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郭美玲;杜雪;徐飞
目的:对太白楤木Aralia taibaiensis根皮70%乙醇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其作为药用资源的可能性.方法:取太白楤木药材3 kg,70%乙醇浸泡提取,经减压浓缩后得到太白楤木浸膏,将浸膏加适量水分散,得到太白楤木上样液,将上样液经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吸附,依次用水和70%乙醇洗脱,得到2个部位.对其70%乙醇部分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且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太白楤木70%乙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aliasaponinⅫ(1),竹节参皂苷1(2),竹节参皂苷Ⅳa(3),tarasaponin Ⅴ(4),蓣知子皂苷Ⅳ(5),elatoside F(6),araliasaponinⅡ(7),araliasaponinⅥ(8),araliasaponinⅢ(9),楤木皂苷A(10),银莲花苷(11),3-O-[β-D-rhamnopyranosy(1→2)-α-L-arabinopyranosy]-28-O-[β-D-glucopyrannoside(1 →6)-β-D-glucopyrannoside] oleanlic acid(12).结论:化合物6~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梁小飞;赵媛媛;刘小照;杨新杰;范妤;郭东艳;宋小妹;宋蓓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随着中草药及其制剂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应用愈发广泛,其安全问题亦逐渐凸显,受到关注.中药普遍被认为安全无毒,但中药毒性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对中药毒性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础研究亦需要积累,中药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深化对中药及其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其方法研究势在必行.该文章依次从概念与定义、关键基础问题、研究方法、对策建议等方面,综合国内外文献与相关研究的观点与结果,依次阐明中药毒性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概念,分析中药毒性研究的层次关系,描述性研究(毒性反应特点与物质基础)、解释性研究(毒性机制与动力学特征)及应用管理性研究(炮制解毒、配伍解毒、风险效益评估与临床管理),列举有代表性的实验(常规毒性实验、特殊毒性实验)和保健食品与新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并提出了逐步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建议和展望(质量标准、科学制备与应用、药物警戒等),全面而准确地描绘出中药安全性评价之图景,引出近年来在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带给研究者以整体性和前瞻性的参考.
作者:赵梓邯;张琳;李文斌;侯俊玲;王文全;崔洁;张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款冬花散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服用款冬花散,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血炎症指标水平、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咳嗽、痰量、痰色、痰质、口渴、便干、尿黄)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炎症指标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粒淋比、血沉、快速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方面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试验过程中,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经对证处理后症状好转,不影响后续的治疗.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款冬花散能明显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减少血炎症指标水平,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钟云青;许光兰;王秀峰;陈平;欧阳暾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通过HPLC-MS对新疆塔中荒漠栽培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药材60%甲醇提取物的色谱图进行鉴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含0.1%的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结果:在相同色谱条件下,通过与已分离得到的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碎片离子进行比较,对新疆塔中荒漠栽培肉苁蓉药材的16个色谱峰中的17个成分进行了准确的鉴定,分别确定为松柏苷,去甲紫丁香苷,紫丁香苷,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类叶升麻苷(管花苷A),肉苁蓉苷B,异类叶升麻苷,2'-乙酰基肉苁蓉苷A,肉苁蓉苷C,异肉苁蓉苷C,2'-乙酰基类叶升麻苷,管花苷B,epimeridinoside A,肉苁蓉苷K,肉苁蓉苷J.结论:该研究方法适用于肉苁蓉60%甲醇提取物色谱峰的鉴定,为全面分析该药材的化学成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数据.
作者:南泽东;任华忠;赵明波;姜勇;屠鹏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测定不同来源的穿山龙、地榆、莪术、藁本、麻黄根、山豆根、威灵仙、土木香、薤白、紫菀10种药材中砷(As),钡(Ba),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8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建立相应的基础数据库,以便对上述元素外暴露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钪(Sc),锗(Ge),铟(In),铋(Bi)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10种药材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样品中所测8种元素的含量大多数在限定范围内.不同品种元素含量各有差异,威灵仙和紫菀大部分元素含量高于其他药材品种.除汞和镉与其他元素之间几乎无相关性外,铬、镍、砷、铜、铅、钡6种元素相互之间大部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产地、环境、土壤等,需要对其加强监管控制和严格规范,以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品质及用药安全;该数据库的建立可为中药安全性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洋;郭美玲;杜雪;徐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及胞内成分的不断更新,在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是一条依赖溶酶体降解的途径,它具有清除细胞内蛋白质聚集体、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同时还参与细胞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尤其与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药单体通过调控自噬的某些信号通路,影响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日渐明了;此外,中医药在防治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理论知识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本文介绍了与自噬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雷帕霉素靶向蛋白信号通路(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氧(ROS)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另外还从中药单体调节自噬机制方面,概述中药单体在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分子机制.诸多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通过激活自噬途径,调节自噬活性,在肿瘤治疗和防治老年病如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等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研究中药单体对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是崭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在探索中医药调控自噬的作用靶点研究中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发现更多的中药及单体化合物通过调节自噬用于治疗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作者:李欢;苗明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龙脑樟挥发油的得率及质量.方法:采集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月份龙脑樟枝叶,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中主要类型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右旋龙脑、异龙脑、樟脑的含量.结果:与3年生长期样品相比,生长期为2年的龙脑樟枝叶挥发油得率稍高,且成分类型更少,主成分右旋龙脑GC-MS峰面积占主要成分总峰面积的80%以上.2年期的龙脑樟叶中,11月底采集的龙脑樟鲜叶挥发油得率高(1.37%);每个月份样品中右旋龙脑质量分数均>70%,其中5月份样品中质量分数高,达87%;樟脑的质量分数11月份低,仅0.32%;但所有挥发油样品中均不含异龙脑.结论:龙脑樟的佳采收年限为2年,佳采收期为11月底至12月初.建立了一种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的可同时测定龙脑樟中3种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法,可为龙脑樟挥发油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熊科元;胡志文;邵峰;陈兰英;唐芳瑞;欧阳少林;刘荣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肖永庆首席研究员从事中药科研30余年,将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的理论和研究经验融汇于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对中药炮制学继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并通过多年的科研实践,构建了基于中药饮片生产经验传承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模式、基于炮制前后科学内涵变化规律的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研究模式、基于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的具有饮片个性特色的质量评价模式、基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药饮片分级及质量评价模式.同时,他提出了通过开展中药标准饮片研究,进一步完善中药标准物质体系,稳定中药饮片质量及临床疗效;以大宗中药材产地为核心,构建中药饮片区域性、专业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等设想.其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前瞻性的科研模式及产业发展策略为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以及中药饮片行业在新环境下重新布局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通过对肖永庆首席研究员主要学术思想和多年科研实践的梳理,为中药炮制学科和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李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6-苄氨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4种外源激素对药用植物远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4种外源激素对远志种子进行适度浸泡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发芽结束后测量株高、根长、鲜重及干重.结果:不同浓度GA3溶液处理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对远志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10,20,30 mg·L-IAA,20,30 mg·L-IBA和20,30 mg·L-16-BA对远志种子的萌发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当IAA,IBA,6-BA≥40 mg·L-1及IBA,6-BA≤10 mg·L-1时,对远志种子的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外源激素处理后的远志种子幼苗生长状况中,IAA,IBA和6-BA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总体效果为GA3>IAA> IBA> 6-BA.其中以150 mg·L-1GA3处理效果好,发芽率、活力指数分别是对照组的1.17倍和2.13倍,并对种子的幼苗根伸长、幼苗鲜重增加等早期生长有明显影响,种子发芽整齐,出苗一致.结论:通过研究不同外源激素浸种对远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其有促进作用的外源激素,可为远志的种苗培育、人工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数据参考.
作者:黄涛;安衍茹;彭亮;赵停;孙涛;刘阿萍;胡本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随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其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及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心痹”“心胀”“心水”等范畴,其病性当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为阳虚、气虚,标实乃血瘀、痰饮、水湿.“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肝、脾、肾之病变均可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病;其中,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脾与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析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与脾主运化水湿的关系.在发病因素方面,从五大病因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认为外邪侵袭,久客经络,脾虚损阳,痰饮内生,发为心衰;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不运湿,心脉不畅,发为心衰;情志失调,损伤脾胃,化血无力,心失所养,发为心衰;劳倦内伤,耗伤脾胃,脾虚湿停,心脉痹阻,发为心衰;失治误治,耗伤脾阳,痰湿积聚,上凌于心,发为心衰.在致病机理环节,从“气”“水”“血”三个方面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从“气”,认为脾气虚弱,气血匮乏,心失所养,气阳两虚,发为心衰;从“水”,认为脾失健运,化生痰饮,困遏心阳,水饮上犯,发为心衰;从“血”,认为脾气不足,化湿无力,血行不畅,血瘀于脉,发为心衰.为临床从脾从痰湿论治慢性心衰提供重要的辨证思路及理论依据.
作者:陈莹;刘悦;张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建立复方肾苏Ⅱ(肾苏Ⅱ)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肾苏Ⅱ质量评价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进行检测,以乙腈-水(0.1% H3PO4)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测定10批肾苏Ⅱ样品,利用中药色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肾苏ⅡHPLC指纹图谱,并通过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应用UPLC-ESI-MS/MS技术对肾苏Ⅱ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结果:建立了肾苏Ⅱ成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显示15个共有峰,各峰分离度良好,各批次间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均<1.3%,样品间相似度均>0.9,指认黄芩苷为特征峰.鉴定出肾苏Ⅱ样品中26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阿魏酸,汉黄芩素,毛蕊异黄酮,千层纸素,白杨素-6-C-阿拉伯糖-8-C-葡萄糖苷,5,7-二羟基-2'-甲氧基黄酮-7-O-葡萄糖醛酸苷,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白杨素-6-C-葡萄糖-8-C-阿拉伯糖苷,韧黄芩素Ⅱ,三羟基-单甲氧基黄酮,三羟基-二甲氧基黄酮,芒柄花素,5,7,8-三羟基黄酮,黄芩素,去甲汉黄芩素,黄芩苷,黄芩苷异构体,5,7,8-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7-O-葡萄糖醛酸苷,白杨素,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汉黄芪素,二羟基-二甲氧基黄酮,熊竹素,三羟基-三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Ⅱ.结论:该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各共有峰间分离度高,可用于肾苏Ⅱ的质量评价;该研究为肾苏Ⅱ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窦一田;瞿晶田;王玉明;杨洪涛;林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临床经验方稳心汤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稳心汤进行提取工艺优化,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优提取工艺.对姜黄、肉桂、莪术、细辛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对党参、川芎、全蝎进行乙醇正交试验设计,以党参炔苷和干膏率进行综合评分;对赤芍、大黄、山楂、麦冬、甘草,以及经乙醇提取党参、川芎、全蝎残留的药渣进行水提醇沉工艺正交试验优化,以芍药苷和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优选出佳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了稳心汤的提取工艺,其中姜黄、肉桂、莪术、细辛提取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浸泡6h,蒸馏5h,挥发油的得率较高;对党参、川芎、全蝎加入乙醇提取,佳工艺为加入10倍70%乙醇,提取1.5h,提取2次;对乙醇提取药材残渣及赤芍、大黄、山楂、麦冬、甘草等进行水提醇沉,水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水,提取1.0h,提取2次,醇沉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1.12 g·mL-1,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静止醇沉36 h.结论: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的稳心汤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陈恒文;田盼盼;何轩辉;马涛;李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化香树果序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infructescence of Platycarya strobilacea,EPS)的对鼻咽癌CNE1,CNE2细胞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以鼻咽癌CNE1,CNE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EPS 0.25,0.5,1.0,1.5,2.0 g·L-1干预,设空白组,孵育24 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EPS对CNE1,CNE2细胞活力的影响.用1.0 g·L-1 EPS处理CNE1,CNE2细胞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器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程度,RNA高通量测序检测EPS处理后细胞中的差异基因.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Ras proto-oncogene(HRAS)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c-Fos proto-oncogene (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EPS能明显抑制CNE1,CNE2细胞的增殖(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EPS明显诱导CNE1,CNE2细胞质出现大量空泡,空泡相互融合,不断增大,后细胞膜破裂,透射电镜发现细胞核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溶酶体空泡化明显,流式结果未发现明显凋亡,与细胞methuosis死亡特征一致.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癌蛋白(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与空白组比较HRAS,ERK1/2,c-Fos蛋白表达降低,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EPS可通过调控RAS/MAPK信号通路诱导人鼻咽癌细胞CNE1,CNE2发生methuosis死亡,导致细胞相互融合,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
作者:刘金坤;应敏;敖利;涂维;蔡红兵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橄榄苦苷(oleuropein,OL)对胰岛素抵抗HepG2肝细胞的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常规复苏细胞,于10% FBS+ 1%青-链霉素的DMEM(1 g·L-1葡萄糖)培养基中,37℃5%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常规细胞培养传至第3代待用;利用1×10-6mol· L-1胰岛素溶液刺激HepG2肝细胞36 h后建立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分为模型组,OL组(50 μmol·L-),另设正常HepG2肝细胞为正常组,每组设6个复孔;对数生长期细胞,饥饿培养24 h后,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进行药物干预36 h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OL对细胞活性的影响;OL对胰岛素抵抗HepG2肝细胞干预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细胞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胰岛素抵抗的HepG2肝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信号分子InsR,IRS-1,GLUT-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OL干预后胰岛素抵抗的HepG2肝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信号分子InsR,IRS-1,GLUT-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05,P<0.01).结论:OL能够增加胰岛素抵抗肝细胞活性,上调肝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中InsR,IRS-1,GLUT-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双;徐继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建立石墨烯-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金花茶中黄酮类活性成分并对总黄酮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自制稻草源活性炭制备石墨烯聚合物,实验中对影响SBSE的因素(萃取涂层选择、萃取温度和时间等)进行了优化,用GC-MS鉴定金花茶中黄酮类活性成分,在所得优化条件下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金花茶中总黄酮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样品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经鉴定有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酚(C),槲皮素-7-O-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花青素,槲皮素,山柰酚,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等,经检测金花茶中总黄酮相对含量(主要为槲皮素和山柰酚)达到3.0%.同一样品经6次测定,以金花茶总黄酮的总峰面积值为考察指标,其RSD 1.0%.结论:建立的SBSE-GC-MS方法分离鉴定出24个成分,测定金花茶总黄酮相对含量重复性较好,适于金花茶黄酮类成分的分析检测,为金花茶黄酮类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作者:梁香;程金生;陈信炎;吴凌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柴胡和白芍是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内科疾病时常用的两位中药,二药前者功为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后者长于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两药配伍使用的历史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张仲景所作《伤寒论》中“四逆散”一方,方以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为君药,又以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二药配伍以其调肝作用之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经前期综合征(PMS)的严重类型,肝气郁证是其主要证型之一,该证以情绪低落,抑郁悲伤为主要特点,患者多在黄体月经周期过程中出现,月经后几天消失或减轻,该病发病率在当前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呈持续上升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针对PMDD发病与γ-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GAB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微观机制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证目前也已有较多研究.以柴胡配伍白芍为主要组分的方剂在治疗PMDD肝气郁证方面疗效显著,但缺少相关综述.本文以柴胡、白芍和PMDD肝气郁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从历史沿革、药理作用机制分析以及临床应用等角度对柴胡配伍白芍治疗PMDD肝气郁证进行综述,以期在充分体现两药配伍精髓的同时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及新药的研发.
作者:牟翔宇;郭英慧;孙文君;高明周;蔡亚伟;乔明琦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卒中得生丸联合原络通经针法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瘀阻脑络证的临床疗效及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将114例患者以诊疗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多奈哌齐片,10 mg/次,1次/d.对照组采用原络通经针法,1次/d,6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卒中得生丸,10 g/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进行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瘀阻脑络证评分;进行治疗前后听觉P300电位检测;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MMSE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oCA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ADL高于对照组,NIHSS和瘀阻脑络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N2和P3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和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卒中得生丸联合原络通经针法能进一步改善PSCI瘀阻脑络证患者认识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具有抗炎和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作者:张淼;武文鹏;夏昆鹏;祝鹏宇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究金芪降糖片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3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35 mg·kg-1)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芪降糖片组.金芪降糖片组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采用UPLC-Q-TOF-MS对不同组别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正常组、模型组和金芪降糖片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合质谱信息和公共数据库检索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金芪降糖片组血脂较模型组明显下降,模型组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粒细胞,金芪降糖片组肝细胞脂肪粒明显减少.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有12种内源性物质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经金芪降糖片干预后花生四烯酸,左旋肉碱,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7∶0),LysoPC(P-18∶0),LysoPC[22∶4(7Z,10Z,13Z,16Z)],硬脂酰肉碱这6种代谢物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得到1条关键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结论:金芪降糖片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大鼠体内的差异代谢物有一定的回调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有关.
作者:陈瑞;马宁宁;范姗姗;尹清晟;韩娟;贺云杰;朱晓丹;刘新元;张艳军;庄朋伟;宋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比较白芷、没药单煎与合煎对欧前胡素含量及其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水煎工艺得到白芷单煎液、没药单煎液、白芷-没药合煎液.采用LC-MS测定不同提取液中欧前胡素的含量,乙腈-水(55∶45),流速0.3 min·mL-1,进样量5 μL,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模式,单离子监测(SIM).小鼠分为空白组、阳性组(氨酚双氢可待因片组)和3种水煎液的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给药剂量为0.24 g·kg-1·d-1,白芷单煎液将3,6,12 g·kg-·d-1,没药单煎液将1.5,3,6 g·kg-1·d-1,白芷-没药合煎液将4.5,9,18 g·kg-1·d-1设定为低、中、高给药剂量,分别灌胃给药7d后进行热板试验和扭体试验,记录舔足时间和扭体次数.结果:欧前胡素线性范围0.02 ~0.20 mg·L-1 (R2 =0.991 1),欧前胡素在白芷单煎液中转移率仅0.62%,在白芷-没药合煎液中转移率提高至2.00%.除了个别时间点外,热板试验中单煎液、合煎液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扭体试验中白芷单煎低、中剂量组,没药单煎高剂量组和白芷-没药合煎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白芷与没药合煎能促进白芷中欧前胡素的溶出.单煎液、合煎液各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热板舔足时间,合煎液各剂量组均能延长扭体潜伏时间,合煎液高剂量组对小鼠的疼痛抑制率高.
作者:王莉鑫;陈影;孔一鸣;闫惠捷;张倩;游云;张东;仝燕;孟凤仙;王锦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应用基于UPLC-MS/MS的细胞代谢组学研究策略,从肿瘤细胞整体层面探究薯蓣皂苷元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法考察薯蓣皂苷元对12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获得相应的半抑制浓度(IC50),检测分析薯蓣皂苷元干预48 h后细胞内的代谢物,采用化学计量学和多维数据统计方法比较干预后的细胞与空白组细胞代谢物的差异,并分析其代谢通路.结果:在薯蓣皂苷元的干预下,细胞内共有11种代谢物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5条代谢通路;薯蓣皂苷元对于不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丰富了薯蓣皂苷元的体外抗肿瘤谱,在体外细胞水平和代谢通路上提供了该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薯蓣皂苷元的后续肿瘤药理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华;胡佳慧;刘翠钗;刘敏;刘铮;孙立新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