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媛
目的 分析低分子右旋糖酐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规律,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监护.方法 选取低分子右旋糖酐而引起过敏性休克患者53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其中> 50岁者28例(52.83%),在用药30 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者44例(83.02%),首次用药发生过敏性休克者50例(94.34%),联合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者14例(26.42%),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较多见.结论 对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患者应加强药学监护,特别是用药前30 min应特别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联用,以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赵文霞;邱凯锋;李剑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药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及用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通过电话随访方式,与临床医师探讨后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合理用药指导;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及用药后的血压达标率.结果 随访后,观察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61.64%,高于对照组的39.73% (P <0.01);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78.08%,高于对照组的56.16% (P <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药师参与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是控制患者血压平稳的有效方法.
作者:彭勇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脏肿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均实施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平扫病灶检出率(60.00%)均明显低于加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100.00%、80.00%、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患者病灶检出率较平扫高,对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如威;王建良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疼痛护理对非全麻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非全麻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疼痛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中舒适程度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中0~3h内的舒适程度有很大提升,且观察组手术开始起0h、1h、2h、3h的舒适程度更高(P<0.05);手术过后,2组患者均出现疼痛现象,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为(5.0±1.6)分,低于对照组的(7.9±1.5)分(P<0.05).结论 对非全身麻醉患者予以手术室疼痛护理,对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有着良好的效果,将其应用于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丽军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和复方甲亢片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128例,依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单纯行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性指标(包括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住院时间)与治疗前后甲状腺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前,2组FT3、FT4、TSH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治疗后,2组FT3、FT4数值较治疗前均降低,TSH数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行甘精胰岛素和复方甲亢片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高雪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地特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患有初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地特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FBG、2 h PBG、HbA1c水平均下降,观察组FBG、2 h P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结论 针对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进行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陈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数字化摄影已成主流,但其图像信息标注不同医院间、不同设备间各不相同,上传PACS的虚拟胶片图像的信息标注差异较大,而且存在重要信息重复或欠缺等情况[1].2015年河北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组织的全省乳腺摄影照片评比,我们对收到的93张数字化乳腺摄影胶片图像信息标注进行了统计分析,图像信息标注规范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及规范[2].
作者:暴云锋;郭哲;王红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均予以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吸氧、祛痰、解痉平喘、对症支持等治疗,同时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配合血必净辅助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血清炎性介质(IL-2、IL-6)等感染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WBC、hs-CRP、PCT及血清IL-2、IL-6等感染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感染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配合血必净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感染指标,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疗效显著.
作者:沈益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以MSCT多平面重建进行诊断;对照组以MRI进行诊断.观察2组对梗阻部位及病因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组患者梗阻部位及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6.5% (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变部位及病因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临床开展有效救治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国栋;孙伟 刊期: 2017年第32期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出生24h的新生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出生时血清胆红素水平一般介于17~51 μmol/L(1~3 mg/dl),而出现黄疸后这一指标提升至86 μmol/L(5 mg/dl)及以上.黄疸症状较轻的患儿面颈部出现浅黄色,或累及躯干,出生后2~3d可消退,出生后5~6d肤色恢复[1].而黄疸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全身黄色,同时脑脊液、呕吐物等也可能黄染,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尤其是个别早产儿黄疸症状可持续4周,尿中无胆红素.对于此,临床中可通过中西医进行治疗,使黄疸症状尽快得到缓解,避免对患儿神经系统产生损伤.
作者:陈璇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病因明确发热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疾病类型、费用、住院时间等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病因明确发热患者(病因明确组,46例)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不明原因组,35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发热病因类型、诊治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46例病因明确发热患者确诊45例,确诊率为97.83%;35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确诊29例,确诊率为8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明确组感染率为80.43%,高于不明原因组的42.86% (P <0.01);病因明确组住院时间短于不明原因组,病因明确组住院费用少于不明原因组(P均<0.01).结论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相对病因明确发热患者,非感染性病因较多,其诊治时间和诊治费用均较高.
作者:余模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均接受超声检查,术后进行病理诊断.对比超声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的诊断结果.结果 60例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甲状腺良性肿瘤41例,甲状腺恶性肿瘤19例,其中误诊1例,其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5.00%、85.00%、91.67%.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包括甲状腺腺瘤25例、甲状腺囊肿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4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信号分布情况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高.结论 甲状腺肿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能够较好的鉴别诊断甲状腺肿瘤.
作者:施彬彬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总结艾滋病病毒的耐药性,并对其耐药性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方法 选取进入医院的艾滋病确诊患者167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67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10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横断面调查方法及基因型分析法,对2组感染患者进行病毒耐药性测定并比较结果.结果 167例患者的病毒载量均已超过1 000 copies/ml;对照组病毒耐药率为2.99%,观察组病毒耐药率为1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艾滋病患者出现基因突变后,即会引起病毒耐药性,而为提高其治疗效果,需要督促患者合理用药,并指导患者定期接受耐药性临床测定工作,再结合患者检测结果调整用药类型,从而进一步提高用药效果与合理性.
作者:乙永林;孙庆元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不同乳房全切术在中青年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中青年乳腺癌患者43例为观察组,给予保乳术(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38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外观.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65±2.73)d,短于对照组的(14.95±4.68) 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乳房外观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及保持良好的乳房外观,有助于术后乳房重建,符合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手术需求.
作者:杨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日安静状态VAS、急性疼痛发生次数、3d内SP-MPQ评分、3d内RCSQ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日安静状态VAS、急性疼痛发生次数、3d内SP-MPQ评分、3d内RCS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梅;涂勇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口腔正畸和修复结合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烤瓷牙修复方式.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1).结论 将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术应用到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治疗中,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志连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宫内组织物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宫内组织物残留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益母草颗粒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阴道出血持续时间、阴道出血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 (P <0.01);观察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7d时例数多于对照组,>14d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等于月经量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于月经量时观察组例数多于对照组,大于月经量时观察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宫内组织物残留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本玲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理盐水注射,观察组于术前15 min以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T0为气管插管前,T1为气管插管时间,T2为手术开始时间,T3为手术半小时)各项临床指标,并于术前24h和术后72 h对其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观察比较2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T1、T2 2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数值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同时间点心率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2 h评分较术前24h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术后24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33.33% (P <0.01).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低于对照组的53.85% (P <0.01).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老年患者术前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其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使患者血压趋于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秀娥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及策略.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52例临床资料,统计52例患者出血因素和出血量、选择的治疗策略.结果 产后出血性休克临床因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全身因素、子宫局部因素、生殖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出血量增多会增大休克的发生率,需要给予相应处理策略才能控制疾病.结论 出血因素不同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休克发生率,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郭鸿雁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独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深部热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内死亡15例,生存率为46.43%;观察组6个月内死亡7例,生存率为75.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能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癌细胞发展和扩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作者:张焕明;倪栋梅;蔡守兵;植同玲 刊期: 2017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