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目的:观察比较肺脏超声与X线检查在新生儿肺不张中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疑似新生儿肺不张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肺脏超声和胸部X线进行检查诊断,以胸部CT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比较肺脏超声、胸部X线在新生儿肺不张中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率。结果经胸部CT诊断,80例疑似为肺不张新生儿明确诊断为肺不张62例,占77.50%;其中局灶性肺不张44例,隐匿性肺不张18例。肺脏超声诊断灵敏度为98.39%,特异性为100.00%;胸部X线诊断灵敏度为75.81%,特异性为94.44%。肺脏超声和胸部X线在新生儿局灶性肺不张中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脏超声在隐匿性肺不张患儿中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胸部X线(P<0.01)。结论肺脏超声在新生儿肺不张的诊断较胸部X线检查灵敏度和阳性率高,在隐匿性肺不张患儿中诊断优势明显,具有经济、无创、无辐射诸多优点,可作为临床诊断新生儿肺不张首选辅助检查。
作者:李广洪;白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肝部分切除术在肝内胆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肝内胆结石患者100例,采取抛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实施肝部分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二次手术率、术后胆管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结石残留率为8.0%,结石复发率为6.0%,二次手术率为2.0%,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4.0%,均低于对照组的24.0%、22.0%、14.0%、18.0%(P<0.05)。结论在肝内胆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实施肝部分切除术具有显著的手术效果,可有效减少手术后的结石残留、复发,改善预后。
作者:张少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是血站检验科的重要职责,在卫生部安排下,血站已经启动WHO质量管理项目,并且部分血站先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可[1]。血站实验室的作用在于提供合格可靠的检测结果,因此需要实验室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在此过程当中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控制影响血液检验结果的各个环节,统一工作管理,终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韩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性激素补充疗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谷维素治疗方案,试验组采取性激素补充疗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接受治疗后,2组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试验组评分值为(31.23±3.35)低于对照组的(41.16±3.87)(P<0.05)。结论性激素补充疗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干眼病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2%,优于对照组的93.8%(P<0.05)。结论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病疗效显著,能提高泪膜的稳定性和润滑持续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水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评价并比较两种化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经济学指标。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化疗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选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 DP)方案治疗,对照组选用紫杉醇联合顺铂( TP)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各项药物经济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5.2%,高于对照组的25.0%,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成本与有效率之比为39681,远小于对照组的5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但通过成本—效果分析发现,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组更加经济有效。
作者:史志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近来自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Boston儿童医院和Harvard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可释放药物的隐形眼镜,目前这一设备已经在猴子青光眼动物模型上得到验证。研究人员未来计划将其尽快推向临床研究,这也将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百草枯具有触杀性及非选择性。近年来百草枯急性中毒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极高,中毒人群以农业工作者为主,中毒表现为恶心、头晕等,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采用血液净化疗法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极大降低病死率。笔者总结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护理配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海霞;李月霞;张雪梅;刘立云;夏娟娟;李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 rhGH)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42例GHD患儿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研究组于每晚睡前30min皮下注射rhGH。观察研究组生长速度、体质量、身高、骨龄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骨转换与生长因子水平,记录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生长速度、体质量、身高、骨龄及骨转换、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骨转换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肝肾功能与血尿常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rhGH治疗GHD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以有效改善GHD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作者:宋青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 PAE)临床分布的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PAE 368株进行统计分析,并测定常用药物的抗药性。结果其中222株PAE来自ICU,占60.3%。368株PAE主要分离自痰液,占76.4%(281/368)。 PAE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分离的PAE主要来源于呼吸道,而且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PAE的医院感染。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6例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65.38%,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作者:李招兵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放射粒子125 I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 SOX方案)化疗,观察组先予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植入粒子后5d进行化疗,化疗方案同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疗效(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高于对照组的5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 P<0.05)。结论放射粒子125 I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延长患者2年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占伟;赵磊;魏东耀;赵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效降低VAP发生率。
作者:丁光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临床上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高血压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全球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50%以上的心脑血管患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维生素D缺乏可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进而影响血压。国外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高血压发病有关[1]。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2]。因此,本文主要分析25羟维生素D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过程中发生的作用。
作者:林新;蒲文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头孢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50例出现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设为观察组;150例同期用药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统计观察组引发不良反应的头孢类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及原因及对照组非头孢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引发不良反应的头孢类药物以3代头孢类药物为主;患者存在过敏体质、有过敏史和用药后饮酒等均为引发不良反应高风险因素。结论使用头孢类药物需明确用药指征,严密监控患者用药过程,积极建立不良反应防范应对措施。
作者:何永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评价复方阿胶浆预防化疗引起的患者血象下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4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与对照组(25例)。2组均接受化疗,试验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阿胶浆。记录2组化疗前、第7、14和21天时血象水平[红细胞( RBC)、白细胞( WBC)、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QLQ-C30评分、ECOG评分及不良反应,对复方阿胶浆预防化疗引起的患者血象下降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2组第21天Hb水平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21天2组ECOG评分和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胶浆可有效改善化疗患者贫血现象,尚不能佐证其有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作用亦不明显。
作者:黄忠华;姜亚莉;韩芳;黄富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骨关节脱位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骨关节脱位复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芬太尼组予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瑞芬太尼组予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比较2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相关时间及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瑞芬太尼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1)2;组手术前与用药后1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术中10min与术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升高,但瑞芬太尼组提升幅度较芬太尼组低(P<0.05);瑞芬太尼组治疗相关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骨关节脱位复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燕;朱凤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孕妇孕期受雌激素和孕酮等激素的影响,其生理和心理均会发生改变,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其中牙周组织疾病便是孕期高发的口腔疾病,据报道孕妇孕期牙周组织疾病患病率高达89.43%[1]。该病不单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甚至可引发不良妊娠结局。为降低临床不良妊娠发生率,促进优生优育。笔者总结孕期牙周组织疾病不良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竹;杨玲;李新丽;陈兰平;刘广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风险,研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良好时机。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初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精确测量子宫下段厚度,取子宫壁组织送病理检查,检查组织成分、血管计数和平胶比例,讨论剖宫产术后不同间隔时间再次妊娠的风险。结果剖宫产术后5~7年的产妇与术后<5年产妇相比,盆腔粘连的比例显著增加;此外,多数2~5年的产妇再次妊娠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较安全,而年限>8年的产妇子宫下段变薄,手术风险较高。另外,术后年限≤2年的52例产妇中仅30例发生盆腔子宫粘连且无其他不良征象,提示其他不良指标的发生与术后是否短期内及再次妊娠并无明显关联。结论子宫切口愈合程度并不与剖宫产术后时间成正比,术后2~3年瘢痕组织会逐渐变硬且易破裂。
作者:张敏妍;张亚静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外伤后脑萎缩是患者在脑组织严重受损后,如大片脑挫裂伤、白质内血肿、持续性脑水肿或脑积水及脑外伤后引发缺血缺氧性病变,进而发生外伤后脑萎缩[1]。因此,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总结,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现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外伤后脑萎缩患者4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报道如下。
作者:许红利;李小战;李小利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