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许飞;黎虹

关键词:阿奇霉素,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小儿支原体肺炎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消除、喘憋缓解、音消失、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身体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在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和患者的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基础疾病、围术期用药有关( P <0.05或 P <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和手术类型无关(P >0.05),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所占比例远高于感染了其他细菌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诸多因素会引起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大程度上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对患者的伤害。

    作者:李清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安宫黄体酮在稽留流产清宫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安宫黄体酮在稽留流产清宫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清宫术治疗的稽留流产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辅助治疗,比较2组术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腹痛程度、月经正常率、闭经率及宫腔粘连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腹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月经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闭经率和宫腔粘连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安宫黄体酮用于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降低腹痛程度,促进月经恢复,并有助于改善宫腔粘连情况。

    作者:谭鑫;贺书陶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头部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膜瘤的手术方式及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观察脑膜瘤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及生活质量。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均存活,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情况均良好。术后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 <0.05)。结论头部脑膜瘤以局部结构侵袭性为主,具有更为典型的脑膜尾征,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切除对各级脑膜瘤患者均有较好疗效,术后及随访1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脑膜瘤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张承军;陈小艳;付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神经内镜下视神经损伤经筛蝶窦入路减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径路进行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27例为保守组,行256极速 CT眼眶薄层扫描,保守治疗患者予以激素冲击、营养神经及扩张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14例,手术患者除保守治疗措施外,行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视神经管减压术。随访6个月。依据治疗前后视力评分情况,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视力恢复的疗效差异。结果全组病例均随访6个月,手术组视力改善有效率高于保守组(χ2=4.41,P <0.05)。2组治疗后的视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手术组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径路进行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陆爻忠;周建宏;陈革;王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儿均给予腹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儿腹泻、呕吐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腹泻患儿的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美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全麻下新生儿行脐肠瘘修补术1例并文献分析

    患儿,男,因发现脐部分泌物2d入院,手术时患儿16d,体质量4000g。诊断考虑为“脐肠瘘”。出生体质量3250g。手术当天体质量3800g。一般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正常。腹部体格检查:脐部有渗血渗液,无脐疝。实验室检查:各项生化检查基本正常。脐部窦道造影示:经脐部导管注入造影剂见少许造影剂经导管进入肠道内,未见明显造影剂弥散,考虑脐肠瘘。经脐部注射亚甲蓝,观察尿液颜色正常,脐尿瘘的可能不大。服用活性炭后脐部有溢出,综合各项检查考虑诊断“脐肠瘘”。麻醉方法:ASA 分级2级。对该患儿进行全麻+骶管阻滞方法,诱导给予咪唑0.1mg,芬太尼8μg,阿曲库铵2mg,丙泊酚12mg。选用3.0#气管导管,插管深度11.5cm。维持使用丙泊酚,液体使用微量泵泵注。处理经过:入室后接入液体,液体使用微量泵泵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ml·kg -1·h -1。连接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血氧、血压。麻醉诱导后插管,插管过程生命体征平稳。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血压。行骶管麻醉,给予0.18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共5ml,单次阻滞。术中使用丙泊酚9μg/ kg 维持麻醉,手术开始时追加芬太尼4μg,术中给予追加一次阿曲库铵1.5mg。整个手术过程,心率维持在130~140次/ min,血压维持在70~80/35~45mmHg,血氧饱和度>99%,分钟通气量0.8L/ min,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参数。术中严密监测输液量、出血量及尿量。术后呼吸恢复,带气管导管回新生儿科,至新生儿病房时,患儿完全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给予拔除气管导管。

    作者:易金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rh-BNP治疗。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 B型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 <0.05);治疗后,2组 BNP水平均降低,LV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运用 rh-BNP 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邓荣花;闫文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38岁,因发现右肾占位病变1d 于2016年5月17日入院。查体:T 36.5℃,P 70次/ min,R 18次/ min,BP 142/82mmHg(1mmHg =0.133kPa)。患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PET/ CT检查,发现右肾上极占位病变,大小约3.6cm ×3.7cm。给予泌尿外科护理常规、三级护理、普食;给予抗炎、止痛、活血等对症处理。5月20日遵医嘱予以参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60滴/ min,30min 后患者突然出现头晕、胸闷,立即予以停药,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5mg +氯化钠注射液100ml缓慢静脉滴注,30min后症状缓解。

    作者:魏菊华;孔飞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HPLC法测定胃得安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胃得安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XB-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52∶48)为流动相(每100ml 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g);检测波长为265nm,进样量为10μl,理论塔板数按盐酸小檗碱计算,应不低于4000。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004684~0.14052μg线性关系良好(r =1);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 =2.03%。结论 HPLC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控制胃得安胶囊质量的方法。

    作者:冯宁;谢志朋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回盲部憩室炎患者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回盲部憩室炎患者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产生的原因。结果17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误诊原因为病史询问不详细3例(17.6%),未能充分掌握疾病临床特点6例(35.3%),相关辅助检查不足8例(47.1%)。结论回盲部憩室炎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相似,较易发生误诊,应在诊断过程中准确的区分回盲部憩室炎与急性阑尾炎,从而给予患者适当的治疗,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郑赟;林斌;陈科杰;肖吓鹏;李翰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采取急诊科常规护理方法,统计并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及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等)、急诊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2组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心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急诊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急诊时间与住院时间,减轻医药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晓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经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餐后2h 血糖值(2hPG)变化,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SCr、HbA1c、UAER 及2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简良聪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高龄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误吸是中老年患者一种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20%~55%。其主要是指胃内容物、口咽部的分泌物、食物或其他异物误入肺内、支气管及气管的过程[1]。高龄老年患者因为身体机能下降,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造成病情被掩盖,导致医师和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误吸可能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出现窒息、死亡。因此,对高龄老年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从我院选取了50例高龄老年误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吸原因,探讨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立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泵注治疗,治疗3d后观察2组再出血、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和头痛程度。结果治疗组再出血、癫痫发作发生率和头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可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和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减轻头痛,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春琴;路敬叶;汪小荣;周汝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碱性磷酸酶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血浆碱性磷酸酶(ALP)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测定65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 ALP水平,分析心肌梗死后48~60个月患者生存率与患者入院血浆 AL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随访48~60个月,患者病死率为30.77%(20/6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 ALP≤74U/ L 患者比较,ALP >74U/ L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Cox回归分析显示,肌钙蛋白 I 峰值、年龄、性别、入院血浆肌酐水平、心电图 ST段抬高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血浆 ALP 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男性 ALP >74U/ L患者(30例)的生存率低于 ALP≤74U/ L 患者(10例)(P <0.05),女性患者不明显(P>0.05)。结论 ALP水平可作为预测糖尿病男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生存率的指标。

    作者:曹艳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两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在上消化道出血输液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法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真空负压法行颈外静脉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法可以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穿刺时间,且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在救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游巧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方法选取2015年5-6月于门诊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接受治疗的患者310例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9-10月门诊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接受治疗的患者320例为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视在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及时改进,能降低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卢姗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中药方剂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各项症状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显著改善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避免复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章新成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建立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点评体系

    目的:构建点评体系,提高处方质量,规范临床用药,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方法建立质子泵抑制剂(PPI)合理性应用点评标准,对该院2016年1~6月预防性应用 PPI门诊处方300张,住院医嘱180份进行合理性分析,通过院内用药教育及行政干预,优化组织架构,构建完善点评体系。结果2016年1~6月份预防性应用 PPI的处方合理率有明显提高,点评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结论 PPI 预防性应用点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陈娟;李锡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阶段式带教在烧伤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阶段式带教在烧伤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烧伤科实习护生5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50名护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实施5步阶梯式带教方式统一带教,对照组采取传统跟班制带教方法。均带教1个月,实习结束对比2组理论、操作成绩及综合成绩,并比较2组对带教方法的兴趣度及带教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对带教方法的兴趣度及带教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阶段式带教可使烧伤科护生更好地理解护理服务及责任制内涵,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钰梅;李玉琴;陈恒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