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夏泻心汤结合三联抗Hp方案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马善美;郑卫;张筠;蔡和利;林洁;倪德龙;欧丽敏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 半夏泻心汤, 血清G-17, 血清硫氧还蛋白-1(TRX-1), 发病率
摘要: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结合西药三联抗Hp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癌患病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医院消化科就诊的胃癌前病变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使用三联疗法抗Hp方案治疗,观察组加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口服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及血清硫氧还蛋白-1(TRX-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2组治疗有效率,使用自主研发的胃癌前病变前瞻性自动监测随访软件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观测其胃癌发病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高于对照组的79.73% (P <0.05);2组血清G-17、TRX-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胃癌癌前病变随访软件对2组进行监控,观察组的在随访期间一、二级预警人数少于对照组,而三、四级预警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感染Hp率为6.76%,胃癌发病率为2.70%;对照组再感染Hp率为17.57%,胃癌发病率为6.7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结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癌前病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p再感染率,有助于Hp的进一步根治,降低胃癌发病风险,值得推广借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药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及用药干预探究

    目的 探讨药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及用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通过电话随访方式,与临床医师探讨后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合理用药指导;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及用药后的血压达标率.结果 随访后,观察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61.64%,高于对照组的39.73% (P <0.01);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78.08%,高于对照组的56.16% (P <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药师参与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是控制患者血压平稳的有效方法.

    作者:彭勇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机械通气及相关因素对腹内压影响的研究

    目的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行连续动态的腹内压监测来探究机械通气及相关因素对腹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100例,采用膀胱测压法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腹内压力进行记录,并注意记录呼吸机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等相关指标.分析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进行机械通气2h后,腹内压升高患者的氧合指数显著低于腹内压正常的患者(P<0.01),机械通气PEEP与呼吸频率均高于腹内压正常患者(P<0.01),血流动力学参数低于腹内压正常组(P<0.01).结论 机械通气及相关因素有使腹内压升高的风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应加强腹内压监测.

    作者:王芳;刘静;尹小玲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医院ICU术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按镇静镇痛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SA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唤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吗啡注射次数少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10.81% (P <0.05).结论 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对提高镇静镇痛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星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对肛肠疾病术后换药疼痛及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对肛肠疾病术后创面愈合效果和换药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曲马多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不同时段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VEGF、EGF指标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VEGF、EGF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肛肠疾病手术治疗后使用中医外治综合疗法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缓解患者的换药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简银基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及对策

    门诊药房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药物分配,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利益和形象[1-2].随着医疗水平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门诊患者也随之增加,药房作为药物的存放和供应地点,工作量和负担加重,差错率也随之增加[3].如何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提高药房服务质量是医院关注的重点.本文对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张翠华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ERCP是指内镜引导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X线下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临床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1].不仅如此,基于该项医疗技术开展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等也使ERCP广泛应用于治疗领域,使其在无创或微创诊治肝胆胰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但是,由于操作的特殊性,ERCP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安全.现以我院近年收治的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治疗性ERCP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张永琪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乐卡地平、比索洛尔和替米沙坦治疗初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乐卡地平、比索洛尔和替米沙坦治疗初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初诊为患者93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1例.A组给予乐卡地平治疗,B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C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治疗期间每周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随访,治疗1个月对患者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舒张压均降低,A组降低(8.2±1.9) mmHg、B组降低(6.7±2.0) mmHg、C组降低(7.8±1.7) mmHg,A组和C组舒张压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且降低幅度均好于B组(P<0.05);治疗后,A组心率明显升高(P<0.05),B组降低明显(P<0.05),C组患者心率降低幅度介于A组和B组之间(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乐卡地平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但会导致患者出现反射性心率加快,必要时联合比索洛尔进行治疗;替米沙坦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适合作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顺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乳腺摄影图像信息标注规范化设计与实施

    数字化摄影已成主流,但其图像信息标注不同医院间、不同设备间各不相同,上传PACS的虚拟胶片图像的信息标注差异较大,而且存在重要信息重复或欠缺等情况[1].2015年河北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组织的全省乳腺摄影照片评比,我们对收到的93张数字化乳腺摄影胶片图像信息标注进行了统计分析,图像信息标注规范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及规范[2].

    作者:暴云锋;郭哲;王红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实施生长抑素方案的价值与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长抑素治疗方案,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病情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68.18%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40.91% (P <0.05);观察组腹痛症状消失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实施生长抑素方案,除了能提高患者的整体治愈率外,还能防范并发症发生,同时缩短其腹痛症状消失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等,可推广应用.

    作者:郭磊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 观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依据患者抑郁症严重程度选择氟西汀、帕罗西汀和氟伏沙明;对照组予以患者维生素.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评估2组治疗后抑郁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HAMD-2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和疗程结束时,2组HAMD-24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HAMD-2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抗抑郁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30.43% (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不良反应少且轻,用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状况.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F-36量表判定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 (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6.0%vs.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身体疼痛、社会情感、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等项目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时可考虑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疗效突出,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抗血栓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秀德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品管圈对提升门诊预约服务诊疗的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门诊儿科的预约服务诊疗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根据医院门诊儿科的就诊特殊性,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抽取周一~周五每天4个门诊普通医师诊室早上电脑排号的前1~20号进行调查,时间为10个工作日.得出影响门诊儿科的预约挂号率的原因,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整改.过程中我们利用多种预约挂号的宣传方式进行宣教,让患者/家属体会到预约就诊的方便、快捷.结果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门诊儿科的预约挂号率.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门诊儿内科进行预约挂号的宣教得到很好的成效,缓解医院门诊儿科就诊、候诊拥挤现象,减少纠纷,维护医院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协调护患关系,体现护士价值.

    作者:张子媛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评定与护理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评定与护理.方法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组均配合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7.68%,高于对照组的86.05%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再次心肌梗死率、再发心绞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再通冠状动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配合优质护理能够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贺璐;陆娜;张春兰;何楠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28日所有在院患者,查看中药注射剂是否有用药指征、溶媒选择和溶媒用量、是否超剂量用药、是否按疗程给药、是否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 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占总例数的28.07%(194/691),大部分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占90.7% (176/194).中药注射剂溶媒选用错误的例数占13.17% (91/691),溶媒用量错误的占14.91%(103/691).中药注射剂使用量合格例数占89.73%(620/691),使用量不合格例数占10.27% (71/691).本次调查显示,所有病例中未有联合配伍使用现象和超疗程使用情况.结论 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进行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范健;刘华;吕建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53例分析及药学监护

    目的 分析低分子右旋糖酐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规律,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监护.方法 选取低分子右旋糖酐而引起过敏性休克患者53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其中> 50岁者28例(52.83%),在用药30 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者44例(83.02%),首次用药发生过敏性休克者50例(94.34%),联合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者14例(26.42%),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较多见.结论 对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患者应加强药学监护,特别是用药前30 min应特别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联用,以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赵文霞;邱凯锋;李剑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病因明确发热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疾病类型、费用等因素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病因明确发热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疾病类型、费用、住院时间等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病因明确发热患者(病因明确组,46例)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不明原因组,35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发热病因类型、诊治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46例病因明确发热患者确诊45例,确诊率为97.83%;35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确诊29例,确诊率为8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明确组感染率为80.43%,高于不明原因组的42.86% (P <0.01);病因明确组住院时间短于不明原因组,病因明确组住院费用少于不明原因组(P均<0.01).结论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相对病因明确发热患者,非感染性病因较多,其诊治时间和诊治费用均较高.

    作者:余模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87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2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87例患者中,Ⅰ型25例(28.7%),Ⅱ型22例(25.3%),Ⅲ型16例(18.4%),Ⅳ型24例(27.6%).观察组高心率、低心率、24h平均心率以及24h总心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异常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率、窦性心动过缓率、房室传导阻滞率、心房颤动率、窦房传导阻滞率、窦性停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及时发现患者心率异常现象,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树云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江苏某院尿标本病原菌院内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各科室中段尿标本病原菌构成、院内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方向性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5-2017年中段尿分离出的病原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42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24株(76.8%),革兰阳性球菌49株(11.6%),真菌49株(11.6%).分离率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真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病原菌分离率高的病区是泌尿外科(110株),分离率高的菌种是大肠埃希菌(220株).病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普遍对磺胺类、头孢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结论 该院中段尿病原菌耐药性高,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及时分离培养病原菌,根据药敏试验靶向选择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控制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作者:管飞菲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中药骨碎补联合多西环素治疗1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1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中药骨碎补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2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2例.观察组给予中药骨碎补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牙龈出血指数(SBI)、患牙附着丧失(AL)、牙齿松动度(TM)、菌斑指数(PLI)以及ALP相关酶的活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观察组TM、SBI、AL及PLI数改善更大,且ALP活性比对照组低,而SOD、G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骨碎补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凤峡;孙喜龙;吴永生;田华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PDCA循环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系统的实施,遵循临床试验方案,采用标准操作规程,保障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确保试验数据记录、数据准确、完整可信,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学习了PDCA循环理论管理体系并将体系应用到试验管理中,将PDCA循环实现质量目标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更好的实现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作者:蔡佳莺 刊期: 2017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