院治疗的烧伤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取补液、营养支持、抗感染、外科削痂和植皮等常规治疗措施,而观察组同时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浆蛋白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以及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蛋白含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烧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而且能够改善血浆蛋白值以及血红蛋白值等相关指标,疗效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张守信;牛晓玲;崔炳环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5例手术治疗效果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病重,系膜通常会有水肿症状,导致其阑尾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张力会异常升高,且阑尾腔内均为脓液,需及时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1].为评价手术方案应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价值,选取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期待能提高其临床效果.

    作者:陈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电刺激仪治疗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雅思牌)进行治疗和护理,根据哇田饮水试验得分和营养状态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2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对于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吞咽功能改善速度,加快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铷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精准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精准护理在规范管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宣教,观察组采用路径式健康宣教.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出血倾向或栓塞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NR达标情况、服药依从性及定期监测INR的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准护理对规范房颤患者的抗凝管理切实可行.

    作者:宋志虹;马琳晔;陈思萍;王文卿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前置胎盘孕妇期待疗法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前置胎盘孕妇期待疗法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孕妇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取普通产科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化护理方式,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妊娠结局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和新生儿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低于对照组的20.59% (P <0.01).结论 将系统化护理方式实施在前置胎盘孕妇的期待疗法中,可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新生儿Apger评分.

    作者:曾敏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及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2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尿素氮、胆固醇、肌酐、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8.89% (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可以较好控制血压水平,且不会对患者的心功能造成影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慧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联合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并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医院诊治的尖锐湿疣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高频电离子切割治疗,同时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法治疗,并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愈率、疣体一次性清除率;随访6个月统计2组患者尖锐湿疣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清除率达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 (P <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 (P <0.01);随访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50.00% (P<0.01).结论 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患者一次性病灶清除率高,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有效预防尖锐湿疣复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邹希斌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耳穴贴压改善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MDD)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1].近年抑郁症发病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具有患病率高、自杀率高的特点[2].有研究表明,约7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3].失眠是抑郁症常见的睡眠障碍.目前对于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概念未做界定,认为是一种基于情志障碍出现的失眠症候群,持续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存在主观不满意[4].长期失眠会加重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失眠也是自杀的重要标志,严重的失眠可能会加大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5].

    作者:谢珊;傅荣;吴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48例采用阴道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以子宫刮诊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判断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结果 子宫诊刮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炎4例,子宫内膜增生10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4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内膜癌5例.48例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炎5例(10.4%),子宫内膜增生10例(20.8%),萎缩性子宫内膜24例(50.0%),子宫内膜息肉6例(12.5%),子宫内膜癌3例(6.4%).阴道超声检查对各种类型子宫内膜病变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子宫诊刮病理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可准确鉴别各类型子宫内膜病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组.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6个月乙肝病毒基因检出值,乙肝病毒基因检出转阴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4、6个月,观察组乙肝病毒基因检出值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乙肝病毒基因检出转阴率为72.09% (31/43),高于对照组的6.98% (3/43) (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30.23%(P<0.01).结论 对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能促进患者早日改善病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黄修柳;李裕海;黄锦荣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人性化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法 将医院心内科行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低血压、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迷走神经反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功能等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健康、压力管理、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营养、躯体活动、HPLP健康行为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主健康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张园萍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均为疾病急性加重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吸入特布他林雾化液+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73.9%(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aO2及PaCO2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时,通过联合用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与噻托溴铵,可提高患者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和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中医护理对冠心病搭桥术后心律失常的干预

    目的 中医护理对冠心病搭桥术后心律失常的干预.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均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素异丙酯组合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常规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率缓慢、尿量、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 观察组LVEF为(16±4)%,高于对照组的(11±3)%(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1);观察组心率缓慢8例,对照组心率缓慢1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量、6MWT均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护理对丹参素异丙酯组合物为主治疗冠心病(CHD)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使心肌血供流畅,促进心脏的活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