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既往未行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NSCLC应用布加替尼对比克唑替尼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

梁斐;张晓斐;蔡修宇

关键词:
摘要:本期分享的是2018年9月25日在线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上的ALTA-L1研究的第一次中期分析结果.ALTA-L1研究是对既往未行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应用布加替尼(brigatinib)对比克唑替尼(crizotinib)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1].
中国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结肠癌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分层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背景与目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是肿瘤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类细胞,同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CSC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恶性肿瘤浸润、转移及与肿瘤患者预后紧密联系.本研究以CSC是否经EMT为标准,建立一种新型结肠癌干细胞EMT分层模型,以评价不同活性物质对不同分型的结肠癌干细胞表型的影响.并用当下研究成熟的抑癌基因miR-139-5p及其靶向抑制的转录因子4(transcription factor 4,TCF4)蛋白验证上述模型的可行性,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CD44和细胞上皮黏附分子/上皮特异性抗原(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ithelial specific antigen,EpCAM/ESA)为结肠癌干细胞标志物,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皮下移植瘤中CD44+ESA+、CD44+ESA-细胞亚群和转移瘤中CD44+ESA+、CD44+ESA-细胞亚群,分别命名为Epi-S、Epi-P、pEMT-S和pEMT-P,亲本细胞株HCT116作为后续实验的阴性对照;验证分选后不同细胞亚群的多药耐药性、克隆形成能力以及干性转录因子SOX2、OCT4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检测miR-139-5p过表达、TCF4敲低对Epi-P和pEMT-P以及TCF4过表达对Epi-S和pEMT-S CSC侵袭能力与EMT标志分子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影响.结果:相较于HCT116亲本细胞株,Epi-S、Epi-P、pEMT-S和pEMT-P共4种CSC分型均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和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干性相关转录因子OCT4和SOX2在4种CSC分型中表达均升高,与亲本细胞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相关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在4种CSC分型中表达均升高,与亲本细胞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miR-139-5p或敲低TCF4均能抑制Epi-P和pEMT-P结肠癌干细胞亚型的侵袭能力(P<0.01);在表型稳定未经历EMT的上皮亚系Epi-S中,过表达TCF4能够显著促进其侵袭能力(P<0.01);Epi-P和pEMT-P中过表达miR-139-5p和敲低TCF4,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增加,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下降.结论:以CD44和ESA为结肠癌干细胞标志物分选出的4种分型具有不同表型可塑性,该模型可用来评价不同生物活性物质对结肠癌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李鹏;马晓莹;李小嘉;金文琪;丁旭枫;郭修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99mTc-转铁蛋白-DTPA-Gd核素/磁性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基于转铁蛋白受体表达水平的肿瘤成像

    背景与目的:转铁蛋白(Holo-Transferrin,Tf)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广泛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并被认为是抗肿瘤治疗的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99mTc-Tf-DTPA-Gd在体、无创性检测多种人源性肿瘤TfR表达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制作10种人肿瘤细胞的BALB/c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经荷瘤鼠尾静脉注射99mTc-Tf-DTPA-Gd或Tf-DTPA-Gd 4 h后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靶本比值即靶区/肌肉组织(target-to-muscle ratios,T/M)或相对信号增强值(relative signal enhancement,rSE);显像结束后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H-score法评估10种肿瘤表达TfR水平.选用两样本t检验及Spearman分析数据.结果:10种移植瘤模型均可用于成像.注射双模态探针4 h后,有9种肿瘤摄取99mTc-Tf-DTPA-Gd,其中胶质瘤细胞U87的T/M值高,乳腺癌细胞MDA-MB-468也有较高的T/M值;而前列腺癌细胞PC-3肿瘤几乎不摄取,T/M值接近1,与MDA-MB-468 T/M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9,P=0.002).MRI显示,MDA-MB-468肿瘤强化明显,rSE达(154.88±8.71)%,而PC-3肿瘤为(111.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1,P=0.001).PC-3肿瘤几乎不表达TfR,其余9种肿瘤均不同程度地表达TfR.Tf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探针的T/M值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15,P<0.001).结论:99mTc-Tf-DTPA-Gd可在体、无创性反映肿瘤表达TfR受体情况.

    作者:顾丙新;孙玉云;杨忠毅;罗建民;张建平;章英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联合磁共振成像对判断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仅决定着预后,还指导着术后辅助治疗;因此对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皆在分析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检测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ⅠA~ⅡA期110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SCCAg检测判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95,佳临界值为2.45 ng/mL,95%CI为0.577~0.812,其阳性预测值为46%,阴性预测值为84%,准确率为71%,灵敏度为58.6%,特异度为75.3%(Kappa值=0.312,P=0.001);术前MRI检查诊断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77%,阴性预测值为89%,准确率为86.4%,灵敏度为69.0%,特异度为92.6%(Kappa值=0.637,P=0.000);两者联合诊断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55%,阴性预测值为97%,准确率为78.1%,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72.8%(Kappa值=0.540,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SCCAg>2.45 ng/mL、间质浸润深度、切缘浸润及脉管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间质浸润及脉管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SCCAg>2.45 ng/mL、间质浸润深度、切缘浸润及脉管浸润相关,尤其当有间质浸润及脉管浸润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不可忽视;而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MRI要优于SCCAg检查,当两者结合可显著提高其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对宫颈癌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梦君;李玉芝;王丽华;常梦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国BRCA1/2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乳腺癌病理学特征的比较性研究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是两个主要的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本研究旨在发现中国BRCA1/2突变阳性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方法:本研究入组了2012—2016年间287例接受过BRCA1/2基因突变检测的乳腺癌,对其中BRCA1/2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在287例乳腺癌中,66例为BRCA1突变阳性,47例为BRCA2突变阳性,174例为BRCA1/2突变阴性.BRCA1突变的乳腺癌表现为更高的组织学分级(P<0.001),更高比例的三阴性乳腺癌(72.7%,P<0.001).BRCA1突变阳性和BRCA2突变阳性的乳腺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阳性表达率较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更低(P<0.001).BRCA1突变阳性乳腺癌基底标志物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阳性率为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阳性率也更低(P<0.05).结论:中国BRCA1突变阳性乳腺癌更多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CK5/6和EGFR的阳性率更高等特点,并且BRCA1和BRCA2突变阳性乳腺癌中HER2受体阳性率也更低.

    作者:朱信屹;田田;蔡旭;秦广琪;孙孟红;吴炅;沈镇宙;邵志敏;胡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既往未行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NSCLC应用布加替尼对比克唑替尼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

    本期分享的是2018年9月25日在线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上的ALTA-L1研究的第一次中期分析结果.ALTA-L1研究是对既往未行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应用布加替尼(brigatinib)对比克唑替尼(crizotinib)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1].

    作者:梁斐;张晓斐;蔡修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前刺激性Tg与佳治疗反应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初始治疗(手术+131I+TSH抑制)后的疗效反应对动态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reablative-stimulated thyroglobulin,ps-Tg)对佳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中位随访74.5个月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136例,根据治疗反应评估体系将其治疗效果分为4组:佳治疗反应(excellent response,ER)(86例)、疗效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IDR)(18例)、血清学反应欠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4例)和影像学反应欠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28例).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4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建立ps-Tg及肿瘤大小与ER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得佳界值点,对影响ER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ps-Tg及肿瘤大小发生非ER的累积风险,使用log-rank法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间ps-Tg水平、肿瘤大小、腺外侵犯、多灶性、淋巴结分期以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Tg以及肿瘤大小与ER关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和0.666,当ps-Tg以9.05 ng/mL为界值预测ER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分别为83.7%和80.0%),肿瘤直径以1.05 cm为界值点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5%和72.0%.多因素分析显示ps-Tg和肿瘤大小可以作为预测ER的独立因素(OR=20.571,P=0.015;OR=3.291,P=0.008).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ps-Tg≥9.05组患者的非ER风险明显高于ps-Tg<9.05组(P=0.0003).结论:ps-Tg(界值点为9.05 ng/mL)可用于预测本组患者佳治疗反应,其与肿瘤大小结合可以更全面地预测初始治疗后的疗效.

    作者:刘杰蕊;梁军;林岩松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流行特征分析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居民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旨在描述和分析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流行特征.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按地区、性别分层,分别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并应用Joinpoint统计软件分析2002—2015年上海市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估算总体和分阶段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标化率.结果:2015年上海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71610例,死亡病例38445例.病理学诊断比例(percentage of morphologically verified cases,MV%)为78.42%,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percentage of death certifications only,DCO%)为0.21%,死亡发病比(mortality to incidence ratio,M/I)为0.55.上海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497.33/10万,标化发病率为228.82/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低于女性,市区低于郊区.恶性肿瘤发病在4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全市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及膀胱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59%.全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67.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95.99/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市区和郊区基本持平.死亡率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食管癌、胆囊癌、前列腺癌以及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8.07%.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市共有399027例现患肿瘤病例,现患率为2.77%.市区现患率为3.07%,郊区为2.55%.乳腺癌是现患病例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15.33%.现患病例生存达5年的占50.90%.肺癌是上海市发病和死亡均位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Joinpoint趋势分析显示,2011年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率均出现拐点.男性肺癌发病率在2002—2011年期间显著下降,APC为-1.34%(P<0.001),自2011年起显著上升,APC为3.30%(P<0.001);女性肺癌发病率在2002—2011年期间无明显变化趋势,较为平稳,2011—2015年期间呈快速上升趋势,APC达15.25%(P<0.001).与发病率变化不同,2002—2015年间上海市男性肺癌死亡率呈缓慢持续下降趋势,APC为-0.72%(P=0.03),女性无明显变化趋势.与2002年相比,2015年男性和女性肺癌诊断时期别为Ⅰ期的病例比例和腺癌比例均明显上升.男性肺癌诊断时期别Ⅰ期比例由2002年的3.96%上升到2015年的11.08%,女性由3.72%上升至23.57%.男性腺癌比例由2002年的15.81%上升到2015年的34.46%,女性由28.76%上升至66.08%.结论: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和女性乳腺癌仍是威胁上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癌种.乳腺癌是现患病例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自2011年开始,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提示与低剂量螺旋CT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但需更多数据和研究支持.

    作者:鲍萍萍;吴春晓;张敏璐;彭鹏;王春芳;龚杨明;顾凯;向詠梅;施亮;庞怡;施燕;付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CRISPR-Cas9敲除Notch1对CNE2细胞增殖及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Notch信号转导通路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维持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研究方法难以使Notch通路中特定基因功能完全丧失.本研究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Notch1基因敲除的CNE2鼻咽癌细胞系,并观察Notch1敲除对CNE2细胞增殖、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鼻咽癌细胞CNE2及鼻咽正常上皮细胞NP69中Notch1表达水平;利用sgRNA在线设计工具,针对Notch1设计sgRNA;利用PX459质粒构建含sgRNA的敲除载体PX459-Notch1-sgRNA;将质粒瞬时转染CNE2细胞,经过药物筛选、克隆化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免疫荧光染色验证得到Notch1敲除的CNE2鼻咽癌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方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otch1敲除组(Notch-KO)与未转染亲本组(Parental)、转染PX459空载体水平较的对照组(Ctrl)的增殖活性及辐射敏感性,并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侧群细胞比例.结果:与NP69细胞相比,CNE2细胞中Notch1蛋白水平较高;Western blot检测、免疫荧光染色验证Notch1基因被完全敲除.Notch1基因敲除可抑制细胞增殖活性(P<0.05);Notch1-KO组的D0、Dq和SF2值分别为1.160、1.881和0.630 Gy,低于Parental(1.176、2.533和0.824 Gy,P<0.001)和Ctrl组(1.182、2.516和0.819 Gy,P<0.001);Notch1-KO中侧群细胞比例[(1.13±0.01)%]较Parental[(3.81±0.03)%]、Ctrl[(3.70±0.03)%]明显下降(P<0.001).结论:运用CRISPR-Cas9技术可成功敲除CNE2细胞中的Notch1基因,Notch1基因敲除导致CNE2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辐射敏感性增加、侧群细胞比例降低.

    作者:汪宇洁;吕涛;王孝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超声筛查乳腺癌模式在基层医院应用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影响成年女性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3%~4%的速率增长,严重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分析超声筛查乳腺癌模式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探讨应用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采用基于超声筛查乳腺癌的模式,选择35~60岁哈密地区户籍的各民族妇女进行群体乳腺癌筛查,全部妇女先行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e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为4级和5级的行活检,0级和3级的补充乳腺X线检查,1级和2级的随访.结果:2012年1月—2017年10月全地区在本院累计完成乳腺癌检查184680人,其中149例确诊为乳腺癌,乳腺癌检测率80.68/10万,建议行乳腺X线检查3203人次,实际乳腺X线检查2675人次;建议活检582人次,实际活检582人次;早期乳腺癌比例:0期36.24%,Ⅰ期51.00%,Ⅱ期10.07%,Ⅲ期2.68%,0+Ⅰ+Ⅱ期97.31%,0+I期87.24%.灵敏度和特异度:乳腺超声筛查出122例乳腺癌(81.88%),X线检查出27例(18.12%).35~39岁组乳腺癌检出率为8.56/10万,40~50岁组检出率为29.20/10万,51~60岁组检出率为42.71/10万.回族妇女乳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0.05),其次为维吾尔族妇女.结论:超声筛查乳腺癌模式在基层医院易于推广,实际操作过程中筛查对象的依从性较好,易于普及,在乳腺癌的检出、早期诊断等方面效果明显.

    作者:乌拉木·玉努斯;周娜;柳紫阳;郭瑞;孟庆荣;李红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国癌症杂志

中国癌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