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娴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2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尿素氮、胆固醇、肌酐、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8.89% (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可以较好控制血压水平,且不会对患者的心功能造成影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慧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含苯磺酰胺结构新型分子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对抗糖尿病的活性.方法 取对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苯磺酰胺结构新型分子合成路线,并通过研究发现中间体与目标分子TM1、TM2相对实用及简捷的合成路线.结果 通过本研究设计实验得到二十多种化合物,反应要求温和,收益率高,上限可达95%;根据体外抗糖尿病活性显示,所得化合物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活性相对较弱.结论 醇体系可促进含对氨基苯甲酸、苯磺酰胺结构分子进一步优化.
作者:孙秀玲;卢华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晚期胃肠癌患者姑息化疗后血红蛋白(Hb)的变化,并分析Hb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0例晚期胃肠癌患者第一周期化疗前及后一周期化疗后的静脉血Hb值,随访所有患者至肿瘤进展;分析患者化疗前后的贫血程度变化,不同疗效患者化疗前后的Hb值变化及其与PFS的关系.结果 化疗后患者的贫血率明显高于化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评效为疾病稳定(SD)或疾病进展(PD)患者的Hb值较化疗前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的Hb值与PFS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化疗可使部分患者Hb值降低;化疗后的Hb值可以作为预测PFS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程雪;卞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在烧伤治疗过程中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从医院治疗的烧伤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取补液、营养支持、抗感染、外科削痂和植皮等常规治疗措施,而观察组同时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浆蛋白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以及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蛋白含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烧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而且能够改善血浆蛋白值以及血红蛋白值等相关指标,疗效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张守信;牛晓玲;崔炳环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儿科治疗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α-干扰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77.36% (P <0.05);观察组肝脾肿大恢复时间、颈部淋巴结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咽颊炎症状消失时间、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昔洛韦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更佳,对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EBV感染患儿118例临床资料.结果 EB病毒感染以发热(82.20%)、咽峡炎(95.76%)、淋巴结肿大(83.90%)、双眼水肿(43.37%)等较为多见,且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并可出现肝损害.结论 EB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但经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后,预后效果较好.
作者:钟蓓;封其华;曹斌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对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40例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总结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0例进行研究,且术中均有急性脑膨出症状发生,在分析诱因的同时,重点总结防治措施,以改善预后.结果 40例急性脑膨出患者中,弥漫性、急性脑肿胀18例(45.00%),迟发型颅内血肿17例(42.50%),大脑缺血/缺氧5例(12.50%),均予以及时处理.随访发现,植物生存者1例(2.50%),重度残疾者5例(12.50%),中度残疾者5例(12.50%),恢复质量较好者12例(30.00%),死亡者17例(42.50%).结论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弥漫性、急性脑肿胀;迟发型颅内血肿或者是大脑缺血/缺氧都可能会诱发急性脑膨出,因此在治疗中,除了要对患者疾病特征深入分析外,还要制定专业防治措施,通过防止脑膨出症状出现,再加以综合处理,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杜洪宇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A、B组,每组25例.A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托珠单抗治疗,B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CRP、ESR、VAS评分、晨僵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与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A组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CRP、ESR、VAS评分数值低于B组,晨僵时间短于B组(P均<0.01).结论 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临床效果优异.
作者:肖德利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 选取实施健康保健的幼儿园儿童2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感染控制,观察组实施全面预防控制措施,观察2组幼儿传染性疾病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传染病总发生率为3.97%,低于对照组的15.08% (P<0.01);观察组幼儿家长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7.78% (P <0.05).结论 对幼儿园儿童实施传染性疾病全面预防控制管理,可明显控制传染性疾病发生,促进幼儿的健康发育,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何洁颖 刊期: 2017年第29期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在我国显示均较高,由于该病一般为多种疾病恶化到后的阶段,临床多并发其余较复杂的病症,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在中医上,其归属的范畴在于心悸、积聚、水肿、喘症等,由于本虚标实,总犯有瘀血、痰饮,血脉滞积的病症.长期的心室过重负荷以及慢性心脏病变可以引起心肌收缩力锐减,锐减的心肌收缩会导致心血液排出量锐减,进而静脉系统阻滞,动脉系统泵出降低,难以供应组织代谢,此即为慢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衰[1].
作者:丁训左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原因并观察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防控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防控措施,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术中大出血的发病原因,2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及满意度.结果 剖宫产产妇术中大出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联合胎盘因素、子宫切口延长,分别占60.00%、26.67%、10.00%、3.33%;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5);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612.42±123.05) ml,低于对照组的(908.35±212.40) ml(P <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加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作者:李志红;赵运法;刘九红;宫梦雪;赵瑞敏;史计月;尹亚彬;郭静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全部愈合拆线,并无感染.对照组有1例钛钉移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中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均实施静脉补液、镇静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化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脂肪酶、白细胞数、TNF-α和IL-6数值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77.6%(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18.4% (P<0.01).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联合用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邱荣金;卢劲瑜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中药合理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42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结果 因无辨证论治而致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7例(40.48%);因用量与用法发生错误而致不良反应11例(26.19%);因中西药联用不当而致不良反应8例(19.04%);因中药炮制不当而致不良反应6例(14.29%).其中,未辨证论治引起的不良反应率高,这与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总结影响中药合理使用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合理使用中药,充分发挥其药效,规避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加强药物配伍、炮制及煎煮过程,掌握药物相关禁忌证,从而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凡全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总结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表现及用药分布,观察患者药物合用情况、给药途径,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提出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结果 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是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常累及的系统,构成比依次为32.29%、23.96%和10.42%;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是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构成比依次为27.08%、19.79%和17.71%;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以2~3种西药合用多见,构成比65.62%;静脉注射、口服、肌肉注射是引起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构成比依次为42.71%、29.16%和17.71%.结论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多,症状表现复杂,临床应加强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孙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高于对照组的88.14% (P<0.05).观察组6h止血的例数为47例(79.66%),多于对照组的26例(44.07%)(P<0.0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9.74±2.15)h,短于对照组的(11.25±2.34) h(P<0.01).结论 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止血疗效明显,快速、安全,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任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联合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方案+超声乳化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眼科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5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0例)实施吡诺克辛眼药水方案,观察组(335例)联合实施人工晶体植入+超声乳化方案,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视力水平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1%,高于对照组的92.19% (P <0.05);2组患者行2种治疗方案后,观察组视力水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联合实施人工晶体植入+超声乳化方案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其临床效果,而且还可有效提升患者视力水平,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家贵 刊期: 2017年第29期
患儿,男,9岁,主因发现骨髓细胞两系减少、乏力5个月,间断发热4d来院.患儿5个月前发现骨髓细胞两系减少,伴乏力,于外院查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以中、晚期细胞为主.红系以中、晚幼细胞居多.巨核细胞64个,血小板成堆可见.骨髓病理:骨髓增生较活跃,粒红比例大致正常;粒系各阶段细胞均可见,未见幼稚细胞簇,晚期细胞比例正常,可见嗜酸性细胞;红系以中晚期细胞为主,可见大小幼红细胞;巨核细胞数量形态正常;可见淋巴细胞;未见含铁血黄素沉着,铁染色(+).血常规WBC 2.3×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109/L、红细胞计数3.22×1012/L、HGB 107 g/L、PLT 154×109/L,诊断为粒细胞减少症、营养性贫血.给予升高粒细胞、纠正贫血治疗,于4d前出现发热,热型为弛张热,未予特殊处理来我院.既往病史:1年前曾有双指关节对称性肿痛.家族病史:其父诊断为“狼疮性肾炎”4年.其母因“脑出血”病故.
作者:康天;赵莉;张旭辉;史立端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医院精神科门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为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医院精神科门诊抗精神病药物处方6 393张,通过对处方数据的统计,对每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率和联合用药情况及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 该院抗精神病用药处方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共10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再根据各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分析得出医院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使用基本符合目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原则,但联合用药频度过高.结论 通过本次统计分析发现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的非经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基层医疗单位正被广泛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医院近时期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特点,为指导临床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运用、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作者:杨爱兰;陈荣;薛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医院西药房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探究相应的处理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西药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方法 抽取医院2016年1-12月西药房审核的3 000张西药处方,对处方剂量、用法、适应证、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3 000张处方中出现有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为1.50%,其中内科处方占13张,外科处方11张,妇科处方6张,急诊处方9张,儿科处方6张;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不合理类型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及用药次数不合理等.结论 该院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要加强临床医师对药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药师严格对处方审核力度,全面提高西药房处方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何皖苏 刊期: 2017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